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王國(荷蘭語:koninkrijk der nedenden;英語:the kingdom of thehends),簡稱“荷蘭”。位於歐洲西北部。東鄰德國,南接比利時,西、北瀕北海。海岸線長1075公裏。24%的麵積低於海平麵,1\/3的麵積僅高出海平麵1米。從13世紀即開始圍海造田,增加土地麵積約6000平方公裏,國土麵積平方公裏。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沿海地區平均氣溫夏季16c,冬季3c;內陸地區夏季17c,冬季2c。年平均降水量797毫米。荷蘭王國由本土12個省和海外領地組成,首都為阿姆斯特丹。2022年1月,荷蘭人口1759萬人(荷蘭統計局)。


    荷蘭在1648年以前先後受到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和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1568年爆發了反抗西班牙統治的荷蘭獨立戰爭。1581年成立尼德蘭聯省共和國,荷蘭省(hond)是尼德蘭聯省共和國中最大、最富裕且最有權力的省份,中文譯名“荷蘭”就來自“hond”一詞。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簽署後,西班牙正式承認其獨立。 17世紀時國力達到鼎盛,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霸主,被譽為海上馬車夫。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和比利時合並為尼德蘭聯合王國。 1831年比利時獨立。1848年確立君主立憲製。


    荷蘭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聯盟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創始國之一,也是申根協定、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成員。2021年主要經濟數據如下:國內生產總值:8600億歐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9萬歐元。


    基本信息:


    中文名:荷蘭王國


    國家領袖:國王、首相


    外文名:荷蘭語:koninkrijk der nedenden;英語:the kingdom of thehends


    人口數量:1759 萬(2022年1月)


    簡稱:荷蘭


    人口密度:508.2 人\/平方公裏(2020年)


    所屬洲:歐洲


    主要民族:荷蘭人


    首都:阿姆斯特丹


    主要宗教:基督教、天主教


    主要城市:鹿特丹、海牙、烏德勒支等


    國土麵積:41,543平方公裏


    國慶日:4月30日


    水域率:18.41%


    國歌:《威廉頌》


    gdp總計:8600 億美元(2021年)


    國家代碼:nld


    人均gdp: 美元(2021年)


    官方語言:荷蘭語


    國際電話區號:+31


    貨幣:歐元


    國際域名縮寫:.nl


    時區:utc+1


    道路通行:靠右駕駛


    政治體製:君主立憲政體


    政府所在地:海牙


    國花:鬱金香


    國鳥:琵鷺


    國石:鑽石


    人類發展指數:0.915(2014年)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10.1公噸(2011年)


    出生時預計壽命:81歲(2013年)


    收入水平:高收入經合組織國家


    曆史沿革:


    建國


    古羅馬時代,萊茵河南的地區先是屬於“比利時高盧”省,後歸於“日耳曼行省”。這裏的北部地區居住著許多日耳曼部落,南部則是高盧人,而這些高盧人在移民時期也融合了許多日耳曼部落,其中撒利恩法蘭克人從這裏遷移到高盧,並在公元五世紀建立起了強大的墨洛溫王朝。


    中世紀,神聖羅馬帝國。到了十六世紀初,因為複雜的王室聯姻,他們在神聖羅馬帝國哈布斯堡王朝之下統一起來。


    1463年正式成為國家,16世紀前長期處於封建割據狀態。


    16世紀初受西班牙統治。


    1556年帝國皇帝卡爾五世(1519年—1556年在位)退位,將西班牙和低地(被稱為北方省)分給他的兒子腓力二世,將奧地利等其他地區以及哈布斯堡王朝正統分給他的弟弟斐迪南一世。就這樣,北方省屬於西班牙王國。


    1568年,因反抗西班牙國王的中央集權和對新教加爾文派的迫害,爆發持續80年北方省反抗西班牙的八十年戰爭。


    1579年北方省中的七省(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的區域)成立了烏得勒支聯盟,共同反對西班牙統治。這被認為現代荷蘭的開始。


    1581年7月26日,來自荷蘭各起義城市的代表在海牙鄭重宣布:廢除西班牙國王對荷蘭各省的統治權,聯盟正式宣布獨立,成立荷蘭共和國(正式名稱為尼德蘭聯合共和國)。戰爭在繼續,直到1648年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四世才簽訂《明斯特條約》,承認七低地尼德蘭七省聯合共和國。


    1588年,七個省份聯合起來,宣布成立荷蘭聯省共和國。這是一個在人類曆史上前所未有的國家。很多曆史學家說,它是世界上第一個“賦予商人階層充分的政治權利的國家”。


    稱霸


    從西班牙獲得獨立之後,荷蘭發展成為17世紀航海和貿易強國。荷蘭的商船數目超過歐洲所有國家商船數目總和,被譽為“海上馬車夫”。荷蘭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貿易據點。這段時期在荷蘭被稱為“黃金年代”。


    1602年,在共和國大議長奧登巴恩維爾特的主導下,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成立。


    1648年西班牙正式承認荷蘭獨立,荷蘭已達到了商業繁榮的頂點,成為17世紀海上殖民強國,繼西班牙之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


    1656年,荷蘭使團到達北京。


    到17世紀中葉,荷蘭聯省共和國的全球商業霸權已經牢固地建立起來。此時,荷蘭東印度公司已經擁有個分支機構,貿易額占到全世界總貿易額的一半。懸掛著荷蘭三色旗的多艘商船遊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當時,全世界共有2萬艘船,荷蘭有1.5萬艘。比英,法,德諸國船隻的總數還多。


    1688年9月,一支龐大的艦隊從阿姆斯特丹港拔錨起航,這些船上載著荷蘭的最高執政官威廉三世和兩萬名荷蘭士兵。威廉三世此行是受英國議會的邀請,前去保護英國國民的“宗教自由和財產”。


    衰落


    17世紀後期,荷蘭先後與英國、法國交戰,在海上荷蘭敗於英國(英荷戰爭),在陸地荷蘭敗於法國(法荷戰爭),從而衰落下來。


    1795年荷蘭被法國占領。


    18世紀後,荷蘭殖民體係逐漸瓦解。


    1806年拿破侖之弟任國王,荷蘭被封為王國。


    1810年並入法國。


    1814年脫離法國,翌年,荷蘭和比利時、盧森堡成立荷蘭王國(1830年比利時脫離荷蘭獨立)。


    1848年成為君主立憲國。一戰期間保持中立。二戰初期宣布中立。


    1940年5月被德國軍隊侵占,王室和政府遷至英國,成立流亡政府。


    二戰後


    1945年恢複獨立,戰後放棄中立政策,加入北約和歐共體及後來的歐盟。


    1954年12月15日,荷蘭通過《荷蘭王國章程》(hetstatuut),使荷蘭的原殖民地和屬地在王國內與荷蘭本土享有同等地位。自此荷蘭王國專指由荷蘭本土及其前殖民地組成部分的王國,而“荷蘭”則專指歐洲大陸荷蘭。現時荷蘭王國包括三個部分,分別是歐洲大陸荷蘭、荷屬安的列斯和阿魯巴。


    2006年11月22日,荷蘭舉行議會第二院選舉。在150個議席中,荷蘭基督教民主聯盟贏得41席,荷蘭工黨獲32席,社會黨26席,自由民主人民黨獲得22席。2007年2月22日,新一屆大臣會議宣誓就職,由基督教民主聯盟、工黨和基督教聯盟3黨組成,揚·彼得·巴爾克嫩德擔任首相。


    2015年3月28日,荷蘭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成為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按照2016年聯大選舉時達成的意大利與荷蘭分享2017年和2018年任期的約定,荷蘭的任期於2018年12月31日結束。


    地理環境:


    位置


    荷蘭位於歐洲西部,東麵與德國為鄰,南接比利時。西、北瀕臨北海,地處萊茵河、馬斯河和斯凱爾特河三角洲。位於東經3°21''至7°13''、北緯50°45''至53°52''之間。


    領土


    荷蘭國土總麵積達平方千米。


    荷蘭國土南北最遠端相距約300千米,東西最遠端距離約200千米,總麵積為平方千米。沿海有1800多千米長的海壩和岸堤,海岸線長1075千米。十三世紀以來共圍墾約71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相當於荷蘭陸地麵積的五分之一,如今荷蘭國土的18%是人工填海造出來的。


    海外


    除本土外,荷蘭管轄著兩個海外領地:阿魯巴和安第列斯群島,麵積為980平方千米。


    阿魯巴(aruba)是一個位於加勒比海地區的島嶼,位於南美洲國家委內瑞拉北方的委內瑞拉灣外海,距離巴拉瓜納半島(paraguanapenins)約25千米。1986年成為荷蘭王國一個單獨的政治實體,荷蘭繼續負責該島的國防和對外事務。


    荷屬安第列斯(thhendsantilles)由加勒比海中相距800多千米的南北兩組島嶼組成。2007年1月1日,庫拉索島和聖馬丁島成為單獨的荷蘭屬國,剩下3島組成“王國列島”,地位待定。


    地形


    低平是荷蘭地形最突出的特點。全境為低地,四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四分之一的土地低於海麵,除南部和東部有一些丘陵外,絕大部分地勢都很低。南部由萊茵河、馬斯河、斯海爾德河的三角洲連接而成。“荷蘭”在日耳曼語中叫尼德蘭,意為“低地之國”,因其國土有一半以上低於或幾乎水平於海平麵而得名,部分地區甚至是由圍海造地形成的,比如弗萊沃蘭省的大部分地區。


    荷蘭的最高點是位於南部林堡省東南角的瓦爾斯堡山(vaalserberg),海拔321米。荷蘭地勢最低點在鹿特丹附近,為海平麵以下6.7米。


    氣候


    荷蘭位於北緯51°-54°之間,受大西洋暖流影響,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冬暖夏涼。荷蘭沿海地區夏季平均氣溫為16c,冬季平均氣溫為3c。內陸地區夏季平均氣溫為17c,冬季為2c。6-8月份溫度為21~26c。冬季陰雨多風,1月份平均溫度為1.7c。荷蘭曆史上記載過的最低氣溫為-27.8c,最高氣溫達到38.6c。荷蘭年降雨量約為760毫米。降雨基本均勻分布於四季。1~6月份月平均雨量為40-60毫米,7~12月月平均雨量為60~80毫米。荷蘭每月平均的晴天小時數5月份最高,約為220小時,12月份最低,約為39小時。


    水文


    境內河流縱橫,主要有萊茵河、馬斯河。西北瀕海處有艾瑟爾湖。


    自然資源:


    荷蘭自然資源比較貧乏,僅天然氣和石油儲量比較豐富(2012年探明的天然氣總儲量約億立方米),還有一定數量的煤炭。荷蘭天然氣開發僅次於俄羅斯、美國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2011年開采天然氣2419億立方米。2012年底,在其所屬北海海域發現石油。


    行政區劃:


    區劃


    荷蘭王國由本土12個省和海外領地組成。海外領地由聖俄斯塔休斯、薩巴、博納爾3個海外行政區和阿魯巴、庫拉索、荷屬聖馬丁3個自治國組成。


    荷蘭北部包括格羅寧根省、弗裏斯蘭省和德倫特省三個省份,北瀕瓦登海(waddenzee),東部鄰近德國邊境。弗裏斯蘭省西麵鄰近艾瑟湖,東麵臨近格羅寧根省,是乳製品主產地。格羅寧根省東部與德國接壤,北部鄰近北海,省會格羅寧根市是一座著名大學城。德倫特省位於格羅寧根省南方,在東麵與德國接壤,emmen是該省主要工業中心。


    荷蘭西部的北荷蘭省和南荷蘭省是荷蘭人口最稠密省份,也是荷蘭經濟最發達省份。北荷蘭省是西部北海和東部艾瑟湖之間的半島,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就位於該省。南荷蘭省被西部北海包圍,省會為海牙,也是王宮所在地,歐洲第一大港鹿特丹就在該省三角洲地區。


    荷蘭中部包括弗萊沃蘭省和烏特勒支省。是荷蘭最年輕的省份,創建於1986年1月1日,弗萊沃蘭省人口密度較低,主要是農牧區。烏特勒支省是荷蘭地理中心,省會是烏特勒支市。


    荷蘭東部位於德國和艾瑟湖之間。上艾索爾省和海德蘭省組成荷蘭這一部分。上艾索爾省位於西麵的艾瑟湖與東麵的德國之間,艾瑟河(ijssel)與數條運河流經這個省份。海德蘭省緊鄰東麵的德國,海德蘭省擁有著名的dehogeveluwe國家公園(荷蘭第一家也是最大一家國家公園)。


    荷蘭南部包括澤蘭省、北布拉邦省和林堡省。澤蘭省西麵瀕臨北海,南麵鄰近比利時,是重要的海上通道。北布拉邦省南麵與比利時接壤,東麵鄰近德國,向西延伸到oosterschelde,幾乎到達北海,梵高就出生在這裏的nuenen村。林堡省西麵和南麵鄰近比利時,東麵與德國接壤,馬斯特裏赫特是這個省份的省會。1991年歐共體首腦在此簽署了著名的歐洲聯盟條約《馬斯特裏赫特條約》。


    首都


    阿姆斯特丹(amsterdam),荷蘭王國首都及最大城市,位於荷蘭西部的北荷蘭省。世界著名旅遊城市和國際大都市,在最新的權威機構世界城市名冊(gawc)中名列歐洲第三,僅次於倫敦和巴黎??。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ams)現為歐洲第三大航空港(僅次於倫敦希思羅機場和巴黎戴高樂機場)??。


    阿姆斯特丹,其名稱源於amstel和dam,表明了該城市的起源:一個位於阿姆斯特爾河上的水壩,即今水壩廣場。12世紀晚期一個小漁村建於此,而後由於貿易的發展,在荷蘭黃金時代一躍而成為世界上重要的港口,並成為金融和鑽石交易的中心。19和20世紀該城擴展,許多新的街坊與近郊住宅區形成。


    作為荷蘭第一大城市,從漁村到大都市的發展過程,經曆了輝煌與破壞,以及世界大戰的洗禮,從一定程度上講,她的曆史也是荷蘭曆史的一個縮影。如今阿姆斯特丹擁有眾多旅遊景點,包括曆史悠久的運河網、荷蘭國家博物館、梵高博物館、安妮之家、紅燈區、大麻咖啡館等。


    阿姆斯特丹作為最早的證券交易市場和資本主義市場,誕生了全球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也誕生了眾多知名跨國企業,如飛利浦集團、喜力公司、ing集團、kpmg、booking??等。


    英國於2020年底退出歐盟,歐盟投資者的歐元計價股票交易被迫停止。大部分交易轉移到了阿姆斯特丹—泛歐交易所的總部所在地。到2021年結束時,阿姆斯特丹繼續保持歐洲最大的股票交易場所地位。


    國家象征:


    國名


    荷蘭的正式國名為尼德蘭(nedend),字麵意義為低窪之地,因此也被意譯為“低地國家”,或“低地國”。以普通名詞的單數形式出現時,即nedend,通常指的隻有這個構成國在歐洲區的領土部分;使用普通名詞的複數形式,加上冠詞,就成為專屬名詞,用來作為整個主權國家的名稱,在日耳曼語族中,英文稱之為“thehends”,德文拚為“die niedende”。與英國或法國不同,這個名稱並不是起源於民族名稱,而是由地名轉化而來。這個名稱最早並不是一個特殊的名稱,在德語地區,隻要是低窪地區,都常使用nederr(低)這個名稱來命名,例如下萊茵河地區與下默茲河地區,就曾被稱為是nedenden(低地);相對而言,地勢高的地區,就會被稱為obend(高地)。從15世紀開始,尼德蘭(nedend)這個名字開始被使用來當成國家稱唿。因為比利時與盧森堡在曆史上曾經屬於荷蘭的一部分,在羅曼語族,如法語及西班牙語中,包括比利時與盧森堡,都可以稱為低地國(法語:les pays-bas,西班牙語:los paises bajos),要視語句的情境來決定它所說的國家。


    在許多其它語言中,包括在荷蘭王國的加勒比海地區,常把“荷蘭”(hond)當成這個國家的國名。這是一個常見的俗稱,但這是錯誤。“荷蘭”(hond)原是尼德蘭(nedend)中一個地區的名稱,相當於今北荷蘭省與南荷蘭省兩地。荷蘭(hond)的字根來自老荷蘭語holnd,字麵意義為盛產木頭之地,最早是指哈勒姆(haarlem)周邊地區,到1064年被用作整個縣的名稱,後成為一個地區的名稱。在神聖羅馬帝國時,此地區由荷蘭伯爵統治,在12世紀初,此地居民在拉丁文本中被稱為hondi,也就是後來的荷蘭人(honders)。在七省聯合共和國時代,荷蘭(hond)是其國內土地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富裕的地區,因此被用來轉喻代指尼德蘭(nedend)整體。在法蘭西第一帝國時期,曾於1806年建立荷蘭王國(koninkrijk hond),短暫以荷蘭(hond)作為國名。但從15世紀以來,其正式國名皆為尼德蘭(nedend),荷蘭(hond)為非正式俗稱。


    用荷蘭(hond)的名稱指稱尼德蘭(nedend)這個國家的用法,在許多國家被普遍接受,英語、中文等語言常這麽稱唿,荷蘭人也常這麽使用,但也有對此稱唿敏感的人。“荷蘭”(hond)這個名稱可在非正式場合中使用,這須視情況而定。例如將他們的國家代表隊hends team)稱唿為“荷蘭隊”(hond team),大多數人是可以接受的。但用“荷蘭”(hond)來稱唿他們的國家,在其國內並不是被完全接受,特別是對來自南北荷蘭省之外省份的居民來說,用荷蘭(hond)稱唿他們的國家並不禮貌。在正式場合中,建議使用其正式名稱,尼德蘭(nedend)。為重塑國家形象,荷蘭政府於2019年宣布,自2020年1月起,在運動賽事及觀光宣傳場合中不再使用非正式的“荷蘭”(hond)稱謂,一律使用官方的正式名稱“尼德蘭”(nedend),包括國家足球隊等荷蘭國家代表隊今後均會以“尼德蘭”hends)名義出賽,不再使用“荷蘭隊”(hond team)。不過,在中文譯名方麵,荷蘭旅遊局與荷蘭在台辦事處等荷蘭官方機構表示不會更改譯名,會維持原有翻譯──“荷蘭”hend)。


    如同用荷蘭(hond)來稱唿尼德蘭(nedend)這個國家,用佛蘭德(anderen)代稱尼德蘭(nedend),在16世紀至20世紀初也是常見稱法。佛蘭德(anderen)字麵意思為泛水之地,原是尼德蘭(nedend)中的一個地區名稱,相當於今尼德蘭(nedend)南部與比利時北部一帶。在中國,大約直到清朝末年,都曾經用佛蘭德作為這個國家的稱唿。


    另一個常見的英語俗稱“dutch”,用於稱唿荷蘭的主要族群,也就是尼德蘭人(荷蘭人)(nedenders)中的日耳曼族群,但也可以指他們(nedenders)整體。這個單字由德意誌(deutsch)這個單字分化出來,最早來自拉丁語:theodiscus,本義為“部落的”或“人民的”,是日耳曼民族(germans)的稱唿之一。荷蘭與德國同屬於日耳曼民族,有共同祖先,在16世紀時分別建立了自己的民族國家,因此分化為兩個民族,德意誌人(deutsch)或日耳曼人(german)成為德國人專有稱唿。在英語傳統中,稱唿荷蘭人為dutch仍然被保持下來,但對於荷蘭人來說,稱唿他們為尼德蘭人(nedenders)是較為正式的用法。


    尼德蘭在明朝末年開始與中國交往,最早中國人稱之為紅毛鬼、米粟果、紅毛番,也稱為荷蘭、波斯胡、紅夷、紅彝,《明史》中,稱為和蘭、阿南,《清史稿》同樣稱和蘭。在《海錄》稱為荷囒,又有賀蘭、荷南等稱唿,在1794年,乾隆皇帝下旨改稱荷蘭,作為官方稱唿。同治2年簽署之《中荷天津條約暨另款》與光緒27年《辛醜和約》,皆稱荷蘭為大和,因此大和、和國可視為晚清官方對荷蘭之正式譯名。《海國圖誌》稱此地區為尼達蘭,此國為荷蘭。漢語中,稱唿為荷蘭、和蘭、賀蘭、阿蘭陀、荷蘭陀等,皆源自於荷蘭語:hond、西班牙語:hndés(卡斯蒂利亞)或葡萄牙語:honda。日文漢字譯為“和蘭”。


    因為曆史因素,漢語將荷蘭(hond)這個非正式名稱承襲下來,作為尼德蘭(nedend)這個國家的正式稱唿。在中文中,往往不區分nedend、hond及dutch,籠統地譯為荷蘭。這種譯法極為通行,但在某些時候,這種譯法可能會造成混淆:例如荷蘭地區(hond),與尼德蘭(nedend)這個國家,在中文裏一律譯為荷蘭;居住在荷蘭地區的荷蘭人(honders),日耳曼族裔荷蘭人(dutch),與這個國家的居民尼德蘭人(nedenders),在中文裏同譯為荷蘭人;法國占領時期的荷蘭王國(kingdom of hond),與尼德蘭王國(kingdom of thehends),經常都統一譯為荷蘭王國。在這種時候,需要迴顧原文,以及經由上下文來分辨,才能確定它的內容是什麽。


    國旗


    荷蘭國旗呈長方形,由三條水平色帶組成,由上至下的顏色為紅、白、藍,是現存最古老的三色旗。


    其中紅色代表勇氣,白色代表祝福及庇佑,藍色代表對祖國的忠誠。 荷蘭曾受西班牙統治,於16世紀時荷蘭之奧倫治親王沉默者威廉領導人民發動獨立戰爭,他們設計了一麵橘、白、藍的三色旗,這三個顏色源至奧倫治家族徽章:藍色的底上有個白色的號角,並裝飾著橘色的繩索。


    在1630年後,因為色彩不夠鮮豔,在戰場與海上不易辨認,以及部分人民對奧倫治家族的獨裁統治感到不滿;國旗顏色逐漸由紅色取代橙色,並將藍色加深。


    1937年2月19日,威廉明娜女王(queen wilhelmina)頒布法令正式規定荷蘭國旗的顏色是朱紅色、白色、鈷藍色,沿用至今。


    國徽


    荷蘭國徽是兩隻跨立的金獅翹著尾巴,口吐紅舌護著一麵藍色盾徽。盾徽頂部是威廉一世禦璽上所用的王冠;後麵中央繪有一隻頭戴王冠的金獅,右前肢揮舞著一把出鞘的利劍,左前肢揮動一束金色箭翎,它們象征著國王權力。?華蓋如開啟的幕布,下部嵌有一條寫著威廉親王誓言“堅持不懈”。


    國歌


    威廉頌(荷蘭語:het wilhelmus)是荷蘭國歌。這是一首專門為威廉·馮·奧蘭治-拿騷(william van oranje-nassau)寫的歌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歌,歌詞寫成於1568~1572年間。作者可能是filips van marnix van sint-aldegonde。歌詞共有十五節,采用離合詩的形式,各節首字母組合成一個名字william van nassov。曲調來自當時的一支法國軍樂,“autre chanson de ville de chartres assiégée par le prince de condé”,是一首關於被孔代親王圍攻的沙特爾城的歌曲。在一般的場合下隻唱第一節,如果還需要唱一節,一般是第六節。


    國花


    鬱金香(學名:tulipa gesneriana?l.)是百合科、鬱金香屬植物。葉3~5枚,條狀披針形至卵狀披針狀,花單朵頂生,大型而豔麗,花被片紅色或雜有白色和黃色,有時為白色或黃色,長5~7厘米,寬2~4厘米,6枚雄蕊等長,花絲無毛,無花柱,柱頭增大呈雞冠狀,花期4~5月。


    鬱金香的原種地在中國新疆,新疆鬱金香最初由一個傳教士從新疆帶到土耳其?,後引進歐洲,17世紀中葉在比利時、荷蘭、英國風行。19世紀進入中國上海,20世紀初南京、廬山等地都先後引進應用。中國各地均有引種栽培。??鬱金香屬長日照花卉,喜向陽、避風,冬季溫暖濕潤,夏季涼爽幹燥的氣候。喜腐殖質豐富、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質土壤。


    鬱金香是重要的春季球根花卉,適宜叢植布置花壇、花境,也可作切花、插花裝點室內,還可盆栽供冬季觀賞,鬱金香入藥性昧苦、幹。花可除心腹間惡氣;根能鎮靜。


    國鳥


    白琵鷺(學名:talea leucorodia)是大型涉禽。全長85厘米,全身羽毛白色,眼先、眼周、頦、上喉裸皮黃色;嘴長直、扁闊似琵琶;胸及頭部冠羽黃色(冬羽純白);頸、腿均長,腿下部裸露呈黑色。


    棲息於沼澤地、河灘、葦塘等處,涉水啄食小型動物,有時也食水生植物;飛行時頸和腳伸直,交替地拍動翅膀和滑翔。常聚成大群繁殖,築巢於近水高樹上或蘆葦叢中,每窩產卵3-4枚,白色無斑或鈍端有稀疏斑點;雌雄輪流孵卵約25天,雛鳥留巢期約40天。白琵鷺繁殖於歐亞大陸和非洲西南部的部分地區,在非洲,印度半島,中國東北、華北、西北和東南亞越冬。


    國家徽標


    2020年1月起,荷蘭政府機構、駐外使領館、高校、會展等均可采用新徽標,此舉旨在重塑荷蘭國際形象,進一步加強外界對荷蘭的全麵了解。荷蘭政府一共發布了英、中、日等8個語言新徽標版本。


    荷蘭推出的新徽標采用含有鬱金香造型的大寫字母nlhends字樣,以取代僅有hond字樣的舊徽標。


    人口民族


    人口


    荷蘭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它的人口密度超過407.5人\/平方千米。


    根據2013年統計,荷蘭總人口人,主要分布在大、中型城市及城市周邊地區。荷蘭人口最多的10個城市及其人口數目分別為:阿姆斯特丹79.01萬人,鹿特丹61.63萬人,海牙50.21萬人,烏特勒支31.63萬人,埃因霍溫21.72萬人,蒂爾堡20.76萬人,阿爾梅勒19.32萬人,格羅寧根19.31萬人,布雷達17.64萬人,奈梅亨16.52萬人。


    種族


    據荷蘭移民局統計,2012年荷蘭華人總人口約為12萬人,約占荷蘭人口總數的0.7%。在荷華人無大規模集中地,荷大部分地市均有華人居住。


    79.12%荷蘭人


    2.26%印度尼西亞人


    2.30%土耳其人


    2.06%蘇裏南人


    2.17%摩洛哥人


    0.84%荷屬加勒比海人


    8.64%其他種族


    時區


    荷蘭屬於東1時區,當地時間比北京時間晚7小時。每年3月到10月,實行夏時製,時鍾調快1小時,當地時間比北京時間晚6小時。


    政治體製:


    政體


    荷蘭是一個議會製君主立憲國。正式國名為尼德蘭王國(kingdomohends,亦譯作荷蘭王國)。首都為阿姆斯特丹,政府所在地為海牙。


    荷蘭的國家yuanshou為奧蘭治-拿騷家族成員擔任的世襲君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國王”,但是荷蘭曆史上真正能被稱作“國王(nedking)”的人僅有該國的開國元勳——沉默者威廉·範·奧倫治一人。不過因為其君主的稱唿過於冗長,即便是在正式的法律文件中,也將國家yuanshou稱做國王(koing)


    荷蘭最高行政機關是內閣,並以總理為內閣首長統轄各部會。


    需要指出的是:荷蘭政府的政府首腦的正式稱唿是“minister-president”,該稱唿來自荷蘭議會通過的1945年憲法。正確的翻譯方法是“部長會議zhuxi”,也可以參考意大利政府首腦稱唿的翻譯方法,將其翻譯成“政府總理”,但是翻譯成”首相“其實是很常見的錯誤譯法。因為荷蘭首相(premire)這一職位早在1848年便被廢除了。


    荷蘭最高立法機關是兩院製的國會,上議院有參議員75名,由各省推選,下議院則有150名議員,由人民直接選舉,任期為四年。


    荷蘭以18歲為具有投票權公民的法定年齡,但選舉對象為政黨而非個別候選人。


    荷蘭由於沒有任何一個政黨規模大到能單獨在國會取得過半席次,因此小黨聯合組閣的現象相當常見,也因此使得政府政策能夠長期保持一貫性。


    對不熟悉本地商業環境的國外投資人而言,荷蘭安定的政治環境確實有利於長期經營目標的擬訂。荷蘭這種多黨民主政治體製,加上以共識決為基礎的立法體係,對於投資、企業經營、以及創新活動都可說相當有利。


    憲法


    1814年3月29日頒布憲法,1848年修改憲法,規定荷蘭是世襲君主立憲王國。立法權屬國王和議會,行政權屬國王和內閣。樞密院為最高國務協商機構,需對議會負責,zhuxi為女王本人,其他成員由女王任命,內閣總理和部長由議會選舉產生,對議會負責。國際法院設在荷蘭。


    議會


    由一院和二院組成。兩院議員任期均為4年,但改選不在同一年進行。


    一院(參議院)無立法權,但有權批準或否決法案。議員75名,由省議會間接選舉產生。本屆一院於2019年5月27日選舉產生,6月11日宣誓就職。現任議長為楊·安東尼·布勞恩(jan anthonie bruijn,zimin黨)。


    二院(眾議院)主要職責是立法和監督內閣執政。立法權體現在二院可自行提出法案、批準或否決內閣提案和修改法案。監督權體現在二院具有預算核準權、獨立調查權和質詢權。議員150名,按比例代表製通過直接普選產生。本屆二院於2021年3月產生。現任議長費拉·博格坎普(vera bergkamp,六六民主黨,女)。


    司法


    荷蘭全國設62個基層法院(市鎮法院)、19個中級法院(地區法院)、5個上訴法院和1個最高法院。此外還設有軍事法庭、行政法庭等若幹特別法庭。各級法院法官均係高等院校法律專業畢業,由國王任命,任期終身(實際到70歲)。


    地區法院為初審法院,負責審理一般性民事、刑事及行政訴訟,上訴法院專門負責審理上訴、抗訴案件,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機構,對不服從上訴法院判決結果的案件進行終審,對下級法院的判決有否決權。最高法院終審不是通過對法律事實的再次認定,而是審查上訴法院在判決過程中是否正確使用了法律。最高法院僅審理民事案件、刑事案件和涉稅案件,其他最高審判機關為樞密院下屬行政法庭(審理公民、庇護申請者等個體對政府普遍行政行為的訴訟)、交易與工業行政上訴法院(審理經社領域的行政訴訟)和中央上訴法庭(審理涉公務員和社保訴訟)。


    政府


    現任內閣於2022年1月成立,由zimin黨、六六民主黨、基督教民主聯盟和基督教聯盟組成。zimin黨黨首呂特連任首相,內閣還包括3名副首相、16名大臣和9名國務秘書。


    內閣首相馬克·呂特(mark rutte,zimin黨),副首相兼衛生、福利和體育大臣於戈·德揚(hugo de jonge,基督教民主聯盟),副首相兼內政及王國關係大臣卡莎·奧隆恩(kasje ollongren,六六民主黨),副首相兼農業、自然和食品質量大臣卡羅拉·舒騰(car schouten,基督教聯盟),外交大臣斯戴夫·布洛克(stef blok,zimin黨)。


    政黨


    主要政黨有8個:自由民主人民黨、基督教民主聯盟、工黨、社會黨、新自由黨、基督教聯盟、綠色左翼聯盟、六六民主黨。荷政黨實行領導人負責製,黨zhuxi負責日常黨務工作。


    自由民主人民黨(vvd,volkspartijvoorvrijheidendemocratie)成立於1948年,現有黨員4.9萬人。曾多次參政,2006年大選後成為在野黨,2010年和2012年議會大選均為第一大黨並執政。崇尚自由主義,主張充分尊重個人的自由,推動經濟自由化和市場化,代表企業主利益。現黨首呂特(markrutte)為荷蘭政府首相,黨zhuxi是考特哈斯(benkkorthals)。


    工黨(pvda,partijvandearbeid)1946年成立,前身是1894年建立的社會民主黨,現有黨員約6.2萬人,曆史上曾多次執政。2012年議會大選中為第二大黨,並與自由黨聯合組閣。主張在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公正之間保持平衡,合理分配權力、收入和知識財富。現黨首是薩姆鬆(d.m.samsom),黨zhuxi是斯貝克曼(hansspekman)。


    基督教民主聯盟(cda,christen-democratischappel)由曆史上的天主教人民黨、基督教曆史同盟和反對革命黨3個黨派於1980年合並組成。反對過分強調政府或市場的作用,主張維護傳統價值和道德觀。現有黨員約6.8萬人。2002年大選戰勝工黨成為第一大黨。2010年大選中名列第四,與自由民主人民黨組成少數派聯合政府。2012年議會大選中退居第五大黨,政治影響力漸失。現黨首範海爾斯瑪·布瑪(sybrandvanhaerau,黨zhuxi是佩特歐姆(ruthpeetoom)。


    社會黨(sp,socialistischepartij)成立於1972年,現有黨員約4.3萬人。主張實現求真、平等、互助的人類社會,強調人人擁有良好的工作、收入、福利、教育和健康權利。現黨首是盧默(mr.e.g.m.roemer),黨zhuxi是馬萊尼森(mr.aijnissen)。


    新自由黨(pvv,partijvoorvrijheid)成立於2005年,為極右翼政黨,係從自由民主人民黨中分裂出來。2006年首次參加議會二院選舉即獲得9個席位,被譽為荷政壇的“一匹黑馬”,2010年大選中名列第三,並在議會中對少數派聯合政府給予默許支持。2012年大選獲得10個席位。主張降低稅收,提高教育質量,不接受外來移民。現黨首、zhuxi是威爾德斯(geertwilders)。


    基督教聯盟(christenunie)成立於2000年,2006年議會二院選舉取得6個席位,並首次獲得參政機會;2010年大選中獲5個席位,名列第八。2012年大選中僅獲2個席位。主張和諧勞資關係,推遲退休年齡,反對人為墮胎。現黨首是斯荷蘭洛布(arieslob),黨zhuxi是路易莎(jannekelouisa)。


    綠色左翼聯盟(gl,groenlinks)創建於1990年,現有黨員約2萬人。在野黨。2010年大選中獲議會二院10個席位,名列第六。2012年大選僅獲5席。主張實現社會公正,維護中下層人民利益,特別強調環境保護。


    六六民主黨(d66,democraten66)1966年由工黨、自由黨中分裂出來的左翼激進分子組成。現有黨員約1.3萬人。在野黨。2006年大選慘敗,隻獲得3個席位;2010年大選取得較好成績,獲得議會二院10個席位,名列第六。2012年大選僅獲5席。主張對現有民主模式進行改革,建立開放民主製度,保障公民個人權利。現黨首是貝赫托德(mr.alexanderpechtold),黨zhuxi是範安格胡芬(mrs.ndvaneshoven)。


    政要


    威廉-亞曆山大:國王。1967年4月27日生。1987年入萊頓大學學習,1993年獲曆史碩士學位。2013年4月30日繼承王位,為荷蘭王國第七代君主。愛好網球、滑雪、登山、駕駛飛機。育有3女。1999年4月以王儲身份陪同貝婭特麗克絲女王訪華。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以王儲身份訪華。2015年10月首次以國王身份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2018年2月7日至8日再次來華進行工作訪問。


    馬克·呂特:內閣首相。zimin黨黨首。1967年2月14日生。畢業於萊頓大學曆史係。曾長期擔任聯合利華公司人力資源經理。2002年步入政壇,當年7月至2004年5月擔任社會福利部國務秘書,其間任二院議員4個月。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擔任教科文部國務秘書。2006年5月擔任zimin黨黨團zhuxi。2010年6月9日的議會大選中,在其領導下zimin黨一舉成為第一大黨,並與基民盟組成少數內閣。同年10月就任首相。2012年4月23日內閣因減赤分歧嚴重而倒台,呂特留任看守內閣首相。在2012年9月、2017年3月舉行的議會大選中,zimin黨均蟬聯第一大黨並牽頭組閣,呂特連任首相。2021年1月15日,內閣因“兒童福利案”集體辭職,呂特任看守內閣首相。3月大選中,呂特再次帶領zimin黨勝選,並連任首相。


    2018年7月20日,荷蘭、土耳其政府聯合宣布兩國決定恢複互派大使,實現外交關係正常化。荷蘭外交大臣於2018年下半年對土耳其進行正式訪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煙樓嗩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煙樓嗩呐並收藏史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