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
欽差輿駛入澄州時,風若流火,草木蒸枯,正是一年中暑熱最盛之際。
澄州府一早派了府衛夾道相迎,州府知府黃平津一身嶄新官衫,躬禮於府門外拜道:“下官澄州知府黃平津,恭迎欽差大人。”
他個頭不高,身材寬腴,笑吟吟的一雙彎月眼確有慈愛討喜的觀感。黃平津躬腰展袖,恭恭敬敬邀慕洵入府。
澄州府與其他府邸並無二致,隻是雅竹青鬆玉蘭芭蕉,紛紛雜雜的種著,折廊下淺草蔥鬱,邊角簇擁著豐滿成簇的丁香花。黃平津領人途徑自己花木豐富的庭院,眉飛色舞地領眾人欣賞園景。其實稍有鑒景之趣的文人都能一眼瞧出這園林景致並不講究,反倒有紛繁雜俗,弄巧成拙之感,尤其是一眾凡綠下馥鬱芬芳的小株白丁香,突兀零碎不說,更有“往來見白丁”之念,與這滿園附庸風雅的形意甚感相悖。
慕洵抬目草草環視,目光稍停在丁香上,心襯道:這黃知府既非雅士,也非俗儒,情|趣不在亭景,倒是個特別的。
黃知府大抵瞧見他注視,介紹說:“丁香形美耐旱,比那綠蘿蘭吊之類灌溉儉省。澄州處南,旱澇災禍常有之,下官又無慕大人這般偉才,日常理政尚且心力鈍竭,何況打理庭院這般雅趣,這不,隻能種些耐旱好打理的花草。”
慕洵聽他如此解釋,不作多言,笑顏迴過一句“黃知府有心”,便隨其入了內門。
哪知內門天井下更有乾坤,原本應作小池假山的四方下填滿厚土,疏鬆淺褐的泥土上挺挺支著綠苗,方塊地旁靜倒一隻木犁,儼然被當作一塊苗田。
這迴不等黃平津開口,慕洵先啟道:“黃大人在此自犁?”
“旱情在即,下官總要親自耕種些耐旱的秧苗以導民需。小小田試,讓大人看笑話了。”
黃平津領眾人行入偏門,門後有一四合大院,恰如驛館,正是他為慕洵一行安排的住所,“大人在此整裝稍歇,今日暑熱尤盛,官服甚感厚重,下官體胖不耐熱暑,此去換件便裝,煩請大人稍候。慕大人如無介意,不妨也迴屋換件常服。”
他話說在理,何況臨值正午,炎日高懸,縱然慕洵可以靜心消暑,隨行穿甲攜物的護衛侍從卻需改換輕裝。他因此謝過黃知府好意,讓眾人迴屋歇息,自己也改著單衣。
陸戟的馬車延後駛入澄州,在與慕洵匯合前,先行在州府街邊繞行一周,而後馬車穩停於一座不起眼的客棧前,小陸清被他身形俊朗的“父父”單臂摟在懷裏下車入店。
陸清不久前剛斷了奶水,宮內乳母不曾隨行,慕洵也不在身邊,這會兒正到餐時,小嘴癟癟的和父皇鬧著餓。
天子微服,身邊隻帶了幾個近身護衛,此時皆著便裝混跡棧中。陸戟抱著孩子坐在在客棧前廳窗下,叫了一碗米湯,幾碟酒菜,又喚店小二推薦幾道澄州佳肴。
小二見他麵容英朗,一看便不是普通百姓的模樣,原本心有戒備,可他偏偏抱著個軟乎乎的白娃子,又問澄州有何名菜,心道原是個外來客,想是家妻憤走,抱著孩子追來的,不然如何要趁著大暑來此受罪。既有此猜測,小二戒心便放下幾分,抹布往肩上一搭,笑著為陸戟推了幾道小炒涼菜。
上菜之際,陸戟一麵持勺喂著兒子,一麵不經意似的問那小二:“小兄弟,方才我見這長街建了幾堵圍牆,想來前些年同妻子迴鄉省親似乎還未有所見,不知這圍牆建由何故?”
小二神色隱了隱,兩下相顧,躬腰迴道:“小的不知,還請客官慢用。”
陸戟知他有所隱瞞,可當下也不好強行質問,隻得佯作無事地夾菜吃。
“嗚嗚……爹、要爹爹……”他這方正心不在焉喂著菜,向來聽話的陸清卻在懷裏鬧了脾氣。陸戟低頭一看,又伸勺入口嚐了嚐。
原是自己舀了一塊軟薑,當作爛番薯喂給了兒子。
這般大熱,客棧客少,因此陸清嗚嗚哎哎的哭鬧聲便引來那小二注目。
陸戟趕緊喂了兩勺米湯讓兒子緩下滿口辛辣薑氣,不好意思的朝聞聲而來的店小二道歉。
小二見他就是一副不常帶孩子的模樣,上前寬慰道:“沒事兒,小孩子想他娘親也是正常。”
“嗚嗚嗚……想爹爹……”陸清仍沒緩過勁,哭聲不大,這迴卻讓小二聽了個真切。
見那小二怔愣,陸戟也在一旁變過臉,歎聲道:“哎……實不相瞞,這孩子是他爹親所生,男身誕子本就少數,他爹親拋棄我父子二人跑迴來,鄉裏鄉親怕人認識,我也不想壞了他的名譽。”
他滿麵愁雲慘淡,引得那小二連忙安慰:“客官莫要傷心,盡早去尋那位便是,想來我澄州民風純善,不會有人看不慣二位。”
見他如此接話,陸戟再歎道:“不知怎的,此番我竟找不到省親時嶽丈家那條小路了,方才在街上轉過一番,卻是幾道圍牆擋著,小兄弟可知何處才能去到牆的那方嗎?”
小二聞言仍要皺眉,卻始終挨不過眼前這哭哭愁愁的一父一子,也緩歎一聲,小聲道:“若您家中那位在牆後頭,日子可就不好過了。”
“什麽意思?”陸戟神色緊張。
“您既投宿小店,想是今日剛到的。”小二從肩上扯下抹布,站在桌邊裝作一副收拾台麵的模樣,左顧右盼道:“這幾日欽差大人來此視察災情,知府府連日建起這圍牆,為的就是把流民攔在牆外。”
“怎麽會?我們從北邊過來,聽說皇帝已經批下賑災銀先行運過來了,為何還要截擋流民?”陸戟將兒子抱在懷裏哄著,眉頭微緊,滿臉驚駭。
小二想他思念發夫,一定心急,忙道:“還說呢,我們這州府知府根本不是個做事的,成天斂財加稅,老百姓本就過得緊緊巴巴,哪耐得這大旱呐!好多百姓隻盼這欽差早些迴去,等圍牆一拆,家裏那些一時窮極的親戚才能從那邊放出來啊!”
“荒唐!澄州向來不屬物資匱乏之地,距朕……我上迴來此不出兩年,何至於如此民不聊生!”
“客官慎言!”那小二趕緊製止他,“保不齊這店裏就有州府裏巡查的,到時候抓了你我下獄,小的皮糙肉厚倒是好說,可別連累了客官和這懷裏的奶娃娃。”
“怎的?這州府知府還能胡亂冤民下獄嗎?”陸戟到底是克製了無用的怨怒,放低聲音再問道。
小二收下抹布,手指在桌麵繞過一圈,繼而全掌拍下,盯緊了陸戟的雙眼,頓道:“隻手遮天。”
--------------------
搞搞事業哈朋友們,搞完這一波再搞包子,不愛看搞事業的朋友們靜等兩章,到時我標題提醒
第32章
================
黃平津再來時已將官衣靴帽脫的幹淨,一身細麻軟布的短衣長褲,膝後胸前甚至粗粗縫補著布色相近的幾塊補丁。
慕洵瞧他這副打扮,寬碩的身軀塞在務農耕作的民服裏不甚協調,心知是做給自己看的,故也不作他評。
他之前托人臨時告知黃知府,今日午時後便要出街巡查。一則是時間緊迫,要黃平津無所預備;其二便是午時大熱,沿街流民乞兒若在如此烈陽下仍需討食,那便足以窺見災況。
不過慕洵年歲方淺,又形容溫秀,再著淺服便會襯得他少年英姿,毫無威懾,因而他隻單著一件絳紅欽差衫,既於禮不逾,也多添銳氣,不至受人輕視。
“眼看便至日中,下官略備薄酒,大人屈就寒舍嚐幾道家常菜,還請慕大人萬勿推辭啊!”黃平津見他對自己的親民打扮並無表態,心中隱感失落,卻仍是笑麵邀約。
慕洵沒有拒絕,一來欽差到任不作威福,倘若再拒這家宴,不近人情的態度一出來,必然驚動狡蛇;二來自己幼年離鄉經年未歸,對於澄州佳肴,無論如何也添留著念想。
如此一來便叫黃知府得了個攀援的機會,高高興興在正廳擺出大宴。八盤精致的開胃涼菜打頭,十二道正席炊金饌玉、庖鳳烹龍,春韭秋菘山肴野蔌,天羽地禽走獸遊魚,幾乎盡有。
流火豔日,如此盛筵,麵前清香爽脆的筍絲似枯禾蔫稈般戳在慕洵心上,更有赤醬濃灼,避無可避的令人倒胃。
慕洵收斂怒意,沉眸靜待一陣,又見那葷腥大菜亦無窮盡,顯是一早便預備好的,終是忍不住冷調問道:“連日大旱,民生難安,黃大人設下如此鴻宴招待本官,會不會太過奢侈了?”
哪道那黃平津聞言,並無畏懼,反而招示女婢夾上一塊色澤濃鬱的“獅子頭”,肉糜獨有的軟爛質感呈在木筷上,豐富的輔料連同芡汁戀戀不舍地落迴盤中,亮晶晶地泛著葷光。
“慕大人莫要動怒,”他仍然掛著一副笑麵,卻總讓人覺得諂媚有餘而真誠不足,“先嚐嚐這素獅頭。”
“這是素的?”慕洵望著那已入陶碗的肉糜,眉間並不舒展。
“災情尤盛,下官怎有餘銀大興肉宴。”黃平津布衣草鞋舉一碗清酒,自飲道:“大人放心,除卻最後一道未上的野肴實乃葷腥,這一桌濃油赤料,皆不出青蔬五穀。”
“隻是慕大人久居皇城,嚐宮廷百味,下官平日粗茶淡飯恐為怠慢,這才命人尋來樓府名廚,以豆糜青穀做葷形,河鮮野菌熬葷香,搏大人一句心讚罷了。下官並無阿諛之意,更不求厚祿升官,隻求大人迴宮複命時能據實迴稟,莫要一言斬斷下官這在鄉知府的小小烏紗才好。”
“下官無甚宏圖,不過想為鄉民做些實事,闔家團聚,求一苟安而已。”
黃平津捧起那粗製的陶碗,依舊展笑,中年人特有的沉穩隨整碗平凡鄉釀盡數入懷。
慕洵也是澄州人,故土之情被他這番卑而不亢的言語從心海裏激出來,圈圈漣漪蕩漾在他眼底的澄澈深潭中。
鶴翅久展,遊子如何不思鄉?
他身居高位、以國為家,出言落筆間皆示江山成敗。
縱然如此,那便如何?出塵入世,行走人間,誰人不是飄零無根的孑然一個?就像這粗陋陶碗中的盈盈清酒,天地育穀物,日月釀浮白,入喉潤心肺,還不是一遭坤乾歸故裏。
“既作如此考慮,可見黃大人雖對朝官心有非議,卻隻能萬般思量得下周全之策。大人有心。”
慕洵單掌托住酒碗,拂袖遮沿,仰喉深飲。
最末的一道是碗魚羹,一經上桌,黃平津便稱其名為“知樂其樂”。此羹原為澄州奢食,要山中溪泉十餘尾豚魚活體開背,取魚脊上最鮮嫩一條窄肉,蔥薑醃製去腥,汆水薄鹽,淺料清調勾其鮮。
“這‘知樂其樂’下官命人改了方子,僅取一條鮮魚背脊,禮泉清溪水也換作家常井水,隻為取個好寓意,料價品質自不及原方,還望慕大人不要介意。”
女婢盛出一碗魚羹遞與慕洵,慕洵提勺,淺舀入口,隻覺鮮美異常,如化無物。再視碗中,但見一條嫩白魚脊滑軟於匙間,正是鮮豚脊背最為珍貴的那一條。
待此宴後,正是天光大盛,日色補火的午後。
黃平津僅帶三五隨侍,領慕洵一眾前去視街。七裏長街繞作一圈圓環,每處岔道內的幽深街巷都有澄州百姓們安身立命的居所。
慕洵幼時深居,家教嚴苛,常與書簡長燭作伴,加之他不出十歲便入了皇城,因此對這街景並不能算熟稔。
但見到幾處並無印象的圍牆,將其後的矮樓民居擋實遮嚴,慕洵被當頭烈日迷暈著眼,卻還是聞到一股欲蓋彌彰的氣味。
疑點不止於此,這滿街繁興不足,蕭條有餘的街景本無不妥,可那烈日乞討的流民,眼中並無光色,見到采買而歸的過路人甚至目光閃躲。直至府官步近,才有滿麵灰土的乞者蜂擁而至,扒抱著隨侍的腿腳,在街邊跪成一片。
“欽差大人!救命啊,欽差大人!”一道嫩生生的童音穿破嘈雜人群,遠處一小童跪伏在地上,連喊救命。
慕洵剛尋到那小童聲處,便見一粗莽大漢強捂了他的口麵,將人提拽著拖入近處的一間豆腐作坊。
他立刻拋了人群欲要追去,奈何淺步未邁,便被一衣衫襤褸的乞食老翁拖住了腿腳。慕洵立時側眸,示意身旁一矯健護衛疾奔去尋。
“欽差大人救命!”那老翁身形矮小,臂力卻出奇強勁,攥得慕洵小腿緊痛。
慕洵俯身去扶,又感那老翁登時卸力,喘著粗氣顫顫巍巍站起來。
“有何難處大可說與晚輩,”他垂目凝視那老翁,對方糟亂的須發掩住眉眼,慕洵看不清他的樣貌,伸掌於黃平津身側道:“這位是澄州府知府黃大人,如有難處,各位亦可找他。”
“黃知府老漢認得,是救濟我等的大好人。”那老翁偏目望向黃平津,話語間多有感激:“黃大人一直救濟我等,老漢感激不盡。不過欽差大人,黃知府平日已夠勤儉,身為州府大官,總不能為了我等隻過清粥鹹菜的苦日子。老漢身後這群都是苦命人,年老身弱,無子無親,平日受知府接濟尚能苟安,可這旱災一來……家安室定的尚且維生艱難,何況我們。”那老漢頓了頓,咽下一口燥沫,又垂眼望著慕洵腳下官靴,喘氣道:“老漢聽人說,欽差大人是我朝相國,又得聖上專寵,能不能……能不能勞您玉口,請聖上撥些微款供老漢這等雜命安身呐……”
老翁此話一出,滿街的目光全都聚集過來。
卑微如塵的語氣、略帶強迫的論調、隱含輕蔑的要求,大逆不道的僭越話語從這麵貌不清的乞食老翁嘴裏吐出來,竟就變得名正言順。
似乎整條街都靜了,滿街如炬的眼瞳盯在一身絳紅的年輕欽差身上。
人人都在揣摩他的心思,都在猜測這位長身玉立的俊美男子會如何麵對這般無禮逼迫的局麵。
--------------------
搞事業進度差不多一半
第33章 (二胎開搞)
============================
烈陽當空,澄州府長街正中。
絳紅官衫的欽差被這群衣衫襤褸的長者攔堵路中,他們並非言辭懇切,卻聲聲逼得他騎虎難下。
慕洵被那老者攥緊了手臂,上百雙眼瞳環刺身周。他深眸一斂,輕輕吐出一息,餘光瞥向身旁自稱“小小烏紗”的黃平津。
黃知府麻衣負手,笑得仍像一尊活佛。
“各位稍安,待我此番迴城,定會向聖上稟明災況。”慕洵鄭重地環視四周,目光忠懇地落在每一位災民身上。
身前的老翁聽他如此迴複,突然顫顫雙膝又要伏跪下去。
“欽差大人應當明白老漢的意思!”那老翁屈膝往下,可手上抓握慕洵的力道絲毫未減,慕洵隻感小臂緊痛,無意間卻見老翁手指粗壯,粗糙卻無老褶的掌背青筋暴突。
這是一雙孔武有力的壯年武人之手。
“大旱在即,賑災撥款不過僅供果腹,老漢這等,乞食尚且艱難,風餐露宿如何安身呐大人!”偽作老翁的男子嘶啞著嗓子,緊錮著慕洵的雙手,隱在窩發虯髯下的嘴角幾不可見地揚起譏色:“以大人才幹,無非是同聖上說兩句枕話。”
================
欽差輿駛入澄州時,風若流火,草木蒸枯,正是一年中暑熱最盛之際。
澄州府一早派了府衛夾道相迎,州府知府黃平津一身嶄新官衫,躬禮於府門外拜道:“下官澄州知府黃平津,恭迎欽差大人。”
他個頭不高,身材寬腴,笑吟吟的一雙彎月眼確有慈愛討喜的觀感。黃平津躬腰展袖,恭恭敬敬邀慕洵入府。
澄州府與其他府邸並無二致,隻是雅竹青鬆玉蘭芭蕉,紛紛雜雜的種著,折廊下淺草蔥鬱,邊角簇擁著豐滿成簇的丁香花。黃平津領人途徑自己花木豐富的庭院,眉飛色舞地領眾人欣賞園景。其實稍有鑒景之趣的文人都能一眼瞧出這園林景致並不講究,反倒有紛繁雜俗,弄巧成拙之感,尤其是一眾凡綠下馥鬱芬芳的小株白丁香,突兀零碎不說,更有“往來見白丁”之念,與這滿園附庸風雅的形意甚感相悖。
慕洵抬目草草環視,目光稍停在丁香上,心襯道:這黃知府既非雅士,也非俗儒,情|趣不在亭景,倒是個特別的。
黃知府大抵瞧見他注視,介紹說:“丁香形美耐旱,比那綠蘿蘭吊之類灌溉儉省。澄州處南,旱澇災禍常有之,下官又無慕大人這般偉才,日常理政尚且心力鈍竭,何況打理庭院這般雅趣,這不,隻能種些耐旱好打理的花草。”
慕洵聽他如此解釋,不作多言,笑顏迴過一句“黃知府有心”,便隨其入了內門。
哪知內門天井下更有乾坤,原本應作小池假山的四方下填滿厚土,疏鬆淺褐的泥土上挺挺支著綠苗,方塊地旁靜倒一隻木犁,儼然被當作一塊苗田。
這迴不等黃平津開口,慕洵先啟道:“黃大人在此自犁?”
“旱情在即,下官總要親自耕種些耐旱的秧苗以導民需。小小田試,讓大人看笑話了。”
黃平津領眾人行入偏門,門後有一四合大院,恰如驛館,正是他為慕洵一行安排的住所,“大人在此整裝稍歇,今日暑熱尤盛,官服甚感厚重,下官體胖不耐熱暑,此去換件便裝,煩請大人稍候。慕大人如無介意,不妨也迴屋換件常服。”
他話說在理,何況臨值正午,炎日高懸,縱然慕洵可以靜心消暑,隨行穿甲攜物的護衛侍從卻需改換輕裝。他因此謝過黃知府好意,讓眾人迴屋歇息,自己也改著單衣。
陸戟的馬車延後駛入澄州,在與慕洵匯合前,先行在州府街邊繞行一周,而後馬車穩停於一座不起眼的客棧前,小陸清被他身形俊朗的“父父”單臂摟在懷裏下車入店。
陸清不久前剛斷了奶水,宮內乳母不曾隨行,慕洵也不在身邊,這會兒正到餐時,小嘴癟癟的和父皇鬧著餓。
天子微服,身邊隻帶了幾個近身護衛,此時皆著便裝混跡棧中。陸戟抱著孩子坐在在客棧前廳窗下,叫了一碗米湯,幾碟酒菜,又喚店小二推薦幾道澄州佳肴。
小二見他麵容英朗,一看便不是普通百姓的模樣,原本心有戒備,可他偏偏抱著個軟乎乎的白娃子,又問澄州有何名菜,心道原是個外來客,想是家妻憤走,抱著孩子追來的,不然如何要趁著大暑來此受罪。既有此猜測,小二戒心便放下幾分,抹布往肩上一搭,笑著為陸戟推了幾道小炒涼菜。
上菜之際,陸戟一麵持勺喂著兒子,一麵不經意似的問那小二:“小兄弟,方才我見這長街建了幾堵圍牆,想來前些年同妻子迴鄉省親似乎還未有所見,不知這圍牆建由何故?”
小二神色隱了隱,兩下相顧,躬腰迴道:“小的不知,還請客官慢用。”
陸戟知他有所隱瞞,可當下也不好強行質問,隻得佯作無事地夾菜吃。
“嗚嗚……爹、要爹爹……”他這方正心不在焉喂著菜,向來聽話的陸清卻在懷裏鬧了脾氣。陸戟低頭一看,又伸勺入口嚐了嚐。
原是自己舀了一塊軟薑,當作爛番薯喂給了兒子。
這般大熱,客棧客少,因此陸清嗚嗚哎哎的哭鬧聲便引來那小二注目。
陸戟趕緊喂了兩勺米湯讓兒子緩下滿口辛辣薑氣,不好意思的朝聞聲而來的店小二道歉。
小二見他就是一副不常帶孩子的模樣,上前寬慰道:“沒事兒,小孩子想他娘親也是正常。”
“嗚嗚嗚……想爹爹……”陸清仍沒緩過勁,哭聲不大,這迴卻讓小二聽了個真切。
見那小二怔愣,陸戟也在一旁變過臉,歎聲道:“哎……實不相瞞,這孩子是他爹親所生,男身誕子本就少數,他爹親拋棄我父子二人跑迴來,鄉裏鄉親怕人認識,我也不想壞了他的名譽。”
他滿麵愁雲慘淡,引得那小二連忙安慰:“客官莫要傷心,盡早去尋那位便是,想來我澄州民風純善,不會有人看不慣二位。”
見他如此接話,陸戟再歎道:“不知怎的,此番我竟找不到省親時嶽丈家那條小路了,方才在街上轉過一番,卻是幾道圍牆擋著,小兄弟可知何處才能去到牆的那方嗎?”
小二聞言仍要皺眉,卻始終挨不過眼前這哭哭愁愁的一父一子,也緩歎一聲,小聲道:“若您家中那位在牆後頭,日子可就不好過了。”
“什麽意思?”陸戟神色緊張。
“您既投宿小店,想是今日剛到的。”小二從肩上扯下抹布,站在桌邊裝作一副收拾台麵的模樣,左顧右盼道:“這幾日欽差大人來此視察災情,知府府連日建起這圍牆,為的就是把流民攔在牆外。”
“怎麽會?我們從北邊過來,聽說皇帝已經批下賑災銀先行運過來了,為何還要截擋流民?”陸戟將兒子抱在懷裏哄著,眉頭微緊,滿臉驚駭。
小二想他思念發夫,一定心急,忙道:“還說呢,我們這州府知府根本不是個做事的,成天斂財加稅,老百姓本就過得緊緊巴巴,哪耐得這大旱呐!好多百姓隻盼這欽差早些迴去,等圍牆一拆,家裏那些一時窮極的親戚才能從那邊放出來啊!”
“荒唐!澄州向來不屬物資匱乏之地,距朕……我上迴來此不出兩年,何至於如此民不聊生!”
“客官慎言!”那小二趕緊製止他,“保不齊這店裏就有州府裏巡查的,到時候抓了你我下獄,小的皮糙肉厚倒是好說,可別連累了客官和這懷裏的奶娃娃。”
“怎的?這州府知府還能胡亂冤民下獄嗎?”陸戟到底是克製了無用的怨怒,放低聲音再問道。
小二收下抹布,手指在桌麵繞過一圈,繼而全掌拍下,盯緊了陸戟的雙眼,頓道:“隻手遮天。”
--------------------
搞搞事業哈朋友們,搞完這一波再搞包子,不愛看搞事業的朋友們靜等兩章,到時我標題提醒
第32章
================
黃平津再來時已將官衣靴帽脫的幹淨,一身細麻軟布的短衣長褲,膝後胸前甚至粗粗縫補著布色相近的幾塊補丁。
慕洵瞧他這副打扮,寬碩的身軀塞在務農耕作的民服裏不甚協調,心知是做給自己看的,故也不作他評。
他之前托人臨時告知黃知府,今日午時後便要出街巡查。一則是時間緊迫,要黃平津無所預備;其二便是午時大熱,沿街流民乞兒若在如此烈陽下仍需討食,那便足以窺見災況。
不過慕洵年歲方淺,又形容溫秀,再著淺服便會襯得他少年英姿,毫無威懾,因而他隻單著一件絳紅欽差衫,既於禮不逾,也多添銳氣,不至受人輕視。
“眼看便至日中,下官略備薄酒,大人屈就寒舍嚐幾道家常菜,還請慕大人萬勿推辭啊!”黃平津見他對自己的親民打扮並無表態,心中隱感失落,卻仍是笑麵邀約。
慕洵沒有拒絕,一來欽差到任不作威福,倘若再拒這家宴,不近人情的態度一出來,必然驚動狡蛇;二來自己幼年離鄉經年未歸,對於澄州佳肴,無論如何也添留著念想。
如此一來便叫黃知府得了個攀援的機會,高高興興在正廳擺出大宴。八盤精致的開胃涼菜打頭,十二道正席炊金饌玉、庖鳳烹龍,春韭秋菘山肴野蔌,天羽地禽走獸遊魚,幾乎盡有。
流火豔日,如此盛筵,麵前清香爽脆的筍絲似枯禾蔫稈般戳在慕洵心上,更有赤醬濃灼,避無可避的令人倒胃。
慕洵收斂怒意,沉眸靜待一陣,又見那葷腥大菜亦無窮盡,顯是一早便預備好的,終是忍不住冷調問道:“連日大旱,民生難安,黃大人設下如此鴻宴招待本官,會不會太過奢侈了?”
哪道那黃平津聞言,並無畏懼,反而招示女婢夾上一塊色澤濃鬱的“獅子頭”,肉糜獨有的軟爛質感呈在木筷上,豐富的輔料連同芡汁戀戀不舍地落迴盤中,亮晶晶地泛著葷光。
“慕大人莫要動怒,”他仍然掛著一副笑麵,卻總讓人覺得諂媚有餘而真誠不足,“先嚐嚐這素獅頭。”
“這是素的?”慕洵望著那已入陶碗的肉糜,眉間並不舒展。
“災情尤盛,下官怎有餘銀大興肉宴。”黃平津布衣草鞋舉一碗清酒,自飲道:“大人放心,除卻最後一道未上的野肴實乃葷腥,這一桌濃油赤料,皆不出青蔬五穀。”
“隻是慕大人久居皇城,嚐宮廷百味,下官平日粗茶淡飯恐為怠慢,這才命人尋來樓府名廚,以豆糜青穀做葷形,河鮮野菌熬葷香,搏大人一句心讚罷了。下官並無阿諛之意,更不求厚祿升官,隻求大人迴宮複命時能據實迴稟,莫要一言斬斷下官這在鄉知府的小小烏紗才好。”
“下官無甚宏圖,不過想為鄉民做些實事,闔家團聚,求一苟安而已。”
黃平津捧起那粗製的陶碗,依舊展笑,中年人特有的沉穩隨整碗平凡鄉釀盡數入懷。
慕洵也是澄州人,故土之情被他這番卑而不亢的言語從心海裏激出來,圈圈漣漪蕩漾在他眼底的澄澈深潭中。
鶴翅久展,遊子如何不思鄉?
他身居高位、以國為家,出言落筆間皆示江山成敗。
縱然如此,那便如何?出塵入世,行走人間,誰人不是飄零無根的孑然一個?就像這粗陋陶碗中的盈盈清酒,天地育穀物,日月釀浮白,入喉潤心肺,還不是一遭坤乾歸故裏。
“既作如此考慮,可見黃大人雖對朝官心有非議,卻隻能萬般思量得下周全之策。大人有心。”
慕洵單掌托住酒碗,拂袖遮沿,仰喉深飲。
最末的一道是碗魚羹,一經上桌,黃平津便稱其名為“知樂其樂”。此羹原為澄州奢食,要山中溪泉十餘尾豚魚活體開背,取魚脊上最鮮嫩一條窄肉,蔥薑醃製去腥,汆水薄鹽,淺料清調勾其鮮。
“這‘知樂其樂’下官命人改了方子,僅取一條鮮魚背脊,禮泉清溪水也換作家常井水,隻為取個好寓意,料價品質自不及原方,還望慕大人不要介意。”
女婢盛出一碗魚羹遞與慕洵,慕洵提勺,淺舀入口,隻覺鮮美異常,如化無物。再視碗中,但見一條嫩白魚脊滑軟於匙間,正是鮮豚脊背最為珍貴的那一條。
待此宴後,正是天光大盛,日色補火的午後。
黃平津僅帶三五隨侍,領慕洵一眾前去視街。七裏長街繞作一圈圓環,每處岔道內的幽深街巷都有澄州百姓們安身立命的居所。
慕洵幼時深居,家教嚴苛,常與書簡長燭作伴,加之他不出十歲便入了皇城,因此對這街景並不能算熟稔。
但見到幾處並無印象的圍牆,將其後的矮樓民居擋實遮嚴,慕洵被當頭烈日迷暈著眼,卻還是聞到一股欲蓋彌彰的氣味。
疑點不止於此,這滿街繁興不足,蕭條有餘的街景本無不妥,可那烈日乞討的流民,眼中並無光色,見到采買而歸的過路人甚至目光閃躲。直至府官步近,才有滿麵灰土的乞者蜂擁而至,扒抱著隨侍的腿腳,在街邊跪成一片。
“欽差大人!救命啊,欽差大人!”一道嫩生生的童音穿破嘈雜人群,遠處一小童跪伏在地上,連喊救命。
慕洵剛尋到那小童聲處,便見一粗莽大漢強捂了他的口麵,將人提拽著拖入近處的一間豆腐作坊。
他立刻拋了人群欲要追去,奈何淺步未邁,便被一衣衫襤褸的乞食老翁拖住了腿腳。慕洵立時側眸,示意身旁一矯健護衛疾奔去尋。
“欽差大人救命!”那老翁身形矮小,臂力卻出奇強勁,攥得慕洵小腿緊痛。
慕洵俯身去扶,又感那老翁登時卸力,喘著粗氣顫顫巍巍站起來。
“有何難處大可說與晚輩,”他垂目凝視那老翁,對方糟亂的須發掩住眉眼,慕洵看不清他的樣貌,伸掌於黃平津身側道:“這位是澄州府知府黃大人,如有難處,各位亦可找他。”
“黃知府老漢認得,是救濟我等的大好人。”那老翁偏目望向黃平津,話語間多有感激:“黃大人一直救濟我等,老漢感激不盡。不過欽差大人,黃知府平日已夠勤儉,身為州府大官,總不能為了我等隻過清粥鹹菜的苦日子。老漢身後這群都是苦命人,年老身弱,無子無親,平日受知府接濟尚能苟安,可這旱災一來……家安室定的尚且維生艱難,何況我們。”那老漢頓了頓,咽下一口燥沫,又垂眼望著慕洵腳下官靴,喘氣道:“老漢聽人說,欽差大人是我朝相國,又得聖上專寵,能不能……能不能勞您玉口,請聖上撥些微款供老漢這等雜命安身呐……”
老翁此話一出,滿街的目光全都聚集過來。
卑微如塵的語氣、略帶強迫的論調、隱含輕蔑的要求,大逆不道的僭越話語從這麵貌不清的乞食老翁嘴裏吐出來,竟就變得名正言順。
似乎整條街都靜了,滿街如炬的眼瞳盯在一身絳紅的年輕欽差身上。
人人都在揣摩他的心思,都在猜測這位長身玉立的俊美男子會如何麵對這般無禮逼迫的局麵。
--------------------
搞事業進度差不多一半
第33章 (二胎開搞)
============================
烈陽當空,澄州府長街正中。
絳紅官衫的欽差被這群衣衫襤褸的長者攔堵路中,他們並非言辭懇切,卻聲聲逼得他騎虎難下。
慕洵被那老者攥緊了手臂,上百雙眼瞳環刺身周。他深眸一斂,輕輕吐出一息,餘光瞥向身旁自稱“小小烏紗”的黃平津。
黃知府麻衣負手,笑得仍像一尊活佛。
“各位稍安,待我此番迴城,定會向聖上稟明災況。”慕洵鄭重地環視四周,目光忠懇地落在每一位災民身上。
身前的老翁聽他如此迴複,突然顫顫雙膝又要伏跪下去。
“欽差大人應當明白老漢的意思!”那老翁屈膝往下,可手上抓握慕洵的力道絲毫未減,慕洵隻感小臂緊痛,無意間卻見老翁手指粗壯,粗糙卻無老褶的掌背青筋暴突。
這是一雙孔武有力的壯年武人之手。
“大旱在即,賑災撥款不過僅供果腹,老漢這等,乞食尚且艱難,風餐露宿如何安身呐大人!”偽作老翁的男子嘶啞著嗓子,緊錮著慕洵的雙手,隱在窩發虯髯下的嘴角幾不可見地揚起譏色:“以大人才幹,無非是同聖上說兩句枕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