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王捧著摺奏,緩緩跪了下去:「父皇明察,兒臣絕無此事。」
「若是疑心你,早在對張家動手之前,便已經先拿下了。」皇帝淡淡地,「你從這摺子上看出什麽來了?」
這是太子關於永州謀逆案子的一份總結陳詞。
最令豫王意外的是,太子竟言明了,他並沒有懷疑過謀逆之舉跟豫王有關,多半是有人挑撥離間。
太子請皇帝留意京內動向,別讓人把豫王當成了刀使喚。
撇開他們兄弟兩人天然相爭的關係,永州那邊許多人的口供,可都是直指豫王,在眾口鑠金,而性命危急的情況下,太子居然會下這種的定論。
這本來是個好機會,就算不至於殺人誅心,但也可以輕易地讓豫王徹底的爬不起身。
但太子竟沒這麽做。
皇帝打量著豫王臉色的變化,緩聲又道:「太子跟宋夜光之間的事,你是什麽時候知道的?」
豫王又是一驚。
當初程殘陽叫他趁著宋申吉挑明宋皎身份的時候,主動向皇帝坦白。
皇帝那會兒也沒有多說什麽。
但此刻卻又問出了這句。
豫王的唇動了動。
難以迴答。
是啊,他是什麽時候知道的?一路到現在,他把自己手心上的人錯失了,就如同太子先前在豫王府打他的時候說的一樣,他一而再地傷害宋皎,羞辱她,背離她……落到這個地步,是他罪有應得。
可到底是什麽時候知道他們……開始的?
也許,真正的知道,是從太子為了宋皎不顧一切趕去西南開始,是從宋皎對他說「一切迴不去了」……開始。
眼中濕潤了。
皇帝看見了豫王的沉默,以及他臉上的悲戚難言。
「讓你看管著宋夜光,朕其實,並不希望你殺了她。」皇帝說出了心裏話:「朕其實知道,你早就是知情人了。宋夜光曾經是跟著你的,事到如今不管朕承認不承認,太子對她是有心的,所以朕把她交給你,就是想看看你會怎麽處置她。」
太子從來是個暴急的脾性,這次永州遇襲、陷於謀逆大案,在所有眾口一詞中,太子卻能夠保持清醒、理智跟公允,非但沒有指責豫王,反而擔心有人把豫王當刀,因而亂了京內及天下。
相比較來說,如果豫王真的狠心對宋皎下手,皇帝會對這個兒子失望透頂。
不僅僅因為宋皎是豫王昔日的心腹,也是因為宋皎所作所為,無愧於國無愧於民,同時……宋皎亦是太子的心頭之人。
如果豫王真的能夠無視這些,無視舊情跟宋皎這個人,真正的冷心冷血地動手,就在太子為他開脫的時候反而狠狠捅了趙儀瑄一刀,皇帝怎會不失望。
幸而,事情沒有到最壞的地步。
「王府的事情,朕已經都聽說了,」皇帝淡淡道:「一個奴婢自作主張,跟你沒什麽大幹係。不過以後事可要再多加留意,你便是太寬仁了,才會讓區區奴婢在王府興風作浪。」
豫王的眼中有淚,好像也有汗,聽到最後他道:「父皇……」
「怎麽?」
「兒臣,愧對父皇……兒臣無顏再留在京中,兒臣自請出京前往封地。」他忍著心頭之痛,沉聲說道。
皇帝有些意外,端詳他片刻,才吩咐道:「倒是不必急於如此,京內局勢還未定,張家才出事,你又離京,這個節骨眼上沒事也會給捕風捉影地鬧出來。何況你又要大婚……嗯,興許到年底宮內還會有好幾件大事,你走了像是什麽話。」
豫王隱約猜到皇帝口中的「宮內幾件大事」是什麽,他恨不得馬上走,立刻就走。
皇帝卻又道:「本來想傳你進宮,叫你去安撫一下你的母後,可是你這副樣子,若是給皇後看見了自然更加傷心,少不得再調養調養吧。」
豫王離開了養心殿。
他說不清心裏是種什麽滋味。
他本是想去皇後那邊看看,走到半路,突然想到自己臉上的情形,而且他也實在並沒心情去勸慰人,便又轉身往迴。
才過一處宮門,便聽到裏間有唧唧喳喳地說話聲響,竟道:
「聽說了沒有,先前那位西南道巡按禦史宋大人進宮的時候,皇上是特賜了乘輿的!好大的麵子,太子殿下還陪著走呢。」
「原來那乘抬輿是那位禦史台的宋按台?他們先前遠遠地瞧見了,還私下裏疑惑是誰如此大排場呢。」
關河在身後聽見,正欲上前,卻給豫王抬手製止了。
他停下腳步。
宮門內道:「太子殿下明明跟那宋夜光是死敵,怎麽竟突然好的跟一個人似的……先前聽說太子還帶了他去了東宮了,這會兒還沒出來呢!嘖嘖,聽說這個宋大人生得美貌絕倫,先前還跟豫王殿下有過那樣的傳言,怎麽跟王爺斷了後,又跟太子殿下這樣……皇上竟不知道麽?成什麽體統?」
豫王皺眉。
幸虧立即有個聲音立刻嗬斥:「可別瞎說,這位宋大人是有大功績的,西南道上一不知救了多少人命,還受了萬民傘,皇上跟太子殿下當然器重了,這位是正經有能耐的大人,你們可別瞎說那些詆辱人的話。」
正說到這裏,又有個小太監湊過來:「你們的消息都過時了,我才聽說了,那位宋按台其實……」
「什麽?」轟然的驚愕之聲:「是女……女子?不,不可能吧!」
「若是疑心你,早在對張家動手之前,便已經先拿下了。」皇帝淡淡地,「你從這摺子上看出什麽來了?」
這是太子關於永州謀逆案子的一份總結陳詞。
最令豫王意外的是,太子竟言明了,他並沒有懷疑過謀逆之舉跟豫王有關,多半是有人挑撥離間。
太子請皇帝留意京內動向,別讓人把豫王當成了刀使喚。
撇開他們兄弟兩人天然相爭的關係,永州那邊許多人的口供,可都是直指豫王,在眾口鑠金,而性命危急的情況下,太子居然會下這種的定論。
這本來是個好機會,就算不至於殺人誅心,但也可以輕易地讓豫王徹底的爬不起身。
但太子竟沒這麽做。
皇帝打量著豫王臉色的變化,緩聲又道:「太子跟宋夜光之間的事,你是什麽時候知道的?」
豫王又是一驚。
當初程殘陽叫他趁著宋申吉挑明宋皎身份的時候,主動向皇帝坦白。
皇帝那會兒也沒有多說什麽。
但此刻卻又問出了這句。
豫王的唇動了動。
難以迴答。
是啊,他是什麽時候知道的?一路到現在,他把自己手心上的人錯失了,就如同太子先前在豫王府打他的時候說的一樣,他一而再地傷害宋皎,羞辱她,背離她……落到這個地步,是他罪有應得。
可到底是什麽時候知道他們……開始的?
也許,真正的知道,是從太子為了宋皎不顧一切趕去西南開始,是從宋皎對他說「一切迴不去了」……開始。
眼中濕潤了。
皇帝看見了豫王的沉默,以及他臉上的悲戚難言。
「讓你看管著宋夜光,朕其實,並不希望你殺了她。」皇帝說出了心裏話:「朕其實知道,你早就是知情人了。宋夜光曾經是跟著你的,事到如今不管朕承認不承認,太子對她是有心的,所以朕把她交給你,就是想看看你會怎麽處置她。」
太子從來是個暴急的脾性,這次永州遇襲、陷於謀逆大案,在所有眾口一詞中,太子卻能夠保持清醒、理智跟公允,非但沒有指責豫王,反而擔心有人把豫王當刀,因而亂了京內及天下。
相比較來說,如果豫王真的狠心對宋皎下手,皇帝會對這個兒子失望透頂。
不僅僅因為宋皎是豫王昔日的心腹,也是因為宋皎所作所為,無愧於國無愧於民,同時……宋皎亦是太子的心頭之人。
如果豫王真的能夠無視這些,無視舊情跟宋皎這個人,真正的冷心冷血地動手,就在太子為他開脫的時候反而狠狠捅了趙儀瑄一刀,皇帝怎會不失望。
幸而,事情沒有到最壞的地步。
「王府的事情,朕已經都聽說了,」皇帝淡淡道:「一個奴婢自作主張,跟你沒什麽大幹係。不過以後事可要再多加留意,你便是太寬仁了,才會讓區區奴婢在王府興風作浪。」
豫王的眼中有淚,好像也有汗,聽到最後他道:「父皇……」
「怎麽?」
「兒臣,愧對父皇……兒臣無顏再留在京中,兒臣自請出京前往封地。」他忍著心頭之痛,沉聲說道。
皇帝有些意外,端詳他片刻,才吩咐道:「倒是不必急於如此,京內局勢還未定,張家才出事,你又離京,這個節骨眼上沒事也會給捕風捉影地鬧出來。何況你又要大婚……嗯,興許到年底宮內還會有好幾件大事,你走了像是什麽話。」
豫王隱約猜到皇帝口中的「宮內幾件大事」是什麽,他恨不得馬上走,立刻就走。
皇帝卻又道:「本來想傳你進宮,叫你去安撫一下你的母後,可是你這副樣子,若是給皇後看見了自然更加傷心,少不得再調養調養吧。」
豫王離開了養心殿。
他說不清心裏是種什麽滋味。
他本是想去皇後那邊看看,走到半路,突然想到自己臉上的情形,而且他也實在並沒心情去勸慰人,便又轉身往迴。
才過一處宮門,便聽到裏間有唧唧喳喳地說話聲響,竟道:
「聽說了沒有,先前那位西南道巡按禦史宋大人進宮的時候,皇上是特賜了乘輿的!好大的麵子,太子殿下還陪著走呢。」
「原來那乘抬輿是那位禦史台的宋按台?他們先前遠遠地瞧見了,還私下裏疑惑是誰如此大排場呢。」
關河在身後聽見,正欲上前,卻給豫王抬手製止了。
他停下腳步。
宮門內道:「太子殿下明明跟那宋夜光是死敵,怎麽竟突然好的跟一個人似的……先前聽說太子還帶了他去了東宮了,這會兒還沒出來呢!嘖嘖,聽說這個宋大人生得美貌絕倫,先前還跟豫王殿下有過那樣的傳言,怎麽跟王爺斷了後,又跟太子殿下這樣……皇上竟不知道麽?成什麽體統?」
豫王皺眉。
幸虧立即有個聲音立刻嗬斥:「可別瞎說,這位宋大人是有大功績的,西南道上一不知救了多少人命,還受了萬民傘,皇上跟太子殿下當然器重了,這位是正經有能耐的大人,你們可別瞎說那些詆辱人的話。」
正說到這裏,又有個小太監湊過來:「你們的消息都過時了,我才聽說了,那位宋按台其實……」
「什麽?」轟然的驚愕之聲:「是女……女子?不,不可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