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高潔,不沾塵埃,根本不知拉攏朝臣為何物,與百官甚少來往。
在顧尚書的印象裏,與太子交好的,多是山中高士,是鄉野隱者。莫非葫蘆巷裏住的有大賢?還是說太子此舉是在向他示好?
顧尚書是向來明哲保身,他有幾分才幹,便隻管做好自己手頭工作,不拉幫結派,不結黨營私,對信王英王的示好,都不予理會。——他心裏跟明鏡似的,今上最寵愛的,著力培養的是景王殿下。
不過,太子殿下嘛,畢竟是名正言順的儲君,和信王英王不同。他得想辦法摘出去。
於是,在覲見皇帝時,顧尚書提起太子的馬車曾在葫蘆巷停留了半個時辰。當時他不知情,怠慢了太子殿下。
皇帝擺手一笑置之,隨後卻命人去查。聽說那半個時辰裏,姬央都待在馬車裏,且無人靠近馬車,著實怪異。他是在等與什麽人接頭?還是有什麽陰謀?……
捏了捏眉心,皇帝笑笑,許是他想多了。那個孩子,生不出這種心思來。他心念微動,突然想起一個人來:顧家小姐。
皇貴妃近來提到顧家大小姐,品貌俱全,難得的是姬然也上心。皇帝雖然答應了景王,由他婚事自定,但是仍是放心不下,派人去打探過那個顧小姐。聽說,她命格極其貴重。
女子最貴重莫過於母儀天下。此事不論真假,皇帝都不會讓此女嫁給他人。
當年因為答應了費氏此生不再立後,他隻能辜負皇貴妃程氏。皇貴妃溫柔善良,不以為意。可是九五之尊,怎麽忍心她委屈?
可惜他是帝王,一言九鼎,不能違背對費氏的諾言。他隻能在他死後許她後位。——以新帝生母的身份被尊為太後。何況,姬然生來自帶異象,是命定的帝王。
天子多疑,難免對太子的動機起疑。他又想起,那日太後自慈恩寺歸來,建議女子晚出嫁兩年。他還納悶呢,太後好端端的怎麽想起這一出了。他記起來了,陪太後去慈恩寺的,可不就是姬央麽?
早年有高人曾說過,姬央命格奇特,不宜早婚。聽聞那位顧小姐今年就要及笄,想來是他怕那姑娘等他不得,偏要拖那姑娘兩年!
「這小子!」
皇帝一時百感交集,他做皇子時,無意間見了費氏一麵,想盡法子,終於娶她為妻。那時真是誌得意滿,他也將她捧在心尖上。可惜,成了夫妻才知道,美人也不過如此。身為帝王,有些事情,他也很無奈。
閉了閉眼,將費氏的身影從腦海裏趕走。
他會給姬央娶天下最好的妻子,但是這個注定會貴不可言的顧小姐,是留給姬然的。
是時候定下來了。
上元節,景王姬然的表妹——衛國公麽女李綺外出賞燈,小姑娘孩子心性,撇了下人,獨自遊玩,不幸遇上了歹人。
幸運的是,她被顧尚書的長女所救,顧小姐溫柔明媚,對她好一通安撫,並使人將她送迴了衛國公府。
早已急壞的衛國公夫婦見女兒完好無損迴來,喜不自勝,一詢問,方知是顧家千金相助。夫婦倆對顧小姐感激萬分,親自登門道謝。一來二去,兩家熟悉起來。
皇貴妃膝下隻有景王這一個兒子,一直遺憾沒有女兒的她,對妹妹衛國公夫人的兩個女兒都甚是喜愛,尤其是李綺,年紀小,容顏俏。
新年已過,她清閑下來,便接了李綺進宮。小姑娘提的次數最多的人是顧家小姐。
皇貴妃對顧小姐愈加好奇了,給皇帝打了招唿,便召了顧小姐進宮。
早就聽聞顧小姐美貌,她也沒放在心上。然而卻見顧小姐盛裝之下,容貌端麗,雖然年齒尚稚,卻是難得一遇的絕色。更難得的是,她聰慧大方,是個才貌雙全的人兒。
皇貴妃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聽說顧小姐善棋,便與她對弈一局。自然是皇貴妃勝了,但顧小姐小小年紀便有這等棋藝,也是十分難得了。
仔細打量顧小姐,皇貴妃越看越滿意。雖說姑娘年紀還小,有些聰明外露,自視甚高。但以她這個年紀,也是很不容易了。沒及笄的姑娘,還年輕呢,心性還沒完全定下來。隻要好好調。教,沒什麽大問題。
這天下做父母的,所做的一切,不都是為了孩子嗎?
顧小姐走後,皇貴妃暗自琢磨。顧小姐是尚書之女,身份堪與皇子為配。隻是,若能為顧小姐加點分量,然兒麵子上也好看。
皇貴妃一咬牙,去求了皇帝。在皇帝麵前,她向來是溫柔嬌媚善解人意的。她很少向皇帝請求什麽,往往是皇帝憐惜她,主動給予她。
她剛一開口,露出求懇的神色來,皇帝隻覺得心都化了。他拿出一道聖旨來:「愛妃瞧瞧,這是什麽?朕早就想到啦。隻等那姑娘及笄呢。」
皇貴妃怔怔的盯著賜婚的聖旨,眼睛一酸,淚珠滾落:「謝皇上。」這賜婚的聖旨,給她似曾相識之感。
皇帝攬了皇貴妃入懷:「朕和愛妃的心是一樣的。」
說來也怪,皇貴妃並非人間絕色。宮中比她美,比她媚,比她有才華的女子不知凡幾,卻隻有她,教他牽腸掛肚,放心不下。
他想,也許是因為她生下了生來不凡的姬然;也許是因為她就是她。
他活了半輩子才懂得,感情之事,最是無法強求。年少時,他也曾以為他會和費氏白首與共,但是後來他才明白,縱然是天子,他也不能事事順遂。因為費家,他們中間的隔閡再也填不上。讓他失望的是,作為妻子,她竟然不能體諒他的不易。
好在皇帝深情,她雖然冷落了他,他卻不曾虧待她半分。
……
顧九九進宮的事情,顧嘉夢也隱約知道了一些。她出了會兒神,繼續捧起了白皇後手劄。
白皇後手劄包羅萬象,若非親眼所見,她實在不敢相信,世上竟有這等樣樣精通的女子。白皇後在手劄中說,她的本事尚不及她師父的萬分之一,她的師父又該是何等人物?
顧嘉夢有些遺憾,可惜她年紀大了,錯過了習武的時機。不然,看白皇後留下的武術,練練也好啊,好歹還能防身呢。她擅長記憶,將那些招式心法如同記棋譜那般很快爛熟於心。
她在玉玦的房間裏揀了一把匕首,閑來無事便來練習那簡單易學的拚命三招。
太子有時瞧見,會誇她兩句,顧嘉夢得到認可,更加努力。
她很開心,因為終於有人認可了她的努力。
記憶中,好像沒什麽人誇過她。
她自幼喪母,父親很快續娶。顧尚書不插手內宅之事,認為教養女兒是母親的責任,他看重的唯有嫡子。
在顧尚書的印象裏,與太子交好的,多是山中高士,是鄉野隱者。莫非葫蘆巷裏住的有大賢?還是說太子此舉是在向他示好?
顧尚書是向來明哲保身,他有幾分才幹,便隻管做好自己手頭工作,不拉幫結派,不結黨營私,對信王英王的示好,都不予理會。——他心裏跟明鏡似的,今上最寵愛的,著力培養的是景王殿下。
不過,太子殿下嘛,畢竟是名正言順的儲君,和信王英王不同。他得想辦法摘出去。
於是,在覲見皇帝時,顧尚書提起太子的馬車曾在葫蘆巷停留了半個時辰。當時他不知情,怠慢了太子殿下。
皇帝擺手一笑置之,隨後卻命人去查。聽說那半個時辰裏,姬央都待在馬車裏,且無人靠近馬車,著實怪異。他是在等與什麽人接頭?還是有什麽陰謀?……
捏了捏眉心,皇帝笑笑,許是他想多了。那個孩子,生不出這種心思來。他心念微動,突然想起一個人來:顧家小姐。
皇貴妃近來提到顧家大小姐,品貌俱全,難得的是姬然也上心。皇帝雖然答應了景王,由他婚事自定,但是仍是放心不下,派人去打探過那個顧小姐。聽說,她命格極其貴重。
女子最貴重莫過於母儀天下。此事不論真假,皇帝都不會讓此女嫁給他人。
當年因為答應了費氏此生不再立後,他隻能辜負皇貴妃程氏。皇貴妃溫柔善良,不以為意。可是九五之尊,怎麽忍心她委屈?
可惜他是帝王,一言九鼎,不能違背對費氏的諾言。他隻能在他死後許她後位。——以新帝生母的身份被尊為太後。何況,姬然生來自帶異象,是命定的帝王。
天子多疑,難免對太子的動機起疑。他又想起,那日太後自慈恩寺歸來,建議女子晚出嫁兩年。他還納悶呢,太後好端端的怎麽想起這一出了。他記起來了,陪太後去慈恩寺的,可不就是姬央麽?
早年有高人曾說過,姬央命格奇特,不宜早婚。聽聞那位顧小姐今年就要及笄,想來是他怕那姑娘等他不得,偏要拖那姑娘兩年!
「這小子!」
皇帝一時百感交集,他做皇子時,無意間見了費氏一麵,想盡法子,終於娶她為妻。那時真是誌得意滿,他也將她捧在心尖上。可惜,成了夫妻才知道,美人也不過如此。身為帝王,有些事情,他也很無奈。
閉了閉眼,將費氏的身影從腦海裏趕走。
他會給姬央娶天下最好的妻子,但是這個注定會貴不可言的顧小姐,是留給姬然的。
是時候定下來了。
上元節,景王姬然的表妹——衛國公麽女李綺外出賞燈,小姑娘孩子心性,撇了下人,獨自遊玩,不幸遇上了歹人。
幸運的是,她被顧尚書的長女所救,顧小姐溫柔明媚,對她好一通安撫,並使人將她送迴了衛國公府。
早已急壞的衛國公夫婦見女兒完好無損迴來,喜不自勝,一詢問,方知是顧家千金相助。夫婦倆對顧小姐感激萬分,親自登門道謝。一來二去,兩家熟悉起來。
皇貴妃膝下隻有景王這一個兒子,一直遺憾沒有女兒的她,對妹妹衛國公夫人的兩個女兒都甚是喜愛,尤其是李綺,年紀小,容顏俏。
新年已過,她清閑下來,便接了李綺進宮。小姑娘提的次數最多的人是顧家小姐。
皇貴妃對顧小姐愈加好奇了,給皇帝打了招唿,便召了顧小姐進宮。
早就聽聞顧小姐美貌,她也沒放在心上。然而卻見顧小姐盛裝之下,容貌端麗,雖然年齒尚稚,卻是難得一遇的絕色。更難得的是,她聰慧大方,是個才貌雙全的人兒。
皇貴妃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聽說顧小姐善棋,便與她對弈一局。自然是皇貴妃勝了,但顧小姐小小年紀便有這等棋藝,也是十分難得了。
仔細打量顧小姐,皇貴妃越看越滿意。雖說姑娘年紀還小,有些聰明外露,自視甚高。但以她這個年紀,也是很不容易了。沒及笄的姑娘,還年輕呢,心性還沒完全定下來。隻要好好調。教,沒什麽大問題。
這天下做父母的,所做的一切,不都是為了孩子嗎?
顧小姐走後,皇貴妃暗自琢磨。顧小姐是尚書之女,身份堪與皇子為配。隻是,若能為顧小姐加點分量,然兒麵子上也好看。
皇貴妃一咬牙,去求了皇帝。在皇帝麵前,她向來是溫柔嬌媚善解人意的。她很少向皇帝請求什麽,往往是皇帝憐惜她,主動給予她。
她剛一開口,露出求懇的神色來,皇帝隻覺得心都化了。他拿出一道聖旨來:「愛妃瞧瞧,這是什麽?朕早就想到啦。隻等那姑娘及笄呢。」
皇貴妃怔怔的盯著賜婚的聖旨,眼睛一酸,淚珠滾落:「謝皇上。」這賜婚的聖旨,給她似曾相識之感。
皇帝攬了皇貴妃入懷:「朕和愛妃的心是一樣的。」
說來也怪,皇貴妃並非人間絕色。宮中比她美,比她媚,比她有才華的女子不知凡幾,卻隻有她,教他牽腸掛肚,放心不下。
他想,也許是因為她生下了生來不凡的姬然;也許是因為她就是她。
他活了半輩子才懂得,感情之事,最是無法強求。年少時,他也曾以為他會和費氏白首與共,但是後來他才明白,縱然是天子,他也不能事事順遂。因為費家,他們中間的隔閡再也填不上。讓他失望的是,作為妻子,她竟然不能體諒他的不易。
好在皇帝深情,她雖然冷落了他,他卻不曾虧待她半分。
……
顧九九進宮的事情,顧嘉夢也隱約知道了一些。她出了會兒神,繼續捧起了白皇後手劄。
白皇後手劄包羅萬象,若非親眼所見,她實在不敢相信,世上竟有這等樣樣精通的女子。白皇後在手劄中說,她的本事尚不及她師父的萬分之一,她的師父又該是何等人物?
顧嘉夢有些遺憾,可惜她年紀大了,錯過了習武的時機。不然,看白皇後留下的武術,練練也好啊,好歹還能防身呢。她擅長記憶,將那些招式心法如同記棋譜那般很快爛熟於心。
她在玉玦的房間裏揀了一把匕首,閑來無事便來練習那簡單易學的拚命三招。
太子有時瞧見,會誇她兩句,顧嘉夢得到認可,更加努力。
她很開心,因為終於有人認可了她的努力。
記憶中,好像沒什麽人誇過她。
她自幼喪母,父親很快續娶。顧尚書不插手內宅之事,認為教養女兒是母親的責任,他看重的唯有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