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道德君子
大明:我憨!但是我不坑爹啊! 作者:兔豆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90章 道德君子
聽著汪同達的話,淩漢心中冷笑,又是老生常談的罪狀。
這些罪名還用你告禦狀?
這都是人盡皆知的罪名了好不好?
而且人人都認為這些罪名就該按在李憨子頭上,李憨子就應該是如此的做派。
可是……
這幾項罪名哪有一個實證,哪有一個人證、物證?
不全都是道聽途說的?
若是這些罪名裏有一個有實證的,還用得著你汪同達今日告禦狀,老子早就把李餘那憨子給抓起來了!
我和李憨子的仇可比你的深!
哎,老夫被李憨子騙苦了啊!
可惜了袁容那個好苗子啊!
“汪大人所言罪狀,可有證據?”淩漢麵無表情冷冷的說道。
“李憨子所作所為人盡皆知,還需要證據?”汪同達道。
“人盡皆知?知道什麽?百姓深受其害,本官倒是希望汪禦史給出解釋?受害人在哪?”
淩漢追問。
“人盡皆知不過是你一廂情願的妄加猜測而已!”
“說什麽紈絝、百姓深受其害,可有人證、物證?”
淩漢看著汪同達步步緊逼。
“嗯……”
“這……”
汪同達突然愣住了,他苦思冥想,確實沒找到實證,被淩漢追問著,之前囂張的氣焰一下子蔫住了,愣在原地,眼中竟然閃現出一絲慌亂。
“這什麽這?可說的出來?可能舉出實證?”淩漢冷喝道。
“淩都禦史,即使沒有實證,李餘也不可入朝,若是國朝讓如此風評的人,入朝為官,我大明百姓該如何看待我等?”汪同達道。
“嗬,又轉移攻訐方向了?風評?這李餘堂堂國公之子,尋常胡鬧也都是和勳貴子弟賭鬥玩鬧而已,從不曾欺辱尋常百姓,也不在鬧市胡鬧,尋常百姓從何而知風評與他。”
“李餘的風評不過是以訛傳訛、人雲亦雲而已,如何做的準?”
汪同達聽著淩漢的話,眉頭緊皺,半天也想不出來任何反抗之言。
扭頭看向之前一同發對李餘的同僚們,發現他們竟然集體偃旗息鼓,一碰上自己的視線就立馬轉開。
剛才還熱血沸騰的汪同達,頓時明白了自己其實始終都是孤軍奮戰。
妥妥的是被當槍使了。
而且汪同達覺得自己也不應該是那杆出頭的槍,在聽著淩漢的質問之後,在感覺被同僚背叛之後,他突然徹底醒悟了,這些同僚反對李餘入朝,似乎並不堅定,更多的則像是人雲亦雲的過江之鯽。
淩漢也不等汪同達迴話,話鋒陡然一轉道,“本官倒是要問問汪禦史,為何如此反感李餘入朝。”
淩漢這話一出來,朝堂之上氛圍立即變了,群臣看汪同達的眼神變了。
淩漢為什麽這麽問,難道汪禦史和李餘有私仇?
“淩都禦史這是何意?”汪同達氣憤的看著淩漢,感覺自己錚錚鐵骨被羞辱了一般。
“隻是隨口一問,汪禦史對李餘入朝一事,反應如此激烈,老夫見頗感意外。”淩漢道。
“禦史本就有聞風奏事之權,事關國朝用人大事,本官言辭激烈些又有何不妥?”
汪同達說著朝高台上的朱元璋和太子朱標一拱手,“陛下、太子在上,我汪同達為官二十餘載,一生清廉奉公執法,從不因私仇參奏,也不因私恩相授,老大人這般看我,實屬不該!”
淩漢笑了。
禦史,確實有聞風奏事之則,哪怕是聽了小兒胡言,也能當做奏事的依據,但是你聞風奏事就行,我問問你就不行?
你能聞風奏事冤枉別人就行,我質疑一句你就不該?
這是何道理!
同樣是做禦史的,我這個都禦史都不敢有兩套保準啊!
汪同達這是明顯的道德君子的做派,隻允許自己批判別人,根本就不允許別人質疑自己,甚至說自己一句,都覺得是被冒犯到了。
而泥腿子出身的朱元璋更是對讀書人道德君子的做派更是厭惡至極。
你說別人行,別人說你,你就說自己是道德君子,你說我就是侮辱我,這樣的人,朱元璋厭惡,而且是自青年時一直到老都是異常厭惡。
龍椅上的朱元璋,之前看著淩漢和汪同達辯論,臉上還帶著幾分看戲的惡趣味。
可是聽著汪同達此時極其雙標的話,眉頭一皺,不悅之色立即掛在了臉上。
“夠了!別吵了!”
“咱坐朝十餘載,察覺禦史聞風奏事,多是捕風捉影,但是當朝奏對,卻又不得查,不得不辯論,實在是耽誤時間!”
“國朝那麽多事,豈能每日都開辯論大會!”
“禦史奏言,也要有真有實,不能耳朵聽了嘴巴就說出來,要實查!”
“即日起禦史不得聞風奏事,若有奏,必有實據,若無,當有力證可佐以輔證!”
聽著朱元璋的話,汪同達渾身一顫,他明白了,陛下這是在點自己。
淩漢冷笑的看著汪同達,迂腐,蠢笨,頭鐵,惹惱陛下了吧?
“咱看汪禦史也是如魏征一般的諍臣,剛好湖北道監察禦史被咱給剝皮了正空缺呢,你就去湖北道吧,即日啟程就行了。”朱元璋又道。
若說之前汪同達是心驚,這會是心涼了,自己是徹底造了陛下的惡了。
湖北道監察禦史,明升暗降,明顯是皇帝不願意看到自己,所以把自己發送外邊當官去了!
淩漢聽著皇帝對汪同達的處置,心中頓時一驚。
廢除禦史聞風奏事的權利,皇帝給出的理由是,浪費時間耽誤事,當然這是客觀事實,看似合理……
但是淩漢卻覺得皇帝在讓李餘入朝為官這個節骨眼上廢除禦史聞風奏事的權利是在為李餘鋪路。
畢竟李餘的名聲可謂是臭大街了,他要是當官,像汪同達這樣的禦史,每天啥都不幹,禦史都得因為他的臭名聲參奏幾本。
尤其是皇帝直接把汪同達調出京城,更加佐證了淩漢的猜測。
李餘還真是皇恩深厚啊。
“汪同達你是不想去湖北道嗎?”
朱元璋見汪同達遲遲不謝恩,聲音不悅道。
“臣遵旨,謝陛下隆恩!”
汪同達猛然驚醒,跪在地上,高唿萬歲,但是滿朝文武全都知道著汪同達恐怕要在湖北道幹到退休了。
聽著汪同達的話,淩漢心中冷笑,又是老生常談的罪狀。
這些罪名還用你告禦狀?
這都是人盡皆知的罪名了好不好?
而且人人都認為這些罪名就該按在李憨子頭上,李憨子就應該是如此的做派。
可是……
這幾項罪名哪有一個實證,哪有一個人證、物證?
不全都是道聽途說的?
若是這些罪名裏有一個有實證的,還用得著你汪同達今日告禦狀,老子早就把李餘那憨子給抓起來了!
我和李憨子的仇可比你的深!
哎,老夫被李憨子騙苦了啊!
可惜了袁容那個好苗子啊!
“汪大人所言罪狀,可有證據?”淩漢麵無表情冷冷的說道。
“李憨子所作所為人盡皆知,還需要證據?”汪同達道。
“人盡皆知?知道什麽?百姓深受其害,本官倒是希望汪禦史給出解釋?受害人在哪?”
淩漢追問。
“人盡皆知不過是你一廂情願的妄加猜測而已!”
“說什麽紈絝、百姓深受其害,可有人證、物證?”
淩漢看著汪同達步步緊逼。
“嗯……”
“這……”
汪同達突然愣住了,他苦思冥想,確實沒找到實證,被淩漢追問著,之前囂張的氣焰一下子蔫住了,愣在原地,眼中竟然閃現出一絲慌亂。
“這什麽這?可說的出來?可能舉出實證?”淩漢冷喝道。
“淩都禦史,即使沒有實證,李餘也不可入朝,若是國朝讓如此風評的人,入朝為官,我大明百姓該如何看待我等?”汪同達道。
“嗬,又轉移攻訐方向了?風評?這李餘堂堂國公之子,尋常胡鬧也都是和勳貴子弟賭鬥玩鬧而已,從不曾欺辱尋常百姓,也不在鬧市胡鬧,尋常百姓從何而知風評與他。”
“李餘的風評不過是以訛傳訛、人雲亦雲而已,如何做的準?”
汪同達聽著淩漢的話,眉頭緊皺,半天也想不出來任何反抗之言。
扭頭看向之前一同發對李餘的同僚們,發現他們竟然集體偃旗息鼓,一碰上自己的視線就立馬轉開。
剛才還熱血沸騰的汪同達,頓時明白了自己其實始終都是孤軍奮戰。
妥妥的是被當槍使了。
而且汪同達覺得自己也不應該是那杆出頭的槍,在聽著淩漢的質問之後,在感覺被同僚背叛之後,他突然徹底醒悟了,這些同僚反對李餘入朝,似乎並不堅定,更多的則像是人雲亦雲的過江之鯽。
淩漢也不等汪同達迴話,話鋒陡然一轉道,“本官倒是要問問汪禦史,為何如此反感李餘入朝。”
淩漢這話一出來,朝堂之上氛圍立即變了,群臣看汪同達的眼神變了。
淩漢為什麽這麽問,難道汪禦史和李餘有私仇?
“淩都禦史這是何意?”汪同達氣憤的看著淩漢,感覺自己錚錚鐵骨被羞辱了一般。
“隻是隨口一問,汪禦史對李餘入朝一事,反應如此激烈,老夫見頗感意外。”淩漢道。
“禦史本就有聞風奏事之權,事關國朝用人大事,本官言辭激烈些又有何不妥?”
汪同達說著朝高台上的朱元璋和太子朱標一拱手,“陛下、太子在上,我汪同達為官二十餘載,一生清廉奉公執法,從不因私仇參奏,也不因私恩相授,老大人這般看我,實屬不該!”
淩漢笑了。
禦史,確實有聞風奏事之則,哪怕是聽了小兒胡言,也能當做奏事的依據,但是你聞風奏事就行,我問問你就不行?
你能聞風奏事冤枉別人就行,我質疑一句你就不該?
這是何道理!
同樣是做禦史的,我這個都禦史都不敢有兩套保準啊!
汪同達這是明顯的道德君子的做派,隻允許自己批判別人,根本就不允許別人質疑自己,甚至說自己一句,都覺得是被冒犯到了。
而泥腿子出身的朱元璋更是對讀書人道德君子的做派更是厭惡至極。
你說別人行,別人說你,你就說自己是道德君子,你說我就是侮辱我,這樣的人,朱元璋厭惡,而且是自青年時一直到老都是異常厭惡。
龍椅上的朱元璋,之前看著淩漢和汪同達辯論,臉上還帶著幾分看戲的惡趣味。
可是聽著汪同達此時極其雙標的話,眉頭一皺,不悅之色立即掛在了臉上。
“夠了!別吵了!”
“咱坐朝十餘載,察覺禦史聞風奏事,多是捕風捉影,但是當朝奏對,卻又不得查,不得不辯論,實在是耽誤時間!”
“國朝那麽多事,豈能每日都開辯論大會!”
“禦史奏言,也要有真有實,不能耳朵聽了嘴巴就說出來,要實查!”
“即日起禦史不得聞風奏事,若有奏,必有實據,若無,當有力證可佐以輔證!”
聽著朱元璋的話,汪同達渾身一顫,他明白了,陛下這是在點自己。
淩漢冷笑的看著汪同達,迂腐,蠢笨,頭鐵,惹惱陛下了吧?
“咱看汪禦史也是如魏征一般的諍臣,剛好湖北道監察禦史被咱給剝皮了正空缺呢,你就去湖北道吧,即日啟程就行了。”朱元璋又道。
若說之前汪同達是心驚,這會是心涼了,自己是徹底造了陛下的惡了。
湖北道監察禦史,明升暗降,明顯是皇帝不願意看到自己,所以把自己發送外邊當官去了!
淩漢聽著皇帝對汪同達的處置,心中頓時一驚。
廢除禦史聞風奏事的權利,皇帝給出的理由是,浪費時間耽誤事,當然這是客觀事實,看似合理……
但是淩漢卻覺得皇帝在讓李餘入朝為官這個節骨眼上廢除禦史聞風奏事的權利是在為李餘鋪路。
畢竟李餘的名聲可謂是臭大街了,他要是當官,像汪同達這樣的禦史,每天啥都不幹,禦史都得因為他的臭名聲參奏幾本。
尤其是皇帝直接把汪同達調出京城,更加佐證了淩漢的猜測。
李餘還真是皇恩深厚啊。
“汪同達你是不想去湖北道嗎?”
朱元璋見汪同達遲遲不謝恩,聲音不悅道。
“臣遵旨,謝陛下隆恩!”
汪同達猛然驚醒,跪在地上,高唿萬歲,但是滿朝文武全都知道著汪同達恐怕要在湖北道幹到退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