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蒙古語:mohгoлyлc,英語:mongolia),簡稱蒙古,位於亞洲中部的中國和俄羅斯之間,是被兩國包圍的一個內陸國家。主體民族為喀爾喀蒙古族,約占全國人口的80%,此外還有哈薩克族等少數民族。官方語言為蒙古語。居民主要信奉藏傳佛教,國土麵積156.65萬平方公裏,首都烏蘭巴托,人口約340萬人(2022年6月),全國劃分為首都和21個省。


    蒙古曆史上曾被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等多個遊牧民族統治。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1271年他的孫子忽必烈建立元朝,滅亡後蒙古人退迴蒙古草原,但經常在邊境與明朝發生衝突。16到17世紀起蒙古開始受到藏傳佛教影響,17世紀末時蒙古全境被納入清朝統治範圍。1911年清朝滅亡後,蒙古宣布獨立,但未得到國際承認,直到1921年在蘇俄的控製下獨立,1961年加入聯合國開始取得國際社會的認可。1924年成立的蒙古人民共和國處於蘇聯勢力範圍之下,東歐劇變後,蒙古爆發民主革命,並於1992年頒布了一個實行多黨製的新憲法,開始向市場經濟過渡。


    蒙古國土麵積為156.65萬平方千米 ,是世界上國土麵積第19大的國家,也是僅次於哈薩克斯坦的世界第二大內陸國家。蒙古國可耕地較少,大部分國土被草原覆蓋。北部和西部多山脈,南部為戈壁沙漠。約30%的人口從事遊牧或半遊牧。2021年蒙古國國內生產總值131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1.4%。


    基本信息:


    中文名:蒙古國


    國家領袖:總統、總理


    外文名:mongolia


    人口數量:約340萬人(2023年1月)


    簡稱:蒙古、外蒙古、外蒙


    人口密度:1.76人\/平方公裏(2012年)


    所屬洲:亞洲


    主要民族:蒙古族、哈薩克族等


    首都:烏蘭巴托


    主要宗教:藏傳佛教、薩滿教等


    主要城市:烏裏亞蘇台、喬巴山、溫都爾汗等


    國土麵積:156.65萬平方公裏


    國慶日:7月11日


    水域率:0.43%


    國歌:《蒙古國國歌》


    gdp總計:125.45億美元(2013年)國際匯率


    國家代碼:mon


    人均gdp:4280美元(2014年)


    官方語言:蒙古語


    國際電話區號:+976


    貨幣:圖格裏克(mot)


    國際域名縮寫:.mn


    時區:utc+8


    道路通行:靠右行駛


    政治體製:議會製共和製


    曆????法:公曆


    中央銀行:蒙古銀行


    人類發展指數:0.698(第103名),中(2014年)


    國????鳥:獵隼


    基尼指數:32.8


    官方文字:西裏爾蒙古文、迴鶻式蒙古文


    國家結構形式:單一製


    收入水平:中高等收入國家


    曆史沿革:


    民族起源


    約在公元7世紀前,蒙古族先民居住在額爾古納河一帶,後來西遷到了鄂嫩河上遊不爾罕山(大肯特山)和克魯倫河一帶。到公元12世紀,蒙古族已經散布在今鄂嫩河、克魯倫河、土拉河等三河的上遊和肯特山以東一帶,並分衍出乞顏、劄答蘭、泰赤烏等部落。此外,在蒙古草原和貝加爾湖周圍的森林地帶,還有塔塔爾、翁吉剌、蔑兒乞、斡變剌、克烈、乃蠻、汪古諸部。


    遊牧在草原上的被稱作“有氈帳的百姓”,主要從事畜牧業;居住在森林地帶的被稱作“林木中的百姓”,主要從事漁獵業。公元11世紀,結成了以塔塔爾為首的聯盟,因此,“塔塔爾”或“韃靼”曾一度成為蒙古草原各部的通稱。宋、遼、金時代,把漠北的蒙古部稱為黑韃靼,漠南的蒙古部稱為白韃靼。公元13世紀初,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後,逐漸融合為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蒙古”也就由原來一個部落的名稱變成為民族名稱。


    建立元朝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9年滅南宋統一中國。1368年,明軍攻克元大都,元朝滅亡,元惠宗北逃繼續使用“大元”國號,史稱北元,1402年北元滅亡。元朝滅亡後,蒙古分裂為許多部,後來,按照所居地域逐漸形成為三大部分,即: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和東北三省的蒙古人稱為漠南蒙古,亦即科爾沁部;分布在今蒙古國境內的蒙古稱為漠北蒙古,亦即喀爾喀部,分布在新疆、青海和甘肅一帶的蒙古稱為漠西蒙古,亦即衛拉特部,也稱為厄魯特(額魯特)蒙古。


    明清時期


    明朝自建國初始,就把對蒙古的戰爭作為首要考慮的問題,通過朱元璋、朱棣的努力,明朝雖把蒙古勢力趕到了大漠邊上,鞏固了對中原的統治,但卻沒有從根本上消除蒙古對其北方邊境的威脅。明朝中期以後,蒙古的不同部屬先後對明朝的西北邊境發動了持續的入侵和襲擾,並在嘉靖年間達到了最高潮。到了隆慶年間,明朝政府迫於對己不利的嚴峻形勢,與漠南蒙古右翼達成了頗具曆史意義的“隆慶和議”。蒙古方麵接受王封,對明朝俯首稱臣,雙方之間開始了正常的政治交往和經濟貿易,使得明朝的西北邊境得到了較長時間的安寧。與此同時,明朝政府在“隆慶和議”之後,根據漠南蒙古勢力左、右翼格局的形成,從戰略上考慮對蒙古左翼實行了“拒貢”政策。這一政策措施,使得蒙古左翼對明朝遼東(今東北遼寧一帶)邊境地區的入侵襲擾加劇,明朝政府於萬曆年間開始逐步改變對蒙古左翼的“拒貢”政策,並以變通的方式與之實現了互市貿易,同時對蒙古右翼的政策進行戰略性微調,以期進一步鞏固與蒙古右翼的貿易關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煙樓嗩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煙樓嗩呐並收藏史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