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亮把國軍飛行員救活了?”


    “是的,那架飛機也滅了火,不過按唐亮的說法,那架飛機受損嚴重,隻怕拉到太原兵工廠看看還有沒有修複的可能了。”


    “啥?唐亮懂修飛機?”


    與會人員人都驚詫不已,唐亮這啥情況?連修飛機都會?他到底是幹啥的?


    “或許是他上次繳獲了鬼子那啥‘水上飛機母艦’後學會的?”


    “怎麽可能?修飛機哪可能是看一眼就能學會的?”


    大家隻是不會修飛機,但是炸毀的鬼子飛機又不少,看著機場上的飛機殘骸中那一大票讓人眼花繚亂的電線和儀表,大家都知道玩轉這玩意絕不簡單,更別說修了。


    “但至少我們總部這兒和抗倭軍政大學一分校這兒沒人會修飛機不是,如果唐亮說他能修,那就讓他試試,反正飛機已經壞了,就算他修不好情況也不會更壞了。”


    “乖乖,這可真了不得,隻是我們上一次攻入太原兵工廠後,撤離前將暫時搬不走的設備都做了破壞,雖然後來鬼子修複了一些,不知道那些設備能否修飛機了。”


    “能修當然更好,對了,也派點人跟著唐亮學點。”


    “好!”


    在各位首長的議論中,原本隻是在討論如何阻擋鬼子反擊部隊的高級軍事會議,卻多了一條修飛機的附加任務。


    “還有,魯中根據地通報,他們的兵工廠靠著從鬼子修理船上拆下來的設備已經將【92式步兵炮】和【百祿47毫米步兵炮\/反坦克炮】的炮管都造出來了。”


    “什麽?!”


    “不會吧?真的假的?他們拿什麽造的炮管?”


    這個消息頓時讓整個會場炸翻了鍋。


    與會人員驚詫不已,隻要對軍工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這玩意可不好造;就是民國五大兵工廠,也很難造這玩意,一般可是要配套炮鋼生產廠和大型水壓機的,魯中根據地是個新建的根據地,在場參加軍事會議的首長們都是從無到有建立根據地的人精,哪裏不知道初創的根據地要啥沒啥——憑啥能造炮管?


    好在主持會議的總部首長們也沒賣關子,直接便將秘密抖露了出來:


    “他們是拿火車車頭的大軸挖空了造出來的。”


    “車軸?”


    “這玩意能用?”


    不怪大家不相信,畢竟解決炮管的問題就這麽簡單,真的假的?


    “不信你們可以問問唐亮,這事他也有份一塊造的。”


    “咦,這小子怎麽連著都摻和了一腳?”


    既然唐亮也有份參與,那麽這事多半就假不了了,一時間與會人員心情大好。


    畢竟三條腿的蛤蟆難找,火車大軸可不遍地都是麽?八路軍破壞鐵路的時候也沒少打壞火車頭,隻是大家覺得這火車頭大軸這玩意不好拆,一般沒人對這東西下手罷了。


    至於火炮其他部件,性能要求跟炮管壓根不是一個級別的,各個根據地就是“純手工打造”也能手搓出來。


    如此一來,造炮就這麽簡單?!


    “像德國反坦克炮那種高膛壓的火炮他們還沒試過,不過據說就是造出來炮管壽命也很低。”


    換句話說,也不是啥炮都能造的。


    “山炮和榴彈炮能不能造?如果能造這兩種炮,那也夠用了。”


    太原會戰失敗那會,晉綏軍在逃跑之餘沒人管炮兵部隊的死活,炮兵部隊為了不給鬼子搶到火炮,直接就把炮推進河裏了。


    事後129師副師長得知此事,組織不少人去河裏撈炮,撈出來的火炮有9門是山炮,其餘2門則是野戰炮,八路軍試了一下後,決定把那9門重量較輕的仿鬼子41式山炮留下,重量較重的2門仿瑞士蘇羅通88毫米野戰炮送還給晉綏軍。


    ——原因就是野戰炮的重量太大,重達1噸多,行軍全重更是近2噸;八路軍沒有足夠龐大的常備挽馬和大騾子,根本沒法長距離拉動這玩意。


    因此對八路軍而言,實際上能考慮裝備的隻有山炮和榴彈炮。


    雖然唐亮此前在晉綏根據地搞出來幾門“三蹦子自行火炮”,也能拉得動75毫米級別的野戰炮,但是這玩意高度依賴繳獲的鬼子摩托車,數量和供應都很不穩定,完全隨緣。


    “按魯中根據地發迴的電報,他們在唐亮協助下修複的【百祿47毫米步兵炮\/反坦克炮】性能很不錯,大家可以試一試。”


    試?


    大家一臉黑線,這玩意從實物到圖紙在場的諸位就沒見過好吧。


    “既然唐亮參與了造炮和修炮,那就把他喊來,看他能不能在這兒也造一門……那啥炮來著?”


    “百祿。”


    “對,就這個百祿炮。”


    “但是魯中根據地用的是從鬼子修理船上拆下來的機床等設備造的,我們手頭隻有一些簡單的手工工具和設備啊,能不能造出來,我們可沒把握。”


    “我們手上的設備少,但是太原兵工廠的設備可不少。”


    “是啊,一年前我們攻下太原,當時周邊的根據地和遊擊區都太小,離太原實在太遠,我們當時的兵力也太少,要牽製鬼子的反攻也困難,很多設備都來不及搬走,隻能就地炸毀;這一次我們再次攻占太原,一定要把這兒的設備好好搬一搬。”


    與會人員頓時達成一致看法,搬,把太原兵工廠盡可能搬空。


    “經過這一年的作戰,我們的根據地和遊擊區可是大大擴張了,這一次我們能動員過來搬遷的百姓可是多太多了。”


    既然這次搬遷設備所需的人手大大寬裕,大家的心思可就更活泛了;上一次攻下太原人手不足隻能挑著搬設備,其他隻能忍痛破壞掉;這一次大家重奪太原,準備遠比上一次充分,大家摩拳擦掌自然想好好把這兒的設備能搬的都搬走。


    畢竟隨著八路軍兵力規模擴大,武器彈藥的缺口反而越來越大了,日常小規模作戰的彈藥繳獲已經越來越不能補充戰鬥消耗;而以八路軍收集到的設備,基本上都是手工小設備,能用畜力拉動的機床等設備都能算是“大設備”了,隻有少數從上次攻下太原後搶出來的汽油發動機帶動的機床設備稍微大一些。


    “蘇聯老大哥也不給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戰:我們的59在前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晚的芒果火龍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晚的芒果火龍果並收藏抗戰:我們的59在前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