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外出,便帶上了顧嘉夢,借以告訴京中命婦,顧家有女,待字閨中。
顧嘉夢知道姚氏好意,她也的確需要走出去。她異常配合,該有的交際,還是要有的。
不過,她沒想到,她收到的第一張帖子,竟然出自公主府。
顧尚書和姚氏都很高興,公主金枝玉葉,是聖上最寵愛的女兒,她的一舉一動,間接代表了皇家。
公主邀請她做客,無疑是在對外說明,皇家對顧家尚有恩寵,皇帝沒有厭棄他們。
「去啊,公主邀請,為什麽不去?」小七很高興,「我好久沒去公主府了!」
顧嘉夢也笑了:「自然是要去的。」她也想見見公主啊。
到了日子,她略略收拾了一下,換了件鮮豔些的衣服,帶上小七,去了公主府。
她原以為公主邀請的人,多是京中適齡閨秀。到公主府才發現,除了京城貴女,信王妃、英王妃、元敏郡主等人竟然都在公主府上。
顧嘉夢一出現,公主便喚了她過去,與王妃郡主一道待在敞亮的亭子裏。
她們都是皇室宗親,顧嘉夢一人顯得有點格格不入。她不大明白,公主喚她來,所為何事。
是了,公主帖子上說的是共賞荷花。
公主府的荷花池很大很美,六月天,荷花盛開。荷葉田田,荷花鮮豔,的確賞心悅目。
含山公主笑容溫和,素有才名的元敏郡主還即興作詩,英王妃是信王之女,向來端淑內斂,此刻也有了興致,與元敏郡主詩文酬唱,甚是和睦。
英王妃生產後,愈顯瘦削,臉兒小小的,下巴尖尖的,讓人一看便心生憐惜。可惜英王不是個憐香惜玉的,聽說他前幾日,才又抬了一個絕色女子入府。英王妃許是看開了,許是心死了,每日照管女兒,也不管英王的風流韻事,倒是比以前的氣色還好些。
信王妃自幼在邊境長大,高挑健美,好習武弄棒,不好讀書。元敏郡主和英王妃作詩對詞,她興趣不大,就拉了顧嘉夢閑話。
對這個莫名其妙被皇家指了婚又退婚的姑娘,信王妃是很心疼的。她不好明著安慰顧嘉夢,隻能明裏暗裏,說皇家看著光鮮,其實內裏並不好過。
顧嘉夢知其好意,心中感慨。信王妃的閨名喚作薛碧菱,十六歲嫁給信王。夫妻倆慪氣,爭鬥,她善妒的名聲傳遍京城,但到底是將丈夫吃的死死的。
他們婚後多年,她都沒有生育。信王鬧著要納側妃,卻終究還是不敢越過她。
在那個長長的夢裏,信王妃終於生下了孩子,還是信王盼了很久的男孩子,是皇帝的長孫。他們夫妻都很高興,隻是那孩子還沒滿月,信王便死於與英王的奪嫡之戰中。
那一夜很亂,皇宮失火。皇帝駕崩,信王薨,英王薨。太子失蹤,公主小產……
還在坐月子的信王妃聽到消息,披頭散發,去尋丈夫屍骨,意外身亡,隻留下一個未滿月的嬰孩。
那個孩子被新帝帶在身邊教導,年歲稍長,被他遠在邊境的外祖接了過去。皇帝不舍,但無奈薛家態度堅決。
……
「顧姑娘在想什麽?」信王妃好奇地問,她心直口快,知道顧嘉夢在出神,便當場問了出來。
顧嘉夢迴過神來,笑了一笑,低聲道:「我在想,這一世,我們都要好好的。」
信王妃不解其意,隻嗬嗬一笑:「那是自然。」她告訴顧嘉夢,被皇家退婚也沒什麽。天下好男兒多的是,不獨獨是一個姬然。
顧嘉夢微笑稱是。其實,和景王解除婚約,她一點都不難過,真的。
英王妃做的詩裏,提到了菱角。她聲音溫柔,用英王的話說,就跟蚊子哼哼似的。
可信王妃依然聽見了。她名字中帶菱,在娘家也好,在信王府也罷,還沒人敢當著她的麵說菱角的。乍一聽到菱角,她下意識瞧了信王妃一眼,動動嘴唇,卻什麽都沒說。
顧嘉夢看著好笑,在那個長長的夢裏,這妯娌倆經常針對並欺負景王妃顧九九,顧九九在公主的幫助下安然無恙。
這一世,大家都要好好的才好。
也有年齡相仿的姑娘與顧嘉夢攀談,顧嘉夢大方得體應對,並無一絲不妥。
在閑談中,顧嘉夢竟然得知,如今景王不在京城。劉家的姑娘很神秘地道:「你們不知道嗎?竹山大旱,顆粒無收。聽說老百姓都挖草根,吃樹皮了。皇上聖明,開倉放糧,救濟災民。景王殿下得了聖諭,親自押送糧食出了京城。恐怕要好幾個月後才能迴來呢……」
她看了顧嘉夢一眼,似乎有些歉然:「啊呀,我不是有意提起景王的,該打,該打,你莫見怪啊……」
顧嘉夢隻笑了一笑,很平靜地說道:「我與景王並無幹係。」
他們的婚約已經解除了,不必再將他們的名字放到一起。父親希望她出來交際,希望她能盡快許下婚事。可父親大概是忘了,京中大戶人家健忘的不多。她和景王解除婚約才數月,她的親事,其實不必著急的。
景王出京賑災一事,顧嘉夢那個長長的夢裏也是有的。十六歲,顧九九已經是景王的妻子。記得景王這差事辦得很漂亮,迴來得了嘉獎不說,在湖廣一帶也有極高的聲望。
這一次,大概也是他積累聲望的時候吧。
迴家的路上,她和小七坐在馬車裏,靜靜思索,景王是皇帝精心培養的繼承人,是他屬意的儲君,而太子殿下隻堪堪擔了虛名。
她不知道太子殿下是怎麽想的,也不知道如果殿下不曾失蹤,那個位置會屬於誰。他們會不會都活著,活得好好的?
她想與殿下見上一麵,她想知道他的計劃是什麽,想知道他的未來裏有沒有她。
但她終究還是把這想法壓在了心底。
顧嘉夢剛一迴府,還沒換衣,便被姚氏喚了過去。
姚氏見她過來,便招手喚她到身邊來,含笑問她今日在公主府的見聞。
顧嘉夢知道姚氏好意,她也的確需要走出去。她異常配合,該有的交際,還是要有的。
不過,她沒想到,她收到的第一張帖子,竟然出自公主府。
顧尚書和姚氏都很高興,公主金枝玉葉,是聖上最寵愛的女兒,她的一舉一動,間接代表了皇家。
公主邀請她做客,無疑是在對外說明,皇家對顧家尚有恩寵,皇帝沒有厭棄他們。
「去啊,公主邀請,為什麽不去?」小七很高興,「我好久沒去公主府了!」
顧嘉夢也笑了:「自然是要去的。」她也想見見公主啊。
到了日子,她略略收拾了一下,換了件鮮豔些的衣服,帶上小七,去了公主府。
她原以為公主邀請的人,多是京中適齡閨秀。到公主府才發現,除了京城貴女,信王妃、英王妃、元敏郡主等人竟然都在公主府上。
顧嘉夢一出現,公主便喚了她過去,與王妃郡主一道待在敞亮的亭子裏。
她們都是皇室宗親,顧嘉夢一人顯得有點格格不入。她不大明白,公主喚她來,所為何事。
是了,公主帖子上說的是共賞荷花。
公主府的荷花池很大很美,六月天,荷花盛開。荷葉田田,荷花鮮豔,的確賞心悅目。
含山公主笑容溫和,素有才名的元敏郡主還即興作詩,英王妃是信王之女,向來端淑內斂,此刻也有了興致,與元敏郡主詩文酬唱,甚是和睦。
英王妃生產後,愈顯瘦削,臉兒小小的,下巴尖尖的,讓人一看便心生憐惜。可惜英王不是個憐香惜玉的,聽說他前幾日,才又抬了一個絕色女子入府。英王妃許是看開了,許是心死了,每日照管女兒,也不管英王的風流韻事,倒是比以前的氣色還好些。
信王妃自幼在邊境長大,高挑健美,好習武弄棒,不好讀書。元敏郡主和英王妃作詩對詞,她興趣不大,就拉了顧嘉夢閑話。
對這個莫名其妙被皇家指了婚又退婚的姑娘,信王妃是很心疼的。她不好明著安慰顧嘉夢,隻能明裏暗裏,說皇家看著光鮮,其實內裏並不好過。
顧嘉夢知其好意,心中感慨。信王妃的閨名喚作薛碧菱,十六歲嫁給信王。夫妻倆慪氣,爭鬥,她善妒的名聲傳遍京城,但到底是將丈夫吃的死死的。
他們婚後多年,她都沒有生育。信王鬧著要納側妃,卻終究還是不敢越過她。
在那個長長的夢裏,信王妃終於生下了孩子,還是信王盼了很久的男孩子,是皇帝的長孫。他們夫妻都很高興,隻是那孩子還沒滿月,信王便死於與英王的奪嫡之戰中。
那一夜很亂,皇宮失火。皇帝駕崩,信王薨,英王薨。太子失蹤,公主小產……
還在坐月子的信王妃聽到消息,披頭散發,去尋丈夫屍骨,意外身亡,隻留下一個未滿月的嬰孩。
那個孩子被新帝帶在身邊教導,年歲稍長,被他遠在邊境的外祖接了過去。皇帝不舍,但無奈薛家態度堅決。
……
「顧姑娘在想什麽?」信王妃好奇地問,她心直口快,知道顧嘉夢在出神,便當場問了出來。
顧嘉夢迴過神來,笑了一笑,低聲道:「我在想,這一世,我們都要好好的。」
信王妃不解其意,隻嗬嗬一笑:「那是自然。」她告訴顧嘉夢,被皇家退婚也沒什麽。天下好男兒多的是,不獨獨是一個姬然。
顧嘉夢微笑稱是。其實,和景王解除婚約,她一點都不難過,真的。
英王妃做的詩裏,提到了菱角。她聲音溫柔,用英王的話說,就跟蚊子哼哼似的。
可信王妃依然聽見了。她名字中帶菱,在娘家也好,在信王府也罷,還沒人敢當著她的麵說菱角的。乍一聽到菱角,她下意識瞧了信王妃一眼,動動嘴唇,卻什麽都沒說。
顧嘉夢看著好笑,在那個長長的夢裏,這妯娌倆經常針對並欺負景王妃顧九九,顧九九在公主的幫助下安然無恙。
這一世,大家都要好好的才好。
也有年齡相仿的姑娘與顧嘉夢攀談,顧嘉夢大方得體應對,並無一絲不妥。
在閑談中,顧嘉夢竟然得知,如今景王不在京城。劉家的姑娘很神秘地道:「你們不知道嗎?竹山大旱,顆粒無收。聽說老百姓都挖草根,吃樹皮了。皇上聖明,開倉放糧,救濟災民。景王殿下得了聖諭,親自押送糧食出了京城。恐怕要好幾個月後才能迴來呢……」
她看了顧嘉夢一眼,似乎有些歉然:「啊呀,我不是有意提起景王的,該打,該打,你莫見怪啊……」
顧嘉夢隻笑了一笑,很平靜地說道:「我與景王並無幹係。」
他們的婚約已經解除了,不必再將他們的名字放到一起。父親希望她出來交際,希望她能盡快許下婚事。可父親大概是忘了,京中大戶人家健忘的不多。她和景王解除婚約才數月,她的親事,其實不必著急的。
景王出京賑災一事,顧嘉夢那個長長的夢裏也是有的。十六歲,顧九九已經是景王的妻子。記得景王這差事辦得很漂亮,迴來得了嘉獎不說,在湖廣一帶也有極高的聲望。
這一次,大概也是他積累聲望的時候吧。
迴家的路上,她和小七坐在馬車裏,靜靜思索,景王是皇帝精心培養的繼承人,是他屬意的儲君,而太子殿下隻堪堪擔了虛名。
她不知道太子殿下是怎麽想的,也不知道如果殿下不曾失蹤,那個位置會屬於誰。他們會不會都活著,活得好好的?
她想與殿下見上一麵,她想知道他的計劃是什麽,想知道他的未來裏有沒有她。
但她終究還是把這想法壓在了心底。
顧嘉夢剛一迴府,還沒換衣,便被姚氏喚了過去。
姚氏見她過來,便招手喚她到身邊來,含笑問她今日在公主府的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