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王國(法語:royaume de belgique;荷蘭語:koninkrijk belgi?;德語:k?nigreich belgien),簡稱“比利時”,位於西歐,北連荷蘭,東鄰德國,東南與盧森堡接壤,南和西南與法國交界,西北隔多佛爾海峽與英國相望。海岸線長66.5千米。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陸地麵積平方千米,領海及專屬經濟區3454平方千米。比利時全國分為10個省和581個市鎮。10個省,首都為布魯塞爾。截至2021年1月,比利時人口1152萬。
公元前凱爾特族的比利其人在此居住。公元前57年起長期為羅馬人、高盧人、日耳曼人分割統治。9-14世紀被各諸侯國割據。14-15世紀建立了勃艮第王朝。隨後又陸續為西班牙、奧地利、法國所統治。1815年並入荷蘭。1830年10月4日獨立。1867年成為永久中立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被德國占領。二戰後加入北約。1958年加入歐共體,並與荷蘭、盧森堡結成經濟聯盟。1993年完成國家體製改革,正式實行聯邦製。
比利時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外貿為其經濟命脈,為世界十大商品進出口國之一,全國gdp的大約三分之二來自出口。為世界高度工業發達國家之一,是19世紀初歐洲大陸最早進行工業革命的國家之一。比利時擁有完善的港口、運河、鐵路以及公路等基礎設施,為與鄰國更緊密的經濟整和創造條件,也是歐盟和北約創始會員國之一,還是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成員國。2021年主要經濟數據如下:國內生產總值:6947億美元。經濟增長率:6.1%。
基本信息
中文名:比利時王國
國家領袖:菲利普·利奧波德·路易·馬裏(國王)、亞曆山大·德克羅(首相)
外文名:法語:royaume de belgique;荷蘭語:koninkrijk belgi?;德語:k?nigreich belgien
人口數量:1152 萬(截至2021年1月)
簡稱:比利時
人口密度:382.7 人\/平方公裏(2020年)
所屬洲:歐洲
主要民族:弗拉芒族,瓦隆族
首都:布魯塞爾
主要宗教:天主教
主要城市:布魯日,安特衛普
國土麵積:30,528平方公裏
國慶日:7月21日
水域率:6.4%
國歌:《布拉班人之歌》
gdp總計:6947 億美元(2021年)
國家代碼:bel
人均gdp:美元(2022年)
官方語言:荷蘭語,法語,德語
國際電話區號:+32
貨幣:歐元
國際域名縮寫:.be
時區:utc+1(夏時製:utc+2)
道路通行:靠右駕駛
政治體製:議會製君主立憲製
人類發展指數:0.881(極高,2014年)
家庭電壓:230v
國鳥:紅隼
國花:虞美人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8.8公噸(2011年)
出生時預計壽命:80歲(2013年)
收入水平:高收入經合組織國家
曆史沿革
早期
古代凱爾特人居住在今比利時境內。公元前57~前51年被羅馬人凱撒征服後隸屬於羅馬的行省──貝爾吉卡行省。公元4世紀起,被法蘭克人占領,成為法蘭克王國的一部分。9世紀中葉其西部(佛蘭德伯爵領地)歸西法蘭克,東部歸東法蘭克。11世紀時形成了康布雷、列日、烏得勒支等侯爵領地和布拉班特、赫尼郜、那慕爾、林堡、盧森堡等伯爵領地的封建割據局麵。在佛蘭德和布拉班特地區自10世紀起就出現了最早的城市,自1071年起發展成為歐洲第一批城市公社,它們通過與東歐、南歐、拜占庭和東方的貿易得到很大發展。1280年佛蘭德的布魯日、伊珀爾以及其他城市爆發人民起義,城市貴族為了鎮壓起義同法國結盟。1300年法國占領佛蘭德,1301年和1302年布魯日的手工業者奮起反抗法國人和城市貴族(“布魯日晨禱”)。1302年7月11日他們聯合佛蘭德的農民在科特賴克附近打敗了法國的騎士軍(“金靴刺戰役”)。
1384年佛蘭德歸屬勃艮第公國。勃艮第在15世紀陸續取得那慕爾、布拉班特、林堡、赫尼郜、荷蘭、澤蘭和盧森堡等領地。比利時逐漸統一。1477年比利時歸屬哈布斯堡家族統治,1506~1713年哈布斯堡家族西班牙係同荷蘭和盧森堡一起組成西屬尼德蘭,由西班牙統治。1713年比利時轉歸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統治。1789年和1792年爆發反對奧地利統治的起義。1794年,奧地利在弗勒呂斯被法國擊敗,比利時割讓給法國。1815年維也納會議決定將比利時並入荷蘭,人為的統一產生了宗教、文化和語言的對立。1828年比利時自由黨和天主教黨聯合成反對派聯盟,為廢除新稅和爭取法律上的平等地位而鬥爭。1830年8月25日布魯塞爾人民舉行起義。同年11月18日比利時國民大會宣告比利時獨立為君主立憲國,隨後製定了憲法。1831年1月20日英國、法國和普魯士參加的倫敦會議承認比利時的獨立並保證它的永久中立。1831年6月4日國民大會選舉薩克森-科堡的利奧波德親王為國王,稱利奧波德一世(1831~1865年在位)。1839年比利時與荷蘭簽訂和約,荷蘭承認比利時為獨立國家。
公元前凱爾特族的比利其人在此居住。公元前57年起長期為羅馬人、高盧人、日耳曼人分割統治。9-14世紀被各諸侯國割據。14-15世紀建立了勃艮第王朝。隨後又陸續為西班牙、奧地利、法國所統治。1815年並入荷蘭。1830年10月4日獨立。1867年成為永久中立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被德國占領。二戰後加入北約。1958年加入歐共體,並與荷蘭、盧森堡結成經濟聯盟。1993年完成國家體製改革,正式實行聯邦製。
比利時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外貿為其經濟命脈,為世界十大商品進出口國之一,全國gdp的大約三分之二來自出口。為世界高度工業發達國家之一,是19世紀初歐洲大陸最早進行工業革命的國家之一。比利時擁有完善的港口、運河、鐵路以及公路等基礎設施,為與鄰國更緊密的經濟整和創造條件,也是歐盟和北約創始會員國之一,還是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成員國。2021年主要經濟數據如下:國內生產總值:6947億美元。經濟增長率:6.1%。
基本信息
中文名:比利時王國
國家領袖:菲利普·利奧波德·路易·馬裏(國王)、亞曆山大·德克羅(首相)
外文名:法語:royaume de belgique;荷蘭語:koninkrijk belgi?;德語:k?nigreich belgien
人口數量:1152 萬(截至2021年1月)
簡稱:比利時
人口密度:382.7 人\/平方公裏(2020年)
所屬洲:歐洲
主要民族:弗拉芒族,瓦隆族
首都:布魯塞爾
主要宗教:天主教
主要城市:布魯日,安特衛普
國土麵積:30,528平方公裏
國慶日:7月21日
水域率:6.4%
國歌:《布拉班人之歌》
gdp總計:6947 億美元(2021年)
國家代碼:bel
人均gdp:美元(2022年)
官方語言:荷蘭語,法語,德語
國際電話區號:+32
貨幣:歐元
國際域名縮寫:.be
時區:utc+1(夏時製:utc+2)
道路通行:靠右駕駛
政治體製:議會製君主立憲製
人類發展指數:0.881(極高,2014年)
家庭電壓:230v
國鳥:紅隼
國花:虞美人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8.8公噸(2011年)
出生時預計壽命:80歲(2013年)
收入水平:高收入經合組織國家
曆史沿革
早期
古代凱爾特人居住在今比利時境內。公元前57~前51年被羅馬人凱撒征服後隸屬於羅馬的行省──貝爾吉卡行省。公元4世紀起,被法蘭克人占領,成為法蘭克王國的一部分。9世紀中葉其西部(佛蘭德伯爵領地)歸西法蘭克,東部歸東法蘭克。11世紀時形成了康布雷、列日、烏得勒支等侯爵領地和布拉班特、赫尼郜、那慕爾、林堡、盧森堡等伯爵領地的封建割據局麵。在佛蘭德和布拉班特地區自10世紀起就出現了最早的城市,自1071年起發展成為歐洲第一批城市公社,它們通過與東歐、南歐、拜占庭和東方的貿易得到很大發展。1280年佛蘭德的布魯日、伊珀爾以及其他城市爆發人民起義,城市貴族為了鎮壓起義同法國結盟。1300年法國占領佛蘭德,1301年和1302年布魯日的手工業者奮起反抗法國人和城市貴族(“布魯日晨禱”)。1302年7月11日他們聯合佛蘭德的農民在科特賴克附近打敗了法國的騎士軍(“金靴刺戰役”)。
1384年佛蘭德歸屬勃艮第公國。勃艮第在15世紀陸續取得那慕爾、布拉班特、林堡、赫尼郜、荷蘭、澤蘭和盧森堡等領地。比利時逐漸統一。1477年比利時歸屬哈布斯堡家族統治,1506~1713年哈布斯堡家族西班牙係同荷蘭和盧森堡一起組成西屬尼德蘭,由西班牙統治。1713年比利時轉歸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統治。1789年和1792年爆發反對奧地利統治的起義。1794年,奧地利在弗勒呂斯被法國擊敗,比利時割讓給法國。1815年維也納會議決定將比利時並入荷蘭,人為的統一產生了宗教、文化和語言的對立。1828年比利時自由黨和天主教黨聯合成反對派聯盟,為廢除新稅和爭取法律上的平等地位而鬥爭。1830年8月25日布魯塞爾人民舉行起義。同年11月18日比利時國民大會宣告比利時獨立為君主立憲國,隨後製定了憲法。1831年1月20日英國、法國和普魯士參加的倫敦會議承認比利時的獨立並保證它的永久中立。1831年6月4日國民大會選舉薩克森-科堡的利奧波德親王為國王,稱利奧波德一世(1831~1865年在位)。1839年比利時與荷蘭簽訂和約,荷蘭承認比利時為獨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