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戟未料到他如此態度,稍鬆了懷臂與他相視,卻見慕洵眼眶微紅,唇角似抑非揚,鬢邊虛生了些薄汗,一副不欲再言的模樣。
他向四下一顧,隻覺慕洵過於啞忍,哀慟難抒,話中不免帶了幾分引咎自怨的意味。陸戟捏著他堪堪一握的身骨,更是心生痛惜:“天寒,凡矜隨我進去歇會兒罷。”
禦書房的炭爐生得不算暖,在這化雪的日子裏,更滲著一種乍暖還寒的透骨冷意,很不令人舒適。陸戟大約是年輕氣旺,長久靜待在這半寒的禦書房裏也未感寒涼,身邊近侍的方得貴倒是隔著衣裳直哆嗦,大約是實在耐不住了,方在半個時辰前便自請去院裏候著慕相,在院中廊前來迴踱步,好讓身子暖和一些。這會兒慕洵來了,陸戟見他厚裘大氅的披著,這才吩咐奉茶的小太監去多端兩隻銀炭爐子來,又命方得貴搬來靠椅給他的丞相坐。
陸戟迴案後坐下,見慕洵仍站在房中空處,後退半步,避開侍女解開披風係帶的手,突然舉平雙臂,跪膝拱手,向他拜道:“微臣參見陛下。”
“凡矜這是做什麽?”陸戟眉心一鎖,起身隻聽得一卷信筒落地,帶出一道不大不小的聲響。
“敢問陛下,北方災情究竟如何?”
“北邊……”陸戟斜眸瞟了一眼地上散亂的折子信筒,一麵上前將慕洵扶起,一麵歎道:“北邊的事情我自能處理好,凡矜當初不是說全權交由我了?你如今辛苦,還是少勞……”
“微臣何時說過?”慕洵斷下他的話,隨即便覺不妥,隻得緩息道:“北境如此災情,便是先皇在位時也未曾見過。天災不比人禍,戰事流亡是他國異幫之恨,而雨雪旱澇、地震風霜,皆由天起,百姓無怪他人,便隻能信君、信神、信將他們與天地山川勾連而生的天子,君主賑災得當,民生複興,便是上蒼垂憐,君主恩澤;反之,人怨難平,民心動搖,便是天威震蕩,君王昏聵。天災本就無情,何況如今……”慕洵話未說完,麵色更白了幾分,轉目望向地上那小小一卷筒信,垂首歎過一息:“陛下是斷定,臣隻知文經書禮,而不識得這裝塘報的信筒嗎?還是陛下認為,微臣如今身重力薄、精力不濟,當不起這相位了?”
“朕自是信你,可凡矜你信朕嗎?”陸戟自知瞞不過他,原隻想著將這邊境軍情災境處理好,慕洵身子輕便以後,便讓他瞧瞧自己如今的勵精圖治,當不負他,亦不負天下臣民的期望,可未曾想他知道的這樣早,又是這般恰不逢時。
“禮部侍郎劉柯的奏疏,還請陛下予臣一觀。”慕洵並不答他問話,隻是語調克製地請觀。
陸戟看著他,目光仍是溫情:“凡矜莫要過問此時了,朕自有打算。”
“臣方從蔣泉府中來,蔣尚書臨終之際,尚留遺信以北境戰事相問陛下。”慕洵直視於他,眉心很緊:“陛下就沒有什麽要對臣說的?賑災後續,北邊軍況的折子?支吾難言,形同虛設的內議?那幾位陛下欽點的狀元郎,微臣親手提拔的臣子夥同陛下一起做戲給臣看,當真是把微臣視作不得幹政的後宮之人了?”
“隻是朕心疼你,他們奉命作陪罷了,哪裏幹他們的事。今日如此奔波,凡矜想必累得很,不如同朕用些茶點?”陸戟少同他自稱為朕,每有用時,或是私下親昵戲弄,或是望他收起些強板著的長輩姿態,或是那一板一眼的君臣規矩。
“微臣僭越了。”慕洵隨手一揖,徑自走向皇帝書案,抄起桌角遠處成摞奏章的頂上一封新折子,正是劉柯所奏,再視其下,仍是劉柯的奏本。
不難想象,這位禮部侍郎諫官似的進言上奏,定不是尋常事態。
慕洵立於案桌旁,翻開奏疏細看。陸戟此時並未上前,隻凝視著他愈發緊促的眉心和頰邊壘落的汗珠,麵色實在不好。
不出片刻,慕洵抬起眸子,眸中訝異,好似從未見過陸戟一般。他張了張口,卻似乎隻是咽入兩口寒風,一時發不出聲來。
陸戟隻覺慕洵身子不穩,見他按了一隻手掌撐在案桌上,腰背微躬,厚氅下仍實實見著鼓隆,自己卻人像是被釘著一般,不得動彈。
“陛下當真是……荒……唐……”慕洵似是氣急,牙冠狠咬,息聲緊促深亂,卻是一字字的發虛。
隻聽“啪嗒”一聲,奏折應聲而落,慕洵發出一陣難耐的呻吟,緊捂腹底,再無力撐桌,緩緩跪跌下去。
“凡矜!!!”陸戟大喊:“來人!快宣禦醫!”
--------------------
快了快了,就這兩章
第64章 (完球,沒生)
==============================
疏梅融雪,天是晴的。
可晴天罩不住透骨的涼,走在宮道上的陳禦醫提溜著他的醫箱,唿出的熱氣凝霜又化了,耷拉在他花白的胡子上。化雪天總讓人不舒坦,寒顫著他的一把老骨頭不說,結了冰渣的道兒上被宮人鏟去積雪,留下那不踩上一腳便覺不出的灰黑冰麵,一不留神就是傷筋動骨的一跤。
先趕去禦書房的是潘院首,比他還長上一輪,被那火急火燎的小太監領著路,還沒走出禦醫院多遠就被侍衛連扛帶背地駝了迴去,瞧著一條腿怕是摔成了三截,眼見地腫成一團發麵,也不知這一迴告假還能不能再迴來。
他是被人推上禦前的,本是擅治跌打祛疤,幾乎攀不上那些宮中貴人,故而平日裏也就做些幫襯宮衛侍女的小活。怎料城郊瘟病派去了一批禦醫院聖手,潘院首這一跤又摔怕了幾個同行,陛下那邊更是十萬火急別著腦袋的差事,一行人四下一望,齊齊推出他這悶葫蘆,還冠冕堂皇地說是不願搶了這份功績,也讓陳禦醫在皇上麵前露個臉,賺些賞錢。
陳禦醫心下惶惶,臨走的當頭,被一眼熟的小藥侍塞了團荷包進袖,說是上頭相贈的錦囊,定能保他性命無虞。
皇帝的禦書房比往日暖和,又或許是外頭太寒了,屋中的花盆景蒸得有些打蔫。
陳禦醫一進門,便瞧見皇帝孤零零站在禦案邊上,四下的宮女太監跪了一地。陳禦醫的官職自是不達接觸皇帝的品階,能見著陸戟、慕洵的時候,也隻是大典節慶時遠遠望上那一眼,更別說探明二人近身時的脾性,因此根本摸不清這陣仗。
“微臣陳安,參見……”
“還參什麽見,快來看看慕大人!”
陸戟斜他一眼,話裏沒有一點要留給他餘地的意思。
陳禦醫身子一顫,見那傳聞中朝前禦後皆是手段的慕相坐在陛下的案椅上,一手支肘扶額低垂著臉,另一隻隱在他身上的披風裏,似是屈托在腹上。
“慕大人,容下官為您請脈。”
慕洵偏了偏頭,覺得來人麵生,卻也沒有多餘的心力與他作聊,隻是配合地伸出手,道了句“有勞”。
陛下與左相的事情早已傳得人盡皆知,宮闈朝內、街頭巷尾、瓦舍酒肆,便是未出閨閣的小姐也多少聽聞了一些故事,其中不乏謠傳,甚至十之七八都是些捕風捉影的蜚語,更有一些光怪陸離的荒唐話稿,編的神乎其神,風起潮湧。
陳禦醫埋頭醫理,尚未聽聞那些市井流言,隻從宮中同僚和夫人的枕邊碎語中知曉了些宮牆內外的皇家軼事,也翻過院首醫案,大抵對左相的孕況作了鋪墊了解。
可如今腕脈一搭,盡管知曉這位左相病案上載滿了五勞七傷,陳禦醫仍是心下惶惶,隻小心地抬了一眼,雖由慕洵伸手擋著麵,可聽他言語氣度,倒不像個難纏的樣子,於是壯著膽子問道:“大人這腹痛何時起的?”
慕洵便是怕他這樣問,一旁有陸戟灼灼地盯著,隻得如實相告:“……約是卯時,晨起片刻便覺有異。”
“既然不舒服,為什麽不說……”陸戟盯著他披風前隆露出的一團胎腹,一麵覺得自己太粗心,一麵又怪慕洵如此逞強,清早上還挺身去了蔣府,見到昔日同僚彌留奄奄之際,心緒當是如何哀之慟之……
慕洵挨著一陣極不輕巧的胎動,身上很是難受。今日怕是慟心而未能忍性,讓這本不舒坦的兩位祖宗受了驚,自尚書府出來便不消停,連著那不輕鬆的繃縮感一並掙鬧,隻攪得他身累心乏。
見慕相沒有起聲應話的意思,陳禦醫抬眼瞥了瞥,唯恐天子生怒,趕緊道:“若由卯時算,是有些時候了,大人還是早些移步寢殿才好,容下官確察皇嗣位置得當,大人方能少受些罪。”
慕洵緩舒一口氣,似夾雜了幾分歎息:“陳禦醫辛苦了,勞煩移步暖閣稍待,晚輩稍後便去。”
“慕相如此,真是折煞下官了!”陳安誠惶誠恐,見皇帝麵色愈發見沉,鬥膽又勸道:“大人今晨起時便察異樣,想來昨晚歇得也不好,下官探您脈象,既生轉珠早產之兆,又是……又是虧耗空竭之征,大人還是莫要為難下官,早些候產為好……”
“禦醫且去吧,暖閣離此處不遠,我與陛下有要事相商,左右不過一柱香的工夫。”
陳禦醫隻覺慕洵氣息漸穩,想是挨過了時候,壯著膽子抬頭瞧他一瞧,隻見到一雙深幽斂靜的眸子,清俊淡薄的麵上沾了二分憔悴,被那披風的厚裘毛領攏著,單薄清貴,淡淡疏離,那一雙眼眸,像是承擔著山河萬安的殷切夙願,一種脫出塵外的繁華點綴。
陳禦醫再想規勸,堵著滿嗓的當心話卻開不了口,隻得銜著備藥的名頭告退出門。
“為何要去暖閣?”陸戟屏退左右,問道:“那裏地方小,東西備得也不齊全,廊前不通轎攆,連階梯都是窄木……我不想你受累,凡矜是嫌我準備的寢殿不好嗎?”
“陛下若早將北邊的消息處理得當,微臣此刻也不會於此了。”慕洵抬了抬手,示意陸戟將案桌遠處的奏章挪近一些,見他毫無動靜,隻好稍稍撐挪著身子,自行傾腰去夠。
自是被陸戟搶手幫過。
他望了皇帝一眼,見他盯著自己,英俊的臉上明白寫著“我不高興”四個大字,眼裏滿是一副“我本將心向明月”的委屈神色。
“寢殿再好,也有前朝後宮之隔。”慕洵的嗓音與他平日裏淡然持重的性子不同,音調循循,顯得有些清亮,說起話來還是會令人想起當初那位冠拔群芳的少年進士,那位登科放榜前被先帝私召入宮,問他願否拋卻狀元名銜,斂芒藏鋒,為皇家所用的皇子太傅。
他說:“暖閣近宮門,亦近金鑾殿,軍情急報與覲見官吏皆由宮門出入,方便陛下召臣理政。若是我這裏拖得慢了,也不會耽誤陛下明日早朝。”慕洵並不避開那雙向來熾熱的眼睛,此刻隻瞧見陸戟將它們微微張得圓了,當中光彩似是感到訝異,似是詢問,又似是試探,幾不可聞地啟口探問道:“凡矜的意思是……願意讓我作陪?”
慕洵望著他,伸手拉過披風,將內襯的竹青寬袍遮住,隻留下滿身厚重蒼色,藏於裘中手臂始終不曾伸出,暗暗撐托於沉乏的腰腹。
“你願意嗎?”
他不是甘於示弱的人,更不善於談情,每當這種時候,他總會生出一種無措感,像皇城校場上一張箭在弦上的紙弓,由皇帝拉出漂亮的滿弦,卻有山河睜開沉寂的眼睛盯著他,讓他停下,剝開那看似堅固的弓體看看,看看裏麵究竟是火煉的真金,還是散碎的木屑。
“我願!我當然願意,我求之不得!我隻怕你說……血光衝撞,禮教誡我……”陸戟眸中具是無絕的痛惜與不堪迴首的後怕,“我怕你很疼的時候,隻有孤身一人……”
他確實太怕了,每每想起陸清在周山館驛出生的那一天,他的眼前總是伏拜叩首的滿院臣子,張繼不顧僭越拉阻著他,不讓他進屋,慕洵喑啞痛苦的呻|吟就從那破敗的窗棱中克製又難掩的悶悶傳來,一陣陣撕扯著他焦灼的心緒。
那時他最後悔,後悔自己血液中流淌的天命,後悔他坐擁天下,卻唯獨不能守護自己最渴慕、最珍惜的愛人,為什麽是他不顧恥地纏上老師,卻要慕凡矜忍受這般男身產子之苦……
他行九,本是閑散長大,念的是送花拂柳詩,寫的是雁尾章草書,仿的是問花風流禮,倘若不是慕洵,恐怕這一輩子他都不會生出縱覽天下萬苦的心思,他可以做一輩子閑人,百般無用,隻消富貴。
他登位之初,心中萬般惱恨,成日飲酒享樂,隻當慕洵以私心推他上位,恨他殺兄弑徒,陰狠無情。後來慕洵瞞他有孕,以身涉險,為他肅清朝堂,那時他如何作想?他想慕洵不愧為相,他一麵疼惜,一麵暗自揣度,他想慕洵之所以擇他輔佐,是不是因為別無可選?是不是因為他比六哥年幼、散漫、更願聽他調遣?以至於清兒降生前,他驚聞真相,卻仍被情愫困囿。他疑其忠心,氣急敗壞,冷語相對。他不顧慕洵遇刺受驚,任他伏跪認罪,甚至……狠拍其腹。他不清楚自己用了多大的力量,更不清楚自己緣何那般愚笨可怖,疑他,傷他,對他和清兒也能下手……
慕洵輕咳一聲,將他從那些悔愧的情緒中喚迴。他拿起一冊奏本,稍端了端身,不小心碰到腳邊的一卷信桶,原是方才掉下的。
“陛下若是願臣早些安心歇下,不若將北境的章書奏報理清,我們早些議出對策,調派人手,微臣身上也能舒服些。”慕洵此話不假,他既表意商討此事,便不會再對陸戟胡鬧拖遝的行徑視若無睹:“陛下莫要尋借口誆我,趁我如今發作尚輕,快些將賑災實情和北邊軍事述與我聽,繁雜之處撿兩封要緊的奏疏出來,再讓他們備擬一份聖旨,張繼大約傍晚便能及宮門受命。”
“張繼還在城外……你何時通知他的?”
“我讓皎月去寢宮取了密函,函上便是讓她交由侍衛快馬送與張繼的囑托……本不願如此的,隻消陛下應對得當,臣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陛下處理便是……可惜陛下敷衍於臣,荒唐處之……”慕洵仍望著他,神情清疏,麵上並無什麽波瀾,似乎並無怒意。
隻是眸中見痛。
如此神色,反倒最傷陸戟。
先前他百般作想,自我感愧,隻覺得慕洵循循善誘,仍像當初那般教誨他,為他輔政,告訴他如何為帝,如何為天地立心,為民生立命……可如今,他隻見到慕洵微微疏冷的眼神,和當初大和宮宴上一樣的神色。
是失望。
“我沒有敷衍於你,我……朕隻是做不好……”陸戟高大的身軀似乎變小了,他蹲下去,伏在慕洵身邊,環過他沉甸甸的腰,用寬大的手掌摩挲著他隆起的腹部,聲音低沉,卻似乎隻是呢喃:“沒有老師,學生做不好這個皇帝……”
慕洵沒有說話,隻覺心中一滯,眼中神色更痛。
他這麽想。
他竟真這麽想。
時至今日,有流民居無定所,食不果腹,有境上軍情,千裏傳書,而他的學生,他腹中孩子的父親,這片疆土上至高至重的君主,像個孩子一樣伏在他身邊,讓他教教他。
洪水饑荒、地動結霜……樁樁件件的政務、軍情、災事、患處,他們雖未一一親曆,卻也總有應對之法。
他教他讀過那麽多治災的文章,覽過那麽多前朝事跡,為他擇選提拔,籌備了那麽多賢能純臣……如此,仍不足夠嗎?
他看他處事日間從容,見朝堂蒸蒸,察軍衛整肅,聞百姓安康,與他結發,瞧他體貼知心,神思沉斂,已是雄姿英發一兒郎……怎卻弄出如今一般局麵?
“陛下不要胡鬧了。”慕洵扒開他的手,卻瞬及迎來了一陣腹痛,眉心微鎖,隻得扶額歎息到:“地上有信桶,麻煩陛下幫我拾起來。”
陸戟抬起頭,見他又將眼眸遮起來,知是難受,便飛快撿起地上的零碎物件,又從桌上挑出幾本奏疏,摞在一起,再繞到慕洵身邊,要幫他揉腰:“我收拾好了,要緊奏本不若去暖閣再看。等你歇得舒服些,我再將事情詳細說與你聽?”
“不必了,便在這裏說。”慕洵身上不好,不想再作拖遝:“劉柯陳書說,北方流民暴動,陛下為何不遣兵?”
“調兵總要過你的手……我不想煩你。”陸戟再次被他拂開,察覺慕洵唿吸漸重,甚至需要張開口,微微吐氣,才能適應身上的不適,心中不免有些著急:“我扶你去榻上靠一會兒,好不好?”
“陛下還想胡鬧到什麽時候?”慕洵隻覺得腰骨更痛了,聽他說出一個個猶如混賬的字眼,甚至有些想笑,“所以陛下三請禮部侍郎前去邊境議和,也是因為……不想煩我?”
“凡矜莫要動氣。流民原也是自足百姓,所求不過溫飽安居,我早已命人攜錢糧賑災去了。”陸戟解釋道:“禮部議和……隻是為刺探軍情尋機罷了。北境地處邊陲,民生艱苦,先皇在位時雖長治久安,卻鮮少出宮,以至民心鬆散,民亂多生,因此朕想……”
“陛下想要禦駕親征?”慕洵怔了怔,將手放下,眉宇並無舒展之意:“不可。”
“凡矜,他們不允我,是怕龍嗣衰微。清兒太小,又是早生,身體本就弱些,觀先帝子嗣,我雖行九,身強體健,可兄弟多半早夭,以至弱冠之年隻剩那一個兄長……而你腹中尚不知是兒是女,他們不敢我出征。”
“可凡矜你知道,我雖有百般頑劣幼稚,可到底心中有數……鎮流民,施軍威,不過是揚湯止沸之計,若要朕在位時能得安定,隻有一個方法朕親自去打服他們。”
“旁人如何作想,朕不用管,可是慕洵,你須得信我。”
他說得誠摯,末了拉開披風,覆住慕洵托住腹底的手:“將披風脫下吧,別再獨自忍耐了,凡矜,讓我幫你揉一揉。”
慕洵有些出神似的,並沒有拒絕他,隻是輕聲問道:“那你方才說的什麽胡話……還勞得蔣尚書臨終記掛,更有那昏庸之語……”
“哪一句?”陸戟反問:“我不曾對你說過一句違心話。”
“你說,你做不好皇帝。”慕洵看著他的眼睛。
“慕洵,你明白我的意思,不是嗎?”陸戟解開他的披風,卷了卷隨手方在榻上。
慕洵褪了深色的外披,裏麵淡青點竹,是套很漂亮的雅袍,像是新春裁剪出的,寬大飄逸,內襯填得厚實,腰腹也不顯緊繃,正襯他青年風韻。
陸戟瞧他穿得舒適好看,嘴角不免有些上揚,眼神直勾勾的望著他滿身光華,如鬆若柳,實在悅目。
慕洵何嚐辨不出他的神色,尤是此時他眼中的幾分心猿意馬,實在很不像樣子。
他皺了皺眉,有些慍怒地喚他一聲:“陸子。”
他向四下一顧,隻覺慕洵過於啞忍,哀慟難抒,話中不免帶了幾分引咎自怨的意味。陸戟捏著他堪堪一握的身骨,更是心生痛惜:“天寒,凡矜隨我進去歇會兒罷。”
禦書房的炭爐生得不算暖,在這化雪的日子裏,更滲著一種乍暖還寒的透骨冷意,很不令人舒適。陸戟大約是年輕氣旺,長久靜待在這半寒的禦書房裏也未感寒涼,身邊近侍的方得貴倒是隔著衣裳直哆嗦,大約是實在耐不住了,方在半個時辰前便自請去院裏候著慕相,在院中廊前來迴踱步,好讓身子暖和一些。這會兒慕洵來了,陸戟見他厚裘大氅的披著,這才吩咐奉茶的小太監去多端兩隻銀炭爐子來,又命方得貴搬來靠椅給他的丞相坐。
陸戟迴案後坐下,見慕洵仍站在房中空處,後退半步,避開侍女解開披風係帶的手,突然舉平雙臂,跪膝拱手,向他拜道:“微臣參見陛下。”
“凡矜這是做什麽?”陸戟眉心一鎖,起身隻聽得一卷信筒落地,帶出一道不大不小的聲響。
“敢問陛下,北方災情究竟如何?”
“北邊……”陸戟斜眸瞟了一眼地上散亂的折子信筒,一麵上前將慕洵扶起,一麵歎道:“北邊的事情我自能處理好,凡矜當初不是說全權交由我了?你如今辛苦,還是少勞……”
“微臣何時說過?”慕洵斷下他的話,隨即便覺不妥,隻得緩息道:“北境如此災情,便是先皇在位時也未曾見過。天災不比人禍,戰事流亡是他國異幫之恨,而雨雪旱澇、地震風霜,皆由天起,百姓無怪他人,便隻能信君、信神、信將他們與天地山川勾連而生的天子,君主賑災得當,民生複興,便是上蒼垂憐,君主恩澤;反之,人怨難平,民心動搖,便是天威震蕩,君王昏聵。天災本就無情,何況如今……”慕洵話未說完,麵色更白了幾分,轉目望向地上那小小一卷筒信,垂首歎過一息:“陛下是斷定,臣隻知文經書禮,而不識得這裝塘報的信筒嗎?還是陛下認為,微臣如今身重力薄、精力不濟,當不起這相位了?”
“朕自是信你,可凡矜你信朕嗎?”陸戟自知瞞不過他,原隻想著將這邊境軍情災境處理好,慕洵身子輕便以後,便讓他瞧瞧自己如今的勵精圖治,當不負他,亦不負天下臣民的期望,可未曾想他知道的這樣早,又是這般恰不逢時。
“禮部侍郎劉柯的奏疏,還請陛下予臣一觀。”慕洵並不答他問話,隻是語調克製地請觀。
陸戟看著他,目光仍是溫情:“凡矜莫要過問此時了,朕自有打算。”
“臣方從蔣泉府中來,蔣尚書臨終之際,尚留遺信以北境戰事相問陛下。”慕洵直視於他,眉心很緊:“陛下就沒有什麽要對臣說的?賑災後續,北邊軍況的折子?支吾難言,形同虛設的內議?那幾位陛下欽點的狀元郎,微臣親手提拔的臣子夥同陛下一起做戲給臣看,當真是把微臣視作不得幹政的後宮之人了?”
“隻是朕心疼你,他們奉命作陪罷了,哪裏幹他們的事。今日如此奔波,凡矜想必累得很,不如同朕用些茶點?”陸戟少同他自稱為朕,每有用時,或是私下親昵戲弄,或是望他收起些強板著的長輩姿態,或是那一板一眼的君臣規矩。
“微臣僭越了。”慕洵隨手一揖,徑自走向皇帝書案,抄起桌角遠處成摞奏章的頂上一封新折子,正是劉柯所奏,再視其下,仍是劉柯的奏本。
不難想象,這位禮部侍郎諫官似的進言上奏,定不是尋常事態。
慕洵立於案桌旁,翻開奏疏細看。陸戟此時並未上前,隻凝視著他愈發緊促的眉心和頰邊壘落的汗珠,麵色實在不好。
不出片刻,慕洵抬起眸子,眸中訝異,好似從未見過陸戟一般。他張了張口,卻似乎隻是咽入兩口寒風,一時發不出聲來。
陸戟隻覺慕洵身子不穩,見他按了一隻手掌撐在案桌上,腰背微躬,厚氅下仍實實見著鼓隆,自己卻人像是被釘著一般,不得動彈。
“陛下當真是……荒……唐……”慕洵似是氣急,牙冠狠咬,息聲緊促深亂,卻是一字字的發虛。
隻聽“啪嗒”一聲,奏折應聲而落,慕洵發出一陣難耐的呻吟,緊捂腹底,再無力撐桌,緩緩跪跌下去。
“凡矜!!!”陸戟大喊:“來人!快宣禦醫!”
--------------------
快了快了,就這兩章
第64章 (完球,沒生)
==============================
疏梅融雪,天是晴的。
可晴天罩不住透骨的涼,走在宮道上的陳禦醫提溜著他的醫箱,唿出的熱氣凝霜又化了,耷拉在他花白的胡子上。化雪天總讓人不舒坦,寒顫著他的一把老骨頭不說,結了冰渣的道兒上被宮人鏟去積雪,留下那不踩上一腳便覺不出的灰黑冰麵,一不留神就是傷筋動骨的一跤。
先趕去禦書房的是潘院首,比他還長上一輪,被那火急火燎的小太監領著路,還沒走出禦醫院多遠就被侍衛連扛帶背地駝了迴去,瞧著一條腿怕是摔成了三截,眼見地腫成一團發麵,也不知這一迴告假還能不能再迴來。
他是被人推上禦前的,本是擅治跌打祛疤,幾乎攀不上那些宮中貴人,故而平日裏也就做些幫襯宮衛侍女的小活。怎料城郊瘟病派去了一批禦醫院聖手,潘院首這一跤又摔怕了幾個同行,陛下那邊更是十萬火急別著腦袋的差事,一行人四下一望,齊齊推出他這悶葫蘆,還冠冕堂皇地說是不願搶了這份功績,也讓陳禦醫在皇上麵前露個臉,賺些賞錢。
陳禦醫心下惶惶,臨走的當頭,被一眼熟的小藥侍塞了團荷包進袖,說是上頭相贈的錦囊,定能保他性命無虞。
皇帝的禦書房比往日暖和,又或許是外頭太寒了,屋中的花盆景蒸得有些打蔫。
陳禦醫一進門,便瞧見皇帝孤零零站在禦案邊上,四下的宮女太監跪了一地。陳禦醫的官職自是不達接觸皇帝的品階,能見著陸戟、慕洵的時候,也隻是大典節慶時遠遠望上那一眼,更別說探明二人近身時的脾性,因此根本摸不清這陣仗。
“微臣陳安,參見……”
“還參什麽見,快來看看慕大人!”
陸戟斜他一眼,話裏沒有一點要留給他餘地的意思。
陳禦醫身子一顫,見那傳聞中朝前禦後皆是手段的慕相坐在陛下的案椅上,一手支肘扶額低垂著臉,另一隻隱在他身上的披風裏,似是屈托在腹上。
“慕大人,容下官為您請脈。”
慕洵偏了偏頭,覺得來人麵生,卻也沒有多餘的心力與他作聊,隻是配合地伸出手,道了句“有勞”。
陛下與左相的事情早已傳得人盡皆知,宮闈朝內、街頭巷尾、瓦舍酒肆,便是未出閨閣的小姐也多少聽聞了一些故事,其中不乏謠傳,甚至十之七八都是些捕風捉影的蜚語,更有一些光怪陸離的荒唐話稿,編的神乎其神,風起潮湧。
陳禦醫埋頭醫理,尚未聽聞那些市井流言,隻從宮中同僚和夫人的枕邊碎語中知曉了些宮牆內外的皇家軼事,也翻過院首醫案,大抵對左相的孕況作了鋪墊了解。
可如今腕脈一搭,盡管知曉這位左相病案上載滿了五勞七傷,陳禦醫仍是心下惶惶,隻小心地抬了一眼,雖由慕洵伸手擋著麵,可聽他言語氣度,倒不像個難纏的樣子,於是壯著膽子問道:“大人這腹痛何時起的?”
慕洵便是怕他這樣問,一旁有陸戟灼灼地盯著,隻得如實相告:“……約是卯時,晨起片刻便覺有異。”
“既然不舒服,為什麽不說……”陸戟盯著他披風前隆露出的一團胎腹,一麵覺得自己太粗心,一麵又怪慕洵如此逞強,清早上還挺身去了蔣府,見到昔日同僚彌留奄奄之際,心緒當是如何哀之慟之……
慕洵挨著一陣極不輕巧的胎動,身上很是難受。今日怕是慟心而未能忍性,讓這本不舒坦的兩位祖宗受了驚,自尚書府出來便不消停,連著那不輕鬆的繃縮感一並掙鬧,隻攪得他身累心乏。
見慕相沒有起聲應話的意思,陳禦醫抬眼瞥了瞥,唯恐天子生怒,趕緊道:“若由卯時算,是有些時候了,大人還是早些移步寢殿才好,容下官確察皇嗣位置得當,大人方能少受些罪。”
慕洵緩舒一口氣,似夾雜了幾分歎息:“陳禦醫辛苦了,勞煩移步暖閣稍待,晚輩稍後便去。”
“慕相如此,真是折煞下官了!”陳安誠惶誠恐,見皇帝麵色愈發見沉,鬥膽又勸道:“大人今晨起時便察異樣,想來昨晚歇得也不好,下官探您脈象,既生轉珠早產之兆,又是……又是虧耗空竭之征,大人還是莫要為難下官,早些候產為好……”
“禦醫且去吧,暖閣離此處不遠,我與陛下有要事相商,左右不過一柱香的工夫。”
陳禦醫隻覺慕洵氣息漸穩,想是挨過了時候,壯著膽子抬頭瞧他一瞧,隻見到一雙深幽斂靜的眸子,清俊淡薄的麵上沾了二分憔悴,被那披風的厚裘毛領攏著,單薄清貴,淡淡疏離,那一雙眼眸,像是承擔著山河萬安的殷切夙願,一種脫出塵外的繁華點綴。
陳禦醫再想規勸,堵著滿嗓的當心話卻開不了口,隻得銜著備藥的名頭告退出門。
“為何要去暖閣?”陸戟屏退左右,問道:“那裏地方小,東西備得也不齊全,廊前不通轎攆,連階梯都是窄木……我不想你受累,凡矜是嫌我準備的寢殿不好嗎?”
“陛下若早將北邊的消息處理得當,微臣此刻也不會於此了。”慕洵抬了抬手,示意陸戟將案桌遠處的奏章挪近一些,見他毫無動靜,隻好稍稍撐挪著身子,自行傾腰去夠。
自是被陸戟搶手幫過。
他望了皇帝一眼,見他盯著自己,英俊的臉上明白寫著“我不高興”四個大字,眼裏滿是一副“我本將心向明月”的委屈神色。
“寢殿再好,也有前朝後宮之隔。”慕洵的嗓音與他平日裏淡然持重的性子不同,音調循循,顯得有些清亮,說起話來還是會令人想起當初那位冠拔群芳的少年進士,那位登科放榜前被先帝私召入宮,問他願否拋卻狀元名銜,斂芒藏鋒,為皇家所用的皇子太傅。
他說:“暖閣近宮門,亦近金鑾殿,軍情急報與覲見官吏皆由宮門出入,方便陛下召臣理政。若是我這裏拖得慢了,也不會耽誤陛下明日早朝。”慕洵並不避開那雙向來熾熱的眼睛,此刻隻瞧見陸戟將它們微微張得圓了,當中光彩似是感到訝異,似是詢問,又似是試探,幾不可聞地啟口探問道:“凡矜的意思是……願意讓我作陪?”
慕洵望著他,伸手拉過披風,將內襯的竹青寬袍遮住,隻留下滿身厚重蒼色,藏於裘中手臂始終不曾伸出,暗暗撐托於沉乏的腰腹。
“你願意嗎?”
他不是甘於示弱的人,更不善於談情,每當這種時候,他總會生出一種無措感,像皇城校場上一張箭在弦上的紙弓,由皇帝拉出漂亮的滿弦,卻有山河睜開沉寂的眼睛盯著他,讓他停下,剝開那看似堅固的弓體看看,看看裏麵究竟是火煉的真金,還是散碎的木屑。
“我願!我當然願意,我求之不得!我隻怕你說……血光衝撞,禮教誡我……”陸戟眸中具是無絕的痛惜與不堪迴首的後怕,“我怕你很疼的時候,隻有孤身一人……”
他確實太怕了,每每想起陸清在周山館驛出生的那一天,他的眼前總是伏拜叩首的滿院臣子,張繼不顧僭越拉阻著他,不讓他進屋,慕洵喑啞痛苦的呻|吟就從那破敗的窗棱中克製又難掩的悶悶傳來,一陣陣撕扯著他焦灼的心緒。
那時他最後悔,後悔自己血液中流淌的天命,後悔他坐擁天下,卻唯獨不能守護自己最渴慕、最珍惜的愛人,為什麽是他不顧恥地纏上老師,卻要慕凡矜忍受這般男身產子之苦……
他行九,本是閑散長大,念的是送花拂柳詩,寫的是雁尾章草書,仿的是問花風流禮,倘若不是慕洵,恐怕這一輩子他都不會生出縱覽天下萬苦的心思,他可以做一輩子閑人,百般無用,隻消富貴。
他登位之初,心中萬般惱恨,成日飲酒享樂,隻當慕洵以私心推他上位,恨他殺兄弑徒,陰狠無情。後來慕洵瞞他有孕,以身涉險,為他肅清朝堂,那時他如何作想?他想慕洵不愧為相,他一麵疼惜,一麵暗自揣度,他想慕洵之所以擇他輔佐,是不是因為別無可選?是不是因為他比六哥年幼、散漫、更願聽他調遣?以至於清兒降生前,他驚聞真相,卻仍被情愫困囿。他疑其忠心,氣急敗壞,冷語相對。他不顧慕洵遇刺受驚,任他伏跪認罪,甚至……狠拍其腹。他不清楚自己用了多大的力量,更不清楚自己緣何那般愚笨可怖,疑他,傷他,對他和清兒也能下手……
慕洵輕咳一聲,將他從那些悔愧的情緒中喚迴。他拿起一冊奏本,稍端了端身,不小心碰到腳邊的一卷信桶,原是方才掉下的。
“陛下若是願臣早些安心歇下,不若將北境的章書奏報理清,我們早些議出對策,調派人手,微臣身上也能舒服些。”慕洵此話不假,他既表意商討此事,便不會再對陸戟胡鬧拖遝的行徑視若無睹:“陛下莫要尋借口誆我,趁我如今發作尚輕,快些將賑災實情和北邊軍事述與我聽,繁雜之處撿兩封要緊的奏疏出來,再讓他們備擬一份聖旨,張繼大約傍晚便能及宮門受命。”
“張繼還在城外……你何時通知他的?”
“我讓皎月去寢宮取了密函,函上便是讓她交由侍衛快馬送與張繼的囑托……本不願如此的,隻消陛下應對得當,臣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陛下處理便是……可惜陛下敷衍於臣,荒唐處之……”慕洵仍望著他,神情清疏,麵上並無什麽波瀾,似乎並無怒意。
隻是眸中見痛。
如此神色,反倒最傷陸戟。
先前他百般作想,自我感愧,隻覺得慕洵循循善誘,仍像當初那般教誨他,為他輔政,告訴他如何為帝,如何為天地立心,為民生立命……可如今,他隻見到慕洵微微疏冷的眼神,和當初大和宮宴上一樣的神色。
是失望。
“我沒有敷衍於你,我……朕隻是做不好……”陸戟高大的身軀似乎變小了,他蹲下去,伏在慕洵身邊,環過他沉甸甸的腰,用寬大的手掌摩挲著他隆起的腹部,聲音低沉,卻似乎隻是呢喃:“沒有老師,學生做不好這個皇帝……”
慕洵沒有說話,隻覺心中一滯,眼中神色更痛。
他這麽想。
他竟真這麽想。
時至今日,有流民居無定所,食不果腹,有境上軍情,千裏傳書,而他的學生,他腹中孩子的父親,這片疆土上至高至重的君主,像個孩子一樣伏在他身邊,讓他教教他。
洪水饑荒、地動結霜……樁樁件件的政務、軍情、災事、患處,他們雖未一一親曆,卻也總有應對之法。
他教他讀過那麽多治災的文章,覽過那麽多前朝事跡,為他擇選提拔,籌備了那麽多賢能純臣……如此,仍不足夠嗎?
他看他處事日間從容,見朝堂蒸蒸,察軍衛整肅,聞百姓安康,與他結發,瞧他體貼知心,神思沉斂,已是雄姿英發一兒郎……怎卻弄出如今一般局麵?
“陛下不要胡鬧了。”慕洵扒開他的手,卻瞬及迎來了一陣腹痛,眉心微鎖,隻得扶額歎息到:“地上有信桶,麻煩陛下幫我拾起來。”
陸戟抬起頭,見他又將眼眸遮起來,知是難受,便飛快撿起地上的零碎物件,又從桌上挑出幾本奏疏,摞在一起,再繞到慕洵身邊,要幫他揉腰:“我收拾好了,要緊奏本不若去暖閣再看。等你歇得舒服些,我再將事情詳細說與你聽?”
“不必了,便在這裏說。”慕洵身上不好,不想再作拖遝:“劉柯陳書說,北方流民暴動,陛下為何不遣兵?”
“調兵總要過你的手……我不想煩你。”陸戟再次被他拂開,察覺慕洵唿吸漸重,甚至需要張開口,微微吐氣,才能適應身上的不適,心中不免有些著急:“我扶你去榻上靠一會兒,好不好?”
“陛下還想胡鬧到什麽時候?”慕洵隻覺得腰骨更痛了,聽他說出一個個猶如混賬的字眼,甚至有些想笑,“所以陛下三請禮部侍郎前去邊境議和,也是因為……不想煩我?”
“凡矜莫要動氣。流民原也是自足百姓,所求不過溫飽安居,我早已命人攜錢糧賑災去了。”陸戟解釋道:“禮部議和……隻是為刺探軍情尋機罷了。北境地處邊陲,民生艱苦,先皇在位時雖長治久安,卻鮮少出宮,以至民心鬆散,民亂多生,因此朕想……”
“陛下想要禦駕親征?”慕洵怔了怔,將手放下,眉宇並無舒展之意:“不可。”
“凡矜,他們不允我,是怕龍嗣衰微。清兒太小,又是早生,身體本就弱些,觀先帝子嗣,我雖行九,身強體健,可兄弟多半早夭,以至弱冠之年隻剩那一個兄長……而你腹中尚不知是兒是女,他們不敢我出征。”
“可凡矜你知道,我雖有百般頑劣幼稚,可到底心中有數……鎮流民,施軍威,不過是揚湯止沸之計,若要朕在位時能得安定,隻有一個方法朕親自去打服他們。”
“旁人如何作想,朕不用管,可是慕洵,你須得信我。”
他說得誠摯,末了拉開披風,覆住慕洵托住腹底的手:“將披風脫下吧,別再獨自忍耐了,凡矜,讓我幫你揉一揉。”
慕洵有些出神似的,並沒有拒絕他,隻是輕聲問道:“那你方才說的什麽胡話……還勞得蔣尚書臨終記掛,更有那昏庸之語……”
“哪一句?”陸戟反問:“我不曾對你說過一句違心話。”
“你說,你做不好皇帝。”慕洵看著他的眼睛。
“慕洵,你明白我的意思,不是嗎?”陸戟解開他的披風,卷了卷隨手方在榻上。
慕洵褪了深色的外披,裏麵淡青點竹,是套很漂亮的雅袍,像是新春裁剪出的,寬大飄逸,內襯填得厚實,腰腹也不顯緊繃,正襯他青年風韻。
陸戟瞧他穿得舒適好看,嘴角不免有些上揚,眼神直勾勾的望著他滿身光華,如鬆若柳,實在悅目。
慕洵何嚐辨不出他的神色,尤是此時他眼中的幾分心猿意馬,實在很不像樣子。
他皺了皺眉,有些慍怒地喚他一聲:“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