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斯特角隸屬馬爾多納多省,其前身是十七世紀時興建的一個小漁村,曾以“伊圖薩因戈村” (vi de ituzaingo)戰役命名。1829年起,開始有一些工業發展起來,主要是屠宰埸和煙草業。1907年7月5日改稱現名。該城地處烏拉圭東南,是拉普拉塔河匯入大西洋的入海口,風景優美,有十餘處優良的沙灘,是理想的浴場和療養勝地。該城右側2公裏處是戈裏蒂小島,十七和十八世紀時曾是荷蘭、法國、葡萄牙、英國和西班牙等殖民者設在拉普拉塔河入海口處的軍事要塞。現島上仍有西班牙1773年修築的防禦工事遺址和大炮等。左前方8.5公裏處是海獅島。島上矗立著一座50米高的燈塔。島的周圍棲息著約22萬頭海獅。


    埃斯特角市旅遊基礎設施比較發達。還有體育和娛樂場所,周圍有一個公園和一個熱帶植物園。每當夏季時節,約有70萬人次外國遊客(大都來自阿根廷、巴西和智利等鄰近國家)到此避暑度假。有一些阿根廷企業家和商人在海邊購置或自建了專供度假的私人別墅。


    這裏樹木四季常青,林間溫泉密布,園林麵積占80%以上。海邊多沙灘,東麵稱“狂暴海灘”,西麵為“溫順海灘”。有可泊800艘的遊船碼頭,人們可乘遊艇到洛沃島去觀賞海象群嬉戲。休養中心擁有各種現代化的娛樂設施,每年夏季,美洲國家的國際會議常在此召開。


    驛車紀念雕像


    該組雕像位於烏拉圭最後一個驛站的遺址所在地(rosita del miguelete),表現了烏曆史上的首次作為公共交通工具使用的馬拉驛車。這是一種可載8至14人,同時車頂上放置行李和郵件的大蓬馬車。雕像人物和車馬的比例均與真人和實物大小相仿,一位強悍的驛手正駕馭五匹健馬奮力將驛車從泥沼中拉出,一個騎手從旁協助,一位婦女和她的孩子神情嚴肅地坐在車夫的位子上。該雕像是烏拉圭著名雕塑家jose belloni(1882-1965)的作品,落成於1952年2月22日。(雕像位於avda.agraciada 和 camino castro之間,靠近el prado公園)


    銅牛車雕像


    這是一組紀念十九世紀時烏拉圭常用交通工具之一-牛拉大蓬車的藝術作品,座落在batlle y ordonez公園,於1934年落成。1976年9月8日政府頒布法令將該組雕像宣布為“重點文物”(monumento historico),因為這一傳統交通工具在烏國家生活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該組雕像與公園周圍的景致結合的相當完美,表現了一輛由3套(6頭)牛牽引的木製大蓬車在大草原上緩慢行進的埸景,車的右側是一位騎在馬上手持驛杖(帶有鐵矛或骨質矛頭的竹杆)的高喬人,在車後有兩頭備用的牛隨行。這組雕像反映了在烏民族形成的早期開發階段高喬人生活的艱辛及其與惡劣的自然環境抗爭的大無畏氣概種牛車是拉普拉塔河流域早期的客貨主要交通工具,分帶有牛皮大蓬和無蓬兩種,一般由兩套或四套牛牽引,速度非常緩慢。由於當時道路條件和自然環境惡劣,牛車往往結成三、四十輛的車隊出行,以相互照應。


    作者是烏著名雕塑家jose belloni,他對自己的這一代表作情有獨鍾,生前常常親自在雕像前接待前來參觀的學生並進行介紹。


    塞洛山及其古炮台


    塞洛山位於蒙得維的亞港口的對麵,海拔135米。據傳,首都的名稱與此山有關,“蒙得維的亞”原意是葡萄牙語“我看到山了”(蒙得 (monte)是“山”,維的亞 (video)為“我看到了”)。據傳,十七世紀,葡萄牙探險隊首次抵達這裏時,一水手發現老城西北部的這座小山時驚唿:“我看到山了”,蒙市由此得名。


    古炮台的正式名稱是“阿蒂加斯將軍要塞”,位於麵對蒙得維的亞港口的塞洛山頂上。十九世紀初,由於英國人一再入侵拉普拉塔河流域,出於蒙得維的亞灣防務的需要修建了該要塞。在獨立戰爭期間和後來席卷全國內戰中,該要塞從未失陷過。直到1870年才被攻克。1880年在未改變外觀的情況下重修,並裝備了後膛火炮。該要塞到1930年才結束其軍事上的使命,並根據1809年最初的設計圖紙開始重修。


    該要塞已成為對公眾開放的博物館。館內收藏有大量不同時代的各種武器,比較珍貴的有1873年開始製造的幾種nordenfelt五管機關槍。此外,還有兩個兵器陳列館供參觀者了解長短火器的發展史。從炮台上遊人可盡情飽覽蒙得維的亞海灣、港口和首都老城區的風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煙樓嗩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煙樓嗩呐並收藏史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