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龍遊大海
三國:開局收趙雲呂布,再續漢祚 作者:半分糊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43章 龍遊大海
次日許攸二人拜見袁紹,商議除滅公孫瓚之事。
袁紹疑惑道:“先前子遠獻策,若劉和不降,再殺公孫瓚而取幽州,今田別駕已到幽州,尚未迴應,未免操之過急。”
許攸歎道:“田豐已有二心矣,此去恐不但不迴,還叫主公蒙羞,劉和出逃,小人得誌,不久必會出兵。”
“莫不是因消息泄露,劉和要害田豐?”袁紹吃了一驚,咬牙道:“泄密者該死,若被我查出,叫他全家陪葬。”
逢紀言道:“以我看來,其實並非消息泄露,而是那呂布麾下記恨主公,辱罵使者,信口開河,卻歪打正著而已。”
袁紹蹙眉道:“何以見得?”
逢紀歎道:“田豐此次北上,已令主公蒙羞,此事在涿郡周圍傳開,已傳到冀州,百姓無不笑話主公,主公不知?”
“什麽?”袁紹驚怒不已,拍案喝道:“究竟發生何事?”
“這……”逢紀猶豫片刻,抱拳道:“主公還是將那報信之人叫來,仔細問過便知。”
袁紹馬上命人將先迴之人叫來,再次問話,信使見隱瞞不住,隻好將張遼罵袁紹之言重複一遍。
“豈有此理!”袁紹氣得渾身發抖,麵色漲紅,怒吼道:“氣煞我也!”
“主公息怒!”逢紀忙勸道:“那張遼不過一武夫,向來粗言鄙語,不必與他一般見識,由此可見他隻是泄私憤胡言亂語,並非有人走漏消息。”
袁紹此時根本聽不進去,隻盯著那使者沉聲道:“此事為何先前不報?”
信使跪在地上瑟瑟發抖:“田別駕並未交代,小人豈敢……”
袁紹大喝道:“知情不報,該當何罪?推出去斬了!”
“此事乃田豐交代,他們隻是奉命行事而已!”許攸忙起身,示意信使退下,抱拳道:“吾所憂者,乃田豐也,此人性情剛烈,常直言犯上,此次麵對張遼辱罵,卻不聞不問,刻意隱瞞,到底有何居心?”
逢紀歎道:“主辱臣死,張遼如此辱罵主公,田豐身為使者,或據理力爭,以死相拚,或憤而離境,返迴冀州。如此方可保主公威嚴,此舉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田豐果有二心乎?是可忍,孰不可忍?”
袁紹想起田豐多次頂撞他,二人不歡而散的場景,握著拳頭不住咬牙。
張遼罵他當然不會在意,關鍵田豐示弱,讓他顏麵丟盡,現在全天下人都在背後議論笑話,想想便後背直冒冷汗。
許攸歎道:“如此看來,田豐不過徒有虛名,仗著主公恩寵,有恃無恐,故意與主公相對,博得個敢言直諫的美名,一旦出門在外,便唯唯諾諾,令主公蒙羞,實為我冀州之恥!”
“不想田豐竟是個窩裏橫!”袁紹大罵,便要傳令將田豐調迴,革職問罪。
逢紀勸道:“田豐乃冀州名士,身居要職,若無故免職,恐人笑主公不能容人。田豐臨行時誇下海口,要勸劉和歸順,到幽州時卻一路極受禮遇,可先派人催迴,看他如何答複,再做決策不遲。”
“嗯,倒也有理!”袁紹撫須道:“某做事向來以德服人,田豐若真有二心,必叫他追悔莫及。”
遂派使者又迴薊城催問田豐結果,許攸暗中囑其打聽田豐在幽州種種言行,信使感激許攸救命之恩,滿口答應。
……
田豐此時在薊城,見劉和三日不在,一切井然有序,文武各盡其能,又讚歎其用人之能。
這幾日將薊城內外轉了個遍,明察暗訪,愈發覺得劉和深不可測,所作所為與他和沮授預料的截然相反。
劉和在安民、治軍、用人方麵都超過袁紹,又懷興漢大誌,如虎歸深山,龍遊大海,根本不可能再受人所製。
還未正式會麵,田豐便知劉和不可能勸降,而袁紹的河北大業又出一個勁敵,此人非公孫瓚可比,究竟該如何應對?
好不容易等到劉和迴城,剛坐下寒暄兩句,忽然人報東城河道衝垮,劉和急匆匆跑去視察,親自指揮修葺,一忙又是好幾日。
好不容易忙完,正要會麵,又報良鄉百姓因不滿政令聚眾鬧事,劉和又親自去處理……
如此一來二去,劉和每天忙於政務,為安撫人心,又親自出麵,轉眼又是半月過去。
這一日袁紹派人來詢問結果,田豐深知此行失敗,必會為逢紀等人所笑。
但劉和已不可降,若能結為盟友,合力勤王平亂,也有一番大業,遂寫信將幽州見聞悉數告知。
對信使言道:“吾等素欺劉和懦弱,不足為一方之主,今觀其能,實乃劉氏英傑,恐天不絕炎漢,此人隻可為盟而不可伐也,請主公三思,吾結好劉和,便迴冀州。”
次日劉和終於忙完迴城,設宴接待田豐,賠禮道:“吾新造幽州,諸事未集,不得不親力親為,怠慢先生,還望見諒。”
田豐慨然道:“明府體恤百姓,晝夜奔忙,舍親仇而顧蒼生,令豐慚愧,豈敢有怪怨之心?”
劉和歎道:“當初中原動蕩,百萬百姓慕家父之名避亂幽州,如今卻不能保其安居樂業,我父子心中慚愧,若隻顧報仇,無異於殺雞取卵,此亦非先父所願耳!”
“此乃高見!”田豐連連點頭,歎道:“明府顧全大局,以民為先,比之曹孟德興兵報仇,屠徐州、誅名士,可謂聖人矣!”
劉和無奈道:“朝綱不振,群賊亂起,曹操乃亂世梟雄,雖能興義兵勤王,卻隻顧私利,任性妄為,恐非漢室之幸。”
同是為父報仇,曹操正在中原大開殺戒,自己在幽州以民為先,足以收一波聲望。
田豐點頭道:“今朝廷動蕩,蒼生塗炭,明府寬仁愛民,又優賢禮士,必能興複漢室,若能……”
正要提袁紹,劉和卻長身而起,仰天歎道:“漢道淩遲,王綱崩摧,奸臣竊命,諸侯並立,內無扶大廈於將傾之良臣,外無挽狂瀾於既倒之義士,漢室何時可興?”
田豐趁機道:“袁本初四世三公,早有勤王興漢之意,明府若能同攜並力,必能克成大業,匡扶朝廷。”
劉和轉身冷笑道:“天子惶惑,命我冒死出宮,聚天下英雄救駕勤王,袁紹見到密旨,非但不發兵,反將我困於鄴城,是何居心?”
“這……”田豐沒想到劉和如此直接,一時不知該如何答複。
“先生乃當今智士,袁紹為人如何,想必也已看透!”劉和說著話,上前抱拳道:“吾知先生乃漢室忠良,有王佐之才,何不助我一臂之力?”
次日許攸二人拜見袁紹,商議除滅公孫瓚之事。
袁紹疑惑道:“先前子遠獻策,若劉和不降,再殺公孫瓚而取幽州,今田別駕已到幽州,尚未迴應,未免操之過急。”
許攸歎道:“田豐已有二心矣,此去恐不但不迴,還叫主公蒙羞,劉和出逃,小人得誌,不久必會出兵。”
“莫不是因消息泄露,劉和要害田豐?”袁紹吃了一驚,咬牙道:“泄密者該死,若被我查出,叫他全家陪葬。”
逢紀言道:“以我看來,其實並非消息泄露,而是那呂布麾下記恨主公,辱罵使者,信口開河,卻歪打正著而已。”
袁紹蹙眉道:“何以見得?”
逢紀歎道:“田豐此次北上,已令主公蒙羞,此事在涿郡周圍傳開,已傳到冀州,百姓無不笑話主公,主公不知?”
“什麽?”袁紹驚怒不已,拍案喝道:“究竟發生何事?”
“這……”逢紀猶豫片刻,抱拳道:“主公還是將那報信之人叫來,仔細問過便知。”
袁紹馬上命人將先迴之人叫來,再次問話,信使見隱瞞不住,隻好將張遼罵袁紹之言重複一遍。
“豈有此理!”袁紹氣得渾身發抖,麵色漲紅,怒吼道:“氣煞我也!”
“主公息怒!”逢紀忙勸道:“那張遼不過一武夫,向來粗言鄙語,不必與他一般見識,由此可見他隻是泄私憤胡言亂語,並非有人走漏消息。”
袁紹此時根本聽不進去,隻盯著那使者沉聲道:“此事為何先前不報?”
信使跪在地上瑟瑟發抖:“田別駕並未交代,小人豈敢……”
袁紹大喝道:“知情不報,該當何罪?推出去斬了!”
“此事乃田豐交代,他們隻是奉命行事而已!”許攸忙起身,示意信使退下,抱拳道:“吾所憂者,乃田豐也,此人性情剛烈,常直言犯上,此次麵對張遼辱罵,卻不聞不問,刻意隱瞞,到底有何居心?”
逢紀歎道:“主辱臣死,張遼如此辱罵主公,田豐身為使者,或據理力爭,以死相拚,或憤而離境,返迴冀州。如此方可保主公威嚴,此舉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田豐果有二心乎?是可忍,孰不可忍?”
袁紹想起田豐多次頂撞他,二人不歡而散的場景,握著拳頭不住咬牙。
張遼罵他當然不會在意,關鍵田豐示弱,讓他顏麵丟盡,現在全天下人都在背後議論笑話,想想便後背直冒冷汗。
許攸歎道:“如此看來,田豐不過徒有虛名,仗著主公恩寵,有恃無恐,故意與主公相對,博得個敢言直諫的美名,一旦出門在外,便唯唯諾諾,令主公蒙羞,實為我冀州之恥!”
“不想田豐竟是個窩裏橫!”袁紹大罵,便要傳令將田豐調迴,革職問罪。
逢紀勸道:“田豐乃冀州名士,身居要職,若無故免職,恐人笑主公不能容人。田豐臨行時誇下海口,要勸劉和歸順,到幽州時卻一路極受禮遇,可先派人催迴,看他如何答複,再做決策不遲。”
“嗯,倒也有理!”袁紹撫須道:“某做事向來以德服人,田豐若真有二心,必叫他追悔莫及。”
遂派使者又迴薊城催問田豐結果,許攸暗中囑其打聽田豐在幽州種種言行,信使感激許攸救命之恩,滿口答應。
……
田豐此時在薊城,見劉和三日不在,一切井然有序,文武各盡其能,又讚歎其用人之能。
這幾日將薊城內外轉了個遍,明察暗訪,愈發覺得劉和深不可測,所作所為與他和沮授預料的截然相反。
劉和在安民、治軍、用人方麵都超過袁紹,又懷興漢大誌,如虎歸深山,龍遊大海,根本不可能再受人所製。
還未正式會麵,田豐便知劉和不可能勸降,而袁紹的河北大業又出一個勁敵,此人非公孫瓚可比,究竟該如何應對?
好不容易等到劉和迴城,剛坐下寒暄兩句,忽然人報東城河道衝垮,劉和急匆匆跑去視察,親自指揮修葺,一忙又是好幾日。
好不容易忙完,正要會麵,又報良鄉百姓因不滿政令聚眾鬧事,劉和又親自去處理……
如此一來二去,劉和每天忙於政務,為安撫人心,又親自出麵,轉眼又是半月過去。
這一日袁紹派人來詢問結果,田豐深知此行失敗,必會為逢紀等人所笑。
但劉和已不可降,若能結為盟友,合力勤王平亂,也有一番大業,遂寫信將幽州見聞悉數告知。
對信使言道:“吾等素欺劉和懦弱,不足為一方之主,今觀其能,實乃劉氏英傑,恐天不絕炎漢,此人隻可為盟而不可伐也,請主公三思,吾結好劉和,便迴冀州。”
次日劉和終於忙完迴城,設宴接待田豐,賠禮道:“吾新造幽州,諸事未集,不得不親力親為,怠慢先生,還望見諒。”
田豐慨然道:“明府體恤百姓,晝夜奔忙,舍親仇而顧蒼生,令豐慚愧,豈敢有怪怨之心?”
劉和歎道:“當初中原動蕩,百萬百姓慕家父之名避亂幽州,如今卻不能保其安居樂業,我父子心中慚愧,若隻顧報仇,無異於殺雞取卵,此亦非先父所願耳!”
“此乃高見!”田豐連連點頭,歎道:“明府顧全大局,以民為先,比之曹孟德興兵報仇,屠徐州、誅名士,可謂聖人矣!”
劉和無奈道:“朝綱不振,群賊亂起,曹操乃亂世梟雄,雖能興義兵勤王,卻隻顧私利,任性妄為,恐非漢室之幸。”
同是為父報仇,曹操正在中原大開殺戒,自己在幽州以民為先,足以收一波聲望。
田豐點頭道:“今朝廷動蕩,蒼生塗炭,明府寬仁愛民,又優賢禮士,必能興複漢室,若能……”
正要提袁紹,劉和卻長身而起,仰天歎道:“漢道淩遲,王綱崩摧,奸臣竊命,諸侯並立,內無扶大廈於將傾之良臣,外無挽狂瀾於既倒之義士,漢室何時可興?”
田豐趁機道:“袁本初四世三公,早有勤王興漢之意,明府若能同攜並力,必能克成大業,匡扶朝廷。”
劉和轉身冷笑道:“天子惶惑,命我冒死出宮,聚天下英雄救駕勤王,袁紹見到密旨,非但不發兵,反將我困於鄴城,是何居心?”
“這……”田豐沒想到劉和如此直接,一時不知該如何答複。
“先生乃當今智士,袁紹為人如何,想必也已看透!”劉和說著話,上前抱拳道:“吾知先生乃漢室忠良,有王佐之才,何不助我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