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旭堯自然是知曉何明德是在開玩笑,逗自己發笑。事實上,他不但覺得這荒唐之語好笑,還覺得此言語讓人有幾分高興。
隻是這高興剛進了心中,他便又聽何明德拉長了聲音,“是吧,何池?”
池旭堯:……
“何池”給了他一肘子,走入了餐廳。
何明德笑笑,忙跟了上去。
他一進餐廳,便進眾人麵前都放著米飯,唯有程誠麵前的碟子裏,放著兩塊灰不溜秋的餅子。一張油紙疊的整整齊齊,放在手邊。
池旭堯也看了兩眼,好奇問道:“程兄是吃不慣米飯麽?”
程誠啞然失笑,“這是粳米,我如何會吃不慣?隻是來之前我不知浮月樓提供餐食,便自己烙了餅,中午若是不吃,晚上便更是難以下咽。”
都說君子遠庖廚,可是程誠說得卻是坦然。他衣著破舊,又舍不得這兩塊餅子,多是因為貧寒,可他說出時,卻是客觀直敘,絲毫不為此困擾。半山先生忍不住心中又是讚歎了幾分。
旁邊有個年歲小些,叫李銘冉的,官宦之後,聽了便道:“既如此,扔了便罷了。”
程誠搖頭道:“一飲一食,來之不易。在很多地方,這兩塊餅子便是一條人命,我豈能如此?”
他這話,對不少京城長大的少年來說,太不真實,以至於有些做作。程誠也知曉,不再解釋。
此時,卻忽然聽到身邊有人問道:“我從未吃過這個,可以讓我嚐一嚐嗎?”
說話的是何池。
程誠看了看他一身貴重的料子,笑道:“這裏麵一半是麵,一半是糠,之怕你吃不慣。”
池旭堯端著自己的碟子,放到了程誠麵前。程誠給他分了小半塊,叮囑道:“一飲一食,來之不易,何兄不可浪費。”
池旭堯應了,還沒咬下,便先聞到了一股子奇怪的味道。
那味兒說不上來是什麽,仿佛是在潮濕空氣之下被悶了飲食,聞著便是奇怪。一口咬下,隻覺得硬、幹、難嚼,等嚼得腮幫子都疼了,隻能咽下,嗓子卻被剌得火辣辣地。
池旭堯忙喝了幾口水,才把那口餅子衝了下去。
程誠也吃了一口,卻是麵色如常。
端王問道:“程兄,你平日都吃這個嗎?”
程誠點頭,“其實這個許多人還吃不上呢。百姓年年種了糧,卻大多用來交了稅,有糙米,有糠吃,已經算是不錯了。”
在座的少年們,有幾人已經在各自談起了了。程誠聰慧,知曉自己說得這些,對這些人來說,如同天方夜譚,再多說下去,便是掃興了。
程誠笑道:“好了,何兄,先用膳吧。”
此時,豆蔻忽然從門外走到了何明德與池旭堯的身後,低聲道:“殿下,您的兄長在外等候您。”
兄長?他們來做什麽?
何明德也皺眉,低聲問道:“哪個兄長?不是親生的那個,便讓他等著。”
豆蔻為難道:“是親生的那個。”
這個倒是要給點麵子。
池旭堯對眾人告罪,答應一會兒便迴來入席之後,跟著走了出去。
他出了蓮心塢,走了許多曲曲折折的路,進了一間包廂。包廂裏隻有便服的兄長與侍衛。池旭堯還未開口,便聞到了桌上的食盒中飄出的香味。
“是你最愛吃的佛跳牆,”太子殿下打開盒子,“給你的驚喜。”
“我聽聞陪都有個很擅長做佛跳牆的老先生,可惜八十高齡了,早就不做了。我費了許多功夫才讓人請他來。”
太子殿下邊說,便親手盛了一碗,放在了池旭堯麵前。
光那一碗,澄黃濃稠的湯汁之中,透著魚翅、鮑魚,軟糯透白的蹄筋、鴿蛋冬筍,不必嚐,隻是瞧著,便能想到那鮮香。
太子見他不動筷子,催促道:“快嚐嚐,這一小壇子,做了半個多月呢。你不是最愛吃這個了麽?”
是,從前這是三皇子最愛吃的,皇上寵他,也讓禦膳房一直備著。隻要他吩咐一聲,最多三個時辰,便會有一壇佛跳牆送到他的桌上。
而他不想喝的日子,有些備著的食材用不上,或許便扔了廢了。
這隻是他、他的父母兄長們,很平常的舉動罷了。
可偏偏今日,那一口餅子,哽在他的胸口,讓他無法再多喝下一口湯了。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池旭堯推開那隻碗,道:“我今日不想喝了,哥哥自己喝吧。”
太子自己也嚐了一口,狐疑道:“這比禦廚做得還好,你反倒喝不慣了?”
“不是,”池旭堯搖頭,“是我今日才知道,我這一小罐湯,抵得上許多人的夥食,心中不舒服罷了。”
太子這才鬆了一口氣。
“哥哥還以為你身體不舒服呢,”他坐到了池旭堯身邊,勸道,“就算是想著天下大同,卻也不是一日之功。難不成他們一日吃不上,你也一日不吃?”
“哥哥也想著他們,可是他們再如何,哥哥還是最心疼咱們的旭堯。嚐嚐看?”
他驕矜,卻重情。
兄長一片慈愛之意,讓池旭堯覺得自己再拒絕,卻似乎辜負了兄長。他剛拿起勺子,隻覺得胸中更悶了。
一口湯已經送到了唇邊,他卻忽然響起了何明德話。
不要為了別人,勉強自己。
池旭堯緩緩地鬆開了手,正視著兄長:“皇兄,我今日要和新認識的朋友一同用膳,不能陪你了。”
“還有,我不想讓別人知道我的身份,你不要再來浮月樓找我好不好?”看著兄長愕然的神情,他適時地撒嬌,“你在太子府等我去找你解悶。”
“到時候我陪皇兄下棋。”
他一撒嬌,太子隻能無奈地點頭了。
池旭堯鬆了口氣,站起來要走,有些兇巴巴地叮囑道:“這麽貴的佛跳牆,皇兄要吃完啊。”
太子楞了一下,無奈笑道:“好好好,哥哥一定吃完,一滴不剩。”
端王這才放心往外走。
他方才推開門,便見門口不遠處,站著個熟悉的身影本該在用膳的何明德,不知何時又來到了他身邊等候。
已經快走出門的端王進屋關門,有點別扭道:“對了,皇兄,那個定國公的爵位,你打算怎麽辦?”
第21章 大床
定國公的爵位?
太子愣了片刻,沒有迴答,反笑問道:“你這麽問,是有什麽想法了?”
“也不是有什麽想法了,”池旭堯否認,“這爵位本就該是長房長孫繼承的,一直拖延著也不像話。”
太子觀察著弟弟,雖看不見他的麵色,卻能聽出他聲音之中的一絲別扭與歡喜。
太子心中明了,笑道:“我倒是沒看出來,何明德倒真有幾分本事,能讓旭堯為他說話。”
“你知道的,這襲爵與戶部尚書的職位,若是都要落到定國公府上,隻能留給一人。何明德,與大皇子那邊始終有些不清楚。”
雖然端王也不是很清楚是什麽讓何明德改變了主意,但是他相信,何明德與大皇子那邊早就沒有了聯係。
他有些不高興道:“他早就和那邊斷了聯係。”
太子隻好轉了語氣,道:“好,哥哥答應你,若是何明德堪當大用,哥哥就為他上書。”
皇兄語氣溫和,倒讓端王生出幾分不好意思來。奪嫡之事,步步艱辛,自己卻意氣用事。
不過他嘴上卻不肯讓人。
他低聲抱怨道:“戶部尚書的位子我不管,不過定國公的爵位要落到何明德的頭上,皇兄不幫忙,我就自己去找父皇。”
太子臉上的笑多了幾分揶揄的意味,“這成了婚,果真不一般了。好,哥哥記在心上了。”
此事已畢,端王心情愉快地出門了。
太子站在窗口,看著三弟與何明德並肩而行,每次三弟說了什麽,何明德便微微低頭,認真傾聽。雖看不大真切,卻能感覺到何明德臉上始終帶笑。
太子忽然有些感慨道:“旭堯看著,倒有幾分從前的模樣了。”
他身後的侍衛也緊跟著他,應和道:“是,三皇子比剛受傷那會兒,愛笑許多。”
太子的眼前又浮現起三弟第一次看到毀容的自己時,那眼中的倉皇。他長歎一聲。
“永安,旭堯的臉,真的是治不好了嗎?”
“是,”那個侍衛一板一眼地陳述,“宮內十幾個老太醫輪番診治,確定三皇子的臉,再無恢複的可能。”
太子又是長歎一聲。
窗外,池旭堯與何明德的背影轉了一個彎,消失不見。
太子終於下定了決心,道:“旭堯是孤最疼愛的人,他好容易求孤一迴,孤怎能拒絕。”
“若是何明德願意為孤效力,便是給了他尚書之位,也不是不行。何明晟那邊,便再說吧。”
……
下午及至晚上,蓮心塢的聲音便沒有停止過。何明德若是勉強,也能跟上他們思路,可是一連串的之乎者也實在是叫人難耐。
況且這群人討論的許多觀點,縱然是新穎出塵,卻始終局限在封建主義王朝的視角之中,何明德明知其有局限,卻因為時代緣由,不能改變。未免心中煩悶,他幹脆不去聽,下午便一個人在一旁手談。
好容易至華燈初上,這群人雖然依依不舍,卻更不敢讓胡先生勞累,便都與先生依依惜別。胡先生再三保證,非但日後自己還會再來,也會邀請自己的朋友們來講學,眾學子喜出望外,這才結伴同去。
等人走了,胡先生看著眼前的端坐的三皇子,終於問出了擔心許久的話:“旭堯,你的傷如何了?知道你出事之後,老師一直很擔心,可是你在宮中,老師又是一介平民,無法探望你。”
“後來知道你成婚,老師想著你必然是委屈了,可恨偏偏老師又病了,不能出門。”
胡半山直視著自己的愛徒,看他麵具覆蓋麵部,心中傷痛。他教了這學生十年,看著他從天資聰穎的五歲小童,長到意氣風發的青年。他最了解,這個學生的高傲。
得知學生容貌毀棄,他第一反應,便是擔心學生一蹶不振。可惜這半年間,總是陰差陽錯,他不能見三皇子一麵。
可是當他看到池旭堯的眼睛時,愣怔半晌,忽然笑了起來。
池旭堯的眼中也有不甘與痛惜,卻也有微弱的亮光。他這個學生,每每有了什麽主意,打算辦一件大事,眼中便會有那樣的光。
眼中有光的人,是不會一蹶不振的。
池旭堯給老師斟了一杯茶,道:“有人告訴學生,學生雖然容貌毀棄,可是心性不應更改。若是隻為皮囊,便一蹶不振,非但對不起老師們的多年教誨,便是學生自己也該慚愧。”
半山先生瞧了瞧遠處的何明德,道:“那就是‘有人’吧?”眯著眼打量了一會兒,點點頭,“長得倒是俊俏,配得上你。”
隻是這高興剛進了心中,他便又聽何明德拉長了聲音,“是吧,何池?”
池旭堯:……
“何池”給了他一肘子,走入了餐廳。
何明德笑笑,忙跟了上去。
他一進餐廳,便進眾人麵前都放著米飯,唯有程誠麵前的碟子裏,放著兩塊灰不溜秋的餅子。一張油紙疊的整整齊齊,放在手邊。
池旭堯也看了兩眼,好奇問道:“程兄是吃不慣米飯麽?”
程誠啞然失笑,“這是粳米,我如何會吃不慣?隻是來之前我不知浮月樓提供餐食,便自己烙了餅,中午若是不吃,晚上便更是難以下咽。”
都說君子遠庖廚,可是程誠說得卻是坦然。他衣著破舊,又舍不得這兩塊餅子,多是因為貧寒,可他說出時,卻是客觀直敘,絲毫不為此困擾。半山先生忍不住心中又是讚歎了幾分。
旁邊有個年歲小些,叫李銘冉的,官宦之後,聽了便道:“既如此,扔了便罷了。”
程誠搖頭道:“一飲一食,來之不易。在很多地方,這兩塊餅子便是一條人命,我豈能如此?”
他這話,對不少京城長大的少年來說,太不真實,以至於有些做作。程誠也知曉,不再解釋。
此時,卻忽然聽到身邊有人問道:“我從未吃過這個,可以讓我嚐一嚐嗎?”
說話的是何池。
程誠看了看他一身貴重的料子,笑道:“這裏麵一半是麵,一半是糠,之怕你吃不慣。”
池旭堯端著自己的碟子,放到了程誠麵前。程誠給他分了小半塊,叮囑道:“一飲一食,來之不易,何兄不可浪費。”
池旭堯應了,還沒咬下,便先聞到了一股子奇怪的味道。
那味兒說不上來是什麽,仿佛是在潮濕空氣之下被悶了飲食,聞著便是奇怪。一口咬下,隻覺得硬、幹、難嚼,等嚼得腮幫子都疼了,隻能咽下,嗓子卻被剌得火辣辣地。
池旭堯忙喝了幾口水,才把那口餅子衝了下去。
程誠也吃了一口,卻是麵色如常。
端王問道:“程兄,你平日都吃這個嗎?”
程誠點頭,“其實這個許多人還吃不上呢。百姓年年種了糧,卻大多用來交了稅,有糙米,有糠吃,已經算是不錯了。”
在座的少年們,有幾人已經在各自談起了了。程誠聰慧,知曉自己說得這些,對這些人來說,如同天方夜譚,再多說下去,便是掃興了。
程誠笑道:“好了,何兄,先用膳吧。”
此時,豆蔻忽然從門外走到了何明德與池旭堯的身後,低聲道:“殿下,您的兄長在外等候您。”
兄長?他們來做什麽?
何明德也皺眉,低聲問道:“哪個兄長?不是親生的那個,便讓他等著。”
豆蔻為難道:“是親生的那個。”
這個倒是要給點麵子。
池旭堯對眾人告罪,答應一會兒便迴來入席之後,跟著走了出去。
他出了蓮心塢,走了許多曲曲折折的路,進了一間包廂。包廂裏隻有便服的兄長與侍衛。池旭堯還未開口,便聞到了桌上的食盒中飄出的香味。
“是你最愛吃的佛跳牆,”太子殿下打開盒子,“給你的驚喜。”
“我聽聞陪都有個很擅長做佛跳牆的老先生,可惜八十高齡了,早就不做了。我費了許多功夫才讓人請他來。”
太子殿下邊說,便親手盛了一碗,放在了池旭堯麵前。
光那一碗,澄黃濃稠的湯汁之中,透著魚翅、鮑魚,軟糯透白的蹄筋、鴿蛋冬筍,不必嚐,隻是瞧著,便能想到那鮮香。
太子見他不動筷子,催促道:“快嚐嚐,這一小壇子,做了半個多月呢。你不是最愛吃這個了麽?”
是,從前這是三皇子最愛吃的,皇上寵他,也讓禦膳房一直備著。隻要他吩咐一聲,最多三個時辰,便會有一壇佛跳牆送到他的桌上。
而他不想喝的日子,有些備著的食材用不上,或許便扔了廢了。
這隻是他、他的父母兄長們,很平常的舉動罷了。
可偏偏今日,那一口餅子,哽在他的胸口,讓他無法再多喝下一口湯了。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池旭堯推開那隻碗,道:“我今日不想喝了,哥哥自己喝吧。”
太子自己也嚐了一口,狐疑道:“這比禦廚做得還好,你反倒喝不慣了?”
“不是,”池旭堯搖頭,“是我今日才知道,我這一小罐湯,抵得上許多人的夥食,心中不舒服罷了。”
太子這才鬆了一口氣。
“哥哥還以為你身體不舒服呢,”他坐到了池旭堯身邊,勸道,“就算是想著天下大同,卻也不是一日之功。難不成他們一日吃不上,你也一日不吃?”
“哥哥也想著他們,可是他們再如何,哥哥還是最心疼咱們的旭堯。嚐嚐看?”
他驕矜,卻重情。
兄長一片慈愛之意,讓池旭堯覺得自己再拒絕,卻似乎辜負了兄長。他剛拿起勺子,隻覺得胸中更悶了。
一口湯已經送到了唇邊,他卻忽然響起了何明德話。
不要為了別人,勉強自己。
池旭堯緩緩地鬆開了手,正視著兄長:“皇兄,我今日要和新認識的朋友一同用膳,不能陪你了。”
“還有,我不想讓別人知道我的身份,你不要再來浮月樓找我好不好?”看著兄長愕然的神情,他適時地撒嬌,“你在太子府等我去找你解悶。”
“到時候我陪皇兄下棋。”
他一撒嬌,太子隻能無奈地點頭了。
池旭堯鬆了口氣,站起來要走,有些兇巴巴地叮囑道:“這麽貴的佛跳牆,皇兄要吃完啊。”
太子楞了一下,無奈笑道:“好好好,哥哥一定吃完,一滴不剩。”
端王這才放心往外走。
他方才推開門,便見門口不遠處,站著個熟悉的身影本該在用膳的何明德,不知何時又來到了他身邊等候。
已經快走出門的端王進屋關門,有點別扭道:“對了,皇兄,那個定國公的爵位,你打算怎麽辦?”
第21章 大床
定國公的爵位?
太子愣了片刻,沒有迴答,反笑問道:“你這麽問,是有什麽想法了?”
“也不是有什麽想法了,”池旭堯否認,“這爵位本就該是長房長孫繼承的,一直拖延著也不像話。”
太子觀察著弟弟,雖看不見他的麵色,卻能聽出他聲音之中的一絲別扭與歡喜。
太子心中明了,笑道:“我倒是沒看出來,何明德倒真有幾分本事,能讓旭堯為他說話。”
“你知道的,這襲爵與戶部尚書的職位,若是都要落到定國公府上,隻能留給一人。何明德,與大皇子那邊始終有些不清楚。”
雖然端王也不是很清楚是什麽讓何明德改變了主意,但是他相信,何明德與大皇子那邊早就沒有了聯係。
他有些不高興道:“他早就和那邊斷了聯係。”
太子隻好轉了語氣,道:“好,哥哥答應你,若是何明德堪當大用,哥哥就為他上書。”
皇兄語氣溫和,倒讓端王生出幾分不好意思來。奪嫡之事,步步艱辛,自己卻意氣用事。
不過他嘴上卻不肯讓人。
他低聲抱怨道:“戶部尚書的位子我不管,不過定國公的爵位要落到何明德的頭上,皇兄不幫忙,我就自己去找父皇。”
太子臉上的笑多了幾分揶揄的意味,“這成了婚,果真不一般了。好,哥哥記在心上了。”
此事已畢,端王心情愉快地出門了。
太子站在窗口,看著三弟與何明德並肩而行,每次三弟說了什麽,何明德便微微低頭,認真傾聽。雖看不大真切,卻能感覺到何明德臉上始終帶笑。
太子忽然有些感慨道:“旭堯看著,倒有幾分從前的模樣了。”
他身後的侍衛也緊跟著他,應和道:“是,三皇子比剛受傷那會兒,愛笑許多。”
太子的眼前又浮現起三弟第一次看到毀容的自己時,那眼中的倉皇。他長歎一聲。
“永安,旭堯的臉,真的是治不好了嗎?”
“是,”那個侍衛一板一眼地陳述,“宮內十幾個老太醫輪番診治,確定三皇子的臉,再無恢複的可能。”
太子又是長歎一聲。
窗外,池旭堯與何明德的背影轉了一個彎,消失不見。
太子終於下定了決心,道:“旭堯是孤最疼愛的人,他好容易求孤一迴,孤怎能拒絕。”
“若是何明德願意為孤效力,便是給了他尚書之位,也不是不行。何明晟那邊,便再說吧。”
……
下午及至晚上,蓮心塢的聲音便沒有停止過。何明德若是勉強,也能跟上他們思路,可是一連串的之乎者也實在是叫人難耐。
況且這群人討論的許多觀點,縱然是新穎出塵,卻始終局限在封建主義王朝的視角之中,何明德明知其有局限,卻因為時代緣由,不能改變。未免心中煩悶,他幹脆不去聽,下午便一個人在一旁手談。
好容易至華燈初上,這群人雖然依依不舍,卻更不敢讓胡先生勞累,便都與先生依依惜別。胡先生再三保證,非但日後自己還會再來,也會邀請自己的朋友們來講學,眾學子喜出望外,這才結伴同去。
等人走了,胡先生看著眼前的端坐的三皇子,終於問出了擔心許久的話:“旭堯,你的傷如何了?知道你出事之後,老師一直很擔心,可是你在宮中,老師又是一介平民,無法探望你。”
“後來知道你成婚,老師想著你必然是委屈了,可恨偏偏老師又病了,不能出門。”
胡半山直視著自己的愛徒,看他麵具覆蓋麵部,心中傷痛。他教了這學生十年,看著他從天資聰穎的五歲小童,長到意氣風發的青年。他最了解,這個學生的高傲。
得知學生容貌毀棄,他第一反應,便是擔心學生一蹶不振。可惜這半年間,總是陰差陽錯,他不能見三皇子一麵。
可是當他看到池旭堯的眼睛時,愣怔半晌,忽然笑了起來。
池旭堯的眼中也有不甘與痛惜,卻也有微弱的亮光。他這個學生,每每有了什麽主意,打算辦一件大事,眼中便會有那樣的光。
眼中有光的人,是不會一蹶不振的。
池旭堯給老師斟了一杯茶,道:“有人告訴學生,學生雖然容貌毀棄,可是心性不應更改。若是隻為皮囊,便一蹶不振,非但對不起老師們的多年教誨,便是學生自己也該慚愧。”
半山先生瞧了瞧遠處的何明德,道:“那就是‘有人’吧?”眯著眼打量了一會兒,點點頭,“長得倒是俊俏,配得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