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番話,滴水不漏,顧全了顏家的體麵,且聽著也頗懇切在理。
但在此之外,顏尚書卻也能品出另一層的意思。
早先在豫王跟信王之爭中,顏尚書便並未選任何一方,就算當初皇後曾要將顏文語許給信王,顏尚書依舊我行我素。
後來趙儀瑄成為太子,又要嫁三女兒,顏尚書更加不必費心思量了,畢竟太子是儲君,他隻要專心致誌而順其自然地為國效力就是。
可偏偏事與願違。
就在三姑娘毫無著落命運悽慘之時,卻是豫王挺身而出。
說不動心,那是假的,但一旦接受了豫王,就意味著顏府不會再像是以前一樣中立不倒了。
顏尚書沉默了半晌,終於長嘆了聲:「勞煩稟奏王爺,老臣甚是感激王爺,亦很願意促成這門親事。」
次日,豫王進宮。
皇帝在聽到豫王親自開口求賜婚之時,並沒有很意外,隻問了一句:「你可想好了嗎?」
豫王仍是如往昔似的溫和平靜:「是,懇請父皇為兒臣賜婚。」
皇帝抬眸:「那……你母後可知道了?」
豫王道:「兒臣待會兒便迴去麵稟母後。」
皇帝一笑:「你沒有跟你母後說過,就先來求朕賜婚了,你這是要先斬後奏對麽?」
豫王確實是這主意,但他仍是滴水不漏地:「兒臣不敢,隻是兒臣覺著,母後也是會同意的。」
——「本宮不同意!」
在皇後的寢宮裏,還沒等豫王把話說完,皇後便怒喝而起。
早上的時候,皇後娘娘從女官口中聽說了這傳言。
她並不信,甚至很輕蔑地:「不可能,豫王看不上顏文寧。」
但這件事竟連楚妃等都知道了,而在聽聞豫王進宮麵聖的時候,皇後終於坐不住了。
此刻親耳聽豫王說完,皇後怒火中燒,而匪夷所思的:「你是怎麽了?太子都不要的人,你卻巴巴地要去撿?她是什麽了不得的寶貝了?」
這句話何其耳熟。
趙南瑭想了想,苦笑。
昨日他在東宮也曾這樣對太子說過,沒想到這麽快風水輪流轉。
「你總不會跟皇上求下來了吧?你總不至於這樣愚蠢!」皇後越想越怕,步步近前:「你可不要告訴我,你是喜歡那個丫頭才這樣做的。」
皇後心裏很清楚顏文寧的斤兩,三姑娘跟顏文語完全不同,那丫頭的性子浮躁虛榮,就算是嫁了人,也未必會是個賢內助之選,這也是她竭力想把顏文寧塞給太子的原因之一。
她絕不信豫王會看上顏文寧。
「母後。」相比較皇後的激動氣急,豫王平靜的有些可怕。
就如同看似靜止的水麵,誰也不知道在三尺之下會是怎樣的洶湧澎湃。
迎著皇後逼視的目光,趙南瑭甚是輕描淡寫地:「喜歡不喜歡的,有什麽要緊?」
皇後怔住:「你說什麽?你、你既然不喜歡她,為什麽非要想不開娶她?」
「兒臣正是因為想開了,」豫王的雙眸中都沒有一點波瀾:「難道像是兒臣等這樣的人,還會因為喜歡一個人就去娶,不喜歡一個人就不娶?所謂婚嫁,不過是利益縱橫,端看這結親有無益處罷了。」
皇後起初還有些焦躁,但是聽到這裏,她的臉色陡然變了。
她直直地看著豫王,她發現豫王太平靜了,這淡然無欲,不喜不惱的神態,甚至讓皇後看著有些陌生。
「你、你當真是這麽想?」她試探地問。
「是。」豫王垂了眼簾,微笑:「兒臣娶了顏文寧,顏尚書自然感激,以後吏部歸向誰,還用兒臣多說嗎?」
皇後倒吸了一口冷氣:「可……」
不等皇後開口,豫王已經知道她要說什麽:「母後也不必擔心,若實在有母後看中的人,兒臣也會聽從母後意願,雖做不成正妃,也可充入王府,相得益彰。」
皇後屏息。
她沒想到一夜之間,豫王竟能想的這樣的通透。
皇後懷疑是發生了什麽事才讓豫王有如此轉變的,忽然她想起昨兒豫王跟著皇帝去東宮一節,便道:「你能如此想得開,眼光長遠,母後卻也不會再勉強你,不過,你怎麽突然就變了主意?」
就在這時,皇後好像看到豫王的唇角有點微腫。
經過半天一夜的敷藥,豫王臉上被掌摑的痕跡已然消退,但是唇角給打破的傷口卻無法在一夜之間癒合。
幸虧不細看的話,也看不出來。
但現在皇後總算後知後覺地留意到了:「你的……」
豫王不想迴顧被太子打過的慘痛,更加不願意讓任何人知道這點屈辱,便無奈一笑:「這兩日有些上火,昨兒晚上長了個火瘡,母後不必細看。」
皇後並未懷疑這話,因為豫王的謊話如此自然。
且她以為豫王自是因為思量這門親事而火氣上撞,也是有的。
最後,皇後悻悻地說道:「哼,真是白便宜了顏家,早知如此,本宮起初就不用費那些心思了。」
這會兒皇後的心意,卻跟皇帝傷了太子後一樣,都巴不得顏文寧早在那一撞中碰死過去,倒也幹淨。
說完了這些後,皇後不經意地說:「你舅舅先前派人送了信迴來,他不日也會迴京,正好……趕上你的事兒了。」
但在此之外,顏尚書卻也能品出另一層的意思。
早先在豫王跟信王之爭中,顏尚書便並未選任何一方,就算當初皇後曾要將顏文語許給信王,顏尚書依舊我行我素。
後來趙儀瑄成為太子,又要嫁三女兒,顏尚書更加不必費心思量了,畢竟太子是儲君,他隻要專心致誌而順其自然地為國效力就是。
可偏偏事與願違。
就在三姑娘毫無著落命運悽慘之時,卻是豫王挺身而出。
說不動心,那是假的,但一旦接受了豫王,就意味著顏府不會再像是以前一樣中立不倒了。
顏尚書沉默了半晌,終於長嘆了聲:「勞煩稟奏王爺,老臣甚是感激王爺,亦很願意促成這門親事。」
次日,豫王進宮。
皇帝在聽到豫王親自開口求賜婚之時,並沒有很意外,隻問了一句:「你可想好了嗎?」
豫王仍是如往昔似的溫和平靜:「是,懇請父皇為兒臣賜婚。」
皇帝抬眸:「那……你母後可知道了?」
豫王道:「兒臣待會兒便迴去麵稟母後。」
皇帝一笑:「你沒有跟你母後說過,就先來求朕賜婚了,你這是要先斬後奏對麽?」
豫王確實是這主意,但他仍是滴水不漏地:「兒臣不敢,隻是兒臣覺著,母後也是會同意的。」
——「本宮不同意!」
在皇後的寢宮裏,還沒等豫王把話說完,皇後便怒喝而起。
早上的時候,皇後娘娘從女官口中聽說了這傳言。
她並不信,甚至很輕蔑地:「不可能,豫王看不上顏文寧。」
但這件事竟連楚妃等都知道了,而在聽聞豫王進宮麵聖的時候,皇後終於坐不住了。
此刻親耳聽豫王說完,皇後怒火中燒,而匪夷所思的:「你是怎麽了?太子都不要的人,你卻巴巴地要去撿?她是什麽了不得的寶貝了?」
這句話何其耳熟。
趙南瑭想了想,苦笑。
昨日他在東宮也曾這樣對太子說過,沒想到這麽快風水輪流轉。
「你總不會跟皇上求下來了吧?你總不至於這樣愚蠢!」皇後越想越怕,步步近前:「你可不要告訴我,你是喜歡那個丫頭才這樣做的。」
皇後心裏很清楚顏文寧的斤兩,三姑娘跟顏文語完全不同,那丫頭的性子浮躁虛榮,就算是嫁了人,也未必會是個賢內助之選,這也是她竭力想把顏文寧塞給太子的原因之一。
她絕不信豫王會看上顏文寧。
「母後。」相比較皇後的激動氣急,豫王平靜的有些可怕。
就如同看似靜止的水麵,誰也不知道在三尺之下會是怎樣的洶湧澎湃。
迎著皇後逼視的目光,趙南瑭甚是輕描淡寫地:「喜歡不喜歡的,有什麽要緊?」
皇後怔住:「你說什麽?你、你既然不喜歡她,為什麽非要想不開娶她?」
「兒臣正是因為想開了,」豫王的雙眸中都沒有一點波瀾:「難道像是兒臣等這樣的人,還會因為喜歡一個人就去娶,不喜歡一個人就不娶?所謂婚嫁,不過是利益縱橫,端看這結親有無益處罷了。」
皇後起初還有些焦躁,但是聽到這裏,她的臉色陡然變了。
她直直地看著豫王,她發現豫王太平靜了,這淡然無欲,不喜不惱的神態,甚至讓皇後看著有些陌生。
「你、你當真是這麽想?」她試探地問。
「是。」豫王垂了眼簾,微笑:「兒臣娶了顏文寧,顏尚書自然感激,以後吏部歸向誰,還用兒臣多說嗎?」
皇後倒吸了一口冷氣:「可……」
不等皇後開口,豫王已經知道她要說什麽:「母後也不必擔心,若實在有母後看中的人,兒臣也會聽從母後意願,雖做不成正妃,也可充入王府,相得益彰。」
皇後屏息。
她沒想到一夜之間,豫王竟能想的這樣的通透。
皇後懷疑是發生了什麽事才讓豫王有如此轉變的,忽然她想起昨兒豫王跟著皇帝去東宮一節,便道:「你能如此想得開,眼光長遠,母後卻也不會再勉強你,不過,你怎麽突然就變了主意?」
就在這時,皇後好像看到豫王的唇角有點微腫。
經過半天一夜的敷藥,豫王臉上被掌摑的痕跡已然消退,但是唇角給打破的傷口卻無法在一夜之間癒合。
幸虧不細看的話,也看不出來。
但現在皇後總算後知後覺地留意到了:「你的……」
豫王不想迴顧被太子打過的慘痛,更加不願意讓任何人知道這點屈辱,便無奈一笑:「這兩日有些上火,昨兒晚上長了個火瘡,母後不必細看。」
皇後並未懷疑這話,因為豫王的謊話如此自然。
且她以為豫王自是因為思量這門親事而火氣上撞,也是有的。
最後,皇後悻悻地說道:「哼,真是白便宜了顏家,早知如此,本宮起初就不用費那些心思了。」
這會兒皇後的心意,卻跟皇帝傷了太子後一樣,都巴不得顏文寧早在那一撞中碰死過去,倒也幹淨。
說完了這些後,皇後不經意地說:「你舅舅先前派人送了信迴來,他不日也會迴京,正好……趕上你的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