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顧彥琛又見過含山公主,得知公主身份後,他頗為尷尬,瀟灑俊逸的少年郎,在公主麵前紅了臉,還有點小結巴,不停地道歉,隻說唐突了公主。
他這般態度,含山公主也不好意思了。
將這一切看在眼裏的顧九九心下百味雜陳,不知是何等滋味。她也曾設想過未來的大嫂是什麽樣的人,她好不容易接受了孫家姑娘,可惜那卻是個短命的。看哥哥的神情,八成是看上了公主。
也不是說公主不好,相反公主很好,公主一直拿她當親妹妹看,處處維護。但是公主的好,是作為姐姐,作為閨蜜的好,而非作為大嫂的好。
且不論公主是寡婦,不是雲英未嫁。單說以她公主之尊,尚主可不像表麵那般尊貴。一家裏公婆不是公婆,兒媳不是兒媳,而且哥哥也是個有本事的,若是尚主,隻怕也就隻能遠離政局中心了。更何況,兒子尚主,女兒做王妃,對顧家,也不知是福是禍。
顧九九很煩悶,但還是悄悄試了哥哥的口風。見顧彥琛一聽到公主二字,就一臉尷尬,顧九九的心沉了下去。
哥哥果然是上了心的。
顧九九憂心忡忡,自然瞞不過枕邊人。景王得知她的憂慮,卻笑著搖了搖頭:「本朝從來沒有駙馬不得參政的規矩。大哥若真有本事,不會因為尚主而被埋沒。」
他稱讚顧彥琛有眼光,感歎緣分的奇妙,姬家姐弟,顧家兄妹。若能事成,也是一樁好事。
等皇貴妃和皇帝再為含山公主的事情發愁時,正好景王在側,便提起了顧彥琛。
皇帝對含山公主心懷愧疚,對顧彥琛印象頗佳,當即便允了此事。
顧彥琛對婚事本就是可有可無的態度,隻要是能孝敬父母,善待妹妹的賢惠女子就行。含山公主是妹妹的好友,自然與妹妹相處融洽。妹妹的朋友,肯定不是個好的。
這樁婚事,顧九九也說不出是滿意還是不滿意。大概人生總會有那麽一點子缺憾吧?
親上做親,顧九九和含山公主更親近了。
隻是,再後來,世事發展出人意料。英王信王奪嫡,太子姬央失蹤。含山公主懷胎數月,驚懼流產。
再後來,皇帝駕崩,景王繼位,顧九九成了母儀天下的皇後,如傳說中所言,貴不可言。
顧九九在景王府時,生下一女,入主中宮後,更是好孕連連。又先後生下一個男嬰和龍鳳胎,中宮穩固。
景王重諾守信,廢黜後宮選秀製度,他的女人隻有顧九九一個。
顧九九自然是相信丈夫的。但是,她為哥哥顧彥琛發愁。
當日,英王信王作亂時,景王不在京城。顧彥琛護著懷孕在身的妹妹,保她安然無恙。她就知道,顧彥琛是這世上最好的哥哥。雖然他沒有如她所願,成為妹。控。
現在顧彥琛年近而立,膝下卻沒有一個子女。太醫斷言,含山公主隻怕終身難孕。
顧九九很茫然,不知道該怎麽辦。
同為女人,顧九九不希望含山公主受委屈;但是身為顧家女,她又不忍心看顧家絕後。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竟然得知她身邊的小喜兒一直暗戀著顧彥琛。
她靜下心來想想,有幾分心疼,小喜兒跟她同齡,已經二十四歲了。她已經是四個孩子的母親,小喜兒卻一直陪在她身邊,還是獨自一個人。
這些年,顧九九拿小喜兒當親妹妹看,她也曾想過幫小喜兒找個合適的人。然而,都被小喜兒給拒絕了。小喜兒說,要伺候她一輩子。
原來,小喜兒不是不願嫁,而是她心中那個人是哥哥。
顧九九是現代人,非常討厭小三,但是麵對多年來對她掏心挖肺的小喜兒,她卻無從指責。
畢竟小喜兒是個土生土長的古代人,從小也沒見過幾個男人,情竇初開時心係大少爺,一動情,便是一生。她也從沒想過去破壞什麽,把那份愛慕藏在了心底。
顧九九很為難,含山公主和小喜兒對她而言,都很重要。她不願意傷害她們中間的任何一個。她拍了拍小喜兒的手,低聲道:「讓本宮想想。」
她在古代待了十一年,知道古代女人和現代人的觀念差異,也許在這些自小接受三從四德的女人眼中,她的苦惱根本不值得一提。
或許,她可以聽聽含山公主的意見。她召含山公主入宮,佯作無意,提起了子嗣之事。
含山公主雲淡風輕,不答反問:「娘娘意下如何?」
顧九九思考了一下措辭,試探道:「本宮身邊的小喜兒,從小便與哥哥相熟,嫂嫂也知道,她是個老實的。不如就讓她到哥哥嫂嫂身邊伺候如何?一年兩年的,添上一兒半女,也是她的造化。」
她想含山公主肯定會拒絕,那她自然也不會勉強。含山公主性子高傲,肯定會拒絕的吧?
然而,含山公主卻沉默了一會兒,笑道:「娘娘說她好,那她自然是好的。謝娘娘割愛了。」
顧九九也說不清自己心裏是什麽感受,她又問了一次:「嫂嫂此話當真?」
含山公主笑道:「怎敢在娘娘麵前撒謊?當然是真的。」
顧九九有些失落,含山公主到底是封建社會長大的女子,盡管貴為公主,還是會向三妻四妾的陋習妥協。她原以為,含山公主是不同的。
不過這樣也好,內心麻木,大概會少許多悲哀吧。
她看著含山公主帶著小喜兒離開,頗為感傷。
聽說哥哥和含山公主待小喜兒都不錯,小喜兒也是個好命的,很快懷了身孕,一舉得男。
顧家上下都很歡喜,顧九九也鬆了口氣。
大約是府裏有了孩子,含山公主也忙了吧,她常常稱病不到宮裏來。
顧九九掌管後宮,也忙得抽不開身,她無論如何也沒想到,又過了兩三年,才三十多歲的含山公主就已經有油盡燈枯之兆了。
在這個時代,顧九九隻有兩個同性好友——小喜兒和含山公主。聽到含山公主病入膏肓,顧九九的眼淚撲簌簌便往下掉。
他這般態度,含山公主也不好意思了。
將這一切看在眼裏的顧九九心下百味雜陳,不知是何等滋味。她也曾設想過未來的大嫂是什麽樣的人,她好不容易接受了孫家姑娘,可惜那卻是個短命的。看哥哥的神情,八成是看上了公主。
也不是說公主不好,相反公主很好,公主一直拿她當親妹妹看,處處維護。但是公主的好,是作為姐姐,作為閨蜜的好,而非作為大嫂的好。
且不論公主是寡婦,不是雲英未嫁。單說以她公主之尊,尚主可不像表麵那般尊貴。一家裏公婆不是公婆,兒媳不是兒媳,而且哥哥也是個有本事的,若是尚主,隻怕也就隻能遠離政局中心了。更何況,兒子尚主,女兒做王妃,對顧家,也不知是福是禍。
顧九九很煩悶,但還是悄悄試了哥哥的口風。見顧彥琛一聽到公主二字,就一臉尷尬,顧九九的心沉了下去。
哥哥果然是上了心的。
顧九九憂心忡忡,自然瞞不過枕邊人。景王得知她的憂慮,卻笑著搖了搖頭:「本朝從來沒有駙馬不得參政的規矩。大哥若真有本事,不會因為尚主而被埋沒。」
他稱讚顧彥琛有眼光,感歎緣分的奇妙,姬家姐弟,顧家兄妹。若能事成,也是一樁好事。
等皇貴妃和皇帝再為含山公主的事情發愁時,正好景王在側,便提起了顧彥琛。
皇帝對含山公主心懷愧疚,對顧彥琛印象頗佳,當即便允了此事。
顧彥琛對婚事本就是可有可無的態度,隻要是能孝敬父母,善待妹妹的賢惠女子就行。含山公主是妹妹的好友,自然與妹妹相處融洽。妹妹的朋友,肯定不是個好的。
這樁婚事,顧九九也說不出是滿意還是不滿意。大概人生總會有那麽一點子缺憾吧?
親上做親,顧九九和含山公主更親近了。
隻是,再後來,世事發展出人意料。英王信王奪嫡,太子姬央失蹤。含山公主懷胎數月,驚懼流產。
再後來,皇帝駕崩,景王繼位,顧九九成了母儀天下的皇後,如傳說中所言,貴不可言。
顧九九在景王府時,生下一女,入主中宮後,更是好孕連連。又先後生下一個男嬰和龍鳳胎,中宮穩固。
景王重諾守信,廢黜後宮選秀製度,他的女人隻有顧九九一個。
顧九九自然是相信丈夫的。但是,她為哥哥顧彥琛發愁。
當日,英王信王作亂時,景王不在京城。顧彥琛護著懷孕在身的妹妹,保她安然無恙。她就知道,顧彥琛是這世上最好的哥哥。雖然他沒有如她所願,成為妹。控。
現在顧彥琛年近而立,膝下卻沒有一個子女。太醫斷言,含山公主隻怕終身難孕。
顧九九很茫然,不知道該怎麽辦。
同為女人,顧九九不希望含山公主受委屈;但是身為顧家女,她又不忍心看顧家絕後。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竟然得知她身邊的小喜兒一直暗戀著顧彥琛。
她靜下心來想想,有幾分心疼,小喜兒跟她同齡,已經二十四歲了。她已經是四個孩子的母親,小喜兒卻一直陪在她身邊,還是獨自一個人。
這些年,顧九九拿小喜兒當親妹妹看,她也曾想過幫小喜兒找個合適的人。然而,都被小喜兒給拒絕了。小喜兒說,要伺候她一輩子。
原來,小喜兒不是不願嫁,而是她心中那個人是哥哥。
顧九九是現代人,非常討厭小三,但是麵對多年來對她掏心挖肺的小喜兒,她卻無從指責。
畢竟小喜兒是個土生土長的古代人,從小也沒見過幾個男人,情竇初開時心係大少爺,一動情,便是一生。她也從沒想過去破壞什麽,把那份愛慕藏在了心底。
顧九九很為難,含山公主和小喜兒對她而言,都很重要。她不願意傷害她們中間的任何一個。她拍了拍小喜兒的手,低聲道:「讓本宮想想。」
她在古代待了十一年,知道古代女人和現代人的觀念差異,也許在這些自小接受三從四德的女人眼中,她的苦惱根本不值得一提。
或許,她可以聽聽含山公主的意見。她召含山公主入宮,佯作無意,提起了子嗣之事。
含山公主雲淡風輕,不答反問:「娘娘意下如何?」
顧九九思考了一下措辭,試探道:「本宮身邊的小喜兒,從小便與哥哥相熟,嫂嫂也知道,她是個老實的。不如就讓她到哥哥嫂嫂身邊伺候如何?一年兩年的,添上一兒半女,也是她的造化。」
她想含山公主肯定會拒絕,那她自然也不會勉強。含山公主性子高傲,肯定會拒絕的吧?
然而,含山公主卻沉默了一會兒,笑道:「娘娘說她好,那她自然是好的。謝娘娘割愛了。」
顧九九也說不清自己心裏是什麽感受,她又問了一次:「嫂嫂此話當真?」
含山公主笑道:「怎敢在娘娘麵前撒謊?當然是真的。」
顧九九有些失落,含山公主到底是封建社會長大的女子,盡管貴為公主,還是會向三妻四妾的陋習妥協。她原以為,含山公主是不同的。
不過這樣也好,內心麻木,大概會少許多悲哀吧。
她看著含山公主帶著小喜兒離開,頗為感傷。
聽說哥哥和含山公主待小喜兒都不錯,小喜兒也是個好命的,很快懷了身孕,一舉得男。
顧家上下都很歡喜,顧九九也鬆了口氣。
大約是府裏有了孩子,含山公主也忙了吧,她常常稱病不到宮裏來。
顧九九掌管後宮,也忙得抽不開身,她無論如何也沒想到,又過了兩三年,才三十多歲的含山公主就已經有油盡燈枯之兆了。
在這個時代,顧九九隻有兩個同性好友——小喜兒和含山公主。聽到含山公主病入膏肓,顧九九的眼淚撲簌簌便往下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