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傑明·富蘭克林(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美國政治家、物理學家、印刷商和出版商、作家、發明家和科學家,以及外交官,美國開國元勳之一 。


    富蘭克林早年從事報業活動。1731年在費城建立北美第一個巡迴圖書館。1743年組織美洲哲學會,後協助創辦賓夕法尼亞大學。美國獨立戰爭時參加反英鬥爭,當選第二屆大陸會議代表,參加起草《獨立宣言》。1776年至1785年出使法國,促成了美法同盟的建立;又代表美國與英國談判,於1783年簽訂《巴黎和約》,使英國承認美國獨立。1787年為製憲會議代表,參加起草了美國憲法,主張廢除奴隸製度。因其在科學上的貢獻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此外還三次擔任賓夕法尼亞州州長。1790年在費城逝世,享年84歲。


    富蘭克林不僅是美國大陸會議的代表及《獨立宣言》起草和簽署人之一,還是美國製憲會議代表及《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簽署人之一 。此外,他在科學研究方麵也有傑出貢獻:富蘭克林曾進行多項關於電的實驗,發明避雷針,並最早提出電荷守恆定律,在研究大氣電方麵作出貢獻;哲學上擁護自然神論,承認自然界的存在及其規律的客觀性。法國經濟學家杜爾哥評價說:\"他從蒼天那裏取得了雷電,從暴君那裏取得了民權。\" 2006年,美國《大西洋月刊》評選他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6名。


    基本信息:


    外文名:(英文:benjamin franklin)


    本名:本傑明·富蘭克林


    別名:理查德·桑德斯(筆名)


    所處時代:18世紀


    民族族群:美利堅民族


    出生地:英屬北美殖民地-馬薩諸塞灣省-波士頓


    出生日期:1706年1月17日


    逝世日期:1790年4月17日


    主要成就:參與起草和簽署《獨立宣言》;美國第一位駐外大使,力促法國支持美國獨立;《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的簽署者之一 ;發明避雷針,最早提出電荷守恆定律。


    信仰:自然神論


    性別:男


    家庭成員:父親若西亞·富蘭克林(josiah franklin),母親艾比亞·富爾家·富蘭克林


    人物生平


    家庭出身


    1706年1月17日,富蘭克林出生在北美洲英屬北美殖民地馬薩諸塞灣省的波士頓(位於今美國馬薩諸塞州)奶街。他在奶街的老南教堂受洗,教名為本傑明(又譯班哲明、班傑明)。富蘭克林的父親若西亞·富蘭克林(josiah franklin,1655-1744)是英國北安普頓郡的一個鐵匠家庭之子。若西亞·富蘭克林是新教聖公會教徒,於1677年在英格蘭首次結婚。1683年,他為逃避zongjiaopohai,舉家離開英格蘭,移居北美波士頓,成為一名印染匠和肥皂、蠟燭製造商。之後他首任妻子去世,再娶了生於波士頓的學校教師家庭的艾比亞·富爾家·富蘭克林。


    他是家裏的第15個孩子(若西亞·富蘭克林與前妻生了7個孩子,與繼室艾比亞又生了10個,富蘭克林排行第15,比他小的隻有2個妹妹)。


    勤勉學習


    1714年,8歲的富蘭克林入波士頓拉丁文法學校讀書,學習成績優異,若西亞一直希望兒子能成為牧師。但由於家中孩子太多,父親的收入無法負擔他讀書的費用。所以,他到9歲時就離開了學校,迴家幫父親做蠟燭。


    可能由於居住地是個海港的緣故,幼年的富蘭克林想做一名水手,但遭到父親的反對。1717年,若西亞讓12歲的富蘭克林到同父異母的哥哥詹姆士·富蘭克林經營的小印刷所當學徒,自此他當了近十年的印刷工人。在此期間,富蘭克林沒有中斷過自己的學習,他從夥食費中省下錢來買書。同時利用工作之便結識了幾家書店的學徒,將書店的書在晚間偷偷地借來,通宵達旦地閱讀,第二天清晨便歸還。富蘭克林閱讀的範圍很廣,從自然科學、技術方麵的通俗讀物到著名科學家的論文以及名作家的作品都是他閱讀的範圍,如《為善論》《希臘羅馬名人傳》,及約瑟夫·艾迪生創辦的英國文學期刊《旁觀者》和色諾芬的《迴憶蘇格拉底》等。這些作品對富蘭克林的思想起著啟蒙的作用。


    不久,詹姆斯開始出版《新英格蘭周報》,這引發了富蘭克林對新聞的濃厚興趣(他14歲起便開始練習寫作)。1721年起,富蘭克林經常在晚上把自己用化名寫成的短文塞進印刷所的門縫裏,當聽到專業人士對那些文章的讚賞後,他總是獨自竊喜。他曾寫過一篇主禱文,自以為無論從文體,還是從神學理論角度來看,都超過了《聖經》中的主禱文;他重寫了公禱文,並且出版了幾冊;他還編撰了一則有關受zongjiaopohai的寓言,並告訴朋友們那是《聖經》中他們從來沒有讀到過的一個章節。富蘭克林在16歲時通過模仿《旁觀者》上的短文,形成了自己的散文風格,並用一個頗具諷刺意味的筆名\"寂寞的行善者\"發表了14篇文章。讀者們一直以為作者是位具有道德感的孤家寡人,55年後富蘭克林在自傳中首次披露了這段寫作經曆。後來富蘭克林又學習數學和邏輯學,這對他以後撰寫政論性的文章很有幫助。


    1723年10月,作為學徒的富蘭克林由於不滿哥哥的嚴格管理,逃離了波士頓。由於詹姆士的阻撓,波士頓其它印刷所都不雇用他。在紐約短暫停留後,17歲的富蘭克林來到了費城。幾經周折後,他終於當上了印刷工助理,然後給父母寫了封信,說明自己的情況和離家出走的原因。這封信出人意料地被賓夕法尼亞總督基思爵士看到了。基思對這封信的文體非常讚賞,並親自寫信給在塞繆爾·凱姆爾印刷所打工的富蘭克林,建議他開創自己的印刷業。然而,基思爵士是個很難守信的人。當富蘭克林根據基思爵士的建議專程前往倫敦購置印刷字模、聯係業務時,才發現總督並沒有向他提供曾經許諾過的信用狀和介紹信。此時進退兩難的富蘭克林不得不選擇留在英國,在接下來的19個月裏他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在生活上極其節儉,在工作中勤勉上進,同時還兼職遊泳教練以增加收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煙樓嗩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煙樓嗩呐並收藏史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