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氣愈加涼了,秋風漸去,新始八年的寒冬悄然降臨,遮蔽的流民們開始覺得日子愈發難熬起來,白日尚好,一到夜裏,便是天寒地凍,雖然流民們換上了冬衣,可是睡在荒野,邊上就是揣揣的長河,等到第二日起來,眉毛便已結了霜,也正是如此,寒冬給流民帶來了寒意,也讓瘟疫在無數大夫的治護下,再加上細菌熬不過這寒冬,終於平複了下去。


    流民安置計劃正式啟動,朱駿拋出了兩個選擇,第一便是去鬆江府,朝廷已經為他們搭蓋了簡易的房屋,也吸引了許多作坊工廠投產,到了那裏,可以找到一份至少一個月兩兩銀子的工作,雖然相比其他江南府道來說,月薪兩兩紋銀實在少了一些,可是工作人口太多,人力自然也就賤了,但是養家糊口還是沒有多大問題的。第二個選擇便是去遙遠的印度,在那裏,每人將分得五十畝的土地,按人頭計算,這樣一下,一戶三口之家至少也有一百五十畝的良田,雖說不能大富大貴,可江南的富農也不過如此。


    流民們開始在臨時搭建的登記點做出自己的選擇,按常理來說,在印度能夠擁有大量的良田應當是不錯的選擇,至少也算是一筆家產,去鬆江府雖然穩定,可是畢竟還是給人去做雇工。問題是鬆江府離這裏不過百裏的路程,而印度卻相隔萬裏,從此之後,恐怕一輩子也難得再迴一次家鄉了,因此,在流民們眼裏,去鬆江府和去印度的條件都是相等的,有的人選擇冒險,有的人寧願踏踏實實在這片沃土上生活下去。


    而遠在東印度,劉二已抵達了錫蘭島,總兵徐達昌親自相迎,按編製來說,南洋水師負責巡航南洋,同時也包括了東印度,而徐達昌是東印度殖民軍團總兵,雖說二人互不律屬,可也算是上下級的同僚關係,徐達昌對於這個總督大人自然不敢怠慢。


    二人一道到了總兵衙門,徐達昌已憋不住問了:“劉大人此次來,可是有上諭嗎?”


    劉二一屁股坐下,抖了抖靴子:“上諭是沒有的,但是皇上這一次讓我來,也是有大事要辦,徐總兵,你派人去把各寺廟的僧侶統統請來。”


    徐達昌點了點頭,上一次憑著宗教改革讓他得到皇上信任之後,徐達昌對那些僧侶是極為看重的,一方麵派人監視這些僧侶地一舉一動,督促他們好好宣揚‘新教’,另一方麵與一些高級僧侶也維持了不錯的關係:“末將這就去辦。”


    徐達昌退了出去,叫來了幾十個錫克親兵,這些錫克人如今得到了大明官方的重用,他們人口雖然少,隻有幾十萬人,但是隻要加入軍隊,便可成為士官,或者是漢人軍官的親兵,整個殖民軍團現在的模型猶如一個金字塔,最頂層是以漢人為首的中高級軍官,中間是錫克人為主的下層士官,最底層的,自然就是那些印度士兵了,錫克人常年受到統治者地壓迫,與印度人勢同水火,如今受到大明的重用,並且漢人方麵對錫克人地宗教習慣也給予了一定的尊重,並沒有強迫他們加入印度教,因此,如今的印度社會形成了一個極有意思的現象,婆羅門的僧侶成了漢人麻痹印度人地工具,而錫克人成了漢人的辮子,雙管齊下,再加上印度人原本就知天樂命地性子,頂層的統治者不管是雅利安人或是蒙古人,不管是阿拉伯人還是換上了現在的漢人,都仿佛與他們沒有任何關係一般,治安狀況甚至比之海都還要好上不少,更沒有什麽民族之爭了,反正都是吃飯等死,誰在乎誰來統治?


    錫克士官們領了命,分頭去了。


    ………………………………………………………………………………………………………………………………


    高級僧侶們又一次來到了錫蘭島。前一次來地膽顫心驚。這一次地心境也是一樣。半年前那些不肯屈服地僧侶像狗一樣地被人拖出去宰殺地往事仍然還盤繞在他們地心頭。聽話就什麽都好說。一旦不聽話。就是宰了喂狗。沒有任何迴旋地餘地。更沒有多餘地選擇。因此。僧侶們迴到寺廟之後。自然是賣力地宣揚新教。他們出身是婆羅門。在那些愚昧地賤民和平民眼來就是神地代言人。因此雖然新教地教義與傳統教義有相悖之處。可是沒有人提出任何地質。


    辛格如今已是東印度教地大祭司。地位崇高。已是整


    度教地最高地領袖了。他地心境與其他僧侶不同。加聰明。知道既然依附了大明皇帝。那麽甘心地做他地奴才才能獲得最大地好處。這一次不管皇帝陛下有什麽事要交代。他都會第一時間表示擁護。隻有這樣。大祭司地位置才能坐地更加踏實。


    劉二很不客氣地掃視著一眾僧侶。慢悠悠地開始宣布皇上地口諭:“皇上聽說各寺廟地土地極多。如今大明需安置一批流民。大明國土雖然廣。但仍然差了幾許。望各位踴躍納捐。”言盡與此。劉二已沒有更多地話說了。地是一定要地。他們擁護自然是好。若是有人不願意出血。劉二也有法子治他們。


    僧侶們立即議論紛紛起來。與前次不同。前次修改一些教義而已。隻要不觸及婆羅門地利益。這些僧侶們自然無所謂。可是這一次。大明皇帝要地可是他們地土地。這就全然不同了。僧侶們或交頭接耳。或心下沉思。臉色都不好看。


    “將軍。皇帝陛下需要多少土地?”一個僧侶吞了吞口水小心翼翼地出來發問。


    “三百萬頃。”劉二毫不客氣的報出了個天文數字。原本戶部的計劃是每個流民五十畝地,來印度安置的流民最多不會超過五十萬,也不過需要一百五十萬頃的土地,可是到了劉二這裏,張了口便升高了一倍,隻不過是想漫天要價而已。


    “啊?”僧侶們更加驚慌失措起來,一百五十萬傾是什麽概念?整個印度不過一億頃的良田,東印度不過一千五萬頃,而各大寺廟千百年來接受信徒的捐納,實際占有的田地至少有五百萬頃以上,縱是如此,這也是東印度數百個大小寺廟在幾千年的宗教統治之下積攢下來的,印度教鼓勵信徒土地,揚言隻要捐納土地便可洗清一切罪孽,幾千年來隻進不出,才留下來的家底,而大明皇帝卻一口氣要三百萬頃,超過了寺廟所占土地的一半以上,僧侶們如何願意輕易答應?


    “怎麽?諸位都不願繳納嗎?”劉二的臉色陰沉了下去,嘴角揚出濃濃的殺意。


    這是搶劫。很多僧侶想激昂的揮舞起拳頭憤怒的喊出這句話來,隻是想法雖然是有,胸口雖然積蓄了怒火,可是卻無一人敢做出這樣的舉動,上一次那些不服從的僧侶屍體恐怕早已喂狗了吧?僧侶們現在還是隻是兩條路,一是交出自己一半的土地出來,另外一條是重蹈那些‘先輩’的覆轍。


    “將軍大人,大寺廟共有五萬頃田地,在下願意繳納三萬頃出來。”令所有僧侶沒有想到的是,第一個站出來的正是他們的精神領袖,大祭司辛格,辛格並不是傻子,一眼就看出這個將軍是有備而來的,不同意誰也別想出這個門口,不管是死是活,誰都要捐的,與其做無意義的抗爭,不如搶先捐了,給這個將軍留個好印象,否則他這個大祭司也當到頭了。


    辛格向劉二表示順服之後,扯開嗓子開始以大祭司的口氣教訓起愛他僧侶起來:“大明皇帝陛下就是我們的保護神,他需要土地,我們信奉神明的僧侶是要做出表率的,否則……”辛格在這裏臉色變得有些猙獰,完全不像是個宗教人士:“否則皇帝陛下生起氣來,剝除你們的種姓,沒收你們的田產,去做賤民吧。”


    僧侶們的憤怒開始轉化為惶恐,這些神棍貴族們在平民麵前是一副相貌,可是在強權麵前卻又是另一幅樣子,他們大多數隻是在廟宇中享受榮華富貴,吃著信徒給他耕種的糧食,用著信徒捐獻的金器,玩著信徒奉送的女奴,是印度社會中十足的蛀蟲,可是蛀蟲是軟弱的,他們這輩子的榮華富貴還沒有享盡,如果一旦大明皇帝撕破了臉………………


    沒什麽好猶豫的了,就算是少了一半的土地,剩下的一半照樣可以讓他們子子孫孫永遠享用下去,田地對於來說不過是一個抽象化的數字而已,就算少掉十分之九,也不會影響他們生活的品質。


    劉二顯然對辛格的合作態度很是讚賞,給了他一個鼓勵的眼神,臉色緩和了一些:“大祭司,這裏就交給你來吧,三百萬頃良田,一絲一厘都不可少。”


    辛格點了點頭,獻媚的對著劉二笑笑:“一切交給我吧,將軍大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永曆大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樓主大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樓主大大並收藏永曆大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