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造炮?(中)
抗戰:我們的59在前進 作者:來晚的芒果火龍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隻是大家都想開開眼界是吧?
“造炮要有炮鋼,這玩意怎麽弄?”
畢竟有了拆下來的機床後,隻要再把動力供應上來,造火炮別的部位都好說,但是有個重要部件是怎麽都繞不過去的。
炮管子怎麽辦?那可是要用炮鋼的!
八路軍雖然看著土,但是它的主要領導們留過洋的、上過國內大學的一點不少,別以為能隨便蒙騙他們。
要知道不管是奉天(今遼寧沈陽)兵工廠,還是太原兵工廠,或者是大沽造船廠,原本它們所造的火炮,其實炮鋼都來著國外進口,作為青島大學的高材生,政委當初可是組織了愛國學生學習了解過不少東西的,可不是這麽容易就能糊弄過去的。
上海兵工廠在晚清時代倒是能造仿製的德國克虜伯山炮,那是因為上海兵工廠當時有進口建設的配套碳素鋼廠可以配套生產炮鋼。
進入到一戰前後,隨著國外火炮炮鋼進化到使用碳鎳鉻鉑係合金鋼這種性能更優的炮鋼材料後,造出的炮管更輕從而讓火炮全重量大幅下降,大大提高了火炮的機動性;由於華夏在同一時期進入北洋混戰時代,生產火炮的技術再也沒更新引進,因而火炮始終就維持在隻能生產碳素鋼炮管火炮的階段。
華夏自己能造的火炮跟國外火炮的差距就此進一步拉大,火炮出現嚴重的代差。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哪怕是合金鋼炮管時代,北洋還是引進了一些生產設備,至少保證了能給進口的歐美倭合金鋼火炮生產炮彈——當然能生產這種炮彈的廠子不多就是了。
總而言之,生產火炮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哪怕有了修理船拆下來的各種機床,畢竟那是艘修理船,可沒啥煉鋼設備。
“更何況,我們沒有水壓機,造炮不光要有炮鋼,更要有水壓機。”
“沒有水壓機也無妨!”
“怎麽可能?除非你造的是迫擊炮!”
迫擊炮?這玩意不用水壓機的麽?這倒是提醒唐亮了。
不過唐亮此刻所說的造炮,自然不是迫擊炮,而是身管火炮,正常而言,水壓機同樣是造炮管必須的設備,需要用這玩意對炮鋼進行鍛造,可以理解為用類似和麵的方式揉擠炮鋼,重塑炮鋼的金屬性能,讓炮鋼性能達到造炮管的需求。
經過水壓機鍛造後,炮鋼性能提升,就可以以更薄的管壁製造炮管,一個是節省炮鋼材料的消耗,一個則是能大大降低火炮的重量。
畢竟火炮最重的部件之一就是炮管;炮管重量小了,自然就能更好控製整門火炮的全重,提高火炮的機動性——機動性也是火炮的重要性能指標之一。
而水壓機這玩意非常重,至少是幾十噸重,甚至是上百噸重;雖然115師政委不是機械專業的出身,但是也不是沒讀過技術書籍,畢竟上海兵工廠和漢陽兵工廠都曾經從歐洲進口過2000噸的水壓機,當初讀書時代為了尋求救國之道,政委通讀過晚清北洋的工業建設項目,對水壓機總歸能有個大致的了解。
——隻是這兩個兵工廠在1932年“1·28事變”後上海地區“非軍事化”,上海兵工廠貼上封條前,以及1937年眼看南京要守不住且已經預定重慶為陪都後,分別將這兩個兵工廠的水壓機拆除運往後方的重慶時卻先後遺失,讓人心痛不已。
據重慶的辦事處反饋的消息,由於缺乏水壓機,國府已經喪失自己造身管火炮的能力,隻能用卷鋼鍛打的方式製造迫擊炮炮管了。
而從沿海大城市拆除的電爐也因為同樣原因遺失重要部件,搬運到重慶的電爐無法重啟,導致製造輕機槍和重機槍的槍管用鋼也大受影響;好在川軍大佬劉湘在四川建有電爐,總算保住了機槍生產能力,隻是年產量比較受限製。
迴到迫擊炮這事,雖說迫擊炮在華夏已經逐漸將戰線退縮至國土第二棱線時也不是不能在野戰中使用,但是畢竟迫擊炮的膛壓低,炮彈砸到工事上的穿透力弱,哪怕是對付土木工事,都經常力不從心。
隻是這次從“朝日號”修理船拆下並用【特4式內火艇】運走的機床,可沒有這麽大的家夥,就算有,以【特4式內火艇】的小身板,隻怕也拉不動水壓機這種“大家夥”。
沒有水壓機,拿什麽造炮?
“政委,師長,你們不是看到那鑽床了麽?”
“鑽床?”
當然看到了,多鋒利的鑽刀啊,拆卸的時候還特意叮囑大家千萬注意,別把鑽刀給弄壞了呢——不過鑽床跟炮鋼有啥關係?
“我們可以用火車機車大軸鑽炮管!有了炮管就能把炮弄出來。”
“火車大軸能鑽炮管用?”
“當然能!”
所有高級將領們都深表疑惑,畢竟一個是鐵軌上跑的,一個是戰場上用的,這差距也太大了吧。
別一個弄不好,這玩意就炸膛了啊!
要知道,炮兵可是精貴的技術兵種,可不能瞎折騰火炮。
這也不怪大家疑惑,而唐亮則是當初在北京的軍事博物館看到了“蓋亮”炮很是好奇,後來倒是了解過這玩意的來曆,才知道這是為了修複一門1941年初繳獲,前後端掉了鬼子200多個據點,1945年不慎炸膛的功臣火炮——【92式步兵炮】,最終是拿火車車頭的大軸鑽出來的。
後來唐亮更是進一步了解到當時造這門炮的冀魯豫邊區第一兵工廠用的工具堪稱是原始,最大的工具也不過是手工鑽而已,其他台鉗、鑿子,都是小工具,這讓唐亮很是驚訝這點小工具怎麽也能把炮管子在2個多月時間內搓出來的?
而且“蓋亮”式步兵炮還不是孤品,最終在1945-1948年這3年時間裏總計造了7門,雖說造炮速度不敢恭維,問題是人家用的都啥家夥?
雖說這門火炮重量比原版火炮重了80多公斤,由原來的212公斤暴增到290多公斤——當然射程也從2788米增加到3400多米;但是對當時剛剛進入解放戰爭,重武器仍然很缺的解放軍而言,增加的這點重量真不算什麽——總比沒炮使用強得多。
——隻是大家低估了運輸大隊長的功力,就在首門“蓋亮式”92步兵炮造出來不久,便爆發了魯南戰役,國軍整26師和第一快速縱隊被全殲;除了被裝甲精英馬勵武開上城牆被幾乎完好無損繳獲的24輛坦克外,山野榴彈炮也被繳獲了89門,其中光美製105毫米榴彈炮就被繳獲了48門,這些榴彈炮後來還參加了一個著名事件:
“炮打紫石英號。”
“造炮要有炮鋼,這玩意怎麽弄?”
畢竟有了拆下來的機床後,隻要再把動力供應上來,造火炮別的部位都好說,但是有個重要部件是怎麽都繞不過去的。
炮管子怎麽辦?那可是要用炮鋼的!
八路軍雖然看著土,但是它的主要領導們留過洋的、上過國內大學的一點不少,別以為能隨便蒙騙他們。
要知道不管是奉天(今遼寧沈陽)兵工廠,還是太原兵工廠,或者是大沽造船廠,原本它們所造的火炮,其實炮鋼都來著國外進口,作為青島大學的高材生,政委當初可是組織了愛國學生學習了解過不少東西的,可不是這麽容易就能糊弄過去的。
上海兵工廠在晚清時代倒是能造仿製的德國克虜伯山炮,那是因為上海兵工廠當時有進口建設的配套碳素鋼廠可以配套生產炮鋼。
進入到一戰前後,隨著國外火炮炮鋼進化到使用碳鎳鉻鉑係合金鋼這種性能更優的炮鋼材料後,造出的炮管更輕從而讓火炮全重量大幅下降,大大提高了火炮的機動性;由於華夏在同一時期進入北洋混戰時代,生產火炮的技術再也沒更新引進,因而火炮始終就維持在隻能生產碳素鋼炮管火炮的階段。
華夏自己能造的火炮跟國外火炮的差距就此進一步拉大,火炮出現嚴重的代差。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哪怕是合金鋼炮管時代,北洋還是引進了一些生產設備,至少保證了能給進口的歐美倭合金鋼火炮生產炮彈——當然能生產這種炮彈的廠子不多就是了。
總而言之,生產火炮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哪怕有了修理船拆下來的各種機床,畢竟那是艘修理船,可沒啥煉鋼設備。
“更何況,我們沒有水壓機,造炮不光要有炮鋼,更要有水壓機。”
“沒有水壓機也無妨!”
“怎麽可能?除非你造的是迫擊炮!”
迫擊炮?這玩意不用水壓機的麽?這倒是提醒唐亮了。
不過唐亮此刻所說的造炮,自然不是迫擊炮,而是身管火炮,正常而言,水壓機同樣是造炮管必須的設備,需要用這玩意對炮鋼進行鍛造,可以理解為用類似和麵的方式揉擠炮鋼,重塑炮鋼的金屬性能,讓炮鋼性能達到造炮管的需求。
經過水壓機鍛造後,炮鋼性能提升,就可以以更薄的管壁製造炮管,一個是節省炮鋼材料的消耗,一個則是能大大降低火炮的重量。
畢竟火炮最重的部件之一就是炮管;炮管重量小了,自然就能更好控製整門火炮的全重,提高火炮的機動性——機動性也是火炮的重要性能指標之一。
而水壓機這玩意非常重,至少是幾十噸重,甚至是上百噸重;雖然115師政委不是機械專業的出身,但是也不是沒讀過技術書籍,畢竟上海兵工廠和漢陽兵工廠都曾經從歐洲進口過2000噸的水壓機,當初讀書時代為了尋求救國之道,政委通讀過晚清北洋的工業建設項目,對水壓機總歸能有個大致的了解。
——隻是這兩個兵工廠在1932年“1·28事變”後上海地區“非軍事化”,上海兵工廠貼上封條前,以及1937年眼看南京要守不住且已經預定重慶為陪都後,分別將這兩個兵工廠的水壓機拆除運往後方的重慶時卻先後遺失,讓人心痛不已。
據重慶的辦事處反饋的消息,由於缺乏水壓機,國府已經喪失自己造身管火炮的能力,隻能用卷鋼鍛打的方式製造迫擊炮炮管了。
而從沿海大城市拆除的電爐也因為同樣原因遺失重要部件,搬運到重慶的電爐無法重啟,導致製造輕機槍和重機槍的槍管用鋼也大受影響;好在川軍大佬劉湘在四川建有電爐,總算保住了機槍生產能力,隻是年產量比較受限製。
迴到迫擊炮這事,雖說迫擊炮在華夏已經逐漸將戰線退縮至國土第二棱線時也不是不能在野戰中使用,但是畢竟迫擊炮的膛壓低,炮彈砸到工事上的穿透力弱,哪怕是對付土木工事,都經常力不從心。
隻是這次從“朝日號”修理船拆下並用【特4式內火艇】運走的機床,可沒有這麽大的家夥,就算有,以【特4式內火艇】的小身板,隻怕也拉不動水壓機這種“大家夥”。
沒有水壓機,拿什麽造炮?
“政委,師長,你們不是看到那鑽床了麽?”
“鑽床?”
當然看到了,多鋒利的鑽刀啊,拆卸的時候還特意叮囑大家千萬注意,別把鑽刀給弄壞了呢——不過鑽床跟炮鋼有啥關係?
“我們可以用火車機車大軸鑽炮管!有了炮管就能把炮弄出來。”
“火車大軸能鑽炮管用?”
“當然能!”
所有高級將領們都深表疑惑,畢竟一個是鐵軌上跑的,一個是戰場上用的,這差距也太大了吧。
別一個弄不好,這玩意就炸膛了啊!
要知道,炮兵可是精貴的技術兵種,可不能瞎折騰火炮。
這也不怪大家疑惑,而唐亮則是當初在北京的軍事博物館看到了“蓋亮”炮很是好奇,後來倒是了解過這玩意的來曆,才知道這是為了修複一門1941年初繳獲,前後端掉了鬼子200多個據點,1945年不慎炸膛的功臣火炮——【92式步兵炮】,最終是拿火車車頭的大軸鑽出來的。
後來唐亮更是進一步了解到當時造這門炮的冀魯豫邊區第一兵工廠用的工具堪稱是原始,最大的工具也不過是手工鑽而已,其他台鉗、鑿子,都是小工具,這讓唐亮很是驚訝這點小工具怎麽也能把炮管子在2個多月時間內搓出來的?
而且“蓋亮”式步兵炮還不是孤品,最終在1945-1948年這3年時間裏總計造了7門,雖說造炮速度不敢恭維,問題是人家用的都啥家夥?
雖說這門火炮重量比原版火炮重了80多公斤,由原來的212公斤暴增到290多公斤——當然射程也從2788米增加到3400多米;但是對當時剛剛進入解放戰爭,重武器仍然很缺的解放軍而言,增加的這點重量真不算什麽——總比沒炮使用強得多。
——隻是大家低估了運輸大隊長的功力,就在首門“蓋亮式”92步兵炮造出來不久,便爆發了魯南戰役,國軍整26師和第一快速縱隊被全殲;除了被裝甲精英馬勵武開上城牆被幾乎完好無損繳獲的24輛坦克外,山野榴彈炮也被繳獲了89門,其中光美製105毫米榴彈炮就被繳獲了48門,這些榴彈炮後來還參加了一個著名事件:
“炮打紫石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