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涉及宋皎跟趙儀瑄,皇帝心裏就有點古怪的感覺,可又說不上來。
然而顏府的事情上,卻是宋皎力挽狂瀾,想想當日她跪在跟前,清秀病弱,大有弱不禁風之態,沒想到人不可貌相,怪不得豫王先前器重此人。
把那點異樣壓下,皇帝又問:「罷了,那麽顏府的這件事到底是誰在背後謀劃,可有眉目?」
豫王遲疑著說道:「當日傳信的兩個下人,事發後已然消失無蹤,竟是無跡可尋,倒是顏三姑娘房中的一味迷香,有些可疑,兒臣正在命人暗中順著這條線索追查。」
皇帝說道:「你能這樣隱忍行事,朕甚是欣慰。這件事實則怪不得你,可恨的是竟然有人膽大包天到對皇室下手的地步,務必盡快查明,嚴懲不貸。」
豫王領旨:「這件事也是兒臣一時疏忽,隻以為未來的皇嫂有要緊事,兒臣不去顯得失禮……竟因而中計,幾乎讓皇族蒙羞。」
皇帝笑笑:「你吃虧就吃虧在太過謹小慎微了,那顏三還沒進東宮呢,又何必……」
說到這裏,皇帝思忖道:「這件事,不管如何,不可跟太子公開談論,隻要太子不提,你也不必告訴他實情,聽見了嗎?」
豫王略覺意外:「那……若是太子殿下問起呢?」
皇帝並沒有直接迴答,而是道:「他今日去了禦史台,這會兒也該迴來了,等他迴來再說吧。」
顏家母女在進宮的路上,總算是聽到了些隻言片語。
但隔著車轎,有些不真切,何況於夫人並不知情,聽了三言兩語的隻是不悅:「這些人好生膽大,又在嚼什麽舌頭。」
隻有顏文寧略有點心虛作祟,臉色不太好。
進了皇後寢宮,行禮過後,皇後請他們母女落座,細看顏文寧,道:「三姑娘比上次見麵的時候,清減了好些。」
於夫人陪笑說道:「迴娘娘的話,這幾日一直的寢食不安,令人憂心著呢。」
皇後道:「這個本宮自然懂,可憐天下父母心,突然飛來橫禍,放在誰身上都受不了的。」
顏文寧聽到這裏,眼淚便落了下來,又怕在皇後麵前失儀,急忙迴身擦拭。
皇後並不怪罪,道:「今日傳你們進來,是有一件事要說,那就是關乎跟東宮之事。」
夫人小心翼翼地:「請娘娘訓示。」顏文寧亦暗中留心。
皇後揣著明白裝糊塗的溫聲道來:「這件事情說來自然怪不得三姑娘,且幸而那登徒子並未得逞。本宮曾跟皇上進言,三姑娘品貌皆上,是難得之選,若因這丁點兒不順遂而錯過,未免可惜,放眼京城,又哪裏那麽快找到比三姑娘更出色的呢?」
這幾句話,像是大把的定心丸,顏文寧原先的惶恐掃去大半,眼中露出了喜悅之色:「娘娘……臣女不知該如何感激娘娘之恩。」
「這倒不必,」皇後笑了笑,蹙眉道:「不過這也隻是本宮的想法,皇上那裏雖也贊同,就是不知太子殿下如何。」
一句話讓三姑娘的臉色又黯了下去,她有些惴惴。
於夫人看了眼女兒,又看看皇後,她畢竟是有些年紀的,知道皇後特召他們進宮,不會隻是不痛不癢地說著兩句。
於氏道:「文寧不過蒲柳之姿,蒙娘娘青眼看中,實乃祖上積德,誰知又節外生枝,不瞞娘娘說,我們家老爺曾想把文寧送到城郊庵廟叫她靜養去……然而若是因此不能進東宮,這孩子下半生豈不毀了?太子不要的人……從此又有誰敢再娶她?」說到這裏,自己也有些淚汪汪的。
皇後竟隨之嘆息:「是啊,太子若不要,又有誰敢娶?」
於夫人聽皇後贊同,精神一振繼續說道:「娘娘是慈悲心腸,既然疼愛這孩子,少不得就多求替臣妾等……多謀劃操心些了。若能救了她,也等於救了顏家,顏家上下必當感念娘娘恩典!」
皇後等的就是這個。
聽於夫人說完,皇後笑了笑:「本宮同夫人一樣,都是心疼子女的,可太子那脾氣,你們也都知道,別說是本宮了,倘若他強了起來,皇上還未必能夠勸聽呢,不過,本宮依稀記得《烈女操》中曾有一句『貞女貴殉夫,捨生亦如此』……倘若太子殿下能夠知曉三姑娘決絕之心意,或者會為三姑娘所動,捨不得如此貞烈的太子妃也未可知。」
一席話說完,於夫人跟顏文寧對視了眼,都是似懂非懂。
正在這時,有內侍來說:「娘娘,太子殿下去了養心殿。」
皇後看著她們兩人:「你們知道皇上傳召太子是為什麽嗎?不過也正是為了你們這件事……太子的心腸可不比旁人,輕易很難撼動啊。」
於夫人在旁細想皇後的話,尤其是《烈女操》裏的那兩句,那個「殉夫」、「捨生」在腦中轉來轉去,又聽皇後補充的這句話,她突然意識到什麽,驚愕地看向皇後。
皇後對上她的眼神,慢慢說道:「好不容易進宮了一趟,待會兒,不如你們也去見見皇上吧,正好趕在太子也在那兒……能不能成,就靠這次了。」
這句一出,於夫人已然明白自己的猜想正是皇後的意思,她不由暗中倒吸了一口涼氣。
禦史台中,趙儀瑄聽到諸葛嵩那不合時宜的聲音,隻覺著可氣。
他磨了磨牙:「怎麽迴事,才出來又派人追,老頭子叫魂呢!」
然而顏府的事情上,卻是宋皎力挽狂瀾,想想當日她跪在跟前,清秀病弱,大有弱不禁風之態,沒想到人不可貌相,怪不得豫王先前器重此人。
把那點異樣壓下,皇帝又問:「罷了,那麽顏府的這件事到底是誰在背後謀劃,可有眉目?」
豫王遲疑著說道:「當日傳信的兩個下人,事發後已然消失無蹤,竟是無跡可尋,倒是顏三姑娘房中的一味迷香,有些可疑,兒臣正在命人暗中順著這條線索追查。」
皇帝說道:「你能這樣隱忍行事,朕甚是欣慰。這件事實則怪不得你,可恨的是竟然有人膽大包天到對皇室下手的地步,務必盡快查明,嚴懲不貸。」
豫王領旨:「這件事也是兒臣一時疏忽,隻以為未來的皇嫂有要緊事,兒臣不去顯得失禮……竟因而中計,幾乎讓皇族蒙羞。」
皇帝笑笑:「你吃虧就吃虧在太過謹小慎微了,那顏三還沒進東宮呢,又何必……」
說到這裏,皇帝思忖道:「這件事,不管如何,不可跟太子公開談論,隻要太子不提,你也不必告訴他實情,聽見了嗎?」
豫王略覺意外:「那……若是太子殿下問起呢?」
皇帝並沒有直接迴答,而是道:「他今日去了禦史台,這會兒也該迴來了,等他迴來再說吧。」
顏家母女在進宮的路上,總算是聽到了些隻言片語。
但隔著車轎,有些不真切,何況於夫人並不知情,聽了三言兩語的隻是不悅:「這些人好生膽大,又在嚼什麽舌頭。」
隻有顏文寧略有點心虛作祟,臉色不太好。
進了皇後寢宮,行禮過後,皇後請他們母女落座,細看顏文寧,道:「三姑娘比上次見麵的時候,清減了好些。」
於夫人陪笑說道:「迴娘娘的話,這幾日一直的寢食不安,令人憂心著呢。」
皇後道:「這個本宮自然懂,可憐天下父母心,突然飛來橫禍,放在誰身上都受不了的。」
顏文寧聽到這裏,眼淚便落了下來,又怕在皇後麵前失儀,急忙迴身擦拭。
皇後並不怪罪,道:「今日傳你們進來,是有一件事要說,那就是關乎跟東宮之事。」
夫人小心翼翼地:「請娘娘訓示。」顏文寧亦暗中留心。
皇後揣著明白裝糊塗的溫聲道來:「這件事情說來自然怪不得三姑娘,且幸而那登徒子並未得逞。本宮曾跟皇上進言,三姑娘品貌皆上,是難得之選,若因這丁點兒不順遂而錯過,未免可惜,放眼京城,又哪裏那麽快找到比三姑娘更出色的呢?」
這幾句話,像是大把的定心丸,顏文寧原先的惶恐掃去大半,眼中露出了喜悅之色:「娘娘……臣女不知該如何感激娘娘之恩。」
「這倒不必,」皇後笑了笑,蹙眉道:「不過這也隻是本宮的想法,皇上那裏雖也贊同,就是不知太子殿下如何。」
一句話讓三姑娘的臉色又黯了下去,她有些惴惴。
於夫人看了眼女兒,又看看皇後,她畢竟是有些年紀的,知道皇後特召他們進宮,不會隻是不痛不癢地說著兩句。
於氏道:「文寧不過蒲柳之姿,蒙娘娘青眼看中,實乃祖上積德,誰知又節外生枝,不瞞娘娘說,我們家老爺曾想把文寧送到城郊庵廟叫她靜養去……然而若是因此不能進東宮,這孩子下半生豈不毀了?太子不要的人……從此又有誰敢再娶她?」說到這裏,自己也有些淚汪汪的。
皇後竟隨之嘆息:「是啊,太子若不要,又有誰敢娶?」
於夫人聽皇後贊同,精神一振繼續說道:「娘娘是慈悲心腸,既然疼愛這孩子,少不得就多求替臣妾等……多謀劃操心些了。若能救了她,也等於救了顏家,顏家上下必當感念娘娘恩典!」
皇後等的就是這個。
聽於夫人說完,皇後笑了笑:「本宮同夫人一樣,都是心疼子女的,可太子那脾氣,你們也都知道,別說是本宮了,倘若他強了起來,皇上還未必能夠勸聽呢,不過,本宮依稀記得《烈女操》中曾有一句『貞女貴殉夫,捨生亦如此』……倘若太子殿下能夠知曉三姑娘決絕之心意,或者會為三姑娘所動,捨不得如此貞烈的太子妃也未可知。」
一席話說完,於夫人跟顏文寧對視了眼,都是似懂非懂。
正在這時,有內侍來說:「娘娘,太子殿下去了養心殿。」
皇後看著她們兩人:「你們知道皇上傳召太子是為什麽嗎?不過也正是為了你們這件事……太子的心腸可不比旁人,輕易很難撼動啊。」
於夫人在旁細想皇後的話,尤其是《烈女操》裏的那兩句,那個「殉夫」、「捨生」在腦中轉來轉去,又聽皇後補充的這句話,她突然意識到什麽,驚愕地看向皇後。
皇後對上她的眼神,慢慢說道:「好不容易進宮了一趟,待會兒,不如你們也去見見皇上吧,正好趕在太子也在那兒……能不能成,就靠這次了。」
這句一出,於夫人已然明白自己的猜想正是皇後的意思,她不由暗中倒吸了一口涼氣。
禦史台中,趙儀瑄聽到諸葛嵩那不合時宜的聲音,隻覺著可氣。
他磨了磨牙:「怎麽迴事,才出來又派人追,老頭子叫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