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西撤(上)
抗戰:我們的59在前進 作者:來晚的芒果火龍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萬家嶺幹掉了鬼子一個師團?”
“真的假的?”
整個冀東起義軍對萬家嶺大捷的勝利既懷疑又興奮,不管怎麽說,正麵戰場的大勝必然能讓敵後戰場的壓力也小一些。
而在得到這個消息後,有些冀東起義軍首領又一次轉變了立場。
“既然國軍在萬家嶺取得了大勝,那麽鬼子還能攻下武漢麽?”
當然能攻下——唐亮心中默默念著,畢竟1938年的鬼子還是處於戰略進攻階段,雖然武漢會戰整體來說打的挺好的,但是雙方實力還是差距太大,此刻的華夏還不足以抑製住鬼子的進攻勢頭——不過鬼子的攻勢也快被遏製住了。
還沒得第四縱隊和冀東起義軍高興幾天,僅僅在得到萬家嶺大捷消息的第二天,冀東起義軍就得到了一個噩耗:
10月12日,坐擁國軍最頂配裝備的胡宗南率領3個軍與鬼子血戰20多天後,有著坦克部隊及炮兵旅的他卻一直處於下風,最後還是丟了信陽。
李宗仁立刻給鄭三發子嫡係部隊的胡宗南下達撤退命令,他電令:
“胡宗南自信陽南撤,據守桐柏山平靖關,以掩護鄂東大軍向西撤退。”
然而,胡宗南公然抗令,直接帶軍隊七個師一口氣退至南陽,導致“平漢路正麵門戶洞開”。
李宗仁當即大發怒火:
“胡宗南部為鄭三發子的嫡係部隊,在此戰局緊要關頭,竟敢不遵命令,實在不成體統!”
讓李宗仁最氣的並非是胡宗南的“不成體統”,而是“胡宗南部隸屬於我,但胡氏卻從不向我報告敵我兩方情況。信陽危急時,竟又擅自撤往南陽......我據情報告軍委會,要求嚴辦胡宗南,軍委會竟不了了之。”
自信陽失守後,李宗仁便帶著部隊在大別山打起了遊擊戰,第五戰區長官部也跟著撤退至陳村。胡宗南一行人則是不知去向,李宗仁隻好調八十四軍和六十八軍趕赴武勝關、平靖關一帶固守,這是防守武漢北部的最後一道防線。
然而,剛抵達陳村,李宗仁就與六十八軍部長劉汝明失去聯係。雖然周圍風平浪靜,但李宗仁到半夜都憂心得睡不著覺,久久不能入睡。
突然,他直起身子,急忙披上衣服叫醒了所有人,命令全軍向西移動。
他這番行為嚇到了在場所有士兵,麵對他們的疑問,李宗仁迴答:
“陳村可能不安全,我覺得應該從速離開。”
如他所料,在他們一行人離開陳村2小時後,鬼子千餘人紛紛闖入陳村,打算突襲李宗仁。
隻是他們撲了一場空,李宗仁已經在前往安陸的路上了。
對於該撤退行為,李宗仁的解釋是:
“忽然心血來潮,驚覺戰況不好,在陳村可能有危險。”
他一個“心血來潮”,救了全員的命。
……
然而胡宗南的不遵命令,最終讓武漢以北門戶大開,武漢會戰單位結束已經進入倒計時。
而武漢會戰一旦結束,那麽之前傳言鬼子20個師團將在攻占武漢後調入華北派遣軍作戰序列,這就成了冀東諸人心中沉甸甸的石頭。
同樣在10月12日這天,鬼子共有100餘艘艦艇,60多架飛機,合共7萬多人的兵力在廣東大亞灣登陸,開始實施廣州攻略,這更讓是在冀東眾人心頭重重的砸入一顆釘子。
隨後又得到消息——鬼子第21師團一部不知什麽時候抵達了天津,忽然對冀中進行掃蕩,冀中遊擊軍潰散。
於是兩天後,在鄧國主持的豐潤九間房會議上,冀東起義軍大多數人認為,已經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八路軍4縱和抗聯(冀東起義部隊)應該盡快西撤,尤其必須趕在鬼子攻下武漢前全體西撤進晉察冀根據地。
會議隻同意留下蘇眉、陳全、包森、單德貴和趙立鄴等同誌率500多人,外加600多傷員留下,繼續堅持鬥爭。
隻是在唐亮一力堅持下,總算將留下兵力(含傷員)增加到2000人。
對此,冀東主要領導人中隻有李雲昌堅持自己的意見,但是他已經成為少數派,隻有起義軍首領洪麟閣同意他的觀點。
而第四縱隊則隻有唐亮繼續扯著嗓子喊要留下。
對此唐亮和李雲昌隻好說:
“我服從組織決定,但是保留自己的意見。”
至此,西撤意見為絕大多數第四縱隊及冀東起義軍首領所同意,八路軍總部眼看最清楚一線的主要領導人都已讚成,便隻得同意。
10月15日,河北省委、鄧國聯合致電總部表示,當時的情況已經屬於“萬不得已”,他們也不忍心撤,至此,西撤決定最終通過。
就在正式同意西撤之日,第120師第359旅第717團在明堡設伏,全殲鬼子運輸大隊100餘人。
10月中旬以後,進占晉察冀根據地中心區之鬼子,已陷入被動困守。
對西撤的第四縱隊和冀東起義軍而言,原本擔心撤迴晉察冀根據地將再度麵臨鬼子大軍堵截掃蕩的擔心一掃而空。
“西撤迴晉察冀根據地去!”
此刻成為了大多數冀東起義軍的共識。
於是第四縱隊發給八路軍總部的電報提出,如果不西撤,需要滿足三個條件:
“一、需向冀東派來第11支隊,再加兩個團,加強兵力。二、派來軍政幹部14人,團級幹部12人,還要再派營級幹部35人和連級幹部100人。三、再運來一批彈藥,主要是手榴彈。”
因為起義部隊魚龍混雜,需要改造;起義部隊也缺少武器彈藥,這樣的要求不能說不合理,但是在整個華北的八路軍都在積極為晉察冀根據地打破掃蕩,需集中有限的軍事資源打破敵人掃蕩企圖之際,第四縱隊和冀東起義軍的請求很難滿足。
又是兩天之後,北方局來電,表示隻能給幾名團營級幹部,其餘的困難隻能第四縱隊和冀東起義軍自己解決。
此次電報一改以前的“萬不得已”情況下可以撤退的意見,表示不同意大部隊全部轉移,最多可以轉移一萬人,大部隊必須留在冀東堅持鬥爭——這倒與看了曆史答案的唐亮的“建議”是一致的。
可是電報發來的時候,部隊已經在西撤的路上。
“唉,他們這麽多人,都這麽擠著一條山路撤退,這是要出大事的。”
“真的假的?”
整個冀東起義軍對萬家嶺大捷的勝利既懷疑又興奮,不管怎麽說,正麵戰場的大勝必然能讓敵後戰場的壓力也小一些。
而在得到這個消息後,有些冀東起義軍首領又一次轉變了立場。
“既然國軍在萬家嶺取得了大勝,那麽鬼子還能攻下武漢麽?”
當然能攻下——唐亮心中默默念著,畢竟1938年的鬼子還是處於戰略進攻階段,雖然武漢會戰整體來說打的挺好的,但是雙方實力還是差距太大,此刻的華夏還不足以抑製住鬼子的進攻勢頭——不過鬼子的攻勢也快被遏製住了。
還沒得第四縱隊和冀東起義軍高興幾天,僅僅在得到萬家嶺大捷消息的第二天,冀東起義軍就得到了一個噩耗:
10月12日,坐擁國軍最頂配裝備的胡宗南率領3個軍與鬼子血戰20多天後,有著坦克部隊及炮兵旅的他卻一直處於下風,最後還是丟了信陽。
李宗仁立刻給鄭三發子嫡係部隊的胡宗南下達撤退命令,他電令:
“胡宗南自信陽南撤,據守桐柏山平靖關,以掩護鄂東大軍向西撤退。”
然而,胡宗南公然抗令,直接帶軍隊七個師一口氣退至南陽,導致“平漢路正麵門戶洞開”。
李宗仁當即大發怒火:
“胡宗南部為鄭三發子的嫡係部隊,在此戰局緊要關頭,竟敢不遵命令,實在不成體統!”
讓李宗仁最氣的並非是胡宗南的“不成體統”,而是“胡宗南部隸屬於我,但胡氏卻從不向我報告敵我兩方情況。信陽危急時,竟又擅自撤往南陽......我據情報告軍委會,要求嚴辦胡宗南,軍委會竟不了了之。”
自信陽失守後,李宗仁便帶著部隊在大別山打起了遊擊戰,第五戰區長官部也跟著撤退至陳村。胡宗南一行人則是不知去向,李宗仁隻好調八十四軍和六十八軍趕赴武勝關、平靖關一帶固守,這是防守武漢北部的最後一道防線。
然而,剛抵達陳村,李宗仁就與六十八軍部長劉汝明失去聯係。雖然周圍風平浪靜,但李宗仁到半夜都憂心得睡不著覺,久久不能入睡。
突然,他直起身子,急忙披上衣服叫醒了所有人,命令全軍向西移動。
他這番行為嚇到了在場所有士兵,麵對他們的疑問,李宗仁迴答:
“陳村可能不安全,我覺得應該從速離開。”
如他所料,在他們一行人離開陳村2小時後,鬼子千餘人紛紛闖入陳村,打算突襲李宗仁。
隻是他們撲了一場空,李宗仁已經在前往安陸的路上了。
對於該撤退行為,李宗仁的解釋是:
“忽然心血來潮,驚覺戰況不好,在陳村可能有危險。”
他一個“心血來潮”,救了全員的命。
……
然而胡宗南的不遵命令,最終讓武漢以北門戶大開,武漢會戰單位結束已經進入倒計時。
而武漢會戰一旦結束,那麽之前傳言鬼子20個師團將在攻占武漢後調入華北派遣軍作戰序列,這就成了冀東諸人心中沉甸甸的石頭。
同樣在10月12日這天,鬼子共有100餘艘艦艇,60多架飛機,合共7萬多人的兵力在廣東大亞灣登陸,開始實施廣州攻略,這更讓是在冀東眾人心頭重重的砸入一顆釘子。
隨後又得到消息——鬼子第21師團一部不知什麽時候抵達了天津,忽然對冀中進行掃蕩,冀中遊擊軍潰散。
於是兩天後,在鄧國主持的豐潤九間房會議上,冀東起義軍大多數人認為,已經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八路軍4縱和抗聯(冀東起義部隊)應該盡快西撤,尤其必須趕在鬼子攻下武漢前全體西撤進晉察冀根據地。
會議隻同意留下蘇眉、陳全、包森、單德貴和趙立鄴等同誌率500多人,外加600多傷員留下,繼續堅持鬥爭。
隻是在唐亮一力堅持下,總算將留下兵力(含傷員)增加到2000人。
對此,冀東主要領導人中隻有李雲昌堅持自己的意見,但是他已經成為少數派,隻有起義軍首領洪麟閣同意他的觀點。
而第四縱隊則隻有唐亮繼續扯著嗓子喊要留下。
對此唐亮和李雲昌隻好說:
“我服從組織決定,但是保留自己的意見。”
至此,西撤意見為絕大多數第四縱隊及冀東起義軍首領所同意,八路軍總部眼看最清楚一線的主要領導人都已讚成,便隻得同意。
10月15日,河北省委、鄧國聯合致電總部表示,當時的情況已經屬於“萬不得已”,他們也不忍心撤,至此,西撤決定最終通過。
就在正式同意西撤之日,第120師第359旅第717團在明堡設伏,全殲鬼子運輸大隊100餘人。
10月中旬以後,進占晉察冀根據地中心區之鬼子,已陷入被動困守。
對西撤的第四縱隊和冀東起義軍而言,原本擔心撤迴晉察冀根據地將再度麵臨鬼子大軍堵截掃蕩的擔心一掃而空。
“西撤迴晉察冀根據地去!”
此刻成為了大多數冀東起義軍的共識。
於是第四縱隊發給八路軍總部的電報提出,如果不西撤,需要滿足三個條件:
“一、需向冀東派來第11支隊,再加兩個團,加強兵力。二、派來軍政幹部14人,團級幹部12人,還要再派營級幹部35人和連級幹部100人。三、再運來一批彈藥,主要是手榴彈。”
因為起義部隊魚龍混雜,需要改造;起義部隊也缺少武器彈藥,這樣的要求不能說不合理,但是在整個華北的八路軍都在積極為晉察冀根據地打破掃蕩,需集中有限的軍事資源打破敵人掃蕩企圖之際,第四縱隊和冀東起義軍的請求很難滿足。
又是兩天之後,北方局來電,表示隻能給幾名團營級幹部,其餘的困難隻能第四縱隊和冀東起義軍自己解決。
此次電報一改以前的“萬不得已”情況下可以撤退的意見,表示不同意大部隊全部轉移,最多可以轉移一萬人,大部隊必須留在冀東堅持鬥爭——這倒與看了曆史答案的唐亮的“建議”是一致的。
可是電報發來的時候,部隊已經在西撤的路上。
“唉,他們這麽多人,都這麽擠著一條山路撤退,這是要出大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