文萊達魯薩蘭國(馬來語:negara brunei darussm;爪夷文:????? ????? ?????????),也譯作文萊和平之國,簡稱汶萊或文萊,舊亦稱婆羅乃,是位於婆羅洲北岸的東南亞國家。文萊是北婆三邦之一,位於南中國海南岸,東南西三麵與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州接壤,並被沙撈越州的林夢分隔為不相連的東西兩部分。海岸線長約162公裏,有33個島嶼,總麵積為5765平方公裏。屬熱帶雨林氣候。
古稱浡泥。14世紀中葉伊斯蘭教傳入,建立蘇丹國。16世紀初國力處於最強盛時期。16世紀中期起,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相繼入侵。1888年淪為英國保護國。1941年被日本占領。1946年英國恢複對文萊控製。1971年與英國簽約,獲得除外交和國防事務外的自治。1984年1月1日完全獨立,並於同年1月7日加入東盟。
文萊經濟狀況頗佳,2014年人均gdp位列亞洲第5位、是亞洲除海灣地區外的第2位(新加坡之後),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和出口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7%,社會福利製度完善,更以不需要繳稅而聞名,2021年文國內生產總值以不變價格計算為,190.5億文幣(138.4億美元),同比減少1.6%。在東南亞,石油儲量和產量僅次於印度尼西亞,居第2位。文萊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2011年人均gdp為 美元,位居世界第六。2016年人均gdp為美元,位居世界第26。
2019年3月28日,文萊宣布同性戀和通奸的人將被亂石砸死,偷竊罪會被切除手腳,於2019年4月3日生效。
基本信息
中文名:文萊達魯薩蘭國
國家領袖:哈吉·哈桑納爾·博爾基亞(蘇丹)
外文名:馬來語:negara brunei darussm;爪夷文:????? ????? ?????????
人口數量:39.3萬(2011年)
簡稱:文萊
人口密度:67.3人\/平方公裏(2011年)
所屬洲:亞洲
主要民族:馬來族,漢族
首都:斯裏巴加灣市
主要宗教:伊斯蘭教,佛教,道教
主要城市:馬來奕,文萊摩拉
國土麵積:5765平方公裏
國慶日:1984年2月23日
水域率:8.6%
國歌:《zhenzhu保佑文萊》
gdp總計:138.4 億美元(2021年)
國家代碼:brn
人均gdp:美元(2011年)gdp(nominal)
官方語言:馬來語
國際電話區號:+6731
貨幣:文萊元
國際域名縮寫:.bn
時區:utc+8
道路通行:靠左駕駛
政治體製:君主製
曆史沿革
早期曆史
文萊從8世紀開始有人定居,在唐朝史籍中稱婆利,明朝史籍中稱汶萊,亦有古籍稱之為勃泥或渤泥。
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梁代時,一位名叫pinka和他的家人,即kaundinya,是一名佛教徒。據載他統治了136個區域,用金造皇座,用銀造踏板,用鑽石造皇冠,相傳其皇冠有1尺高。他曾經在518年派遣使者去中國,並送了地毯給皇帝。在523年,他也派使者去了其他國家。
在隋代,文萊國王hu lu na po和他的家人,即chiari ya ka在616年,他們也派了使者去中國。唐朝時,文萊國王被認為是很有錢的,在貞觀年間(669年),曾派遣很多使者去中國。
宋朝年間,一個據載叫hiang ta的國王,他擁有過百隻船,還有一些士兵。在宋太宗年間,hiang ta送了使者去中國,使者團叫阿布阿裏,sheikh noh和kadhi kasim。在北宋元豐年間1082年2月,也曾送過使者去中國。根據傳說,這使者叫seri maharaja,他繼承者是raha makatunaw和sang aji,而這sang aji也就是後來蘇丹馬合謨沙的祖父了。
1395年明太祖朱元璋所著的《皇明祖訓》提到勃泥為15個不征之國之一。
文萊長期受中國文化影響,13世紀後伊斯蘭化。當代文萊由渤泥國蘇丹馬合謨沙(英語:sultan muhammad shah)和福建移民黃森屏率領的華人勢力聯合組建而成。明代永樂年間浡泥王麻那惹加那曾經親自率使臣來中國拜見明成祖,不幸病故,葬於南京,即今浡泥國王墓。曆史上文萊王室便奉黃森屏為始祖,至今文萊仍有所謂“黃總兵墓”。
14世紀,文萊伊斯蘭教君主國脫離爪哇的控製,在14至16世紀期間一度非常強大,國土包括菲律賓南部以及砂拉越和沙巴;歐洲人的影響使得這一政權走上末路。
英國幹涉
英國人開始幹涉文萊的各種事務。1846年,英國以蘇丹王位繼承導致的內部糾紛為理由,入侵文萊。
1880年代起,文萊帝國持續衰退。蘇丹將部分領土(今砂拉越)贈與幫助他平亂的詹姆斯·布魯克,並準許他成立砂拉越王國。在那之後,布魯克和他的後繼侄子們多次租借或並吞更多土地。文萊割讓許多領土給布魯克與他的王朝,又稱白人拉者。
為了對抗布魯克家族的入侵,蘇丹哈欣·再如·阿南·阿馬汀(英語:hashim jalilul m aqamaddin)尋求英國的協助。1888年9月17日,在休·羅爵士的協商之下,文萊和英國簽署〈保護國條約〉。條約規範了“蘇丹不得在未經英國同意下,徑自割讓或租借任何領土給外國勢力”;此條約讓英國實質控製了文萊的外交,文萊則淪為英國保護國(直到1984年)。然而當沙拉越於1890年並吞文萊的班達魯安區時,英國並未做出任何阻止的動作。根據保護國條約,英國並不將沙拉越王國視為“外國”勢力。最後的一次並吞導致文萊剩下現今的小範圍土地,並被分割為兩個部分。
古稱浡泥。14世紀中葉伊斯蘭教傳入,建立蘇丹國。16世紀初國力處於最強盛時期。16世紀中期起,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相繼入侵。1888年淪為英國保護國。1941年被日本占領。1946年英國恢複對文萊控製。1971年與英國簽約,獲得除外交和國防事務外的自治。1984年1月1日完全獨立,並於同年1月7日加入東盟。
文萊經濟狀況頗佳,2014年人均gdp位列亞洲第5位、是亞洲除海灣地區外的第2位(新加坡之後),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和出口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7%,社會福利製度完善,更以不需要繳稅而聞名,2021年文國內生產總值以不變價格計算為,190.5億文幣(138.4億美元),同比減少1.6%。在東南亞,石油儲量和產量僅次於印度尼西亞,居第2位。文萊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2011年人均gdp為 美元,位居世界第六。2016年人均gdp為美元,位居世界第26。
2019年3月28日,文萊宣布同性戀和通奸的人將被亂石砸死,偷竊罪會被切除手腳,於2019年4月3日生效。
基本信息
中文名:文萊達魯薩蘭國
國家領袖:哈吉·哈桑納爾·博爾基亞(蘇丹)
外文名:馬來語:negara brunei darussm;爪夷文:????? ????? ?????????
人口數量:39.3萬(2011年)
簡稱:文萊
人口密度:67.3人\/平方公裏(2011年)
所屬洲:亞洲
主要民族:馬來族,漢族
首都:斯裏巴加灣市
主要宗教:伊斯蘭教,佛教,道教
主要城市:馬來奕,文萊摩拉
國土麵積:5765平方公裏
國慶日:1984年2月23日
水域率:8.6%
國歌:《zhenzhu保佑文萊》
gdp總計:138.4 億美元(2021年)
國家代碼:brn
人均gdp:美元(2011年)gdp(nominal)
官方語言:馬來語
國際電話區號:+6731
貨幣:文萊元
國際域名縮寫:.bn
時區:utc+8
道路通行:靠左駕駛
政治體製:君主製
曆史沿革
早期曆史
文萊從8世紀開始有人定居,在唐朝史籍中稱婆利,明朝史籍中稱汶萊,亦有古籍稱之為勃泥或渤泥。
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梁代時,一位名叫pinka和他的家人,即kaundinya,是一名佛教徒。據載他統治了136個區域,用金造皇座,用銀造踏板,用鑽石造皇冠,相傳其皇冠有1尺高。他曾經在518年派遣使者去中國,並送了地毯給皇帝。在523年,他也派使者去了其他國家。
在隋代,文萊國王hu lu na po和他的家人,即chiari ya ka在616年,他們也派了使者去中國。唐朝時,文萊國王被認為是很有錢的,在貞觀年間(669年),曾派遣很多使者去中國。
宋朝年間,一個據載叫hiang ta的國王,他擁有過百隻船,還有一些士兵。在宋太宗年間,hiang ta送了使者去中國,使者團叫阿布阿裏,sheikh noh和kadhi kasim。在北宋元豐年間1082年2月,也曾送過使者去中國。根據傳說,這使者叫seri maharaja,他繼承者是raha makatunaw和sang aji,而這sang aji也就是後來蘇丹馬合謨沙的祖父了。
1395年明太祖朱元璋所著的《皇明祖訓》提到勃泥為15個不征之國之一。
文萊長期受中國文化影響,13世紀後伊斯蘭化。當代文萊由渤泥國蘇丹馬合謨沙(英語:sultan muhammad shah)和福建移民黃森屏率領的華人勢力聯合組建而成。明代永樂年間浡泥王麻那惹加那曾經親自率使臣來中國拜見明成祖,不幸病故,葬於南京,即今浡泥國王墓。曆史上文萊王室便奉黃森屏為始祖,至今文萊仍有所謂“黃總兵墓”。
14世紀,文萊伊斯蘭教君主國脫離爪哇的控製,在14至16世紀期間一度非常強大,國土包括菲律賓南部以及砂拉越和沙巴;歐洲人的影響使得這一政權走上末路。
英國幹涉
英國人開始幹涉文萊的各種事務。1846年,英國以蘇丹王位繼承導致的內部糾紛為理由,入侵文萊。
1880年代起,文萊帝國持續衰退。蘇丹將部分領土(今砂拉越)贈與幫助他平亂的詹姆斯·布魯克,並準許他成立砂拉越王國。在那之後,布魯克和他的後繼侄子們多次租借或並吞更多土地。文萊割讓許多領土給布魯克與他的王朝,又稱白人拉者。
為了對抗布魯克家族的入侵,蘇丹哈欣·再如·阿南·阿馬汀(英語:hashim jalilul m aqamaddin)尋求英國的協助。1888年9月17日,在休·羅爵士的協商之下,文萊和英國簽署〈保護國條約〉。條約規範了“蘇丹不得在未經英國同意下,徑自割讓或租借任何領土給外國勢力”;此條約讓英國實質控製了文萊的外交,文萊則淪為英國保護國(直到1984年)。然而當沙拉越於1890年並吞文萊的班達魯安區時,英國並未做出任何阻止的動作。根據保護國條約,英國並不將沙拉越王國視為“外國”勢力。最後的一次並吞導致文萊剩下現今的小範圍土地,並被分割為兩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