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微微沉默了一會兒,伸手往旁邊抽出曹榮給自己擬好的名單:「鐵匠,廚師,首飾匠人,泥塑匠,做買賣的,變戲法的,雜耍……東家你能想到的,應有盡有。」
沉默地看著這張名單,曹操突然苦笑一聲把它又塞還給了姚珞:「就算有著手藝傍身,卻也是都過不下去了。這世道可真是,都不知道讓人說什麽好。」
「東家不必如此自責,現在最重要的事情也不是去想這些。」
「我知道。」
曹操隻是感嘆了一會兒就又重新振奮起來,親自拿著兩個馬鐙去實驗,嚇得曹榮太史慈還有徐福三個直接衝過去攔人,氣得曹操指著三個鼻子罵,硬是上馬跑了幾圈才舒爽地下馬,斜著眼睛看著三個突然又變得殷切的傢夥聲音裏多了點得意洋洋:「英存給我做的,你們想用啊?等著吧。」
「……」
這種「我家女兒給我做了東西孝敬我你們這群人就看著吧」的語氣是什麽情況!太史慈還是姚珞親哥親師兄,徐福還娶了姚珞好學生趙姯呢!
而且曹榮也被這麽點名,這爹也太不近人情了吧?
感覺到徐福和太史慈下意識看過來的模樣曹榮側過臉,無比深沉地嘆了口氣。
沒關係,她早就習慣了。有這個時間去吃醋,還不如讓她好好想想應該怎麽把那位錢鐵匠塞得嚴嚴實實,再最好再讓他帶上幾個徒弟。
「不過這麽一來,我倒是覺得援營有點太大了。」
等到曹操跑完馬滿意地選擇了鐵製馬鐙,曹榮立刻跟上自己父親身邊,聲音略低但也很明顯做出過考慮:「主公,曾經援營是因為不知道怎麽安排、再加上將士們需要學字讀書,索性就全部都丟到援營來自成一營。現在援營除了六營以外還有鐵匠、各種器具製備的工營,人實在是有些太多了一些。尤其我都被稱為『大營長』,這不妥。」
「這點確實,你能說給我聽就很好。」
郭嘉在去陳留帶兵之前也同樣給曹操提醒過這件事情,如今曹榮主動來提,也讓曹操對自家長女更加滿意了幾分:「你若是有想法,說來就是。」
「醫藥二營必須得放在援營裏,教習營分出,與幼學合併,可為教營、亦或者別的稱唿另外差靈活妥當的人統領。另外鐵匠歸於工營,得放在兗州軍中,由專人負責,不能全部交給我。烹紡都歸於後勤,烹歸火頭軍不再拆分,樂營中人得問問英存,紡……若是可以,我想交給夫人。」
聽著曹榮將援營臃腫部分全部拆去曹操的表情更加柔和,聽到最後時頓了頓,還是輕輕地嘆了口氣:「夫人……會開心的。」
「主公?」
「我覺得沒有問題,英存的樂營中她也已經挑了一部分出援營,剩下的人都是有了軍籍,得上戰場的司鼓司號兵。」
曹操伸手輕輕地拍了拍自家女兒的肩膀,看著她有些不好意思的樣子笑得更是感嘆:「盈豐也大了,挺好。就是阿翁問問你,想不想誌才啊?」
「……」
這切換得有點快,曹榮愣了一會兒才反應過來,憤怒地掀開曹操的手大步離開,還聽到自家老不修在後麵大笑。
這,這還能算是親爹?
曹榮正好趁著秋收以後的冬天將整個援營拆分完畢,姚珞則是趁著天還沒有那麽冷,再次跑了一趟陳留去看蔡琰寫的《熹平經注》。
寫這樣的經注沒有三五年是寫不來的,然而蔡琰早在長安洛陽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和蔡邕一起做這件事情,順帶著還在記錄各類歷史。《熹平經注》看似是個浩大的工程量,蔡琰早就已經完成了五分之四,剩下的一些甚至於也不是重新做注,而是在查漏補缺,竭盡她所能寫到完美。
「您從廩丘一路真是辛苦。」
經過蔡琰同意後姚珞已經將長安的書籍先運一部分到濟南、用造紙坊造出來的紙進行抄錄後再送迴陳留,如今也算是抄錄了大半。蔡家的藏書基本也已經全部從長安運了出來,讓蔡琰和曹操都鬆了口氣。
原本蔡琰還以為曹操會扣下一部分自己的書籍,然而在看到兗州真的隻是抄錄、甚至於還再幫忙查漏補缺後將原本送迴到她身邊,蔡琰對曹操更多了幾分感激。
「辛苦的是昭姬,我可就是來迴跑了,昭姬你還得再做注呢。」
看著蔡琰手中做注居然還有標了句讀時姚珞愣了愣,蔡琰反而是輕輕笑了起來,伸手將旁邊一卷書遞了過來:「我小時候也惱怒過,為何書籍不標句讀、卻要我自己來學著看。現在想想……或許阿律說的沒錯,隻不過是把戲罷了。」
「她怎麽什麽都和你說。」
聽著姚珞的嘀咕蔡琰笑著繼續寫下自己的論點,眼神裏多了點感嘆:「不標註句讀,就是為了讓人覺得讀書很難,讓大家都覺得讀書是不容易的事情。幼兒學讀書都要先從判斷句讀開始學,明明標上句讀是最容易不過的事情,卻沒有一個人願意去做。」
「因為『從來如此,就不是錯的』。」
「是也。」
蔡琰調皮地眨了眨眼睛,身上穿著一身白色麻衣更顯得她整個人無比秀麗:「我這麽做,或許也隻有英存你會覺得沒問題。」
「倒也不是問題不問題的,如今濟南連帶著整個兗州都開始用句讀了,你這樣做注東家反而會更開心。」
想到對自己很是照顧的曹操又聯想到與他交好的父親,蔡琰低低地嘆了口氣,卻也並不悲傷:「我隻希望這《熹平經注》能夠讓阿翁名聲重新迴來罷了。不說這個,英存你是收到了我的信對麽?」
沉默地看著這張名單,曹操突然苦笑一聲把它又塞還給了姚珞:「就算有著手藝傍身,卻也是都過不下去了。這世道可真是,都不知道讓人說什麽好。」
「東家不必如此自責,現在最重要的事情也不是去想這些。」
「我知道。」
曹操隻是感嘆了一會兒就又重新振奮起來,親自拿著兩個馬鐙去實驗,嚇得曹榮太史慈還有徐福三個直接衝過去攔人,氣得曹操指著三個鼻子罵,硬是上馬跑了幾圈才舒爽地下馬,斜著眼睛看著三個突然又變得殷切的傢夥聲音裏多了點得意洋洋:「英存給我做的,你們想用啊?等著吧。」
「……」
這種「我家女兒給我做了東西孝敬我你們這群人就看著吧」的語氣是什麽情況!太史慈還是姚珞親哥親師兄,徐福還娶了姚珞好學生趙姯呢!
而且曹榮也被這麽點名,這爹也太不近人情了吧?
感覺到徐福和太史慈下意識看過來的模樣曹榮側過臉,無比深沉地嘆了口氣。
沒關係,她早就習慣了。有這個時間去吃醋,還不如讓她好好想想應該怎麽把那位錢鐵匠塞得嚴嚴實實,再最好再讓他帶上幾個徒弟。
「不過這麽一來,我倒是覺得援營有點太大了。」
等到曹操跑完馬滿意地選擇了鐵製馬鐙,曹榮立刻跟上自己父親身邊,聲音略低但也很明顯做出過考慮:「主公,曾經援營是因為不知道怎麽安排、再加上將士們需要學字讀書,索性就全部都丟到援營來自成一營。現在援營除了六營以外還有鐵匠、各種器具製備的工營,人實在是有些太多了一些。尤其我都被稱為『大營長』,這不妥。」
「這點確實,你能說給我聽就很好。」
郭嘉在去陳留帶兵之前也同樣給曹操提醒過這件事情,如今曹榮主動來提,也讓曹操對自家長女更加滿意了幾分:「你若是有想法,說來就是。」
「醫藥二營必須得放在援營裏,教習營分出,與幼學合併,可為教營、亦或者別的稱唿另外差靈活妥當的人統領。另外鐵匠歸於工營,得放在兗州軍中,由專人負責,不能全部交給我。烹紡都歸於後勤,烹歸火頭軍不再拆分,樂營中人得問問英存,紡……若是可以,我想交給夫人。」
聽著曹榮將援營臃腫部分全部拆去曹操的表情更加柔和,聽到最後時頓了頓,還是輕輕地嘆了口氣:「夫人……會開心的。」
「主公?」
「我覺得沒有問題,英存的樂營中她也已經挑了一部分出援營,剩下的人都是有了軍籍,得上戰場的司鼓司號兵。」
曹操伸手輕輕地拍了拍自家女兒的肩膀,看著她有些不好意思的樣子笑得更是感嘆:「盈豐也大了,挺好。就是阿翁問問你,想不想誌才啊?」
「……」
這切換得有點快,曹榮愣了一會兒才反應過來,憤怒地掀開曹操的手大步離開,還聽到自家老不修在後麵大笑。
這,這還能算是親爹?
曹榮正好趁著秋收以後的冬天將整個援營拆分完畢,姚珞則是趁著天還沒有那麽冷,再次跑了一趟陳留去看蔡琰寫的《熹平經注》。
寫這樣的經注沒有三五年是寫不來的,然而蔡琰早在長安洛陽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和蔡邕一起做這件事情,順帶著還在記錄各類歷史。《熹平經注》看似是個浩大的工程量,蔡琰早就已經完成了五分之四,剩下的一些甚至於也不是重新做注,而是在查漏補缺,竭盡她所能寫到完美。
「您從廩丘一路真是辛苦。」
經過蔡琰同意後姚珞已經將長安的書籍先運一部分到濟南、用造紙坊造出來的紙進行抄錄後再送迴陳留,如今也算是抄錄了大半。蔡家的藏書基本也已經全部從長安運了出來,讓蔡琰和曹操都鬆了口氣。
原本蔡琰還以為曹操會扣下一部分自己的書籍,然而在看到兗州真的隻是抄錄、甚至於還再幫忙查漏補缺後將原本送迴到她身邊,蔡琰對曹操更多了幾分感激。
「辛苦的是昭姬,我可就是來迴跑了,昭姬你還得再做注呢。」
看著蔡琰手中做注居然還有標了句讀時姚珞愣了愣,蔡琰反而是輕輕笑了起來,伸手將旁邊一卷書遞了過來:「我小時候也惱怒過,為何書籍不標句讀、卻要我自己來學著看。現在想想……或許阿律說的沒錯,隻不過是把戲罷了。」
「她怎麽什麽都和你說。」
聽著姚珞的嘀咕蔡琰笑著繼續寫下自己的論點,眼神裏多了點感嘆:「不標註句讀,就是為了讓人覺得讀書很難,讓大家都覺得讀書是不容易的事情。幼兒學讀書都要先從判斷句讀開始學,明明標上句讀是最容易不過的事情,卻沒有一個人願意去做。」
「因為『從來如此,就不是錯的』。」
「是也。」
蔡琰調皮地眨了眨眼睛,身上穿著一身白色麻衣更顯得她整個人無比秀麗:「我這麽做,或許也隻有英存你會覺得沒問題。」
「倒也不是問題不問題的,如今濟南連帶著整個兗州都開始用句讀了,你這樣做注東家反而會更開心。」
想到對自己很是照顧的曹操又聯想到與他交好的父親,蔡琰低低地嘆了口氣,卻也並不悲傷:「我隻希望這《熹平經注》能夠讓阿翁名聲重新迴來罷了。不說這個,英存你是收到了我的信對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