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謹慎起見,姚慶之探病期間,顧九九始終盡量避免與他見麵。憑她對顧家後宅的掌控,這點小事兒自然難不著她。——畢竟姚慶之隻是探視而非久住。
姚慶之直到離開,都沒見著顧九九,隻能帶著滿腹遺憾戀戀不舍地離開。他心裏很疑惑,為什麽明明是同一個人,會給帶來他完全不同的感覺?
這些日子,隻要一閉上眼睛,她那天在陽光下花叢中低頭含笑的模樣就會浮現在他的心頭,嬌豔美好。
他從沒想過,那個木頭般的丫頭竟然會有這麽美麗靈動的時刻。
捂著怦怦直跳的心口,他想,也許,他從來都沒有真正認識過她。
還好,現在還不算太遲。
姚慶之和顧家人一樣,或許察覺到了顧嘉夢的變化,卻不曾想到現在的顧嘉夢軀體裏早已經換了一個靈魂。
而此刻的顧嘉夢卻像一個真正的遊魂一般,終日遊蕩。她不知自己該去往何處,也不明白她該怎樣做才是對的。
她又試過迴自己身體,可惜渾身疼痛,苦不堪言。她試著托夢給父母家人,可惜以失敗告終。
她努力了,也失敗了。
最悲哀的不是她無論如何也做不迴自己,而是在所有人的眼裏,那個外來者比她好太多;更悲哀的是,連她自己都覺得自己遠遠不如她。
可是,若讓她把軀體身份拱手相讓,她又不甘不願。奪迴身體,她一來沒這個本事,二來怕後果她不能承受。
糾結萬分,顧慮重重。
如果人可以什麽都不想就好了。
在外遊蕩時,她無意間見到出殯。那似乎是一個頗有聲望的老者,喪禮辦得很是隆重。哀樂震天,一片素白之下,是孝子賢孫悲痛欲絕的臉。
她竟有些不合時宜的羨慕。
是的,羨慕。羨慕有人在死者身後的哭泣。至少有人知道,他們不在了。
但很快,她又對她這種想法厭棄不已。她很討厭自己,懦弱,沉悶,蠢笨,想奪迴身體又沒本事。想放棄又不甘心。這樣的自己,有什麽用?!她要是能像顧九九那樣聰明就好了。
顧嘉夢陷入了一個怪圈,對自己既憎又憐,對九九既羨且妒。種種情緒交織,她痛苦不堪。
直到遙遙傳來一陣木魚聲,似有魔力一般,她在半空怔了許久,才漸漸平靜下來。
她低頭看看自己烏油油的長發,竟有種想皈依佛門的衝。動。斬去三千煩惱絲,顧嘉夢不是顧嘉夢,她,也就沒那麽多煩愁了。
可是,她已經死了啊……
為什麽她死了,沒有人來接引她去她該去的地方呢?
顧嘉夢歎了口氣,搖搖晃晃地飄著,竟再次來了慈恩寺。聽著隱隱約約的木魚聲和誦經聲,她一顆心慢慢安定下來。
日子一天天過去,她在慈恩寺裏,見過小和尚撞鍾,聽過老和尚念經;看過白雲舒展,聽過竹音沙沙。刻意忽略了許多事情後,她也減少了些許煩惱。
也許有一天,她會習慣,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看另一個顧嘉夢的生活。
這樣,也好。
在慈恩寺見到弘明法師,她並不意外。——畢竟是在他的地盤上,哪有避過主人而常住的道理?
她恭恭敬敬地施了禮,避在一旁。
四下無人,弘明法師宣了一聲佛號:「施主近日可好?」
她搖了搖頭,繼而又笑了一笑。好與不好的有什麽打緊,她也沒有改變現狀的能力啊。
弘明法師道:「施主可否告知令尊姓名?或許見到施主本人後,事情會有轉機。」
顧嘉夢微微一笑,搖了搖頭:「那倒也不必著急,該見到時,大師自會見到的,而且,大師會很欣賞她的。」
此時已經到了六月中旬,暑氣正盛。再過幾天,會有不少女眷進慈恩寺進香、彼時,弘明法師就會見到顧九九了。他會對她一見如故。他會破天荒地想收她為徒,卻被她婉拒……
他們是忘年交,是知心人。
顧嘉夢頷首告辭,她何必自討沒趣呢。
她飄走後,弘明法師臉上才露出不解的神色來,若是這位施主所言屬實,那麽她為何兩次三番言之鑿鑿說他會很欣賞那個奪人軀體的孤魂呢?
四天後,弘明法師終於明白了其中的緣由。
顧尚書家的千金到慈恩寺替母還願。招待她的小沙彌磕磕巴巴地講著佛家故事。
顧小姐卻三言兩語將他駁倒,小沙彌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弘明法師聞言笑了一笑,顧小姐的話,並非沒有漏洞,而且還有幾分詭辯的反覺。但一個年紀輕輕的小姑娘,能有此見地,已經不錯了。
隻是這個小姑娘的聲音,聽著很是熟悉。他心中一動,看向這個戴著帷帽的姑娘。
帷帽的輕紗並不能完全遮住她的麵容,雖然她和後院竹林裏的那個孤魂身形並不完全相同,聲音相較而言,也更為柔媚。但是,他依然能得出一個結論來:這個顧小姐,和後院竹林那位女施主是同一個人。
或者說,她們用的是同一具身體。
小沙彌畢竟年紀小,被她駁倒了,不服氣,又講了一個,再次被她駁得啞口無言。
顧小姐聲音悅耳動聽,語速又快,真如珍珠落在玉盤上,讓人聽了心生歡喜。她才思敏捷,反應迅速,角度又極為新穎。別說小沙彌了,就是研究佛經幾十年的弘明法師一時半會兒都想不出應對之詞來。
姚慶之直到離開,都沒見著顧九九,隻能帶著滿腹遺憾戀戀不舍地離開。他心裏很疑惑,為什麽明明是同一個人,會給帶來他完全不同的感覺?
這些日子,隻要一閉上眼睛,她那天在陽光下花叢中低頭含笑的模樣就會浮現在他的心頭,嬌豔美好。
他從沒想過,那個木頭般的丫頭竟然會有這麽美麗靈動的時刻。
捂著怦怦直跳的心口,他想,也許,他從來都沒有真正認識過她。
還好,現在還不算太遲。
姚慶之和顧家人一樣,或許察覺到了顧嘉夢的變化,卻不曾想到現在的顧嘉夢軀體裏早已經換了一個靈魂。
而此刻的顧嘉夢卻像一個真正的遊魂一般,終日遊蕩。她不知自己該去往何處,也不明白她該怎樣做才是對的。
她又試過迴自己身體,可惜渾身疼痛,苦不堪言。她試著托夢給父母家人,可惜以失敗告終。
她努力了,也失敗了。
最悲哀的不是她無論如何也做不迴自己,而是在所有人的眼裏,那個外來者比她好太多;更悲哀的是,連她自己都覺得自己遠遠不如她。
可是,若讓她把軀體身份拱手相讓,她又不甘不願。奪迴身體,她一來沒這個本事,二來怕後果她不能承受。
糾結萬分,顧慮重重。
如果人可以什麽都不想就好了。
在外遊蕩時,她無意間見到出殯。那似乎是一個頗有聲望的老者,喪禮辦得很是隆重。哀樂震天,一片素白之下,是孝子賢孫悲痛欲絕的臉。
她竟有些不合時宜的羨慕。
是的,羨慕。羨慕有人在死者身後的哭泣。至少有人知道,他們不在了。
但很快,她又對她這種想法厭棄不已。她很討厭自己,懦弱,沉悶,蠢笨,想奪迴身體又沒本事。想放棄又不甘心。這樣的自己,有什麽用?!她要是能像顧九九那樣聰明就好了。
顧嘉夢陷入了一個怪圈,對自己既憎又憐,對九九既羨且妒。種種情緒交織,她痛苦不堪。
直到遙遙傳來一陣木魚聲,似有魔力一般,她在半空怔了許久,才漸漸平靜下來。
她低頭看看自己烏油油的長發,竟有種想皈依佛門的衝。動。斬去三千煩惱絲,顧嘉夢不是顧嘉夢,她,也就沒那麽多煩愁了。
可是,她已經死了啊……
為什麽她死了,沒有人來接引她去她該去的地方呢?
顧嘉夢歎了口氣,搖搖晃晃地飄著,竟再次來了慈恩寺。聽著隱隱約約的木魚聲和誦經聲,她一顆心慢慢安定下來。
日子一天天過去,她在慈恩寺裏,見過小和尚撞鍾,聽過老和尚念經;看過白雲舒展,聽過竹音沙沙。刻意忽略了許多事情後,她也減少了些許煩惱。
也許有一天,她會習慣,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看另一個顧嘉夢的生活。
這樣,也好。
在慈恩寺見到弘明法師,她並不意外。——畢竟是在他的地盤上,哪有避過主人而常住的道理?
她恭恭敬敬地施了禮,避在一旁。
四下無人,弘明法師宣了一聲佛號:「施主近日可好?」
她搖了搖頭,繼而又笑了一笑。好與不好的有什麽打緊,她也沒有改變現狀的能力啊。
弘明法師道:「施主可否告知令尊姓名?或許見到施主本人後,事情會有轉機。」
顧嘉夢微微一笑,搖了搖頭:「那倒也不必著急,該見到時,大師自會見到的,而且,大師會很欣賞她的。」
此時已經到了六月中旬,暑氣正盛。再過幾天,會有不少女眷進慈恩寺進香、彼時,弘明法師就會見到顧九九了。他會對她一見如故。他會破天荒地想收她為徒,卻被她婉拒……
他們是忘年交,是知心人。
顧嘉夢頷首告辭,她何必自討沒趣呢。
她飄走後,弘明法師臉上才露出不解的神色來,若是這位施主所言屬實,那麽她為何兩次三番言之鑿鑿說他會很欣賞那個奪人軀體的孤魂呢?
四天後,弘明法師終於明白了其中的緣由。
顧尚書家的千金到慈恩寺替母還願。招待她的小沙彌磕磕巴巴地講著佛家故事。
顧小姐卻三言兩語將他駁倒,小沙彌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弘明法師聞言笑了一笑,顧小姐的話,並非沒有漏洞,而且還有幾分詭辯的反覺。但一個年紀輕輕的小姑娘,能有此見地,已經不錯了。
隻是這個小姑娘的聲音,聽著很是熟悉。他心中一動,看向這個戴著帷帽的姑娘。
帷帽的輕紗並不能完全遮住她的麵容,雖然她和後院竹林裏的那個孤魂身形並不完全相同,聲音相較而言,也更為柔媚。但是,他依然能得出一個結論來:這個顧小姐,和後院竹林那位女施主是同一個人。
或者說,她們用的是同一具身體。
小沙彌畢竟年紀小,被她駁倒了,不服氣,又講了一個,再次被她駁得啞口無言。
顧小姐聲音悅耳動聽,語速又快,真如珍珠落在玉盤上,讓人聽了心生歡喜。她才思敏捷,反應迅速,角度又極為新穎。別說小沙彌了,就是研究佛經幾十年的弘明法師一時半會兒都想不出應對之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