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市(英語:george town;檳城福建話:『坡底』[pho-té],意為市中心),為馬來西亞檳城州的首府,位於檳島東北角。檳島是2010年馬來西亞第二大城市及第一大島城。在2010年共有708,127人。而以喬治市為中心的大檳城都會區方麵則有約兩百五十萬人,也是全國第二大的組合城市。喬治市也是馬來西亞古老城鎮之一,並在2008年7月7日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形成了現今的古跡區。喬治市是檳城州乃至整個北馬區的政治、金融、旅遊、文化和高等教育中心。喬治市(英語:george town;檳城福建話:『坡底』[pho-té],意為市中心),為馬來西亞檳城州的首府,位於檳島東北角。檳島是2010年馬來西亞第二大城市及第一大島城。在2010年共有708,127人。而以喬治市為中心的大檳城都會區方麵則有約兩百五十萬人,也是全國第二大的組合城市。喬治市也是馬來西亞古老城鎮之一,並在2008年7月7日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形成了現今的古跡區。喬治市是檳城州乃至整個北馬區的政治、金融、旅遊、文化和高等教育中心。


    新山市(馬來語稱“柔佛峇魯”,johor bahru)是馬來西亞柔佛州首府。 新山與新加坡共和國隔柔佛海峽相對,有一長堤連接新加坡,是亞歐大陸最南端的城市,有“馬來西亞南方門戶”之稱,為馬來西亞的第二大城市。新山是一座重要的工業、運輸與商業城市。它的大型企業包括電子、資源和石油化學的精煉廠和造船工業。新山市有不少著名的曆史建築物,在首府外圍,皆是美麗如畫的鄉村風采,遍布著橡膠園,棕櫚園。新山市有10萬潮汕人,有“小汕頭”之稱,是汕頭友好交流城市。 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榜單第443名。


    國家標誌


    國旗


    馬來西亞國旗是馬來西亞的國旗。馬來西亞國旗又被稱為\"輝煌條紋\"(jalur gemng),是大馬國家主權象征之一。國旗呈橫長方形,長寬比為2:1。主體部分由14道紅白相間、寬度相等的橫條組成。左上方有一深藍色的長方形,上有一彎黃色新月和一顆14個尖角的黃色星。14道紅、白橫條原代表馬來西亞的14個州,新加坡1965年獨立後代表馬來西亞的13個州和政府。


    1957年8月31日,馬來西亞國旗首次在吉隆坡正式升起 。馬來西亞國旗源自於莫哈末韓查的設計,自1963年9月16日馬來西亞成立時正式啟用。在1997年馬來西亞獨立40周年之際,首相馬哈迪宣布將國旗命名為\"輝煌條紋\"。馬來西亞國旗上的14個尖角的星象征馬來西亞的團結。藍色象征團結及馬來西亞與英聯邦的關係。新月圖案象征對伊斯蘭教的信仰。黃色代表guojiayuanshou的顏色。


    國徽


    馬來西亞國徽中間為盾形徽。盾徽上麵繪有一彎黃色新月和一顆14個尖角的黃色星,盾麵上的圖案和顏色象征馬來西亞的組成及其行政區域。盾麵上部列有5把入鞘的短劍,它們分別代表柔佛州、吉打州、玻璃市州、吉蘭丹州和登嘉樓州。盾麵中間部分繪有紅、黑、白、黃4條色帶,分別代表雪蘭莪州、彭亨州、霹靂州和森美蘭州。盾麵左側繪有藍、白波紋的海水和以黃色為地並繪有3根藍色鴕鳥羽毛,這一圖案代表檳榔嶼。盾麵右側的馬六甲樹代表馬六甲州。盾麵下端左邊代表沙巴,圖案中繪有強健的褐色雙臂,雙手緊握沙巴州旗。盾麵下端右邊繪有一隻紅、黑、藍3色飛禽,代表砂拉越州。盾麵下部中間的圖案為馬來西亞的國花──木槿,當地人稱“布呢拉亞”。盾徽兩側各站著一頭紅舌馬來虎,兩虎後肢踩著金色飾帶,飾帶上書寫著格言“團結就是力量”。


    國歌


    《我的國家》


    歌詞大意:我的祖國,我生長的地方,願她的人民團結堅強,願上帝保佑她安康,願元首和平地統治四方。


    國花


    木槿(學名:hibiscus syriacus linn.):落葉灌木,高3-4米,小枝密被黃色星狀絨毛。葉菱形至三角狀卵形,長3-10厘米,寬2-4厘米,具深淺不同的3裂或不裂,先端鈍,基部楔形,邊緣具不整齊齒缺,下麵沿葉脈微被毛或近無毛。木槿花單生於枝端葉腋間,花萼鍾形,長14-20毫米,密被星狀短絨毛,裂片5,三角形;花朵色彩有純白、淡粉紅、淡紫、紫紅等,花形呈鍾狀,有單瓣、複瓣、重瓣幾種。外麵疏被纖毛和星狀長柔毛。蒴果卵圓形,直徑約12毫米,密被黃色星狀絨毛;種子腎形,背部被黃白色長柔毛。花期7-10月。


    木槿是一種在庭園很常見的灌木花種,中國中部各省原產,各地均有栽培。在園林中可做花籬式綠籬,孤植和叢植均可。木槿種子入藥,稱“朝天子”。木槿是韓國和馬來西亞的國花。


    人口


    【人 口】 3300萬(2023)。其中馬來人70%,華人22.7%,印度人6.6%,其他種族0.7%。馬來語為國語,通用英語,華語使用較廣泛。伊斯蘭教為國教,其他宗教有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等


    馬來西亞土著占69.8%,華人占22.4%,印度人占6.8%,其他占1.0%。根據憲法定義,馬來人是實行馬來風俗文化(習慣法)的musilin。他們在政治上具有主導權。土著地位也授予某些非馬來的原住民,包括泰人、高棉人、占族和沙巴和砂拉越的土著。非馬來土著在砂拉越占一半以上人口,在沙巴超過三分之二。半島也存在著為數較少的原住民群體,在那裏他們被統稱為“半島原住民”。關於誰能獲得原住民地位的各州法律規定有所不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煙樓嗩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煙樓嗩呐並收藏史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