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8至814年,法蘭克王國征服了巴爾幹半島,克羅地亞也因而被納為其藩屬國,後成立了兩個公國——潘諾尼亞(英語:lower pannonia (9th century))與達爾馬提亞(英語:duchy of croatia)。然而隨著法蘭克王國國勢衰微、克羅地亞的勢力日益增強,後者越趨於獨立,最終法蘭克的統治權也隨著米斯拉夫大公(英語:miv of croatia)於845年的退位而幾乎喪失殆盡:169-170。845至864年期間,特爾皮米爾大公(英語:trpimir i of croatia)建立了幅員廣大的克羅地亞國家,從公國轉為一個實質的封建製國家,盡管承認法蘭克王國的地位,但大公擁有克國完整的統治權,他在852年發表的憲章也是克國首次使用“克羅地亞”這個名稱的官方文件。法蘭克沒落後,拜占庭帝國再度征服克羅地亞,克國人民對於依從拜占庭的特爾皮米爾大公之子茲德斯拉夫(英語:zdev of croatia)十分不滿,隨後爆發政治動亂,茲德斯拉夫被趕下台,拜占庭的影響力也因此消失。879年,布拉尼米爾(英語:branimir of croatia)公爵上台,由於擁有教宗若望八世的支持,克羅地亞也因此成為真正獨立、受外國承認的主權國家,布拉尼米爾也成了第一位克羅地亞出身的統治者,世稱“克羅地亞的領袖”(dux croatorum)。
910年,托米斯拉夫登基。在他為時20年左右的統治期間,克羅地亞不僅取得達爾馬提亞和潘諾尼亞的統治權、擊潰了後來組成匈牙利的馬紮爾人和保加利亞人的入侵(英語:croatian–bulgarian battle of 926)。托米斯拉夫成為克國曆史上的第一位國王,克羅地亞也就此從公國轉為王國。克羅地亞王國在11世紀下半葉的佩塔爾·克雷希米爾四世(1058至1074年在位)與狄米特流斯·茲沃尼米爾(英語:demetrius zvonimir of croatia)(1075至1089年在位)期間發展至巔峰。茲沃尼米爾後被人所暗殺,由斯捷潘二世(英語:stephen ii of croatia)繼任王位,而當後者於1091年逝世後,特爾皮米爾王朝(英語:trpimirovi? dynasty)就此終結。由茲沃尼米爾遺孀(匈牙利國王之女)聯合了匈牙利國王拉斯洛一世覬覦克羅地亞的統治權,後更因而出兵克國(英語:battle of gvozd mountain),為保有領土完整,克羅地亞於1102年以個人王朝(英語:croatia in the union with hungary)的地位並入了匈牙利,由其國王卡爾曼一世統治,但仍保有相當大的自主權。
之後在12到16世紀長達400年的時間裏,克羅地亞王國同時受匈王指派的總督(英語:ban of croatia)與克國自己的議會所管理。在此期間,東方的奧斯曼帝國正崛起擴張,西方威尼斯人一直想奪取亞得裏亞海沿岸的控製權,克羅地亞倍受威脅。時至1428年,威尼斯已獲得達爾馬提亞大部分地區的控製權,唯受奧斯曼保護的杜布羅夫尼克例外(後來該市發展成了拉古薩共和國,成了當時亞德裏亞海唯一能與威尼斯匹敵的城邦)。1463年,奧斯曼征服了克國鄰近的波斯尼亞全境,與克國相接壤,後對其發動侵略戰爭(英語:hundred years'' croatian–ottoman war),於1493年的克爾巴瓦原野戰役(英語:battle of krbava field)與1526年的摩哈赤戰役中徹底打敗了克匈聯軍,匈王拉約什二世本人也在1527年死於摩哈赤。由於畏懼奧斯曼的統治,克羅地亞貴族議會於1529年宣布歸順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承認斐迪南一世為新的克國統治者,作為交換,斐迪南一世必須對抗奧斯曼帝國,同時要尊重克國人的政治權益。
哈布斯堡王政至奧匈帝國時期
由於奧斯曼帝國軍的連捷勝利,奧地利當局於1538年將克羅地亞一分為二,分作平民區與駐軍區,後者由帝國政府派遣的軍事長官控製,居民都被武裝了起來、協助奧軍。1593年,奧斯曼在錫薩克戰役(英語:battle of sisak)中敗於克羅地亞,這是前者近百年來的擴張戰爭中遭受到最慘重的失敗之一,兩國在邊境地帶的力量也轉為均勢。連年與奧地利的戰爭使奧斯曼帝國的國勢趨弱,在1667至1698年的“大土耳其戰爭”期間,奧軍收複了斯拉沃尼亞和大部分原克羅地亞領土,但僅剩波斯尼亞仍在奧斯曼控製之下,這個結果進而造成現在波克兩國的邊界劃分。南方的達爾馬提亞也同樣在第5與第7次奧斯曼帝國—威尼斯戰爭(英語:ottoman–vian war (1714–18))中決定了其歸屬。與奧斯曼的戰爭對克羅地亞的人口結構造成強烈的衝擊,許多克人移民到奧地利,現今奧國布爾根蘭州的克人即是當時移民者的後裔。為了取代這些逃亡的克人,哈布斯堡王室唿籲波斯尼亞和塞爾維亞的東正教徒移入克國的駐軍區,特別是在1690和1737至1739年之間,塞爾維亞人遷入克國達到最高峰。在奧斯曼撤軍後,這些居民並未離去,就成了日後克國境內的塞族聚集地——克拉伊納(英語:krajina)。
910年,托米斯拉夫登基。在他為時20年左右的統治期間,克羅地亞不僅取得達爾馬提亞和潘諾尼亞的統治權、擊潰了後來組成匈牙利的馬紮爾人和保加利亞人的入侵(英語:croatian–bulgarian battle of 926)。托米斯拉夫成為克國曆史上的第一位國王,克羅地亞也就此從公國轉為王國。克羅地亞王國在11世紀下半葉的佩塔爾·克雷希米爾四世(1058至1074年在位)與狄米特流斯·茲沃尼米爾(英語:demetrius zvonimir of croatia)(1075至1089年在位)期間發展至巔峰。茲沃尼米爾後被人所暗殺,由斯捷潘二世(英語:stephen ii of croatia)繼任王位,而當後者於1091年逝世後,特爾皮米爾王朝(英語:trpimirovi? dynasty)就此終結。由茲沃尼米爾遺孀(匈牙利國王之女)聯合了匈牙利國王拉斯洛一世覬覦克羅地亞的統治權,後更因而出兵克國(英語:battle of gvozd mountain),為保有領土完整,克羅地亞於1102年以個人王朝(英語:croatia in the union with hungary)的地位並入了匈牙利,由其國王卡爾曼一世統治,但仍保有相當大的自主權。
之後在12到16世紀長達400年的時間裏,克羅地亞王國同時受匈王指派的總督(英語:ban of croatia)與克國自己的議會所管理。在此期間,東方的奧斯曼帝國正崛起擴張,西方威尼斯人一直想奪取亞得裏亞海沿岸的控製權,克羅地亞倍受威脅。時至1428年,威尼斯已獲得達爾馬提亞大部分地區的控製權,唯受奧斯曼保護的杜布羅夫尼克例外(後來該市發展成了拉古薩共和國,成了當時亞德裏亞海唯一能與威尼斯匹敵的城邦)。1463年,奧斯曼征服了克國鄰近的波斯尼亞全境,與克國相接壤,後對其發動侵略戰爭(英語:hundred years'' croatian–ottoman war),於1493年的克爾巴瓦原野戰役(英語:battle of krbava field)與1526年的摩哈赤戰役中徹底打敗了克匈聯軍,匈王拉約什二世本人也在1527年死於摩哈赤。由於畏懼奧斯曼的統治,克羅地亞貴族議會於1529年宣布歸順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承認斐迪南一世為新的克國統治者,作為交換,斐迪南一世必須對抗奧斯曼帝國,同時要尊重克國人的政治權益。
哈布斯堡王政至奧匈帝國時期
由於奧斯曼帝國軍的連捷勝利,奧地利當局於1538年將克羅地亞一分為二,分作平民區與駐軍區,後者由帝國政府派遣的軍事長官控製,居民都被武裝了起來、協助奧軍。1593年,奧斯曼在錫薩克戰役(英語:battle of sisak)中敗於克羅地亞,這是前者近百年來的擴張戰爭中遭受到最慘重的失敗之一,兩國在邊境地帶的力量也轉為均勢。連年與奧地利的戰爭使奧斯曼帝國的國勢趨弱,在1667至1698年的“大土耳其戰爭”期間,奧軍收複了斯拉沃尼亞和大部分原克羅地亞領土,但僅剩波斯尼亞仍在奧斯曼控製之下,這個結果進而造成現在波克兩國的邊界劃分。南方的達爾馬提亞也同樣在第5與第7次奧斯曼帝國—威尼斯戰爭(英語:ottoman–vian war (1714–18))中決定了其歸屬。與奧斯曼的戰爭對克羅地亞的人口結構造成強烈的衝擊,許多克人移民到奧地利,現今奧國布爾根蘭州的克人即是當時移民者的後裔。為了取代這些逃亡的克人,哈布斯堡王室唿籲波斯尼亞和塞爾維亞的東正教徒移入克國的駐軍區,特別是在1690和1737至1739年之間,塞爾維亞人遷入克國達到最高峰。在奧斯曼撤軍後,這些居民並未離去,就成了日後克國境內的塞族聚集地——克拉伊納(英語:kraj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