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之前白三秀對工部的效率表示了鄙夷,不過畢竟也是二十年前的舊文檔了,確實也得找上一陣子。卻沒想到,不出幾日,工部就派人送了一遝文件到李宅。
李琭指明要的,是永徽二十三至二十五年王鐵參與修繕工作的記錄。因為王鐵不一定將箱子埋在當年新動工的建築地下,也可能是過去他經手過的地方。李琭原本的思路是先整理出王鐵的參與記錄,再挨個調查地點並且詢問當年的相關工匠。其實一個案子大部分的調查工作,就是這樣樸拙而無趣,但又不可或缺的。
可是跑腿書吏不經意的一句話,卻意外省卻了這個繁瑣過程,直接給了一條捷徑。
“這位是白姑娘吧?姑娘安好。這是李大人要的卷宗,一共三年的記錄,都在這了。”
這一遝子紙很新,白三秀隨手一翻,看出這是根據原始檔案摘編謄抄的。想必是因為寶箱案牽扯複雜,李琭還在暗中調查,所以才讓工部把檔案送到家裏。
她收下文檔,謝道:“辛苦官爺。這陳年文檔找起來怪不容易的,麻煩工部的各位大人了。”
書吏道:“姑娘說的是。工部檔案也繁瑣著呢,一點不比戶部的差。要是擱往常,李大人要的這些沒個把月翻不齊,也就是之前樂大人要過,這次撿出來才快。”
“樂大人?”
“哦,姑娘可能不知道。是原禮部祠部司員外郎,去年遭歹人報複,家裏起了大火,樂大人也不幸離世。”
白三秀訝然問:“你說的是樂言樂大人?”
書吏也很驚訝:“姑娘知道?”
“這件案子正是李大人複核的,我聽大人說過。”
“原來如此。”
白三秀又問:“官爺是說,樂大人曾經調閱過這些檔案?”
書吏點點頭,又補充道:“也不全是。樂大人要的是永徽二十五年前後共三年的寺觀建造修繕記錄。所以這迴李大人要看的,我們再找一下二十三年的就行了。”
“樂大人什麽時候要的這些記錄?”
“前年年底時候要的,不過等我們整理好再謄抄了送去,已經是去年初了。”
“官爺知道樂大人為什麽會調看這些記錄嗎?”
“這小人就不知道了。”
白三秀再三道謝,送走書吏後,便對著檔案沉思起來。
安邑坊樂宅失火案,是她認識李琭不久後,他複核重審的案件。兇手假老道錢一卦謊稱自己隻是為了造勢而意外傷人,最後被李琭查出,他是因為沒通過度牒考試,為了報複而故意縱火。
雖然案子破了,但李琭一直有疑惑未解。
大字不識幾個的錢一卦怎麽會知道,僧道帳籍、度牒由祠部員外郎樂言審核頒發?而且事發是文光十一年,那場考試則是八年。要知道,即使是在朝為官者,大多也隻是了解各部職能,一件事務具體到經手官員,一般隻有往來頻繁的部門才清楚。
因此,樂言是事發前三年主掌僧道事宜的負責人,這種事情,絕不是錢一卦所說能在街頭打聽到的。
那之後李琭也嚐試再追查過,但並沒有找到任何線索。
按照書吏所言,樂言剛收到那些陳年記錄不久就遇害身亡了,難道這二者之間,有什麽關聯嗎?
李琭指明要的,是永徽二十三至二十五年王鐵參與修繕工作的記錄。因為王鐵不一定將箱子埋在當年新動工的建築地下,也可能是過去他經手過的地方。李琭原本的思路是先整理出王鐵的參與記錄,再挨個調查地點並且詢問當年的相關工匠。其實一個案子大部分的調查工作,就是這樣樸拙而無趣,但又不可或缺的。
可是跑腿書吏不經意的一句話,卻意外省卻了這個繁瑣過程,直接給了一條捷徑。
“這位是白姑娘吧?姑娘安好。這是李大人要的卷宗,一共三年的記錄,都在這了。”
這一遝子紙很新,白三秀隨手一翻,看出這是根據原始檔案摘編謄抄的。想必是因為寶箱案牽扯複雜,李琭還在暗中調查,所以才讓工部把檔案送到家裏。
她收下文檔,謝道:“辛苦官爺。這陳年文檔找起來怪不容易的,麻煩工部的各位大人了。”
書吏道:“姑娘說的是。工部檔案也繁瑣著呢,一點不比戶部的差。要是擱往常,李大人要的這些沒個把月翻不齊,也就是之前樂大人要過,這次撿出來才快。”
“樂大人?”
“哦,姑娘可能不知道。是原禮部祠部司員外郎,去年遭歹人報複,家裏起了大火,樂大人也不幸離世。”
白三秀訝然問:“你說的是樂言樂大人?”
書吏也很驚訝:“姑娘知道?”
“這件案子正是李大人複核的,我聽大人說過。”
“原來如此。”
白三秀又問:“官爺是說,樂大人曾經調閱過這些檔案?”
書吏點點頭,又補充道:“也不全是。樂大人要的是永徽二十五年前後共三年的寺觀建造修繕記錄。所以這迴李大人要看的,我們再找一下二十三年的就行了。”
“樂大人什麽時候要的這些記錄?”
“前年年底時候要的,不過等我們整理好再謄抄了送去,已經是去年初了。”
“官爺知道樂大人為什麽會調看這些記錄嗎?”
“這小人就不知道了。”
白三秀再三道謝,送走書吏後,便對著檔案沉思起來。
安邑坊樂宅失火案,是她認識李琭不久後,他複核重審的案件。兇手假老道錢一卦謊稱自己隻是為了造勢而意外傷人,最後被李琭查出,他是因為沒通過度牒考試,為了報複而故意縱火。
雖然案子破了,但李琭一直有疑惑未解。
大字不識幾個的錢一卦怎麽會知道,僧道帳籍、度牒由祠部員外郎樂言審核頒發?而且事發是文光十一年,那場考試則是八年。要知道,即使是在朝為官者,大多也隻是了解各部職能,一件事務具體到經手官員,一般隻有往來頻繁的部門才清楚。
因此,樂言是事發前三年主掌僧道事宜的負責人,這種事情,絕不是錢一卦所說能在街頭打聽到的。
那之後李琭也嚐試再追查過,但並沒有找到任何線索。
按照書吏所言,樂言剛收到那些陳年記錄不久就遇害身亡了,難道這二者之間,有什麽關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