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7年,為製止殖民地總督威廉·賓的兒子的不法行為,已經51歲的富蘭克林又代表賓夕法尼亞人到倫敦向英王請願。自此在英居住五年,期間寫文章,造輿論,向英國人民及政府官員闡述了殖民地的狀況和意見,致使鬥爭取得了部分成功。牛津大學因為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在這段時間頒贈他榮譽博士學位。
富蘭克林的後半生主要從事外交活動。55歲那年,他準備退出政壇,悉心研究科學,但是賓夕法尼亞立法機關派他去倫敦解決一起有關土地征稅的爭端。當時佩恩家族拒絕為他們占有的大片土地繳稅。富蘭克林離開數年。當他返迴美國時,正值費城進行州議會選舉,他於1764年5月被選為賓夕法尼亞州議會議長(任期至此年10月) 。在這之前,他已經多年擔任州議會的議員(1751-1757,1762-1764 ?),但這一次他卻落選了,因為佩恩家族極力要毀掉他的政治前途。富蘭克林和其他人決定向英王請願,把賓夕法尼亞變成英國的直轄殖民地,從而永久地剝奪佩恩家族的控製權。盡管已經不是議員,可州議會還是委托富蘭克林前往英國交涉,這次旅程曆時達10年之久。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又陷入了另一場糾紛中。
1765年英國議會通過一項法案,要對殖民地的各種印刷品征稅,由於付稅憑證是一枚印花,因此這一法案被稱為《印花稅法案》。在英國本土早就開始征收相似的稅種,富蘭克林幾年前也曾提出這一建議。但是1765年的政治氣氛已經發生變化。《印花稅法案》在美國街頭引起了騷亂,民眾紛紛發表激烈的反對演講,斥責這一專製行為。由於當時富蘭克林的兒子威廉已經擔任了新澤西州的州長,所以不少人認為富蘭克林是《印花稅法案》的罪魁禍首之一。在費城富蘭克林位於市場街的寓所,他的妻子德博拉由於害怕民眾的憤怒情緒爆發甚至為自己配備了手槍。
富蘭克林在開始時態度比較溫和,主張維護英國的權威。表現出他在那時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思想很不徹底。這在1760年他寫的《大不列顛利益的考慮》一文中,清楚地暴露出來。另一方麵,由於身在英國,他不知道家鄉人民對印花稅的反對是多麽激烈,後果如何嚴重。
在6個星期後,他終於得知了同胞反對印花稅的消息。富蘭克林預感到革命風暴的來臨,於是,他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於1766年2月13日在英國下議院論述廢除《印花稅法案》的理由。在長達4小時的時間裏,麵對著眾位議員,富蘭克林答複了174個問題。後來英國哲學家埃德蒙·伯克描述了這場戲劇性的答辯,說那就像是一位大師在迴答一群學生的提問。富蘭克林提醒議會,美國人一直把自己視為英國人,隻要他們受到尊重就會一如既往地支持英國。幾星期後《印花稅法案》被廢除。富蘭克林在這次鬥爭中發揮了一定作用。美國人把富蘭克林視為英雄。
但是英國並沒有放棄向殖民地征稅的想法,不久新稅種又出現了。為了強製征稅,英國甚至派遣部隊進駐美國,費用自然由殖民地居民承擔。局勢再度緊張。富蘭克林預料形勢將會惡化,一場殖民地居民和英國人之間的戰火即將點燃。1773年12月16日,波士頓人和英國士兵之間發生了口角,雙方先是互擲雪球,結果最後衝突發展過大致5人喪生。波士頓人被激怒了,他們將600磅的英國茶葉倒入港口(波士頓傾茶事件)。幾年前美國人幾乎不會想到\"獨立\"這種字眼,但這時宣告獨立似乎成為唯一可行的辦法。富蘭克林一直希望不要出現這樣的局麵。
1770年,馬薩諸塞州聘請效忠英國的富蘭克林擔任駐倫敦代表 ,但州長托馬斯·哈欽森卻否決了這項任命。當時富蘭克林斷言,派遣更多的英軍去波士頓,隻能證明英國對殖民地的敵意,後來他獲知這些部隊都是哈欽森要求部署的。哈欽森曾多次寫信給英國的官員,批評馬薩諸塞州的局勢,並建議剝奪殖民地區所謂的英國式自由。
兩年之後,也就是1772年,這些信件傳到了富蘭克林手中。他把它們交給馬薩諸塞的朋友看,請他們在殖民地官員中秘密傳閱,但不要公開。他的這種要求顯然過於天真,結果這些信件被公開出來,自然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憤怒的波士頓人寫下請願書,要求罷免哈欽森,讓富蘭克林代表他們向英王請願。富蘭克林接受了這項使命。而哈欽森則要求扞衛他的名譽。這件事傳到倫敦後也引起了一場混亂,英國人想弄明白究竟是哪個叛徒把這些私人信件交到了殖民地居民的手中。他們排出了幾個可疑分子。富蘭克林自然不希望暴露自己。但當他的一位朋友也被列為嫌疑人時,富蘭克林感到自己有必要站出來承認是他公開了這些信件。
1774年1月11日,在富蘭克林68歲生日前6天,他接到一份來自倫敦樞密院的邀請。邀請信措辭友好,富蘭克林以為樞密院將考慮接受民眾的請願,請他接替哈欽森州長的職務。但是3個星期後,當富蘭克林走進樞密院時才發現他要麵對的是有關泄露哈欽森信件的調查。樞密院裏坐滿了議員和旁聽者,高爾勳爵主持聽證會。在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裏,富蘭克林站在那裏接受副檢察長韋德伯恩的訓斥。熱衷辱罵的韋德伯恩是個蘇格蘭人,他對富蘭克林進行了肆意惡毒的人身攻擊。聽證會結束後,富蘭克林鎮靜地走了出來,一語未發。過去富蘭克林的殖民地同胞批評他過於傾向英國,而英國人卻譴責他過於美國化。
同年,英國政府頒布了五項苛刻法令,統稱為\"強製法案\"(coercive acts),殖民地人稱\"不可容忍法令\"(intolerable acts)。同時,英國封鎖波士頓港口,增派軍隊,加強了對北美殖民地的軍事鎮壓。這一切使富蘭克林十分憤慨。他在1775年初向英國呈交了《調迴駐波士頓軍隊的方案》,但被拒絕。英國政府日益憎恨富蘭克林,使他的處境極端困難。
富蘭克林的後半生主要從事外交活動。55歲那年,他準備退出政壇,悉心研究科學,但是賓夕法尼亞立法機關派他去倫敦解決一起有關土地征稅的爭端。當時佩恩家族拒絕為他們占有的大片土地繳稅。富蘭克林離開數年。當他返迴美國時,正值費城進行州議會選舉,他於1764年5月被選為賓夕法尼亞州議會議長(任期至此年10月) 。在這之前,他已經多年擔任州議會的議員(1751-1757,1762-1764 ?),但這一次他卻落選了,因為佩恩家族極力要毀掉他的政治前途。富蘭克林和其他人決定向英王請願,把賓夕法尼亞變成英國的直轄殖民地,從而永久地剝奪佩恩家族的控製權。盡管已經不是議員,可州議會還是委托富蘭克林前往英國交涉,這次旅程曆時達10年之久。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又陷入了另一場糾紛中。
1765年英國議會通過一項法案,要對殖民地的各種印刷品征稅,由於付稅憑證是一枚印花,因此這一法案被稱為《印花稅法案》。在英國本土早就開始征收相似的稅種,富蘭克林幾年前也曾提出這一建議。但是1765年的政治氣氛已經發生變化。《印花稅法案》在美國街頭引起了騷亂,民眾紛紛發表激烈的反對演講,斥責這一專製行為。由於當時富蘭克林的兒子威廉已經擔任了新澤西州的州長,所以不少人認為富蘭克林是《印花稅法案》的罪魁禍首之一。在費城富蘭克林位於市場街的寓所,他的妻子德博拉由於害怕民眾的憤怒情緒爆發甚至為自己配備了手槍。
富蘭克林在開始時態度比較溫和,主張維護英國的權威。表現出他在那時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思想很不徹底。這在1760年他寫的《大不列顛利益的考慮》一文中,清楚地暴露出來。另一方麵,由於身在英國,他不知道家鄉人民對印花稅的反對是多麽激烈,後果如何嚴重。
在6個星期後,他終於得知了同胞反對印花稅的消息。富蘭克林預感到革命風暴的來臨,於是,他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於1766年2月13日在英國下議院論述廢除《印花稅法案》的理由。在長達4小時的時間裏,麵對著眾位議員,富蘭克林答複了174個問題。後來英國哲學家埃德蒙·伯克描述了這場戲劇性的答辯,說那就像是一位大師在迴答一群學生的提問。富蘭克林提醒議會,美國人一直把自己視為英國人,隻要他們受到尊重就會一如既往地支持英國。幾星期後《印花稅法案》被廢除。富蘭克林在這次鬥爭中發揮了一定作用。美國人把富蘭克林視為英雄。
但是英國並沒有放棄向殖民地征稅的想法,不久新稅種又出現了。為了強製征稅,英國甚至派遣部隊進駐美國,費用自然由殖民地居民承擔。局勢再度緊張。富蘭克林預料形勢將會惡化,一場殖民地居民和英國人之間的戰火即將點燃。1773年12月16日,波士頓人和英國士兵之間發生了口角,雙方先是互擲雪球,結果最後衝突發展過大致5人喪生。波士頓人被激怒了,他們將600磅的英國茶葉倒入港口(波士頓傾茶事件)。幾年前美國人幾乎不會想到\"獨立\"這種字眼,但這時宣告獨立似乎成為唯一可行的辦法。富蘭克林一直希望不要出現這樣的局麵。
1770年,馬薩諸塞州聘請效忠英國的富蘭克林擔任駐倫敦代表 ,但州長托馬斯·哈欽森卻否決了這項任命。當時富蘭克林斷言,派遣更多的英軍去波士頓,隻能證明英國對殖民地的敵意,後來他獲知這些部隊都是哈欽森要求部署的。哈欽森曾多次寫信給英國的官員,批評馬薩諸塞州的局勢,並建議剝奪殖民地區所謂的英國式自由。
兩年之後,也就是1772年,這些信件傳到了富蘭克林手中。他把它們交給馬薩諸塞的朋友看,請他們在殖民地官員中秘密傳閱,但不要公開。他的這種要求顯然過於天真,結果這些信件被公開出來,自然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憤怒的波士頓人寫下請願書,要求罷免哈欽森,讓富蘭克林代表他們向英王請願。富蘭克林接受了這項使命。而哈欽森則要求扞衛他的名譽。這件事傳到倫敦後也引起了一場混亂,英國人想弄明白究竟是哪個叛徒把這些私人信件交到了殖民地居民的手中。他們排出了幾個可疑分子。富蘭克林自然不希望暴露自己。但當他的一位朋友也被列為嫌疑人時,富蘭克林感到自己有必要站出來承認是他公開了這些信件。
1774年1月11日,在富蘭克林68歲生日前6天,他接到一份來自倫敦樞密院的邀請。邀請信措辭友好,富蘭克林以為樞密院將考慮接受民眾的請願,請他接替哈欽森州長的職務。但是3個星期後,當富蘭克林走進樞密院時才發現他要麵對的是有關泄露哈欽森信件的調查。樞密院裏坐滿了議員和旁聽者,高爾勳爵主持聽證會。在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裏,富蘭克林站在那裏接受副檢察長韋德伯恩的訓斥。熱衷辱罵的韋德伯恩是個蘇格蘭人,他對富蘭克林進行了肆意惡毒的人身攻擊。聽證會結束後,富蘭克林鎮靜地走了出來,一語未發。過去富蘭克林的殖民地同胞批評他過於傾向英國,而英國人卻譴責他過於美國化。
同年,英國政府頒布了五項苛刻法令,統稱為\"強製法案\"(coercive acts),殖民地人稱\"不可容忍法令\"(intolerable acts)。同時,英國封鎖波士頓港口,增派軍隊,加強了對北美殖民地的軍事鎮壓。這一切使富蘭克林十分憤慨。他在1775年初向英國呈交了《調迴駐波士頓軍隊的方案》,但被拒絕。英國政府日益憎恨富蘭克林,使他的處境極端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