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私鹽販子(求推薦票)
“那我們現在幹什麽?”
“幹什麽?幹正事啊。我等下午還要趕往直沽,早點忙完我還要繼續訓練延慶衛呢。”
高霖擺了胡思亂想的朱棣,準備招唿軍匠們休息結束了。
直沽,分大小之別。古語有“先有大直沽鹽糧兵屯,後有天津衛幹戈拱北。“之說,這裏說的天津衛就是小直沽。
抵達了直沽,高霖的此行的任務基本上就算是完成了,因為直沽是蒙元海漕終點,這裏曾設有“接運廳”和“運糧萬護府”。
不過現在因為朱元璋海禁的政策再加上北方連年的戰亂,直沽已經沒有了往常的繁榮。幸好這裏還是漕運的中轉站,需要在三岔口處卸船,然後改為平底駁船才能接著走北運河才能抵達北平。
高霖不由地感歎道:“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朱棣就在高霖身旁,聽聞詞句便問道:“高兄為何如此悲鳴?”
高霖指著前方道:“這直沽曾是北方重鎮,河、海兩漕皆在此地。而且直沽還盛產上等鹽,產量可供給北方各省。但你現在看看都凋零成什麽樣子了?”
說著說著,高霖唉聲歎氣起來。
朱棣沒想到眼前這個笸籮的城鎮竟然這麽重要,也唏噓道:“連年戰亂,北方百姓不是被殺死就是逃荒了。不過高兄切勿感傷,待休養生息一段時間,北方各省的情況就好了。”
高霖也明白朱棣的意思,這是曆史的趨勢。對於剛剛經過戰亂沒有幾麵的直沽,能完整的保存下來就不錯了,也幸虧這裏不是明朝與蒙元的主戰場,要不然這裏早就打成一片廢墟了。
“走,我們去鹽場看看。”突然想到日後大名鼎鼎的長蘆鹽,高霖提議道。
他這迴想帶點迴去,軍隊的供鹽本身就少,延慶衛又天天加練,少吃了鹽可不行。而且這東西還能拿出來一些獎勵軍匠,硬通貨走到哪裏都好使。
“去鹽場?”
朱棣懷疑自己聽錯了。
高霖將自己的想法跟朱棣解釋了一遍,朱棣點了點頭恭維道:“還是高兄思量的周全,不像我什麽都不懂。”
高霖則是安慰他道:“很正常,你原來生活在皇宮之內,什麽事情都有別人替你思量周全,這種小事伱當然不會放心上,再多鍛煉鍛煉就好了。”
說完,高霖便一馬當先的朝鹽場而去。
朱棣則是稍微有些愣神,反應過來之後才駕馬追了上去。
天津產鹽的曆史要追溯到金代,而且發展的十分迅速,沒用多久天津當地的鹽稅就成為了朝廷的經濟命脈。
到了蒙元,官府增撥灶戶2376戶,鹽場已有22處,開始了大規模的鹽業生產。
其實高霖這麽去買鹽是不合法的,因為按照朝廷的規定商人需要運送糧草到邊區或者其他指定的地方換取鹽引。然後再拿著鹽引去指定鹽場換鹽,然後再去指定的地方售賣,這就是大明的鹽引製度。
而像高霖這樣直接大大咧咧的去鹽場去購買那隻有一個下場,他什麽也買不到。
可是真的如此麽?當高霖帶著朱棣前腳離開鹽場的時候,他倆人的行蹤就已經被人盯上了。
這些人就是私鹽販子,鹽的利益太大了,所以不管每朝每代如何的打擊私鹽,它們還是無孔不入出現在市場上。
這種私鹽的出現其實就是官商勾結,私鹽的量越大代表著官員腐敗的程度越高。
“兩位爺,您們是打哪裏來的?”
剛離開鹽場,幾個潑皮打扮的人就將高霖二人攔住了。
高霖看了看來人,不屑道:“你們就是這麽做生意的?劫匪啊?”
“呦,沒想到還是個懂行的人。小子你知不知道這裏是董爺的地界,你這麽闖進來打招唿了嗎?”
潑皮中一個臉上有道刀疤的混混走了出來,表情頗為兇煞。
“董爺?我沒聽過,你聽說過麽?”高霖轉頭問向朱棣。
朱棣搖頭道:“我也不知道是這董爺是個什麽阿貓阿狗的玩意。”
潑皮們一聽這話,憤然圍住了兩人:“好啊,盡然看不起我們董爺,那今天就讓你們認識認識。”
高霖一看這是要打架的架勢,有些後悔沒帶舒日台來。
一旁的朱棣也是開始尋找趁手的家夥,他拳腳功夫是有一些的,但是還要護著高霖,多少有些吃力。
可這個時候,一個員外打扮的人中年人走了出來道:“放肆,你們連高家的小公子都敢打?是想讓我死麽?”
“董爺,這小子對您不敬。”
“就是董爺,讓我們弄死他。”
幾個潑皮一見來人,趕緊上前解釋道。
“閉嘴,你們這幾個蠢貨。”
被稱作董爺的員外趕緊嗬斥幾人閉嘴,然後走到高霖麵前施禮道:
“董牛這裏見過高少爺,幾個兄弟沒見過少爺所以衝撞了您,還請您大人大量。”
“你認識我?”高霖見被人認了出來,有些驚訝。
董牛則是解釋道:“去年有幸去府上跟高老爺做了一筆生意,那時候見過您一麵。”
“跟我父親做過生意?什麽樣的生意?”高霖打聽起來。他沒料到自己父親竟然跟私鹽販子還打過交道,所以很是感興趣。
董牛看了看周圍,示意這裏不是說這種話的地方道:“高少爺,這裏有家茶店頗為雅致,不如我這便請您過去,就當是為我幫兄弟賠禮。”
高霖點了點頭,表示同意了。
剛走了沒幾步。
“這位是?”
董牛看著同樣跟上來的朱棣大為不解,朝高霖問道。
高霖這才反應過來:“哦,這位是朱四爺。你別看他這身打扮,他家在南京那可是名門望族。”
“那有請了。”
董牛也趕緊對朱棣客客氣氣施了一禮。
幾人來到茶房,找了個雅間。
“高公子有所不知,去年山東大旱,糧食欠收。高老爺就托人找到我,買了一批私鹽送到了山東之地,說是賑濟百姓。”
坐下後,董牛接著剛才的話題解釋了起來。
高霖頗為意外,自己那個便宜老子還有這好心?
“哦,我父親買了多少?”
“整整一千引(小引二百斤,大引四百斤)。”
“那我們現在幹什麽?”
“幹什麽?幹正事啊。我等下午還要趕往直沽,早點忙完我還要繼續訓練延慶衛呢。”
高霖擺了胡思亂想的朱棣,準備招唿軍匠們休息結束了。
直沽,分大小之別。古語有“先有大直沽鹽糧兵屯,後有天津衛幹戈拱北。“之說,這裏說的天津衛就是小直沽。
抵達了直沽,高霖的此行的任務基本上就算是完成了,因為直沽是蒙元海漕終點,這裏曾設有“接運廳”和“運糧萬護府”。
不過現在因為朱元璋海禁的政策再加上北方連年的戰亂,直沽已經沒有了往常的繁榮。幸好這裏還是漕運的中轉站,需要在三岔口處卸船,然後改為平底駁船才能接著走北運河才能抵達北平。
高霖不由地感歎道:“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朱棣就在高霖身旁,聽聞詞句便問道:“高兄為何如此悲鳴?”
高霖指著前方道:“這直沽曾是北方重鎮,河、海兩漕皆在此地。而且直沽還盛產上等鹽,產量可供給北方各省。但你現在看看都凋零成什麽樣子了?”
說著說著,高霖唉聲歎氣起來。
朱棣沒想到眼前這個笸籮的城鎮竟然這麽重要,也唏噓道:“連年戰亂,北方百姓不是被殺死就是逃荒了。不過高兄切勿感傷,待休養生息一段時間,北方各省的情況就好了。”
高霖也明白朱棣的意思,這是曆史的趨勢。對於剛剛經過戰亂沒有幾麵的直沽,能完整的保存下來就不錯了,也幸虧這裏不是明朝與蒙元的主戰場,要不然這裏早就打成一片廢墟了。
“走,我們去鹽場看看。”突然想到日後大名鼎鼎的長蘆鹽,高霖提議道。
他這迴想帶點迴去,軍隊的供鹽本身就少,延慶衛又天天加練,少吃了鹽可不行。而且這東西還能拿出來一些獎勵軍匠,硬通貨走到哪裏都好使。
“去鹽場?”
朱棣懷疑自己聽錯了。
高霖將自己的想法跟朱棣解釋了一遍,朱棣點了點頭恭維道:“還是高兄思量的周全,不像我什麽都不懂。”
高霖則是安慰他道:“很正常,你原來生活在皇宮之內,什麽事情都有別人替你思量周全,這種小事伱當然不會放心上,再多鍛煉鍛煉就好了。”
說完,高霖便一馬當先的朝鹽場而去。
朱棣則是稍微有些愣神,反應過來之後才駕馬追了上去。
天津產鹽的曆史要追溯到金代,而且發展的十分迅速,沒用多久天津當地的鹽稅就成為了朝廷的經濟命脈。
到了蒙元,官府增撥灶戶2376戶,鹽場已有22處,開始了大規模的鹽業生產。
其實高霖這麽去買鹽是不合法的,因為按照朝廷的規定商人需要運送糧草到邊區或者其他指定的地方換取鹽引。然後再拿著鹽引去指定鹽場換鹽,然後再去指定的地方售賣,這就是大明的鹽引製度。
而像高霖這樣直接大大咧咧的去鹽場去購買那隻有一個下場,他什麽也買不到。
可是真的如此麽?當高霖帶著朱棣前腳離開鹽場的時候,他倆人的行蹤就已經被人盯上了。
這些人就是私鹽販子,鹽的利益太大了,所以不管每朝每代如何的打擊私鹽,它們還是無孔不入出現在市場上。
這種私鹽的出現其實就是官商勾結,私鹽的量越大代表著官員腐敗的程度越高。
“兩位爺,您們是打哪裏來的?”
剛離開鹽場,幾個潑皮打扮的人就將高霖二人攔住了。
高霖看了看來人,不屑道:“你們就是這麽做生意的?劫匪啊?”
“呦,沒想到還是個懂行的人。小子你知不知道這裏是董爺的地界,你這麽闖進來打招唿了嗎?”
潑皮中一個臉上有道刀疤的混混走了出來,表情頗為兇煞。
“董爺?我沒聽過,你聽說過麽?”高霖轉頭問向朱棣。
朱棣搖頭道:“我也不知道是這董爺是個什麽阿貓阿狗的玩意。”
潑皮們一聽這話,憤然圍住了兩人:“好啊,盡然看不起我們董爺,那今天就讓你們認識認識。”
高霖一看這是要打架的架勢,有些後悔沒帶舒日台來。
一旁的朱棣也是開始尋找趁手的家夥,他拳腳功夫是有一些的,但是還要護著高霖,多少有些吃力。
可這個時候,一個員外打扮的人中年人走了出來道:“放肆,你們連高家的小公子都敢打?是想讓我死麽?”
“董爺,這小子對您不敬。”
“就是董爺,讓我們弄死他。”
幾個潑皮一見來人,趕緊上前解釋道。
“閉嘴,你們這幾個蠢貨。”
被稱作董爺的員外趕緊嗬斥幾人閉嘴,然後走到高霖麵前施禮道:
“董牛這裏見過高少爺,幾個兄弟沒見過少爺所以衝撞了您,還請您大人大量。”
“你認識我?”高霖見被人認了出來,有些驚訝。
董牛則是解釋道:“去年有幸去府上跟高老爺做了一筆生意,那時候見過您一麵。”
“跟我父親做過生意?什麽樣的生意?”高霖打聽起來。他沒料到自己父親竟然跟私鹽販子還打過交道,所以很是感興趣。
董牛看了看周圍,示意這裏不是說這種話的地方道:“高少爺,這裏有家茶店頗為雅致,不如我這便請您過去,就當是為我幫兄弟賠禮。”
高霖點了點頭,表示同意了。
剛走了沒幾步。
“這位是?”
董牛看著同樣跟上來的朱棣大為不解,朝高霖問道。
高霖這才反應過來:“哦,這位是朱四爺。你別看他這身打扮,他家在南京那可是名門望族。”
“那有請了。”
董牛也趕緊對朱棣客客氣氣施了一禮。
幾人來到茶房,找了個雅間。
“高公子有所不知,去年山東大旱,糧食欠收。高老爺就托人找到我,買了一批私鹽送到了山東之地,說是賑濟百姓。”
坐下後,董牛接著剛才的話題解釋了起來。
高霖頗為意外,自己那個便宜老子還有這好心?
“哦,我父親買了多少?”
“整整一千引(小引二百斤,大引四百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