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旭堯悶悶地道:“但是和你娶妻生子比起來,我更不想你死了。”
何明德的眸色深了,他的聲音也沉了些
“娶什麽別人,沒有別人,隻有你。”
“這輩子也隻有你。”
他從後麵輕輕攥住池旭堯的頭發,迫使他向上弓著身子,對上他茫然地眼神微微一笑,吻在了他的胸口。
“旭堯,你就是我的妻子。”
第72章 守堤
夜裏兩人睡得也不安穩,翌日天剛蒙蒙亮,兩人就忽然醒了。深思剛聚,兩人皆是先側耳聽窗外,仍舊是雨聲磅礴。
池旭堯歎了口氣,往何明德懷裏一紮,苦惱道:“雨還在下。”
何明德也是歎了口氣,心也是發沉,不過至少眼下還有兩人有商有量,事情總不到最糟糕的時候。何明德揉了一把池旭堯的頭發,感受著這難得的溫馨時刻。池旭堯卻忽然抬頭,有點不好意思地調侃:“你恢複正常了?”
何明德也有些赧然,昨日劫後餘生,他差點失去懷中人的恐懼太過強烈,以至於行事之間與尋常迥異,太過粗暴了。他把人往上抱了抱,吸了口王爺,笑了笑:“隻要你不再嚇我,我就很正常。你感覺怎麽樣?”
池旭堯反應了一下,明白這問題的意思,登時臉紅,動了動身子,才不好意思道:“大腿有點疼。”
何明德有心想自己看看,卻怕青天白日王爺要咬人,隻好退而求其次,看看池旭堯肩膀的傷,替他又包紮了一次。
兩人從這片刻的溫情中汲取了力量,去著手解決這複雜的現實問題。
眼下境況不好,守堤搶險的人幾乎都失去信心,必須有人留守。端王本來還想自己去,被何明德瞪了迴去。
“昨日傷口在汙水裏泡了那麽久,你是僥幸才沒發熱,今日還想去泡,是不想活了?”
何明德一聽他胡說,又忍不住上火。端王聽他這意思,是要自己去,也急。
“那你又沒有功夫,水性也一般。你不是欽差,也不是皇子,沒有這個責任去做這種危險的事情。”
若是要讓自己去守堤,兩人倒都不會遲疑太久。可若是隻能看著對方去做這件危險的事情,兩人卻都堅定地反對起來。
想到兩人心中的意思都是一樣的,何明德按捺住焦躁,道:“旭堯,眼下麻煩的不僅是潰堤,還有災民安置。把這些事情交給那個知府,你能放心?幾萬人受到影響,安置不好,群情激奮,隻怕有比天災還要可怕的事情要發生。我無名無權,進城也無用,隻有你能調度。”
他凝視著池旭堯的眸子,溫和了聲音:“我隻能守在城外,當一下端王的代表,穩穩人心了。”
池旭堯也知道輝光說的有道理,但是心中卻怎麽也放心不下,甚至想,有柳小將軍坐鎮,也沒什麽區別。但是他們終究理智,臨了,池旭堯隻能認認真真地道:“我在城裏等你,一定一定要保證自己的安全。”
何明德也認認真真地點頭。
兩人商議定了,兵分兩路,一個順著洪水方向進城,一個逆著洪水守堤。一夜的光景,路上的積水已經能漫過成人了。
過了兩個時辰,端王進了城,又組織了城中百姓,讓青壯年都出城去守堤。眾人聽說皇上最寵愛的皇子留在郢州城未走,夫婿更是守在最前線,心中也安定了。池旭堯在城內也組織留守的婦孺準備了食物,守好後方。
這邊的局麵勉強穩住,池旭堯叫來了知府孫令,問道:“昨日進城的受災群眾都安頓在了哪裏?”
孫令道:“王爺,昨日一下子進城快一萬人,城裏沒這麽多的地方,就把他們安排在東市瓦舍。”
瓦舍?那邊平日裏都是做買賣聽戲看雜耍的地方,不是正經生活的地方。但眼下城裏也難,隻能先這樣了。
池旭堯道:“他們逃災出來,扶老攜幼,必是什麽要緊的東西都帶不了,你去城裏問問,或是買,或是募捐,務必要把被褥衣衫都籌備了。讓城裏的大夫也雖是準備著,千萬不能有人病死。”
孫令一一應下了。
池旭堯又把一些細節一一敲定了,孫令剛鬆了口氣,就聽端王道:“那一萬人不能不吃不喝,眼下情況特殊,路途艱難,不好往朝廷要批文,隻能特事特辦,你今日便開了官倉,去瓦舍那邊準備爐灶,供應這些災民的飲食。”
孫令一聽著話,立刻便跪在地上了。
自古以來這開官倉必要朝廷的批文,若是私自開了,輕者掉一顆腦袋,重的可是抄家滅族。
孫令連連磕頭:“王爺,這下官可不敢啊。王爺放了下官吧。”
池旭堯斥道:“出了什麽事,還有本王在!待本王迴京麵聖,波及不到你。”
孫令還想再說,端王哪裏是好性子的人,當即一瞪眼:“再嗦本王現在就先治你的罪!你身為知府,眼看著半月暴雨,卻什麽準備也不做,已經是該死,眼下還想耽誤麽!還不快去!”
孫令看端王嗬斥著就像拔劍,忙連滾帶爬就滾出去了。
端王把知府衙門該做了應急辦公之處,又把城中府中可用之人一一調用,各領了差事,若遇急事,不必再重重迴報,便可來見他,等候批示。
他把自己放在這位置上,方才知曉想要一城安定是如此之難,每日裏有千百件事要他拿主意,有千百個艱難地抉擇要他去做。在做決定的時候,他根本無法預料做下的決定是好是壞。夜深人靜時,來迴話的人終於沒了,他靠在椅背上,闔眼休息了一下。
他的心緒飛迴到了京城,他想不到千裏的距離,生活竟然天差地別。他又想,他隻是管理一城,就如此應接不暇,治理一個國家又該如何難?難怪從前有那麽多的糊塗帝王、享樂帝王,在這樣沉重的壓力麵前,隻要是稍微不那麽勇敢的人,都會忍不住逃避吧?
想了一會兒,他聽著雨聲,心裏又焦躁起來。雨怎麽還在下?也不知輝光究竟如何了?
想著想著,他靠在椅背上,就此睡了過去。
*
到了翌日,城中來迴事的越發少了,各處事項都緊緊有條,孫令這個知府也不知是害怕端王,還是想表現,天天在外奔波,倒是辛勞。
到了第三天,雨還在下,水位還在漲,城內百姓都有些焦躁了。眾人的情緒都被壓抑著,一點就著,一天就有好幾處因為雞毛蒜皮的事情打架的。到了傍晚,池旭堯接到柳瑞的口信,說城外情況雖然沒有改善,至少沒有惡化,眾人一切都好,暫時隻有幾個受傷的。
池旭堯本來把能派出去的人都派出去守堤,柳瑞不放心,還是又送迴來二十個親衛。侍衛隊長叫關業,端王見了他,先問了大堤,再問輝光。
關業道:“大家勸不動,侯爺也同大家夥一般泡在水裏,一天下來,手腳都被泡白了。將軍攔了幾次,他也不聽。不過有侯爺在,雖然幾次情況不好,大家心還是定的。”
關業看端王還想再讓他們迴去,忙道:“王爺,侯爺也讓我們迴來,他說王爺一個人在這城裏,他也不放心。”
說著,從懷裏小心翼翼地碰出來一葉綠色,呈給端王。
池旭堯疑惑地一看,發現那是什麽綠色的葉子,折的一葉小舟,一路上過來,被壓得有些變形了。關業忙把形狀正了正,迴到:“侯爺歇著的時候看到有蘆葦,就折了這個,讓下官帶迴來給王爺取樂。”
池旭堯沉悶了一日的心,一下子就舒展開了。
他想象著輝光在無邊的黃色泥漿中碰到一抹綠,大概是覺得自己沒有見過這樣新鮮有趣的小玩意,就折了送來。
池旭堯接過了那葦舟,忍不住就露出個帶甜味的笑來。他餘光看到關業帶笑的神情,忙正了神色,又拿出王爺的模樣來:“你們也累了,先到後衙去休息。”
“是。”
等關業他們走了,端王又忍不住把葦舟放在心頭,笑了。
到了下午,端王就把小舟放在了案頭,累了就瞧瞧,知道輝光與自己一同對抗這場災難,似乎也沒那麽累了。
到了晚間,處處都安靜了,端王看著小舟出神,不提防一陣穿堂風過,把小舟吹到了院子裏的水窪裏。池旭堯忙追出去要撈,卻是不容易,就在此時,他聽到雨聲中似乎還有什麽別的聲音,像是什麽金屬想擊的聲音,再細細聽,雨聲的掩映下,似乎又有雜亂的腳步聲在靠近……
這種時刻,一切都太過敏感,池旭堯當機立斷,迴到後衙,把關業他們都叫了起來。
周圍陷入黑暗,隻有雨聲。
但是關業這群當兵的聽慣了,壓低了聲音,道:“王爺,至少有三四百人過來,應該有武器,不過聽腳步,不像是習武之人。”
這個時候,這麽多人,悄悄來府衙是要做什麽?
池旭堯吩咐其中一人道:“你去看看孫令在不在府裏,不在的話,守著他的家眷,不許一個人跑了。”
餘下眾人都是習武的,都悄悄地上了房頂,隱匿在了黑夜之中。
那群人闖進衙門,燈光昏暗,沒有月光,根本看不清是什麽人。
他們先進了大堂,見沒有人,都驚疑不定地問起來。
“沒有人。”
“那個王爺呢?”
“守著的人說他沒出去,肯定還在府裏。”
“大哥,咱們真的要把他殺了?那可是王爺。”
“他不死,咱們怎麽活?”
雖然聲音被雨聲蓋過,聽不真切,但屋簷上的人都還是聽到了關鍵。
關業看著下麵氣勢洶洶拿槍執棒的幾百人,緊張地咽了口口水。他拉拉端王,小聲問道:“王爺,下麵人多勢眾,不宜正麵應對,下官先護送王爺離開吧。”
第73章 哄搶
端王微微抬手,示意再聽一下。
這群人來的兇,又指名道姓要找自己,實在是奇怪。若是去問,還不一定說實話。
端王一行人伏在屋頂上,跟著這群人從前廳找到後衙,聽得他們憤憤罵道:“狗日的這種時候還不開倉放糧,總歸是活不下去了,拚了殺他也要給老娘孩子弄出點吃的來。”
這話聽得端王心中疑惑不已,當日他是眼看著孫令開了糧倉,倉內堆滿了糧食,幾近屋頂。看著糧食一車車運了出去,吩咐孫令決不可短缺了災民飲食,他才放心去做別的事。
這群人越是找不到人,越是惱恨,竟是開始在府裏打砸,把府裏的丫鬟嚇得尖叫不止,等找到了廚房,本來還能約束的人都忍不住上手,抓到什麽都往嘴裏塞,連生苞穀也硬是吃了下去。
廚房點了燈,端王才看清這群人衣衫襤褸,都被水浸透,顯出筋骨來。麵黃肌肉,精神萎靡,手裏拿著的或是鋤頭,或是木棍,竟是一幅災民的打扮!
端王一行人立刻便知道不對勁了,隻怕這群人是受到了什麽蠱惑。
這群人吃了些東西,有了些精神,又把剩下的雞鴨魚肉預、米麵互相搶了,都往懷裏揣了。鍋碗瓢盆摔在地上,廚房被洗劫一空。住在府裏的衙役並家丁一二十人,這才姍姍來遲,但隻在遠處,不敢過來。
領頭的衙役拿著刀,沒什麽底氣地恐嚇道:“這是知府衙門,你們都不想活了是不是!還不趕緊滾出去了!”
難民們迴轉身來,都露出要吃人的神情來,把這群衙役家丁嚇得往後直推。
“你你你們可想清楚了,這府裏住了王爺,你們這麽鬧,是要殺頭的。”
人群中不知是誰喊了一聲:“總歸是活不得了,殺不得王爺,先殺了這群狗腿子,再殺了這狗官的老婆孩子。”
一唿百應,眾人威逼上前,衙役忙拔出刀對峙,可惜這時候一寸短一寸險,被幾個人用鋤頭撥弄著,很快刀被人搶走,十幾個人被幾百個人圍起來,慘叫連連。
“王爺,群情激奮,攔不住了,先撤吧,這裏交給下官。”關業這幾天覺得端王親力親為,體恤為民,心中感動極了,不過這會兒可怕死了端王親力親為,體恤為民了。這會兒暴動可不是玩笑的。
但是怕什麽來什麽,端王道:“本王走了,你們怎麽管?這府裏孫令的家眷有三十多口,加上家丁衙役丫鬟,也有一百口了,弄不好,今晚就是滅門。”說著想起來,問起孫令來。
一個兵士已經去問清楚了,迴道:“孫大人今日在城外巡視,迴不來。不過屬下發現,昨日他走之前,把他的獨子也帶出去了。”
“他那獨子不是才六歲?這時候帶出城去做什麽?”
眼看著下麵的慘叫聲越來越弱,端王道:“把他抓迴來問問就知道了。”
說罷,從屋頂站起,關業知道這王爺是決不能會走了,隻能暗提著一顆心,決定一會兒如果失控,不擇手段也要先把王爺送走。關業習武之人,氣沉丹田,在屋頂大吼一聲,竟把雨聲也蓋過去了。下麵的人立刻被他吸引過去。
這黑黢黢地也看不清楚,隻看到屋頂上天兵似的杵著一排健壯的黑影,下麵的人先是有些慌了。
端王見場麵稍稍平靜了些,道:“你們找本王,不論是想打想殺,事後總要賠上一條命,甚至賠上一家子的命。不如把事情說清楚,解決了,皆大歡喜。”
底下的人雖是激憤,可真的看到了一朝王爺,先軟了一半。另有一半人道:“你們這些大人物哪裏管我們的死活,不如大家拚了這條命,還能有條出路。”
一句話又挑起眾人的情緒,可惜王爺在屋頂上,一時之間奈何不得,又有人逼問家丁梯子在何處,又有人尋了石頭要擲上屋頂,亂糟糟一團。
何明德的眸色深了,他的聲音也沉了些
“娶什麽別人,沒有別人,隻有你。”
“這輩子也隻有你。”
他從後麵輕輕攥住池旭堯的頭發,迫使他向上弓著身子,對上他茫然地眼神微微一笑,吻在了他的胸口。
“旭堯,你就是我的妻子。”
第72章 守堤
夜裏兩人睡得也不安穩,翌日天剛蒙蒙亮,兩人就忽然醒了。深思剛聚,兩人皆是先側耳聽窗外,仍舊是雨聲磅礴。
池旭堯歎了口氣,往何明德懷裏一紮,苦惱道:“雨還在下。”
何明德也是歎了口氣,心也是發沉,不過至少眼下還有兩人有商有量,事情總不到最糟糕的時候。何明德揉了一把池旭堯的頭發,感受著這難得的溫馨時刻。池旭堯卻忽然抬頭,有點不好意思地調侃:“你恢複正常了?”
何明德也有些赧然,昨日劫後餘生,他差點失去懷中人的恐懼太過強烈,以至於行事之間與尋常迥異,太過粗暴了。他把人往上抱了抱,吸了口王爺,笑了笑:“隻要你不再嚇我,我就很正常。你感覺怎麽樣?”
池旭堯反應了一下,明白這問題的意思,登時臉紅,動了動身子,才不好意思道:“大腿有點疼。”
何明德有心想自己看看,卻怕青天白日王爺要咬人,隻好退而求其次,看看池旭堯肩膀的傷,替他又包紮了一次。
兩人從這片刻的溫情中汲取了力量,去著手解決這複雜的現實問題。
眼下境況不好,守堤搶險的人幾乎都失去信心,必須有人留守。端王本來還想自己去,被何明德瞪了迴去。
“昨日傷口在汙水裏泡了那麽久,你是僥幸才沒發熱,今日還想去泡,是不想活了?”
何明德一聽他胡說,又忍不住上火。端王聽他這意思,是要自己去,也急。
“那你又沒有功夫,水性也一般。你不是欽差,也不是皇子,沒有這個責任去做這種危險的事情。”
若是要讓自己去守堤,兩人倒都不會遲疑太久。可若是隻能看著對方去做這件危險的事情,兩人卻都堅定地反對起來。
想到兩人心中的意思都是一樣的,何明德按捺住焦躁,道:“旭堯,眼下麻煩的不僅是潰堤,還有災民安置。把這些事情交給那個知府,你能放心?幾萬人受到影響,安置不好,群情激奮,隻怕有比天災還要可怕的事情要發生。我無名無權,進城也無用,隻有你能調度。”
他凝視著池旭堯的眸子,溫和了聲音:“我隻能守在城外,當一下端王的代表,穩穩人心了。”
池旭堯也知道輝光說的有道理,但是心中卻怎麽也放心不下,甚至想,有柳小將軍坐鎮,也沒什麽區別。但是他們終究理智,臨了,池旭堯隻能認認真真地道:“我在城裏等你,一定一定要保證自己的安全。”
何明德也認認真真地點頭。
兩人商議定了,兵分兩路,一個順著洪水方向進城,一個逆著洪水守堤。一夜的光景,路上的積水已經能漫過成人了。
過了兩個時辰,端王進了城,又組織了城中百姓,讓青壯年都出城去守堤。眾人聽說皇上最寵愛的皇子留在郢州城未走,夫婿更是守在最前線,心中也安定了。池旭堯在城內也組織留守的婦孺準備了食物,守好後方。
這邊的局麵勉強穩住,池旭堯叫來了知府孫令,問道:“昨日進城的受災群眾都安頓在了哪裏?”
孫令道:“王爺,昨日一下子進城快一萬人,城裏沒這麽多的地方,就把他們安排在東市瓦舍。”
瓦舍?那邊平日裏都是做買賣聽戲看雜耍的地方,不是正經生活的地方。但眼下城裏也難,隻能先這樣了。
池旭堯道:“他們逃災出來,扶老攜幼,必是什麽要緊的東西都帶不了,你去城裏問問,或是買,或是募捐,務必要把被褥衣衫都籌備了。讓城裏的大夫也雖是準備著,千萬不能有人病死。”
孫令一一應下了。
池旭堯又把一些細節一一敲定了,孫令剛鬆了口氣,就聽端王道:“那一萬人不能不吃不喝,眼下情況特殊,路途艱難,不好往朝廷要批文,隻能特事特辦,你今日便開了官倉,去瓦舍那邊準備爐灶,供應這些災民的飲食。”
孫令一聽著話,立刻便跪在地上了。
自古以來這開官倉必要朝廷的批文,若是私自開了,輕者掉一顆腦袋,重的可是抄家滅族。
孫令連連磕頭:“王爺,這下官可不敢啊。王爺放了下官吧。”
池旭堯斥道:“出了什麽事,還有本王在!待本王迴京麵聖,波及不到你。”
孫令還想再說,端王哪裏是好性子的人,當即一瞪眼:“再嗦本王現在就先治你的罪!你身為知府,眼看著半月暴雨,卻什麽準備也不做,已經是該死,眼下還想耽誤麽!還不快去!”
孫令看端王嗬斥著就像拔劍,忙連滾帶爬就滾出去了。
端王把知府衙門該做了應急辦公之處,又把城中府中可用之人一一調用,各領了差事,若遇急事,不必再重重迴報,便可來見他,等候批示。
他把自己放在這位置上,方才知曉想要一城安定是如此之難,每日裏有千百件事要他拿主意,有千百個艱難地抉擇要他去做。在做決定的時候,他根本無法預料做下的決定是好是壞。夜深人靜時,來迴話的人終於沒了,他靠在椅背上,闔眼休息了一下。
他的心緒飛迴到了京城,他想不到千裏的距離,生活竟然天差地別。他又想,他隻是管理一城,就如此應接不暇,治理一個國家又該如何難?難怪從前有那麽多的糊塗帝王、享樂帝王,在這樣沉重的壓力麵前,隻要是稍微不那麽勇敢的人,都會忍不住逃避吧?
想了一會兒,他聽著雨聲,心裏又焦躁起來。雨怎麽還在下?也不知輝光究竟如何了?
想著想著,他靠在椅背上,就此睡了過去。
*
到了翌日,城中來迴事的越發少了,各處事項都緊緊有條,孫令這個知府也不知是害怕端王,還是想表現,天天在外奔波,倒是辛勞。
到了第三天,雨還在下,水位還在漲,城內百姓都有些焦躁了。眾人的情緒都被壓抑著,一點就著,一天就有好幾處因為雞毛蒜皮的事情打架的。到了傍晚,池旭堯接到柳瑞的口信,說城外情況雖然沒有改善,至少沒有惡化,眾人一切都好,暫時隻有幾個受傷的。
池旭堯本來把能派出去的人都派出去守堤,柳瑞不放心,還是又送迴來二十個親衛。侍衛隊長叫關業,端王見了他,先問了大堤,再問輝光。
關業道:“大家勸不動,侯爺也同大家夥一般泡在水裏,一天下來,手腳都被泡白了。將軍攔了幾次,他也不聽。不過有侯爺在,雖然幾次情況不好,大家心還是定的。”
關業看端王還想再讓他們迴去,忙道:“王爺,侯爺也讓我們迴來,他說王爺一個人在這城裏,他也不放心。”
說著,從懷裏小心翼翼地碰出來一葉綠色,呈給端王。
池旭堯疑惑地一看,發現那是什麽綠色的葉子,折的一葉小舟,一路上過來,被壓得有些變形了。關業忙把形狀正了正,迴到:“侯爺歇著的時候看到有蘆葦,就折了這個,讓下官帶迴來給王爺取樂。”
池旭堯沉悶了一日的心,一下子就舒展開了。
他想象著輝光在無邊的黃色泥漿中碰到一抹綠,大概是覺得自己沒有見過這樣新鮮有趣的小玩意,就折了送來。
池旭堯接過了那葦舟,忍不住就露出個帶甜味的笑來。他餘光看到關業帶笑的神情,忙正了神色,又拿出王爺的模樣來:“你們也累了,先到後衙去休息。”
“是。”
等關業他們走了,端王又忍不住把葦舟放在心頭,笑了。
到了下午,端王就把小舟放在了案頭,累了就瞧瞧,知道輝光與自己一同對抗這場災難,似乎也沒那麽累了。
到了晚間,處處都安靜了,端王看著小舟出神,不提防一陣穿堂風過,把小舟吹到了院子裏的水窪裏。池旭堯忙追出去要撈,卻是不容易,就在此時,他聽到雨聲中似乎還有什麽別的聲音,像是什麽金屬想擊的聲音,再細細聽,雨聲的掩映下,似乎又有雜亂的腳步聲在靠近……
這種時刻,一切都太過敏感,池旭堯當機立斷,迴到後衙,把關業他們都叫了起來。
周圍陷入黑暗,隻有雨聲。
但是關業這群當兵的聽慣了,壓低了聲音,道:“王爺,至少有三四百人過來,應該有武器,不過聽腳步,不像是習武之人。”
這個時候,這麽多人,悄悄來府衙是要做什麽?
池旭堯吩咐其中一人道:“你去看看孫令在不在府裏,不在的話,守著他的家眷,不許一個人跑了。”
餘下眾人都是習武的,都悄悄地上了房頂,隱匿在了黑夜之中。
那群人闖進衙門,燈光昏暗,沒有月光,根本看不清是什麽人。
他們先進了大堂,見沒有人,都驚疑不定地問起來。
“沒有人。”
“那個王爺呢?”
“守著的人說他沒出去,肯定還在府裏。”
“大哥,咱們真的要把他殺了?那可是王爺。”
“他不死,咱們怎麽活?”
雖然聲音被雨聲蓋過,聽不真切,但屋簷上的人都還是聽到了關鍵。
關業看著下麵氣勢洶洶拿槍執棒的幾百人,緊張地咽了口口水。他拉拉端王,小聲問道:“王爺,下麵人多勢眾,不宜正麵應對,下官先護送王爺離開吧。”
第73章 哄搶
端王微微抬手,示意再聽一下。
這群人來的兇,又指名道姓要找自己,實在是奇怪。若是去問,還不一定說實話。
端王一行人伏在屋頂上,跟著這群人從前廳找到後衙,聽得他們憤憤罵道:“狗日的這種時候還不開倉放糧,總歸是活不下去了,拚了殺他也要給老娘孩子弄出點吃的來。”
這話聽得端王心中疑惑不已,當日他是眼看著孫令開了糧倉,倉內堆滿了糧食,幾近屋頂。看著糧食一車車運了出去,吩咐孫令決不可短缺了災民飲食,他才放心去做別的事。
這群人越是找不到人,越是惱恨,竟是開始在府裏打砸,把府裏的丫鬟嚇得尖叫不止,等找到了廚房,本來還能約束的人都忍不住上手,抓到什麽都往嘴裏塞,連生苞穀也硬是吃了下去。
廚房點了燈,端王才看清這群人衣衫襤褸,都被水浸透,顯出筋骨來。麵黃肌肉,精神萎靡,手裏拿著的或是鋤頭,或是木棍,竟是一幅災民的打扮!
端王一行人立刻便知道不對勁了,隻怕這群人是受到了什麽蠱惑。
這群人吃了些東西,有了些精神,又把剩下的雞鴨魚肉預、米麵互相搶了,都往懷裏揣了。鍋碗瓢盆摔在地上,廚房被洗劫一空。住在府裏的衙役並家丁一二十人,這才姍姍來遲,但隻在遠處,不敢過來。
領頭的衙役拿著刀,沒什麽底氣地恐嚇道:“這是知府衙門,你們都不想活了是不是!還不趕緊滾出去了!”
難民們迴轉身來,都露出要吃人的神情來,把這群衙役家丁嚇得往後直推。
“你你你們可想清楚了,這府裏住了王爺,你們這麽鬧,是要殺頭的。”
人群中不知是誰喊了一聲:“總歸是活不得了,殺不得王爺,先殺了這群狗腿子,再殺了這狗官的老婆孩子。”
一唿百應,眾人威逼上前,衙役忙拔出刀對峙,可惜這時候一寸短一寸險,被幾個人用鋤頭撥弄著,很快刀被人搶走,十幾個人被幾百個人圍起來,慘叫連連。
“王爺,群情激奮,攔不住了,先撤吧,這裏交給下官。”關業這幾天覺得端王親力親為,體恤為民,心中感動極了,不過這會兒可怕死了端王親力親為,體恤為民了。這會兒暴動可不是玩笑的。
但是怕什麽來什麽,端王道:“本王走了,你們怎麽管?這府裏孫令的家眷有三十多口,加上家丁衙役丫鬟,也有一百口了,弄不好,今晚就是滅門。”說著想起來,問起孫令來。
一個兵士已經去問清楚了,迴道:“孫大人今日在城外巡視,迴不來。不過屬下發現,昨日他走之前,把他的獨子也帶出去了。”
“他那獨子不是才六歲?這時候帶出城去做什麽?”
眼看著下麵的慘叫聲越來越弱,端王道:“把他抓迴來問問就知道了。”
說罷,從屋頂站起,關業知道這王爺是決不能會走了,隻能暗提著一顆心,決定一會兒如果失控,不擇手段也要先把王爺送走。關業習武之人,氣沉丹田,在屋頂大吼一聲,竟把雨聲也蓋過去了。下麵的人立刻被他吸引過去。
這黑黢黢地也看不清楚,隻看到屋頂上天兵似的杵著一排健壯的黑影,下麵的人先是有些慌了。
端王見場麵稍稍平靜了些,道:“你們找本王,不論是想打想殺,事後總要賠上一條命,甚至賠上一家子的命。不如把事情說清楚,解決了,皆大歡喜。”
底下的人雖是激憤,可真的看到了一朝王爺,先軟了一半。另有一半人道:“你們這些大人物哪裏管我們的死活,不如大家拚了這條命,還能有條出路。”
一句話又挑起眾人的情緒,可惜王爺在屋頂上,一時之間奈何不得,又有人逼問家丁梯子在何處,又有人尋了石頭要擲上屋頂,亂糟糟一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