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王國(法語:royaume de belgique;荷蘭語:koninkrijk belgi?;德語:k?nigreich belgien),簡稱“比利時”,位於西歐,北連荷蘭,東鄰德國,東南與盧森堡接壤,南和西南與法國交界,西北隔多佛爾海峽與英國相望。海岸線長66.5千米。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陸地麵積平方千米,領海及專屬經濟區3454平方千米。比利時全國分為10個省和581個市鎮。10個省,首都為布魯塞爾。截至2021年1月,比利時人口1152萬。


    公元前凱爾特族的比利其人在此居住。公元前57年起長期為羅馬人、高盧人、日耳曼人分割統治。9-14世紀被各諸侯國割據。14-15世紀建立了勃艮第王朝。隨後又陸續為西班牙、奧地利、法國所統治。1815年並入荷蘭。1830年10月4日獨立。1867年成為永久中立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被德國占領。二戰後加入北約。1958年加入歐共體,並與荷蘭、盧森堡結成經濟聯盟。1993年完成國家體製改革,正式實行聯邦製。


    比利時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外貿為其經濟命脈,為世界十大商品進出口國之一,全國gdp的大約三分之二來自出口。為世界高度工業發達國家之一,是19世紀初歐洲大陸最早進行工業革命的國家之一。比利時擁有完善的港口、運河、鐵路以及公路等基礎設施,為與鄰國更緊密的經濟整和創造條件,也是歐盟和北約創始會員國之一,還是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成員國。2021年主要經濟數據如下:國內生產總值:6947億美元。經濟增長率:6.1%。


    基本信息


    中文名:比利時王國


    國家領袖:菲利普·利奧波德·路易·馬裏(國王)、亞曆山大·德克羅(首相)


    外文名:法語:royaume de belgique;荷蘭語:koninkrijk belgi?;德語:k?nigreich belgien


    人口數量:1152 萬(截至2021年1月)


    簡稱:比利時


    人口密度:382.7 人\/平方公裏(2020年)


    所屬洲:歐洲


    主要民族:弗拉芒族,瓦隆族


    首都:布魯塞爾


    主要宗教:天主教


    主要城市:布魯日,安特衛普


    國土麵積:30,528平方公裏


    國慶日:7月21日


    水域率:6.4%


    國歌:《布拉班人之歌》


    gdp總計:6947 億美元(2021年)


    國家代碼:bel


    人均gdp:美元(2022年)


    官方語言:荷蘭語,法語,德語


    國際電話區號:+32


    貨幣:歐元


    國際域名縮寫:.be


    時區:utc+1(夏時製:utc+2)


    道路通行:靠右駕駛


    政治體製:議會製君主立憲製


    人類發展指數:0.881(極高,2014年)


    家庭電壓:230v


    國鳥:紅隼


    國花:虞美人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8.8公噸(2011年)


    出生時預計壽命:80歲(2013年)


    收入水平:高收入經合組織國家


    曆史沿革


    早期


    古代凱爾特人居住在今比利時境內。公元前57~前51年被羅馬人凱撒征服後隸屬於羅馬的行省──貝爾吉卡行省。公元4世紀起,被法蘭克人占領,成為法蘭克王國的一部分。9世紀中葉其西部(佛蘭德伯爵領地)歸西法蘭克,東部歸東法蘭克。11世紀時形成了康布雷、列日、烏得勒支等侯爵領地和布拉班特、赫尼郜、那慕爾、林堡、盧森堡等伯爵領地的封建割據局麵。在佛蘭德和布拉班特地區自10世紀起就出現了最早的城市,自1071年起發展成為歐洲第一批城市公社,它們通過與東歐、南歐、拜占庭和東方的貿易得到很大發展。1280年佛蘭德的布魯日、伊珀爾以及其他城市爆發人民起義,城市貴族為了鎮壓起義同法國結盟。1300年法國占領佛蘭德,1301年和1302年布魯日的手工業者奮起反抗法國人和城市貴族(“布魯日晨禱”)。1302年7月11日他們聯合佛蘭德的農民在科特賴克附近打敗了法國的騎士軍(“金靴刺戰役”)。


    1384年佛蘭德歸屬勃艮第公國。勃艮第在15世紀陸續取得那慕爾、布拉班特、林堡、赫尼郜、荷蘭、澤蘭和盧森堡等領地。比利時逐漸統一。1477年比利時歸屬哈布斯堡家族統治,1506~1713年哈布斯堡家族西班牙係同荷蘭和盧森堡一起組成西屬尼德蘭,由西班牙統治。1713年比利時轉歸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統治。1789年和1792年爆發反對奧地利統治的起義。1794年,奧地利在弗勒呂斯被法國擊敗,比利時割讓給法國。1815年維也納會議決定將比利時並入荷蘭,人為的統一產生了宗教、文化和語言的對立。1828年比利時自由黨和天主教黨聯合成反對派聯盟,為廢除新稅和爭取法律上的平等地位而鬥爭。1830年8月25日布魯塞爾人民舉行起義。同年11月18日比利時國民大會宣告比利時獨立為君主立憲國,隨後製定了憲法。1831年1月20日英國、法國和普魯士參加的倫敦會議承認比利時的獨立並保證它的永久中立。1831年6月4日國民大會選舉薩克森-科堡的利奧波德親王為國王,稱利奧波德一世(1831~1865年在位)。1839年比利時與荷蘭簽訂和約,荷蘭承認比利時為獨立國家。


    獨立後


    1831~1870年比利時的煤炭和冶煉工業迅速發展,19世紀末比利時從自由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參加瓜分非洲。從1876年起,比利時侵占剛果領土,1908年剛果自由邦成為比利時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比利時被德軍占領。1918年11月比利時光複。1919年比利時從德國接管歐本-馬爾梅迪和盧旺達-烏隆迪。1920年與法國結成軍事同盟,1922年與盧森堡締結經濟同盟。1925年加入《洛迦諾公約》,1936年利奧波德三世(1934~1950年在位)聲明“絕對中立”,退出《洛迦諾公約》。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比利時再度被法西斯德國占領,1940年5月28日利奧波德(neobored)三世簽字投降,比利時政府流亡英國。比利時人民積極展開反法西斯鬥爭。1944年9月比利時光複。1944年比利時同荷蘭、盧森堡結成關稅同盟(1958年發展為比、荷、盧經濟聯盟)。並同法國、英國、盧森堡和荷蘭締結區域性的防禦組織。1949年4月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1950年在全國公民投票後,利奧波德三世被迫退位,由其子博杜安一世繼承王位。1958年比利時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在比屬剛果人民多次鬥爭之後,1960年初比利時在布魯塞爾會議上被迫同意剛果(今紮伊爾)在同年6月30日獨立。7月13日,比利時對新成立的剛果共和國發動軍事襲擊,遭到國際輿論譴責,遂撤軍。1962年7月1日盧旺達和布隆迪宣布獨立。比利時在非洲的殖民統治結束。


    70年代以來,由於國內經濟危機和民族語言矛盾激化,政局不穩。1968~1981年內閣更迭10次。1981年11月提前大選,12月17日馬爾滕斯組成荷語基督教人民黨、荷語自由進步黨、法語革新自由黨和法語基督教社會黨四黨聯合政府。1984年各執政黨協調內外政策,製訂3年經濟緊縮計劃,國內政局相對穩定。1985年10月13日舉行大選,11月28日聯合政府繼續執政,馬爾滕斯連任首相。


    現代比利時作為一個現代化、高科技的歐洲國家而興盛,同時也是北約和歐盟的成員國,首都布魯塞爾亦是這兩個組織的總部。但是比利時一直存在國家分裂和解體的可能性,北半部說荷蘭語的弗拉芒人(親荷蘭)和南半部講法語的瓦隆人(親法國)之間長期關係緊張。


    2007年6月10日,舉行聯邦議會選舉。經過半年談判後組成聯合政府,但聯合政府僅三個月便下台。


    2010年6月議會選舉後,曾經過543天未能組閣,打破組閣權最長的世界紀錄。最終導致了憲法修正案,賦予比利時南北兩區正式的自治權,首都布魯塞爾則為聯邦轄地,並削弱上議院權力,議會選舉2014年起將與歐洲議會選舉同期舉行,即每五年舉行選舉,下議院的荷蘭語區有87席,法語區有63席,兩語區擁有相等的權力。因此比利時現在是一個聯邦製國家。


    2013年7月,在位二十年的第六任國王阿爾貝二世讓位予王儲長子菲利普。


    2014年10月11日比利時新任總理米歇爾率領中間偏右聯合政府的內閣成員,向比利時國王菲利普宣誓就職,終結4個月以來的政治談判。米歇爾是比利時自1840年以來,最年輕的總理;他也將成為歐洲聯盟中,最年輕的領導人之一。


    2015年10月28日,當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


    2016年11月28日,荷蘭與比利時簽署兩國邊界更改、領土互換協議。


    2018年6月8日,聯合國大會選舉比利時為2019年和2020年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


    2022年10月11日,當選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新成員,將於2023年1月1日就任。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比利時位於歐洲西部,北鄰荷蘭,東連德國,東南連盧森堡,南部和西部與法國接壤,西北瀕臨北海。陸地麵積平方公裏(包括在荷蘭境內的飛地──巴勒-埃爾東),領海及專屬經濟區3462平方公裏,海岸線長66.5公裏。


    地形


    比利時陸地麵積的2\/3為丘陵和平坦低地,最低處略低於海平麵,全境分為西北部沿海佛蘭德平原、中部丘陵、東南部阿登高原三部分。最高點海拔694米。西部平原地勢平坦,河流眾多,灌溉充分;東部為阿登山脈,地形升高,森林覆蓋率較高。國土最遠兩端距離280公裏。


    氣候特征


    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冬季溫和、夏季涼爽、多雨,1月平均氣溫0-3 °c,7月平均氣溫14-19 °c;年降水量700-900毫米,高地達1500毫米。


    水文


    比利時主要河流有:斯海爾德河,流經圖爾奈、根特、安特衛普和默茲河,流經那慕爾、列日。


    自然資源


    比利時自然資源貧乏,資源對外依存度較高,尚有少量鐵、鋅、鉛、銅等。截止2014年,比利時煤蘊藏量為37億噸,其中有開采價值的18億噸。自上世紀80年代起,比利時各主要煤礦陸續停止開采。此外尚有少量鐵、鋅、鉛、銅礦等。森林麵積占國土麵積23%。比利時的原油、天然氣完全依賴進口,一次能源消費的進口依存度接近80%,顯著高於歐盟平均水平。核電站7座,占總發電量的65%。森林及綠地麵積6070平方千米(2002年)。


    煤炭曾為比利時經濟發展作出突出貢獻,但已開發殆盡。全國76%的能源需求依賴進口。石油資源主要從俄羅斯、中東、挪威進口。2018年其電力能源的39.0%來自核電,35.4%來自化石能源,25.6%依靠生物能、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有少量鐵、鋅、鉛、銅。森林和綠地麵積6059平方千米。


    行政區劃


    區劃


    自從比利時聯邦化後,政府結構更趨複雜。在聯邦政府以下根據語言族群而設立了三個社群,即荷蘭語社群、法語社群以及德語社群;同時又設立了三個大區,即瓦隆大區、弗拉芒大區和布魯塞爾首都大區。社群和大區互相覆蓋,分工明確。其中荷蘭語社群政府和弗拉芒大區政府合並為一個統一的弗拉芒政府;瓦隆大區大部分對應法語社群,但東部邊疆地區為德語社群。


    聯邦政府:負責有關國家整體利益的事務。如外交、國防、經濟、社會福利、公共安全、運輸、通訊等


    社群政府:負責語言、文化和教育。如學校、圖書館、戲院等


    大區政府:負責當地的土地與財產事務。如地域經濟、規劃、建屋、交通等,如一個在布魯塞爾的學校建築由布魯塞爾首都大區政府管轄,但是學校作為一個教育機構則由弗拉芒政府(如果學校教授的第一語言是荷蘭語)或法語社群政府(如果學校的第一語言是法語)負責。這是一個複雜但卻能被廣泛接受的舉措,以確保各種文化能和平共處。


    首都布魯塞爾是900多個重要國際機構的所在地,包括北約總部和歐盟總部,有“歐洲首都”之稱。


    比利時全國地方分為10個省和589個市鎮。10個省:安特衛普、西弗蘭德、東弗蘭德、林堡、北布拉邦、南布拉邦、列日、埃諾、那慕爾和盧森堡省。


    首都


    首都布魯塞爾(法語:bruxelles,荷蘭語:brussel)麵積162平方公裏,人口113.9萬(2012年),其中87%的居民講法語,13%講荷蘭語;外籍人口約占1\/4。是比利時最大的城市,也是歐洲聯盟的主要行政機構所在地。布魯塞爾同時也是佛蘭德區的首府和比利時法語區的中心。在不同的語境中,布魯塞爾有著不同的外延。歐洲聯盟三個主要的機構當中,歐盟委員會和歐盟部長理事會位於布魯塞爾,另一個重要機構歐洲議會在布魯塞爾也有分處(全體議會在法國斯特拉斯堡),所以它有歐洲首都的美譽。另外,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總部也設在布魯塞爾。每年有眾多國際會議在此召開,另有200多個國際行政中心和超過1000個官方團體在此設有辦事處。布魯塞爾不僅是歐盟的行政中心,歐委會及歐盟理事會所在地,也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世界海關合作理事會所在地。


    國家象征


    國名


    比利時的名稱,源自公元前3世紀的羅馬時代,當時此地蠻族居住,被羅馬人稱為比利時高盧(拉丁語:gallia belgica),字麵意為貝爾蓋人的高盧。


    “比利時”這個中文譯名,源自1849年徐繼佘所編纂的《瀛寰誌略》。


    國旗


    比利時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15:13。旗麵從左到右由黑、黃、紅三個平行相等的豎長方形相連構成。黑色是莊重而具有紀念意義的色彩,表示悼念在1830年獨立戰爭中犧牲的英雄;黃色象征國家的財富和畜牧業與農業的豐收;紅色象征愛國者的生命和熱血,還象征獨立戰爭取得的偉大勝利


    比利時是世襲君主立憲製國家。國王乘坐的汽車懸掛王旗,王旗與國旗不同,為四方形,旗地近似咖啡色,旗中間有比利時國徽,旗地四角處各有一頂王冠和在位國王名字的第一個字母。


    國徽


    比利時國徽分為大小兩個版本。大版本國徽為鬥篷式。國徽中心圖案是一頭站立在黑色盾徽上的雄獅的圖樣。這對獅子被稱為“比利時獅”(拉丁文:leo belgicus),是比利時的國家象征。其後為交叉的君王節杖,它象征皇室的威嚴和權力。


    盾徽周圍是裝飾華麗的首任國王利奧波德的勳章褳帶環繞;兩側各有一隻舉著國旗的獅子,另外,在國徽中,有一件象征君主國體的紅色上衣。在這件紅色上衣的頂端,有一頂皇冠。飾環之下懸掛著一枚利奧波德(比利時第一代君主)勳章,後麵有標誌皇室權位與正義的金色節杖;上麵飾有一頂華美的王冠。


    國徽頂端的9麵旗幟分別代表比利時的9個省(但其實有10個省)。國徽基部的紅色飾帶用法語和弗拉芒語書寫著民族格言:“團結就是力量”(法語:l''union fai force,荷蘭語:eendrachtmaakt macht)。這個版本的國徽是在1837年5月17日開始使用。


    國歌


    《布拉班人之歌》 braban?;onne, de braban?;onne, das lied von brabant)


    歌詞大意:在遭受幾百年奴役後,比利時人重新抬頭。憑勇氣恢複了聲譽,法律重光,旗幟如舊。您的堅強勇敢的雙手,從此不為人所左右。在您的古老的旗上刻著:君王、法律和自由!


    國花


    虞美人比利時國花為虞美人。比利時人民喜愛姹紫嫣紅的虞美人,把它作為自己的國花。虞美人屬罌粟科一、二年生草本觀賞植物,原產歐洲大陸溫帶地區。


    虞美人(學名:papaver rhoeas?l.):一年生草本植物,全體被伸展的剛毛,稀無毛。莖直立,高25-90厘米,具分枝。葉片輪廓披針形或狹卵形,羽狀分裂,裂片披針形。花單生於莖和分枝頂端,花蕾長圓狀倒卵形,下垂;萼片2,寬橢圓形;花瓣4,圓形、橫向寬橢圓形或寬倒卵形,長2.5-4.5厘米,全緣,稀圓齒狀或頂端缺刻狀,紫紅色,基部通常具深紫色斑點。蒴果寬倒卵形,長1-2.2厘米,無毛,具不明顯的肋。種子多數,腎狀長圓形,長約1毫米。花果期3-8月。


    原產歐洲,中國各地常見栽培,為觀賞植物。花和全株入藥,含多種生物堿,有鎮咳、止瀉、鎮痛、鎮靜等功效;種子含油40%以上。


    人口民族


    比利時全國總人口為(2019年),人口密度(376\/km2)僅次於荷蘭及一些歐洲小國,為歐洲人口高稠密的國家之一。


    民族以弗拉芒人(占59%)和瓦隆人(40%)為主。


    比利時眾議院2014年2月13日通過安樂死合法範圍擴及未成年人一案,將成為繼荷蘭之後,全球第2個在嚴格條件下許可孩童安樂死的國家。


    政治體製


    政體


    比利時實行三權分立的政治製度,立法權、司法權和行政權相互獨立、互相製衡。國王是國家的象征。


    聯邦政府:負責有關國家整體利益的事務。如外交、國防、經濟、社會福利、公共安全、運輸、通訊等。


    社區政府:負責語言、文化和教育。如學校、圖書館、戲院等。


    行政區政府:負責當地的土地與財產事務。如地域經濟、規劃、建屋、交通等,如一個在布魯塞爾的學校建築由布魯塞爾行政區政府管轄,但是學校作為一個教育機構則由荷蘭語社區政府(如果學校教授的第一語言是荷蘭語)或法語社區政府(如果學校的第一語言是法語)負責。這是一個複雜但卻能被廣泛接受的舉措,以確保各種文化能和平共處。


    憲法


    1831年製定首部憲法。1994年2月出台新憲法,保留了原憲法有關基本自由、權力分享和國家民主等條款,並規定:比實行世襲君主立憲的聯邦製,國王為guojiayuanshou、三軍最高統帥,與議會共同行使立法權,與政府共同行使行政權,但實權在政府,政府對議會負責。議會實行兩院製,主要由眾議院行使立法權,參議院隻在修憲、外交事務、國家體製改革等方麵與眾議院享受同等權力,在其他方麵僅有立法建議和諮詢權。新憲法擴大了地區政府的內政和外交權力。新憲法首次承認女性王室成員的王位繼承權。2014年1月,議會對憲法進行最新修訂,議會任期從4年延長至5年,參議院改為非常設機構,聯邦政府進一步向地方政府下放權力。


    議會


    聯邦議會由150名眾議員和60名參議員組成,任期5年。眾議員由全國11個選區直選產生。2014年5月起,聯邦參議院為非常設機構,參議員首次由之前71名減少到60名,其中由各大區、語區議會指派50名,參議院宣誓就職後再自行遴選10名。年滿18歲的國王子女是法定參議員,但不參加投票。本屆比利時聯邦議會於2019年5月26日選舉產生。2020年10月13日,參議院、眾議院在聯邦政府成立後進行改選,法語社會黨議員伊蓮·蒂利厄(女,eliane tillieux)當選眾議長,荷語開放zimindang議員斯蒂芬妮·德奧斯(女,stephanie d’hose)當選參議長。


    政府


    2020年10月1日,法語社會黨、前進黨、法語生態黨、荷語綠黨、荷語基督教民主黨、法語革新運動黨、荷語開放zimindang等七黨組成比利時新一屆聯邦政府。荷語開放zimindang副zhuxi亞曆山大·德克羅(alexander de croo)出任首相。除首相外,本屆內閣共有7位副首相兼大臣、7位大臣和5位國務秘書。


    司法


    全國設225個治安審理所,27個初審法院,5個上訴法院,1個最高法院。10省和布魯塞爾首都大區各設1個重罪法庭。三級法院均有相應的檢察機構。各級法院的法官均由國王直接或根據同級議會的提名任免,終身任職。各級檢察長由國王根據政府提名任免。最高法院院長高德(jean de codt)。最高檢察院檢察長杜恩斯拉赫(p. duineger)。


    政黨


    主要政黨有:


    (1)新弗拉芒聯盟黨(nva):2001年成立,前身為成立於1954年的人minlian盟黨(volksunie)。現任zhuxi巴爾特·德維沃(bart de wever)。2010年聯邦大選中成為荷語區第一大黨,贏得眾議院最多席位。2019年在聯邦、地區、歐洲議會“三合一”選舉中蟬聯全國、荷語區第一大黨。


    (2)法語社會黨(ps):南部法語區第一大黨。前身是1885年創立的比利時工人黨(pob)和1945年成立的比利時社會黨(psb)。1978年,社會黨按語言分裂為法語社會黨(ps)和荷語社會黨(sp)。現任黨zhuxi保羅·馬涅特(paul mate)。


    (3)弗拉芒利益黨(ams bng):1978年12月,弗拉芒國家黨(vnp)和弗拉芒人民黨(vvp)合並為弗拉芒集團(ams blok),後更名為弗拉芒利益黨。現任黨zhuxi湯姆·範赫裏肯(tom van grieken)。


    (4)法語革新運動黨(mr):前身是建於1846年的自由黨(pl),是比利時曆史最久的政黨,後分裂。2002年3月24日,法語革新自由黨(prl)、法語民主陣線(fdf)、國民革新運動()合並組成法語革新運動黨(mr)。現任黨zhuxi喬治-路易斯·布歇(georges-louis bouchez)。


    (5)法語生態黨(ecolo):成立於1980年。該黨實行集體領導,現任雙zhuxi為拉嘉·瑪烏安(rajae maouane,女)和讓-馬克·諾萊(jean-marc nollet)。


    (6)荷語綠黨(groen):前身為1982年成立的荷語生態黨(agalev),2003年改為現名。該黨實行集體領導,現任雙zhuxi為納迪亞·納吉(nadia naji,女)和傑裏米·範埃克豪特(jeremie vaneeckhout)。


    (7)荷語基督教民主黨(cd&v):前身是1968年從比基督教社會黨分裂獨立的荷語基督教人民黨,1999年改現名。現任黨zhuxi約阿希姆·科恩斯(joachim coens)。


    (8)比利時勞動黨(ptb):成立於1979年,前身為“一切權力歸工人”黨。現任黨zhuxi拉烏爾·赫德布(raoul hedebouw)。


    (9)荷語開放zimindang(open vld):成立於1992年11月,前身為成立於1972年的荷語自由進步黨(partij voor vrijheid en vooruitgang,pvv)。現任黨zhuxi埃爾伯特·拉赫爾特(egbertchaert)。


    (10)前進黨(vooruit):1978年,比利時社會黨因民族矛盾分裂為荷語社會黨(sp)和法語社會黨(ps)。2001年,sp更名為sp.a(socialistische partij anders)。2021年,sp.a更名為前進黨(vooruit)。現任黨zhuxi康納·盧梭(conner rousseau)。


    (11)行動者黨(les engagés):1968年由基督教社會黨分裂而成法語基督教社會黨(psc)。2002年,更名為法語人道主義民主中心黨(cdh)。2022年,更名為行動者黨(les engagés)。黨zhuxi為馬克西姆·普雷沃特(maxime prévot)。


    此外還有法語民主聯邦黨、法語人民黨等小黨。


    政要


    國王菲利普·利奧波德·路易·馬裏(pe leopold louis marie)1960年4月15日出生。他是比利時前國王阿爾貝二世同保拉王後所生的長子。1999年12月4日,他與一名波蘭貴族結婚,並育有四名子女。其妻子瑪蒂爾德王後是第一位在比利時出生的比利時王後。菲利普國王曾於1988年應中國外交部邀請以私人身份訪華,並於1996年11月、2000年5月和2004年11月三次應邀率大型經貿代表團訪華。2007年應國務院副總理吳儀的邀請,時任王儲的菲利普及王妃於15日至28日率大型企業家代表團訪華,並於6月20日至22日在四川訪問。2008年來京觀看奧運會開幕式,2010年出席上海世博會。2011年,中國與比利時建交40周年,時任王儲的菲利普與妻子帶團訪問中國,他們還參觀了頤和園。2013年7月21日登基,成為比利時自獨立以來的第7位國王。


    首相亞曆山大·德克羅。1975年出生,自2012年起曾先後擔任聯邦政府副首相兼負責養老事務的大臣、電信大臣以及發展合作事務大臣等多個職務。2020年10月1日就任比利時首相。[5]


    經濟情況


    綜述


    比利時是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工業國家,經濟高度對外依賴,80%的原料靠進口,50%以上的工業產品供出口。據估測,煤蘊藏量為37億噸,其中有開采價值的18億噸,瓦隆地區的煤層已開采殆盡。2002年,比利時國內生產總值為2636.5億歐元,人均國民收入2.63萬歐元。比大力吸引外國資本的政策為比利時經濟帶來了活力,也帶來了新技術和新興工業。比利時1999年1月成為首批使用歐洲統一貨幣歐元的國家之一,原先的比利時法郎在2002年初被完全取代。位於比利時北部的安特衛普為歐洲第二大港,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鑽石加工地,有鑽石之都的稱譽。比利時擁有完善的港口、運河、鐵路以及公路等基礎設施,為與鄰國更緊密的經濟整和創造條件。作為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比利時十分期盼歐盟能整合整個歐洲的各個經濟體。


    工業


    比利時是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是19世紀初歐洲大陸最早進行工業革命的國家之一。


    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機械、有色金屬、化工、紡織、玻璃、煤炭等行業。外貿為比利時經濟命脈。主要貿易夥伴為歐共體成員國,其次為其他歐洲國家及北美、亞洲和非洲國家。對外投資主要在遠東地區,其次是剛果(金)、布隆迪、盧旺達、歐洲、拉美和北美。主要投資部門為冶金、建築材料和服務業。每年對外援助總額約250億比法郎(約合6.7億美元),受援國達100餘個,非洲國家占75%。貸款援助中的50%用於亞洲國家。


    農業


    2013年農牧漁業附加值為26.91億歐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0.73%。農業就業人口7.55萬,約占總勞動人口的1.28%。農業用地麵積約為133.4萬公頃。


    2019年農牧漁業附加值為20.28億歐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0.5%。2020年農業用地麵積約為136.4萬公頃。2016年農業就業人口7.09萬,約占總勞動人口的1.92%。


    服務業


    第三產業發展迅速,2011年附加值為2515億歐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68.3%。服務業就業人數約347萬人,占總勞動人口的78.2%。


    旅遊業


    旅遊業收入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比每年接待約670萬遊客,大多來自法、德、荷、英等歐洲鄰國。2009年比酒店業經營慘淡。2010年以來酒店業投資快速迴升,僅布魯塞爾兩年內增加2000多張床位。2011年,比酒店入住率為71.5%,旅遊人數增長13%。截至2010年,擁有旅館及其他各種旅遊設施3680處,37.2萬張床位。2010年接待外國遊客718.6萬人次。旅遊業收入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主要旅遊點是阿登山區、北海海濱和布魯塞爾市等。


    財政金融


    2020年比聯邦政府財政收入為2282.51億歐元,財政支出2705.69億歐元,財政赤字423.18億歐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共債務占gdp比重升至114.1%,較2019年增長15.5個百分點。


    截至2020年12月,比外匯儲備(含黃金)332.96億美元。


    比利時主要銀行有:比利時國家銀行(national bank of belgium)、比利時聯合銀行(kbc bank)、法國巴黎銀行富通(bnp paribas fortis)、荷蘭國際集團比利時銀行(ing belgium)、安盛歐洲銀行(axa bank europe)、比弗斯銀行(belfius bank)、比利時新農業銀行(crn)、比利時郵政銀行(bpost bank)、argenta、record bank等。


    對外貿易


    比利時貿易立國,出口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列全球第19位。自然資源貧乏,經濟對外依存度高,80%的工農業原料靠進口,50%以上的工業產品供出口,中小企業為經濟主力。安特衛普港是歐洲第二大港。經濟北強南弱,弗拉芒大區出口占全國出口總額近80%。


    進出口主要產品是原料製品、運輸器材、化工產品和食品。主要貿易夥伴是德國、荷蘭和法國,其次是其他歐洲國家及北美、亞洲、非洲。


    比利時是世界原鑽集散地,控製了世界80%的原鑽交易、55%的加工鑽、45%的工業用天然鑽交易。鑽石的主要來源地是剛果(金)、剛果(布)、利比裏亞。主要出口方為中國和印度。


    對外投資


    2011對外投資總額409億歐元。重點投資國家:瑞典、西班牙、法國、荷蘭、盧森堡、英國、巴西、美國、德國。截至2012年底,比在華投資項目881個,實際投入12.9億美元。


    比利時經濟十分依賴國際貿易。全國gnp的大約三分之二來自出口,平均出口是德國的兩倍,日本的五倍。比利時的出口優勢來自於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高度技術化、多語言以及高效率的勞動力。比利時主要進口食品、機械、鑽石(未成品)、石油、化工材料、紡織品;主要出口汽車、食品、鋼鐵、藥品、鑽石(成品)、紡織品等。


    對外援助


    2014年提供官方公共發展援助24.37億美元,占gdp的比例為0.46%。主要受援國:剛果(金)、盧旺達、布隆迪、馬裏等。比政府向阿富汗承諾自2015年起三年內每年援助1200萬歐元用於阿富汗民用設施重建。


    外國資本


    比利時政府對外國資本采取鼓勵政策,其特點以多國或跨國公司形式居多,對解決就業和擴大出口起到促進作用。主要投資部門為工業和服務業。


    文化藝術


    語言


    比利時官方語言為荷蘭語、法語和德語。比利時北部弗拉芒地區主要講荷蘭語,南部瓦隆地區主要講法語,東部列日省的東部地區有講德語,不過數量非常少。


    宗教


    比利時主要宗教為天主教,信徒占人口75%-80%,隻有10%-20%定期參加禮拜活動。其它宗教包括伊斯蘭教、基督教新教、以及猶太教。


    宗教是比利時與荷蘭分家的一個重要原因。荷蘭主要信基督教新教,1830年荷蘭南部天主教地區爭取獨立後,便形成了比利時。比利時也是許多歐洲神秘教派的活動中心。


    比利時的古城布魯日是一個保存完好的中世紀城市。她以精美的建築、完整的古城布局、亮麗的風景、悠久的曆史、藝術、宗教、巧克力等等,吸引著來自全世界的遊客。


    節日


    比利時是歐盟成員中法定節日最多的國家之一(全年共有10天)。除7月21日國慶節之外,還有:元旦、複活節、五一勞動節、耶穌升天節、聖靈降臨節、聖母升天節、萬聖節、一戰停戰日、聖誕節等,聯邦公共服務機構在11月15日國王日關門休假。


    每周六、日為公休日。另有法定帶薪休假26天(不含周末)。


    習俗


    比利時人真誠、重感情、為人處事謹慎,不喜歡張揚,很少在公開場合喜形於色。社交場合衣著整齊、得體。在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主動握手並做自我介紹,親朋好友相見,習慣施擁抱禮,關係密切的可行貼麵禮。


    比利時人見麵稱謂與問候,要在姓氏前冠以先生、小姐、夫人和頭銜等尊稱。但隨著時尚的流行和社會的簡約化,也常直唿其名。


    在比利時與對方見麵最好事先約好,貿然到訪屬於不禮貌行為,甚至會被拒絕見麵。無論商務還是四人約會,都應準時赴約。比利時人極少邀請外人道家裏做客。


    在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宴會上,祝酒很有分寸,講究禮節。在比利時,人們見麵交談忌諱打探個人收入、年齡、宗教信仰、情感等隱私。比利時人飲食習慣上以西餐為主,但對中餐也情有獨鍾。


    體育


    足球是比利時的第一運動,1980年代和2020年代是比利時國家足球隊的巔峰時期,在國際球壇享有“紅魔”之稱。2000年曾與荷蘭聯合舉辦了歐洲國家杯賽,被譽為曆史上最為成功的歐洲國家杯賽之一。此外自行車及一級方程式亦是極受到民眾歡迎的運動。


    圖書


    該國作家埃爾熱自1929年開始創作的《丁丁曆險記》係列漫畫作品風靡全球。


    法國前總統戴高樂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丁丁曆險記》也是他放在床頭上的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煙樓嗩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煙樓嗩呐並收藏史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