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盡心籠絡」,是用如今他們能夠到手的利益去誘惑他人,可惜……
「我隻問季珪,季珪是想要自己留名,還是要崔家留名?若是自己留名,你現在其實就已經算得上是留名青史了;但若是想要崔家流芳,卻也是讓人為難。」
「為何崔家不可流芳百世?」
「你本人都隻是名留青史,能不能流芳百世都得看你後來如何,何況崔家上麵都有了個崔烈?遺臭萬年倒是挺方便的,畢竟你們崔家已經做到了。」
聽到崔烈這個名字的時候崔琰瞬間平靜了下來,是的,崔烈因為買官的原因成功創造「銅臭」一次,徹徹底底遺臭萬年。隻要有崔烈,崔家無論如何都沒有辦法再流芳百世。
若是不能流芳百世,那麽延續百世——
「我再問你,為何沒有百世的王朝,卻有百世的世家?」
聽著對麵的茶盞「噹啷」一聲掉在地上,姚珞根本沒有抬頭,繼續挑揀著旁邊一盒子香丸:「這可不是什麽大不敬不是麽?為何有百世的世家,你崔家會不明白就奇怪了。」
崔家可以一路溯源到戰國時期公元前五百多年齊桓公時期,仔細算算是真的有七百多年、絕對多於百代相傳。再者世家手裏有土地,有知識,有人才。而這三樣東西,偏偏是王朝延續的根本。
她出手打破知識壟斷文字壁壘,讓人才的火種灑到了所有人的頭上,和蔡琰一起努力砸破那幢鐵房子。然而世家手上依舊有著讓不少人忌憚的東西——
土地。
詩經裏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這句話也就是說說,天下可不都是王負責的,還有諸侯世家呢。再說土地國有製和兼併這方麵一直到現代土地改革才算走完第一步,然而哪怕是現代,各種違建以及高爾夫球場多了去了不說,有段時間防□□都能被砍,足夠表現出土地管理依舊是個大問題。
姚珞知道自己沒那麽聰明,拿不出一勞永逸的方法,索性就讓郭嘉戲誌才他們頭疼去。但是她也有她能做的事情,至少在現在,她覺得自己有些事情也不是不能做:「崔家為清河一帶多年經營,我當然是懂你們在其中的付出。然清河隻知崔家而不知其他,也有些過分了。」
「不,清河並非崔家所有。」
「我知道,但是清河實際上,就是你們崔家的。」
世家可不是什麽簡單的存在,他們手裏有家丁部曲,有簡單訓練過用於保護自己排斥他人的軍隊,放歐洲就是領主,放到現在的漢末如果不要臉一點,都可以拉起大旗,自稱是一方諸侯了。
他們經營的地界看似保護百姓不被他人侵犯,但其實在清河這個縣,百姓大部分種出來的東西也不會給朝廷,而是全被崔家收了過去。
他們這樣求的崔家庇護,崔家也會迴以一份良善,甚至於可以說幾百年來他們都是這麽幹的,所謂百姓也不過是他們的「私產」。這樣延續下去以後,無數個世家逐漸野心膨脹,就這麽成為了撼動王朝的惡性腫瘤。
「我……」
崔琰嘴裏有些發苦,他知道姚珞說得沒有錯,然而在這兩年卻並不是這樣。崔家已經沒有那麽多力氣去保護那些百姓,而且最關鍵的是,不少百姓居然想走。
他們不想留在清河縣,因為崔家不會教他們認字,不會告訴他們還有別的活法,不會隻收他們那麽點的糧食當賦稅。而兗州甚至於都不會在意你是否是流民,到了地方之後簽上戶籍被分了地,第一年甚至於免掉賦稅留下來,那麽你就是兗州人。
會有認字的機會,可以隨便去哪裏做工,可以學很多學不到的東西。甚至於農具都會幫忙換新的,耕牛也能從官府來租。不用怕有地痞無賴,因為每個村子裏都有自己選出來的村長,每三個月甚至於連縣老爺都會來走一圈,問問大家有沒有什麽需要。
他們嚮往這樣的生活,想要讓孩子們讀書習字,想要去看看這個世上能夠讓人活得更好的地方。最關鍵的是他們在那裏,不管是誰都會把他們當人,不用跪下,不用伏在地上戰戰兢兢喊上麵一句「老爺」。
「你從一開始就在這麽做了?」
「不,我隻是覺得每個人都是人,而不是自認為多學了點什麽,穿了個好衣服,生在一個好家裏就比別人要更加高等。」
姚珞嘴角微微勾起,看著欲言又止的崔琰笑得更厲害:「你肯定是不信的,但是你應該聽過我之前寫的那篇文章。我說過,其無智非真無智,而為無知也。」
百姓是真的什麽都不懂麽?不是的,他們不是不懂,而是不知道罷了。如果說他們真的不懂,就不會有王朝疊代,就不會有二十四節氣,就不會有清明和端午:「崔季珪,每個人起點的確都不相同,不平等,更不公平。但是生而為人,求知、求學、求真的心,都應該是平等公平的。」
孔子曰有教無類,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眼前這個人,是真的按照他們所說的在做她想做的事情。
「姚英存。」
聽著最後這段崔琰整個人頹喪下來,看著姚珞的表情卻有了更大的變化。他知道姚珞不僅不可能站在世家這邊,更是想要覆滅世家。但讓他最為想笑的是他居然不僅不覺得這樣的姚珞很可恨,甚至於覺得她說的對。
「你是想要當聖人麽?」
「我隻問季珪,季珪是想要自己留名,還是要崔家留名?若是自己留名,你現在其實就已經算得上是留名青史了;但若是想要崔家流芳,卻也是讓人為難。」
「為何崔家不可流芳百世?」
「你本人都隻是名留青史,能不能流芳百世都得看你後來如何,何況崔家上麵都有了個崔烈?遺臭萬年倒是挺方便的,畢竟你們崔家已經做到了。」
聽到崔烈這個名字的時候崔琰瞬間平靜了下來,是的,崔烈因為買官的原因成功創造「銅臭」一次,徹徹底底遺臭萬年。隻要有崔烈,崔家無論如何都沒有辦法再流芳百世。
若是不能流芳百世,那麽延續百世——
「我再問你,為何沒有百世的王朝,卻有百世的世家?」
聽著對麵的茶盞「噹啷」一聲掉在地上,姚珞根本沒有抬頭,繼續挑揀著旁邊一盒子香丸:「這可不是什麽大不敬不是麽?為何有百世的世家,你崔家會不明白就奇怪了。」
崔家可以一路溯源到戰國時期公元前五百多年齊桓公時期,仔細算算是真的有七百多年、絕對多於百代相傳。再者世家手裏有土地,有知識,有人才。而這三樣東西,偏偏是王朝延續的根本。
她出手打破知識壟斷文字壁壘,讓人才的火種灑到了所有人的頭上,和蔡琰一起努力砸破那幢鐵房子。然而世家手上依舊有著讓不少人忌憚的東西——
土地。
詩經裏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這句話也就是說說,天下可不都是王負責的,還有諸侯世家呢。再說土地國有製和兼併這方麵一直到現代土地改革才算走完第一步,然而哪怕是現代,各種違建以及高爾夫球場多了去了不說,有段時間防□□都能被砍,足夠表現出土地管理依舊是個大問題。
姚珞知道自己沒那麽聰明,拿不出一勞永逸的方法,索性就讓郭嘉戲誌才他們頭疼去。但是她也有她能做的事情,至少在現在,她覺得自己有些事情也不是不能做:「崔家為清河一帶多年經營,我當然是懂你們在其中的付出。然清河隻知崔家而不知其他,也有些過分了。」
「不,清河並非崔家所有。」
「我知道,但是清河實際上,就是你們崔家的。」
世家可不是什麽簡單的存在,他們手裏有家丁部曲,有簡單訓練過用於保護自己排斥他人的軍隊,放歐洲就是領主,放到現在的漢末如果不要臉一點,都可以拉起大旗,自稱是一方諸侯了。
他們經營的地界看似保護百姓不被他人侵犯,但其實在清河這個縣,百姓大部分種出來的東西也不會給朝廷,而是全被崔家收了過去。
他們這樣求的崔家庇護,崔家也會迴以一份良善,甚至於可以說幾百年來他們都是這麽幹的,所謂百姓也不過是他們的「私產」。這樣延續下去以後,無數個世家逐漸野心膨脹,就這麽成為了撼動王朝的惡性腫瘤。
「我……」
崔琰嘴裏有些發苦,他知道姚珞說得沒有錯,然而在這兩年卻並不是這樣。崔家已經沒有那麽多力氣去保護那些百姓,而且最關鍵的是,不少百姓居然想走。
他們不想留在清河縣,因為崔家不會教他們認字,不會告訴他們還有別的活法,不會隻收他們那麽點的糧食當賦稅。而兗州甚至於都不會在意你是否是流民,到了地方之後簽上戶籍被分了地,第一年甚至於免掉賦稅留下來,那麽你就是兗州人。
會有認字的機會,可以隨便去哪裏做工,可以學很多學不到的東西。甚至於農具都會幫忙換新的,耕牛也能從官府來租。不用怕有地痞無賴,因為每個村子裏都有自己選出來的村長,每三個月甚至於連縣老爺都會來走一圈,問問大家有沒有什麽需要。
他們嚮往這樣的生活,想要讓孩子們讀書習字,想要去看看這個世上能夠讓人活得更好的地方。最關鍵的是他們在那裏,不管是誰都會把他們當人,不用跪下,不用伏在地上戰戰兢兢喊上麵一句「老爺」。
「你從一開始就在這麽做了?」
「不,我隻是覺得每個人都是人,而不是自認為多學了點什麽,穿了個好衣服,生在一個好家裏就比別人要更加高等。」
姚珞嘴角微微勾起,看著欲言又止的崔琰笑得更厲害:「你肯定是不信的,但是你應該聽過我之前寫的那篇文章。我說過,其無智非真無智,而為無知也。」
百姓是真的什麽都不懂麽?不是的,他們不是不懂,而是不知道罷了。如果說他們真的不懂,就不會有王朝疊代,就不會有二十四節氣,就不會有清明和端午:「崔季珪,每個人起點的確都不相同,不平等,更不公平。但是生而為人,求知、求學、求真的心,都應該是平等公平的。」
孔子曰有教無類,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眼前這個人,是真的按照他們所說的在做她想做的事情。
「姚英存。」
聽著最後這段崔琰整個人頹喪下來,看著姚珞的表情卻有了更大的變化。他知道姚珞不僅不可能站在世家這邊,更是想要覆滅世家。但讓他最為想笑的是他居然不僅不覺得這樣的姚珞很可恨,甚至於覺得她說的對。
「你是想要當聖人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