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公公忙扶著她起身。
皇後看著盛公公的動作,又看向宋皎臉上。
「你進宮這麽多日子,」皇後咳嗽了兩聲:「本宮這還是頭一遭正正經經的看你呢。你走近些。」
宋皎進東宮的時候,正是張家出事,皇後急怒攻心。
等宋皎封妃,皇後也正病中,無暇理會。
那日太子確實是陪著宋皎來行禮過的,但皇後竟不願跟太子照麵,隻叫他們在殿門口磕了頭就罷了。
豫王大婚,皇後還是撐著露了麵的,但宋皎卻並沒有出東宮。
是以這次,竟是兩人頭一次見。
宋皎上前兩步,她也聽出了皇後的聲音虛弱:「娘娘還請保重鳳體。」
皇後望著她端麗沉靜的容貌,雖斂眉低頭,卻自有一種凝然如珠的皎然跟端莊。
此刻,皇後想起的竟是先前召見豫王時候,問他的那些話。
手攏著唇,皇後又咳了幾聲:「果然不愧是夜光之名,倘若……豫王早把你帶到本宮跟前,也許現在,你便不是在東宮,而是在王府了。」
盛公公張了張口,又未敢多言。
宋皎道:「臣妾行事無狀,出身卑微,性情亦不順和,娘娘實在謬讚了。」
皇後笑了笑:「你要真是你說的這樣,豫王又豈會留你在身旁那麽久,當初你事發入詔獄……咳,他又豈會為救你而跟本宮坦白真相。」
宋皎一怔。
皇後又咳嗽了兩聲,道:「不過現在說什麽都晚了。自古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盛公公聽這話頭不對,便忙道:「娘娘的身子要緊,何苦為了些身外之事費心思量呢。皇上因為娘娘的病,甚是憂心,而豫王殿下同樣也甚為牽掛,娘娘何不仔細保養,也可讓皇上跟王爺放心。」
皇後看向盛公公:「盛奇,你倒是會說話,你為何不說太子想本宮如何?」
盛公公咽了口唾沫:「娘娘……」
「太子想必巴不得本宮死吧,」皇後輕輕地笑了兩聲,帶著幾分冷意:「他心裏記恨著本宮,以為是本宮搶了姐姐的恩寵……可是他難道不想想,若是皇上不願意,本宮又能如何,若是皇上願意,本宮又能如何?」
盛公公皺眉低下頭去。
宋皎臉色微變。不由抬頭看向皇後。
皇後望著她,突然笑了起來:「宋夜光,近來本宮聽說了,太子甚是寵愛你,當然,姓趙的寵起人來,是會讓你心甘情願替他們去死的。不過你可要小心,等到有朝一日,他的恩愛淡了,那就是你的地獄。」
宋皎的心亂跳了幾下。
盛公公顧不得犯忌諱,忙製止她:「娘娘!」
皇後笑道:「怕什麽,本宮說的都是實話,何況,宋夜光你自己也該清楚,你可是混過官場的,總不至於像是個癡心女子似的,以為他們會寵你一人,永不變心的吧。」
盛公公實在聽不下去這些了,他更擔心的是宋皎給皇後的話挑撥了,萬一對太子生出隔閡之心那該如何。
他隻能多嘴到底了:「皇後娘娘,娘娘鳳體違和,不如還是多歇息……」
「怎麽,想走了?你就這麽怕她聽見本宮說的話?」皇後咳了聲:「她又不是三歲小孩兒,用你手把手地扶著教著嗎?」
盛公公隻得看向宋皎。
皇後卻也看向她:「宋夜光,你為何不出聲。」
宋皎低了低頭:「臣妾多謝皇後娘娘提點。」
「提點?本宮可沒提點你什麽。」
「娘娘的話,都是金玉良言,臣妾謹記在心。」
皇後眼中有疑惑之色:「是嗎。」
盛公公欲言又止,臉上滿是焦急之色。
宋皎輕聲道:「娘娘是一片好意,隻不過,臣妾自然並非皇後娘娘,而太子殿下也非任何人可比。」
皇後的眉頭皺起,盛公公的眼睛卻有些亮了。
「嗬,你果然很有主見。」皇後有些不屑的,但宋皎的這迴答,卻仿佛在她意料之中。
宋皎低低地繼續說道:「路如何走,隻有親身走過才知道。路會不會走的長遠,臣妾也不好說,但是假如有朝一日,那個同路人不再願意跟臣妾攜手而行,那,孤身而往,也沒什麽可懼怕的。」
她其實也曾經自問過無數次,習慣了太子的寵愛,倘若有朝一日伴君如伴虎……將如何自處。
宋皎一直沒給過自己明確的答案,因為她打心底不肯去想那個殘酷的可能。
但是現在在皇後麵前,她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皇後怔住,細看了宋皎片刻,卻又道:「宋夜光,話不要說的太滿,本宮問你,倘若你是本宮的話,你又將如何?」
這本是個無稽之談。宋皎完全可以不必理會。
想了想,宋皎道:「其實娘娘這病,本不該得。」
「你知道本宮的病從何而起。」
「國舅一門伏誅而起。」
皇後屏息:「那你為何說本宮的病不該得,假如是你,你難道會無動於衷,聽說你也有個甚愛的弟弟,倘若他死了你會怎麽樣。」
「假如是臣妾,說句逾矩的話,張家不會到達這種地步,因為臣妾不會容許自己的家人作威作福,無法無天。」
皇後的眼睛微微眯了起來:「你是說,本宮是罪有應得。」
「臣妾很不敢,但是國舅之事,已經成定局。何況,」宋皎緩緩抬頭:「娘娘身邊兒不是沒有了親人的。」
皇後看著盛公公的動作,又看向宋皎臉上。
「你進宮這麽多日子,」皇後咳嗽了兩聲:「本宮這還是頭一遭正正經經的看你呢。你走近些。」
宋皎進東宮的時候,正是張家出事,皇後急怒攻心。
等宋皎封妃,皇後也正病中,無暇理會。
那日太子確實是陪著宋皎來行禮過的,但皇後竟不願跟太子照麵,隻叫他們在殿門口磕了頭就罷了。
豫王大婚,皇後還是撐著露了麵的,但宋皎卻並沒有出東宮。
是以這次,竟是兩人頭一次見。
宋皎上前兩步,她也聽出了皇後的聲音虛弱:「娘娘還請保重鳳體。」
皇後望著她端麗沉靜的容貌,雖斂眉低頭,卻自有一種凝然如珠的皎然跟端莊。
此刻,皇後想起的竟是先前召見豫王時候,問他的那些話。
手攏著唇,皇後又咳了幾聲:「果然不愧是夜光之名,倘若……豫王早把你帶到本宮跟前,也許現在,你便不是在東宮,而是在王府了。」
盛公公張了張口,又未敢多言。
宋皎道:「臣妾行事無狀,出身卑微,性情亦不順和,娘娘實在謬讚了。」
皇後笑了笑:「你要真是你說的這樣,豫王又豈會留你在身旁那麽久,當初你事發入詔獄……咳,他又豈會為救你而跟本宮坦白真相。」
宋皎一怔。
皇後又咳嗽了兩聲,道:「不過現在說什麽都晚了。自古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盛公公聽這話頭不對,便忙道:「娘娘的身子要緊,何苦為了些身外之事費心思量呢。皇上因為娘娘的病,甚是憂心,而豫王殿下同樣也甚為牽掛,娘娘何不仔細保養,也可讓皇上跟王爺放心。」
皇後看向盛公公:「盛奇,你倒是會說話,你為何不說太子想本宮如何?」
盛公公咽了口唾沫:「娘娘……」
「太子想必巴不得本宮死吧,」皇後輕輕地笑了兩聲,帶著幾分冷意:「他心裏記恨著本宮,以為是本宮搶了姐姐的恩寵……可是他難道不想想,若是皇上不願意,本宮又能如何,若是皇上願意,本宮又能如何?」
盛公公皺眉低下頭去。
宋皎臉色微變。不由抬頭看向皇後。
皇後望著她,突然笑了起來:「宋夜光,近來本宮聽說了,太子甚是寵愛你,當然,姓趙的寵起人來,是會讓你心甘情願替他們去死的。不過你可要小心,等到有朝一日,他的恩愛淡了,那就是你的地獄。」
宋皎的心亂跳了幾下。
盛公公顧不得犯忌諱,忙製止她:「娘娘!」
皇後笑道:「怕什麽,本宮說的都是實話,何況,宋夜光你自己也該清楚,你可是混過官場的,總不至於像是個癡心女子似的,以為他們會寵你一人,永不變心的吧。」
盛公公實在聽不下去這些了,他更擔心的是宋皎給皇後的話挑撥了,萬一對太子生出隔閡之心那該如何。
他隻能多嘴到底了:「皇後娘娘,娘娘鳳體違和,不如還是多歇息……」
「怎麽,想走了?你就這麽怕她聽見本宮說的話?」皇後咳了聲:「她又不是三歲小孩兒,用你手把手地扶著教著嗎?」
盛公公隻得看向宋皎。
皇後卻也看向她:「宋夜光,你為何不出聲。」
宋皎低了低頭:「臣妾多謝皇後娘娘提點。」
「提點?本宮可沒提點你什麽。」
「娘娘的話,都是金玉良言,臣妾謹記在心。」
皇後眼中有疑惑之色:「是嗎。」
盛公公欲言又止,臉上滿是焦急之色。
宋皎輕聲道:「娘娘是一片好意,隻不過,臣妾自然並非皇後娘娘,而太子殿下也非任何人可比。」
皇後的眉頭皺起,盛公公的眼睛卻有些亮了。
「嗬,你果然很有主見。」皇後有些不屑的,但宋皎的這迴答,卻仿佛在她意料之中。
宋皎低低地繼續說道:「路如何走,隻有親身走過才知道。路會不會走的長遠,臣妾也不好說,但是假如有朝一日,那個同路人不再願意跟臣妾攜手而行,那,孤身而往,也沒什麽可懼怕的。」
她其實也曾經自問過無數次,習慣了太子的寵愛,倘若有朝一日伴君如伴虎……將如何自處。
宋皎一直沒給過自己明確的答案,因為她打心底不肯去想那個殘酷的可能。
但是現在在皇後麵前,她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皇後怔住,細看了宋皎片刻,卻又道:「宋夜光,話不要說的太滿,本宮問你,倘若你是本宮的話,你又將如何?」
這本是個無稽之談。宋皎完全可以不必理會。
想了想,宋皎道:「其實娘娘這病,本不該得。」
「你知道本宮的病從何而起。」
「國舅一門伏誅而起。」
皇後屏息:「那你為何說本宮的病不該得,假如是你,你難道會無動於衷,聽說你也有個甚愛的弟弟,倘若他死了你會怎麽樣。」
「假如是臣妾,說句逾矩的話,張家不會到達這種地步,因為臣妾不會容許自己的家人作威作福,無法無天。」
皇後的眼睛微微眯了起來:「你是說,本宮是罪有應得。」
「臣妾很不敢,但是國舅之事,已經成定局。何況,」宋皎緩緩抬頭:「娘娘身邊兒不是沒有了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