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脫維亞共和國(拉脫維亞語tvijas republika),簡稱拉脫維亞。國名源自民族語,意為“鎧甲”、“金屬製的服裝”,位於波羅的海東岸,北與愛沙尼亞,南與立陶宛,東與俄羅斯,東南與白俄羅斯接壤。國界線總長1862公裏,國土麵積平方公裏,其中陸地麵積平方公裏,內水麵積2543平方公裏。平均海拔87米,地貌為丘陵和平原。氣候屬海洋性氣候向大陸性氣候過渡的中間類型。1月平均氣溫-4.6c,7月平均氣溫21.4c,夜晚平均氣溫11c。平均年降水量732毫米。拉脫維亞設有35個縣和7個市,首都為裏加。2022年,拉脫維亞人口187.6萬。
公元10世紀建立封建公國,12世紀末至1562年,被日耳曼十字軍侵占,後歸屬德利沃尼亞政權。1583~1710年,先後被瑞典、波蘭立陶宛聯邦瓜分。1710年至1918年先後被俄羅斯帝國和德國侵占,1918年11月18日宣布獨立,1940年7月成立拉脫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同年8月5日被蘇聯吞並,成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後期實行的經濟改革徹底改變了前蘇聯僵化的經濟舊模式,最終建立起西歐式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1991年8月22日,拉脫維亞恢複獨立。
2004年5月1日,拉脫維亞正式加入歐盟。2004年3月29日成為北約成員國,2007年12月21日成為申根公約成員國。2014年1月1日,拉脫維亞正式成為歐元區第18個成員國。2021年拉主要經濟數據如下:國內生產總值:329億歐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4.7%。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歐元。
基本信息:
中文名:拉脫維亞共和國
外文名:拉脫維亞語tvijas republika
道路通行:靠右駕駛
貨 幣:歐元
國際電話區號:+371
人均gdp: 歐元(2021年)
水域率:1.5%
人口數量: 187.6萬(2022年)
國家領袖:總統
時 區:utc+2(夏時製utc+3)
國土麵積:平方公裏
主要民族:拉脫維亞人
國慶日:11月18日
最大城市:裏加
人類發展指數:0.814(排名44,極高,2013年)
國家格言:\"為了祖國與自由\"
人口密度:30.3 人\/平方公裏(2020年)
主要宗教:天主教,基督教路德宗
gdp總計:327.64億美元(2014年,國際匯率)
首 都:裏加
主要城市:道加瓦皮爾斯,利耶帕亞
國際域名縮寫:.lv
氣 候:溫帶闊葉林氣候
國家代碼:lva
所屬洲:歐洲
國 歌:《上帝保佑拉脫維亞》
政治體製:議會製共和製
國際組織:地中海聯盟、歐盟、北約
簡 稱:拉脫維亞
官方語言:拉脫維亞語
曆史沿革:
公元前3000年左右,拉脫維亞人的祖先定居在波羅的海的東岸。公元前900年,克羅尼人、塞梅加廉人、拉特加廉人、瑟羅尼亞人以及說芬蘭語的利沃尼亞人,幾個不同的波羅的海部落定居在拉脫維亞。 波羅的海人建立了到古羅馬的商路,以當地產琥珀交換貴金屬。
12世紀晚期,第一個傳教士由羅馬教皇派遣,來到了道加瓦河下遊進行傳教。並且逐漸建立了由德國商人和傳教士為主的定居點但當地居民卻沒有接受基督教。於是日耳曼十字軍被派往拉脫維亞,用武力強迫當地居民改信基督教。這時,克羅尼人、塞梅加廉人、拉特加廉人、瑟羅尼亞人都已建立自己的王國並與入侵者對抗。 但在13世紀早期,德國人控製了今日拉脫維亞的大部以及愛沙尼亞的南部地區 。並且在被征服地區建立了十字軍國家即後來所知的瑪利亞地或利沃尼亞。裏加成為了主要的貿易中心,並於1281年的加入了漢薩同盟。
18世紀時,俄國從瑞典和波蘭獲取了現在拉脫維亞的所有領土。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拉脫維亞於1918年11月18日獲得獨立,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再次兼並拉脫維亞,並將其納為一個加盟共和國。
1980年,蘇聯開始進行政治改革,這也促進了拉脫維亞獨立運動的發展。
1991年8月22日,拉脫維亞最高蘇維埃宣布拉脫維亞共和國恢複獨立。同年9月6日,蘇聯國務委員會承認拉獨立。9月17日,拉脫維亞加入聯合國。
自獨立以後,拉脫維亞積極培養和西方各國的關係,並已於2004年加入歐盟和北約。
2006年10月7日,拉脫維亞舉行議會選舉。人民黨獲得100個席位中的23席,綠黨和農minlian盟獲得18席,新時代黨得到18席,和諧中間黨占據17個席位,拉脫維亞第一黨和拉脫維亞道路競選聯盟、祖國與自由聯盟、為了統一的拉脫維亞人權黨分別獲得10個、8個和6個席位。人民黨、綠黨和農minlian盟、拉脫維亞第一黨和拉脫維亞道路競選聯盟以及祖國與自由聯盟組建聯合政府,艾加爾斯·卡爾維蒂斯繼續擔任總理。
2007年5月31日,拉脫維亞議會舉行總統選舉,瓦爾季斯·紮特萊爾斯當選總統。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拉脫維亞位於東歐平原西部,臨波羅的海東岸,裏加灣深入內陸;同愛沙尼亞、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立陶宛接壤。麵積為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麵積平方千米,內水麵積254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拉脫維亞地形以平原、低地和低矮丘陵相間,四分之三地區在海拔120米以下,最高點海拔311米。
拉脫維亞海岸線長307千米,裏加灣深入內陸。全境地勢低平,東部和西部為丘陵。邊境線總長1841千米,其中海岸線長度496千米。平均海拔87米,地貌為丘陵和平原,以灰化土為主,約一半多為可耕地。
公元10世紀建立封建公國,12世紀末至1562年,被日耳曼十字軍侵占,後歸屬德利沃尼亞政權。1583~1710年,先後被瑞典、波蘭立陶宛聯邦瓜分。1710年至1918年先後被俄羅斯帝國和德國侵占,1918年11月18日宣布獨立,1940年7月成立拉脫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同年8月5日被蘇聯吞並,成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後期實行的經濟改革徹底改變了前蘇聯僵化的經濟舊模式,最終建立起西歐式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1991年8月22日,拉脫維亞恢複獨立。
2004年5月1日,拉脫維亞正式加入歐盟。2004年3月29日成為北約成員國,2007年12月21日成為申根公約成員國。2014年1月1日,拉脫維亞正式成為歐元區第18個成員國。2021年拉主要經濟數據如下:國內生產總值:329億歐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4.7%。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歐元。
基本信息:
中文名:拉脫維亞共和國
外文名:拉脫維亞語tvijas republika
道路通行:靠右駕駛
貨 幣:歐元
國際電話區號:+371
人均gdp: 歐元(2021年)
水域率:1.5%
人口數量: 187.6萬(2022年)
國家領袖:總統
時 區:utc+2(夏時製utc+3)
國土麵積:平方公裏
主要民族:拉脫維亞人
國慶日:11月18日
最大城市:裏加
人類發展指數:0.814(排名44,極高,2013年)
國家格言:\"為了祖國與自由\"
人口密度:30.3 人\/平方公裏(2020年)
主要宗教:天主教,基督教路德宗
gdp總計:327.64億美元(2014年,國際匯率)
首 都:裏加
主要城市:道加瓦皮爾斯,利耶帕亞
國際域名縮寫:.lv
氣 候:溫帶闊葉林氣候
國家代碼:lva
所屬洲:歐洲
國 歌:《上帝保佑拉脫維亞》
政治體製:議會製共和製
國際組織:地中海聯盟、歐盟、北約
簡 稱:拉脫維亞
官方語言:拉脫維亞語
曆史沿革:
公元前3000年左右,拉脫維亞人的祖先定居在波羅的海的東岸。公元前900年,克羅尼人、塞梅加廉人、拉特加廉人、瑟羅尼亞人以及說芬蘭語的利沃尼亞人,幾個不同的波羅的海部落定居在拉脫維亞。 波羅的海人建立了到古羅馬的商路,以當地產琥珀交換貴金屬。
12世紀晚期,第一個傳教士由羅馬教皇派遣,來到了道加瓦河下遊進行傳教。並且逐漸建立了由德國商人和傳教士為主的定居點但當地居民卻沒有接受基督教。於是日耳曼十字軍被派往拉脫維亞,用武力強迫當地居民改信基督教。這時,克羅尼人、塞梅加廉人、拉特加廉人、瑟羅尼亞人都已建立自己的王國並與入侵者對抗。 但在13世紀早期,德國人控製了今日拉脫維亞的大部以及愛沙尼亞的南部地區 。並且在被征服地區建立了十字軍國家即後來所知的瑪利亞地或利沃尼亞。裏加成為了主要的貿易中心,並於1281年的加入了漢薩同盟。
18世紀時,俄國從瑞典和波蘭獲取了現在拉脫維亞的所有領土。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拉脫維亞於1918年11月18日獲得獨立,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再次兼並拉脫維亞,並將其納為一個加盟共和國。
1980年,蘇聯開始進行政治改革,這也促進了拉脫維亞獨立運動的發展。
1991年8月22日,拉脫維亞最高蘇維埃宣布拉脫維亞共和國恢複獨立。同年9月6日,蘇聯國務委員會承認拉獨立。9月17日,拉脫維亞加入聯合國。
自獨立以後,拉脫維亞積極培養和西方各國的關係,並已於2004年加入歐盟和北約。
2006年10月7日,拉脫維亞舉行議會選舉。人民黨獲得100個席位中的23席,綠黨和農minlian盟獲得18席,新時代黨得到18席,和諧中間黨占據17個席位,拉脫維亞第一黨和拉脫維亞道路競選聯盟、祖國與自由聯盟、為了統一的拉脫維亞人權黨分別獲得10個、8個和6個席位。人民黨、綠黨和農minlian盟、拉脫維亞第一黨和拉脫維亞道路競選聯盟以及祖國與自由聯盟組建聯合政府,艾加爾斯·卡爾維蒂斯繼續擔任總理。
2007年5月31日,拉脫維亞議會舉行總統選舉,瓦爾季斯·紮特萊爾斯當選總統。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拉脫維亞位於東歐平原西部,臨波羅的海東岸,裏加灣深入內陸;同愛沙尼亞、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立陶宛接壤。麵積為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麵積平方千米,內水麵積254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拉脫維亞地形以平原、低地和低矮丘陵相間,四分之三地區在海拔120米以下,最高點海拔311米。
拉脫維亞海岸線長307千米,裏加灣深入內陸。全境地勢低平,東部和西部為丘陵。邊境線總長1841千米,其中海岸線長度496千米。平均海拔87米,地貌為丘陵和平原,以灰化土為主,約一半多為可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