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防為越南北部最大港口城市,直轄市,河內的輸出港。位於紅河三角洲東北端,京泰河下遊,東臨北部灣。市區麵積1519平方千米。人口約200萬。原為小漁村。1874年建為海港,海防由此得名。法占期間是商港和從中國昆明至河內的鐵路運輸終點站,後成為工業中心。城市沿京泰河右岸向兩頭伸展。形勢險要,為越南軍事要地和海上門戶。


    峴港於1997年單列為中央直轄市,麵積1256平方千米,人口84萬,位於越南中部,瀕臨南海,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城市和海港。港闊水深,形勢險要。


    芹苴於2003年單列為中央直轄市,在後江省南麵,是湄公河三角洲上最大的城市,下轄4郡4縣,麵積1390平方千米,人口195萬。離胡誌明市約160公裏。是南部湄公河三角洲農產品集散地和輕工業基地。


    下龍廣寧省省會,瀕臨北部灣,人口25萬,是全國最大的煤礦基地,原煤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四分之三,著名的風景區下龍灣就在附近,被聯合國列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


    順化為承天-順化省省會,人口36萬,越南古都,市郊有王陵等名勝古跡,以象牙手工業著名於世。


    國家象征


    國名


    越南在曆史上的稱唿幾經變更,最早被稱為“交趾”。據說,遠古越南人的兩個腳趾相交,因此被中國人稱為“交趾”,前111年漢武帝平定南越國,即在今越南北部設立交趾郡。


    唐朝時,設立安南都護府,因此越南又被稱為“安南”。968年丁朝獨立,建國號“大瞿越”,這是越南曆史上第一個正式國號。1054年,李朝聖宗又改國號為“大越”。“大越”是越南曆史上使用最久的國號,其間雖有15世紀時胡朝改國號為“大虞”的短暫變更,但李朝、陳朝、後黎朝諸朝均以“大越”為號。不過宋朝以來中國曆代仍然以“安南國”稱之(北宋時則多稱為“交趾”)。1802年,阮福映統一大越,建立阮朝,欲改“大越”國號為“南越”,並請求宗主國中國清朝批準。清朝嘉慶帝認為曆史上的“南越”涵括了廣東、廣西,字麵含義與阮氏政權統治交州故地的現實不符而予以否決,並將“南越”顛倒為“越南”。


    1804年,清朝遣使冊封阮福映為“越南國王”,從此越南成為這個國家的新國號。1839年,阮朝明命帝改國號為“大南帝國”,此後同時采用“大南”和“大越南”的雙軌國號。 1945年,阮朝保大帝建立“越南帝國”,1945年9月2日胡誌明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1976年越南南北統一,改名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國旗


    越南憲法規定:“越南國旗為長方形,紅底中間有五角金星。”國旗自1955年11月30日開始采用。即通常說的金星紅旗。長寬比例為3:2。


    國旗旗地為紅色,旗中心為一枚五角金星。紅色象征革命和勝利,五角金星象征越南共產黨對國家的領導,五星的五個角分別代表工人、農民、士兵、知識分子和青年。


    黃色的五角星位於背景顏色的中心,單個星點直接朝上。紅色是代表該國為爭取獨立和統一而進行的長期鬥爭中犧牲的血液。黃星代表了美國越戰結束後實現的團結。星星的每一點都認可社會的五個不同部分的統一性,其中包括定義統一越南社會主義政治議程實現的農民,士兵,工人,青年和知識分子。第一點代表知識分子。第二點代表農民。另一點是要代表工人。第四點代表商人,而軍事人員是這麵國旗上象征的最後一點。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旗隻有兩種顏色。國旗帶有紅色區域,旨在象征越南人民的民族起義。中心設有一顆五角金星,象征著該國的主要社會階層。正是這些顏色賦予了旗幟的昵稱,在英文中將其翻譯為“帶有金色星星的紅色旗幟”。


    國徽


    越南國徽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徽為圓形、紅底。國徽的正上方是一個五角金星,紅底下麵是半個齒。五角金星代表越南共產黨,四周是稻穗和金色齒輪,代表工人階層及農民階層。金色齒輪下方有越南文“共和社會主義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徽前身是越南民主共和國於1955年11月30日啟用的國徽,齒輪下有越文“越南民主共和 ”。


    1976年越南統一 ,在原越南民主共和國國徽基礎上將黃色五角星和麥穗等形體和顏色進行部分修改,原越南文“越南民主共和”被修改為“共和社會主義越南”(c?ng hoa x? h?i ch? ngh?a vi?t nam)。


    國歌


    越南的國歌是《進軍歌》。《進軍歌》1945年8月革命前產生於越北解放區。1946年召開的越南第一屆國會第二次會議正式確定《進軍歌》為國歌。1955年第一屆國會第五次會議根據政府建議對《進軍歌》的歌詞作了一些小修改。1976年7月2日,統一的越南國會通過決議,確定《進軍歌》為全國統一後的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煙樓嗩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煙樓嗩呐並收藏史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