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朝之後,漫天大雪竟然小了些,茫茫大霧也散去了一點。外頭靜立的小太監弓著身子打開殿門,眾臣陸陸續續往外走。
梁長寧扶著雕欄吸了口冷氣,嚴瑞還是揣著手,慢悠悠地走在梁長寧後頭,道:“王爺最近得了個好幕僚。”
他聲音很低,隻有梁長寧聽見了。梁長寧伸手接雪,那雪花極其重,落到他手上片刻都不化,他背對著嚴瑞說:“幕僚再好,也是上不得朝堂見不得外人的東西,要說好,還得讚一聲嚴大人能說會辯。”
嚴瑞歎口氣:“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下官再能說會道,也得有切切實實的數目,否則也張不開口。”
“災情可是本王的探子呈報上來的,跟我府上的幕僚有和幹係?”
“那可不一樣,”嚴瑞微微一笑,“偏遠一些的德州、興鎮等地同樣受災,江河封閉,山路堵塞。可偏偏送到我手上的,卻是滄州稻田、淮河水運等地的災況。他這是摸準了咱們大梁的命脈,知道怎麽說才能從戶部要到錢。”
梁長寧想起閔疏來,不由得帶了點笑:“他麽……閔亂思治,無心謀權,一顆真心在蒼生呢。”
第17章 斷橋
如今新上任的大理寺少卿叫宋修文,也是茂廣林從前的學生。他是建元二十九年鄉試案首,拜在茂廣林門下,本該有通天大路可走,隻是茂廣林嫌他處事太過剛直,將他壓到寧郡縣去做了幾年太守。如今茂廣林退居官場,他尚且還算個可用的人。
宋修文任命文書還沒發下來,大理寺已經囫圇撤了案子,禁軍也不敢再駐守將軍府。
周銳父子得以重見天日,還升了官,坐居二品賑災大臣的位置。一時間周銳府上拜帖紛至遝來,門庭若市。周鴻音是個聰明人,心知在此關頭不宜高調過市,都一一婉拒了,隻發了張帖子到長寧王府,說是擺了席麵拜謝。
梁長寧收了拜帖,下午閑來無事就把輕羽長弓翻出來,接著教閔疏射箭。
閔疏唿出白氣,眯著眼睛練箭。他的命中率越來越高,梁長寧就叫人把草靶子往後移了十步。
閔疏笑道:“王爺真要見周將軍?”
梁長寧說:“怎麽,見不得?”
“王爺不怕外人說您結黨營私,勾結武將?”閔疏拉弦放矢,長箭刷拉一聲穿破草靶邊緣,連紅心都沒挨到。
他歎了口氣,抬手抽出箭筒裏的第二根箭。
梁長寧並不在意,說:“朝野上下都說我狼子野心,保皇一黨更是視我如眼中釘肉中刺,你以為我不見周銳,他們就沒話說了?再者,我本就是沙場上主帥,跟周銳一個軍中武將算哪門子的結交?從前我在邊疆縱馬時,他還隻能跟在我後邊兒撿敵人的刀呢。”
閔疏輕笑一聲:“王爺可真是節儉,連敵軍的武器都要撿。”
梁長寧看了一眼閔疏,意有所指道:“撿東西怎麽了?誰知道撿迴來的是不是塊寶呢。”
閔疏默而不言,半晌才直起腰拉弓。
這把輕羽弓被兵部改得非常順手,閔疏拿在手裏十分合適,他此刻眯著眼睛瞄了半晌,輕輕一鬆手,箭矢就順風而出,噗嗤一聲插在了紅心邊兒上兩尺的地方。
梁長寧撫掌道:“這一箭利落多了!”
閔疏笑了笑,偏頭道:“王爺教得好,弓也好使,隻是我力氣不夠,還有得練呢。”
梁長寧起身走到閔疏身後,貼近了他。
閔疏後背僵硬,怕他在一眾丫鬟小廝麵前做出格的動作,一動也不敢動。
梁長寧感受到他的僵硬,俯下身握住了他的手。
他們十指交疊,牢牢握在弓身上。弓弦崩得死緊,泛出寒光來。這是個手把手教他射箭的姿勢,說曖昧不曖昧,說端正也不端正。
梁長寧帶他拉弦上箭,梁長寧唿出的熱氣把閔疏的耳廓吹得粉紅。
閔疏袖子下的小臂上刷地起了一層皮,丫鬟們不敢抬頭,看也不敢看一眼兩人的動作。
“真是個乖學生,我教什麽就學什麽,”梁長寧眯眼瞄準著紅心,輕聲道:“那我教你用這張弓殺人,你敢不敢學?”
閔疏眼睫輕顫,聲音穩穩當當:“那要看箭頭對著誰了。若是對著天下百姓,我可沒這個膽子。”
“誰要你殺百姓了?”梁長寧親昵地偏頭親了一下閔疏冰涼的側臉,問:“我不是文沉,也不想做文沉。今朝雪災半數都是人禍,戶部撥了一百萬白銀,二十萬石糧食。我若是想對著百姓動手,調兩百騎兵當做山賊,搶了物資就是。”
閔疏沉默了一會,問:“王爺想殺誰?”
他握了這片刻的弓弦,手已經有些無力,箭矢不穩,可梁長寧手指扣在他指縫裏,替他把弓弦握得又牢又穩。
梁長寧手臂輕抬,弓箭就直直往上,對準了天,他眯眼盯著灰白的天,貼著閔疏道:“抬頭看看,可別晃了眼,忘了靶子在哪兒。”
閔疏聽懂了他的話,正要開口,梁長寧卻猝不及防地鬆開手指。
箭矢破風而出,蒼鷹尾羽在風裏絲毫不晃,整支長箭如同流星一般衝向天空。
“撲通!”
一隻雪白的鴿子重重地砸了下來,砸到了草靶上又摔進雪地裏,那鴿子撲騰兩下,終於不再動彈。
濺開的一地血點子很快就浸進了雪裏,侍衛兩步上前,捧著插穿了箭的鴿子,躬身恭維道:“王爺好箭法!閔大人好箭法!”
閔疏拎起鴿子來,微微皺眉:“王爺,是隻信鴿!”
梁長寧把弓扔給一旁的侍衛,輕哼一聲道:“有人沉不住氣了。”
閔疏不解,“為著官員調任還是賑災?”
梁長寧用帕子擦手,方才那鴿子從他們頭頂上落下來,免不了滴了幾滴血在他手背上。他見閔疏又搖頭否定了方才的猜測,突然道:“不如咱們倆來猜一猜,這鴿子是從哪家飛出來的。”
閔疏抬頭望向方才箭矢的方向,那是王府西南方,半裏之外隻有兩座府邸,一座是丞相府,一座是戶部尚書李開源的府邸。更遠之外,隱約露出翹起的宮牆簷角。
他覺得丞相府的可能更大。
梁長寧把帕子扔迴去,揮退了丫鬟,輕笑道:“你若是猜對了,今兒晚上本王就放過你,讓你睡個好覺。”
閔疏眼睫微顫,聽他繼續道:“猜錯了,那就免不得就要吃點苦頭了。”
閔疏知道自己是粘板上的魚肉,刀落不落都是梁長寧說了算,如今拿這檔子事來勾著他,不過是貓玩兒老鼠一樣輕鬆。
梁長寧看了一眼閔疏手裏的死鴿子,道:“不欺負你,讓你先猜罷。”
閔疏咬唇,心思已經百轉。
鴿子隻能從這兩個地方出來,文沉剛脫案,好不容易重掌大權迴朝議事,卻又在賑災銀上被梁長寧和嚴瑞駁迴。
他失了麵子,又被梁長寧割走了大理寺和賑災大臣這兩個重要位置。
必然是要做些手腳,好讓梁長寧折損些羽翼的。
至於戶部尚書李開源……閔疏摸索了兩下指關節,細細思慮。
他不了解這個人,隻是在文沉口中聽說過,知道他是個極其喜歡見風倒的人。那邊兒厲害他就偏向哪邊,從前還說過“無過就是功”這樣的話,不太像出手之人。
梁長寧看他若有所思的樣子,咂摸出兩分憐愛問:“想好沒有?”
閔疏做好選擇,道:“或許是文沉。”
梁長寧喝了口冷茶,含笑道:“那就拆開看看吧,要是猜錯了,晚上可不許哭。”
閔疏心跳加快,慢慢地抽出了鴿子腳上的竹筒。
立刻有小廝上前來,雙手接過鴿子又安靜地退下了。
那蠟封的竹筒已經被鴿子血染紅了,閔疏也被沾得滿手是血,可他來不及嫌髒,一雙眼睛都在竹筒上。
紙條被他抽出一小節來,上頭的墨跡還未幹,大抵是剛剛才寫完立刻就送出來了。
閔疏一雙手跟雪一樣白,指頭微微用力,那字跡就露出半邊是個暨字。
字寫得端正,不是文沉一貫風格。
閔疏身體一僵,把紙條又插了迴去。
梁長寧垂眸喝茶,不抬眼也知道結果:“願賭服輸啊閔大人,要是今天晚上看到你一滴眼淚……我可是要加倍討迴來的。”
閔疏閉了閉眼睛,心有不甘道:“王爺怎麽猜出來的?”
“不必猜。”梁長寧道:“這鴿子尾後一點紅,是用朱砂染的皇家信鴿,每隻都長得差不多,上林苑監養了幾千隻,一看就知道是往宮裏報信去的。”
閔疏磨牙,卻也拿耍賴的梁長寧沒辦法。
“宮裏?”閔疏道:“這時候還能往宮裏傳什麽消息?要傳也是往外頭傳吧。”
他說著抽出紙條,低低念出聲來:“暨南橋斷,激民變困獸。”
他驟然抬頭望向梁長寧:“暨南隻有一座橋,此橋乃是鐵鎖加固,修建至今不過五六年,整整耗費三百萬兩銀子,怎麽可能因雪而斷?!”
梁長寧把他拉到自己麵前,拿起自己方才扔到托盤裏的帕子,細細地幫他擦手上的鴿子血。
閔疏沒把手抽迴來,任由梁長寧把皮膚擦得泛紅。
“那咱們怕是猜錯了,信不是往宮裏去的,是從宮裏出來的。”梁長寧眯了眯眼,道:“雪太輕壓不斷橋,人命倒是夠重。事在人為,他是故意要激起民變。”
都說瑞雪兆豐年,可窮苦人家最怕雪天。大雪烏泱泱地下,地裏空著倒還好,若是種了些經不住凍的莊稼,連著來年春天都生計都沒了。
隻是餓著便算了,可暨南那種地方,山高崖深的,農人大多都是就近用些山裏的薄木料就把房子搭了。雪一重,山體容易塌陷滑坡,這才是最要命的。
但這幾年暨南的收成好,又得了陳聰那樣的好官,百姓也該蓋上磚石房了吧。
有什麽東西在閔疏腦子裏一閃而過,他想起什麽來:“王爺曾說雪災半數是人禍,若房屋垮塌隻是隔斷百姓後路的刀,那斷掉向外界求生之橋就是在……”
“是在積攢百姓怨憤,逼他們死。”梁長寧頷首,接上了他的話,“然而暨南布政使陳聰是個難得的父母官,他上京前必然安撫過百姓,或許曾許諾過會帶著朝廷的賑災銀和糧食迴去這樣的話,更何況他已經派了左右參政使去鄰省借糧,百姓都餓著等他帶糧食迴來救命,這是絕望中的一點希望,他們沒等到陳聰的音訊之前不會妄動。”
然而事情卻沒這麽順利。
冰河封凍,護送隊伍隻能走山路,如今唯一一座連接著外頭的橋斷了,糧車送不進去,就是要把人活活熬死。
閔疏不語,心裏一片寒意,“這麽做沒道理,逼死了人,也賴不到王爺頭上,更不關戶部、文沉的事,就連朝廷也能耍賴,畢竟錢糧已經給了,還是全須全尾地送出京的。”
梁長寧冷笑一聲:“這才叫手段麽,周鴻音做欽差護送糧車,到了暨南卻發覺民變,周鴻音是鎮壓還是跟著一起反了?消息傳迴京,給他壓個罪名那還不是隨隨便便,到時候兵權自然易主。心思再陰毒一點,趁著民反的亂子殺了周銳,劫走錢糧,一百萬兩白銀說多不多,說少麽,也夠養一批兵馬了。”
周鴻音是梁長寧的下屬,他若壓製災民,梁長寧必失民心。他若安撫災民,糧草又不足。最壞的結果是攛掇或誹謗他和災民一起反了,那麽朝廷就能名正言順派梁長寧領兵鎮壓反軍,這是挑撥離間。
生門難尋。
“宮裏的信鴿……”閔疏猶豫片刻,問:“王爺覺得是誰?”
梁長寧靜默片刻,道:“藏得深,但總不會是太後,她一個後宮的女人,做事太多束縛。”
下頭小廝端著死鴿子,閔疏的目光落在那上頭,看不出心思。
梁長寧盯了一眼,聲音平穩,對著暮秋道:“拿下去燒了,再從叫人換隻差不多的,信封好了送迴去。”
暮秋應了,飛快地下去辦事。
第18章 設宴
閔疏看著暮秋遠去的背影,一動不動地立在雪地裏。
他靜靜地站在那裏,身姿單薄瘦弱,像一棵清冷的曇花,好似不消片刻就要謝去了。
梁長寧幹脆擱下冷茶,兩步上前把閔疏橫打抱起,大步流星往寢殿走。
下人裝聾作啞,閔疏顧不得還有外人在,奮力掙紮:“王爺,天還沒黑!”
梁長寧扶著雕欄吸了口冷氣,嚴瑞還是揣著手,慢悠悠地走在梁長寧後頭,道:“王爺最近得了個好幕僚。”
他聲音很低,隻有梁長寧聽見了。梁長寧伸手接雪,那雪花極其重,落到他手上片刻都不化,他背對著嚴瑞說:“幕僚再好,也是上不得朝堂見不得外人的東西,要說好,還得讚一聲嚴大人能說會辯。”
嚴瑞歎口氣:“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下官再能說會道,也得有切切實實的數目,否則也張不開口。”
“災情可是本王的探子呈報上來的,跟我府上的幕僚有和幹係?”
“那可不一樣,”嚴瑞微微一笑,“偏遠一些的德州、興鎮等地同樣受災,江河封閉,山路堵塞。可偏偏送到我手上的,卻是滄州稻田、淮河水運等地的災況。他這是摸準了咱們大梁的命脈,知道怎麽說才能從戶部要到錢。”
梁長寧想起閔疏來,不由得帶了點笑:“他麽……閔亂思治,無心謀權,一顆真心在蒼生呢。”
第17章 斷橋
如今新上任的大理寺少卿叫宋修文,也是茂廣林從前的學生。他是建元二十九年鄉試案首,拜在茂廣林門下,本該有通天大路可走,隻是茂廣林嫌他處事太過剛直,將他壓到寧郡縣去做了幾年太守。如今茂廣林退居官場,他尚且還算個可用的人。
宋修文任命文書還沒發下來,大理寺已經囫圇撤了案子,禁軍也不敢再駐守將軍府。
周銳父子得以重見天日,還升了官,坐居二品賑災大臣的位置。一時間周銳府上拜帖紛至遝來,門庭若市。周鴻音是個聰明人,心知在此關頭不宜高調過市,都一一婉拒了,隻發了張帖子到長寧王府,說是擺了席麵拜謝。
梁長寧收了拜帖,下午閑來無事就把輕羽長弓翻出來,接著教閔疏射箭。
閔疏唿出白氣,眯著眼睛練箭。他的命中率越來越高,梁長寧就叫人把草靶子往後移了十步。
閔疏笑道:“王爺真要見周將軍?”
梁長寧說:“怎麽,見不得?”
“王爺不怕外人說您結黨營私,勾結武將?”閔疏拉弦放矢,長箭刷拉一聲穿破草靶邊緣,連紅心都沒挨到。
他歎了口氣,抬手抽出箭筒裏的第二根箭。
梁長寧並不在意,說:“朝野上下都說我狼子野心,保皇一黨更是視我如眼中釘肉中刺,你以為我不見周銳,他們就沒話說了?再者,我本就是沙場上主帥,跟周銳一個軍中武將算哪門子的結交?從前我在邊疆縱馬時,他還隻能跟在我後邊兒撿敵人的刀呢。”
閔疏輕笑一聲:“王爺可真是節儉,連敵軍的武器都要撿。”
梁長寧看了一眼閔疏,意有所指道:“撿東西怎麽了?誰知道撿迴來的是不是塊寶呢。”
閔疏默而不言,半晌才直起腰拉弓。
這把輕羽弓被兵部改得非常順手,閔疏拿在手裏十分合適,他此刻眯著眼睛瞄了半晌,輕輕一鬆手,箭矢就順風而出,噗嗤一聲插在了紅心邊兒上兩尺的地方。
梁長寧撫掌道:“這一箭利落多了!”
閔疏笑了笑,偏頭道:“王爺教得好,弓也好使,隻是我力氣不夠,還有得練呢。”
梁長寧起身走到閔疏身後,貼近了他。
閔疏後背僵硬,怕他在一眾丫鬟小廝麵前做出格的動作,一動也不敢動。
梁長寧感受到他的僵硬,俯下身握住了他的手。
他們十指交疊,牢牢握在弓身上。弓弦崩得死緊,泛出寒光來。這是個手把手教他射箭的姿勢,說曖昧不曖昧,說端正也不端正。
梁長寧帶他拉弦上箭,梁長寧唿出的熱氣把閔疏的耳廓吹得粉紅。
閔疏袖子下的小臂上刷地起了一層皮,丫鬟們不敢抬頭,看也不敢看一眼兩人的動作。
“真是個乖學生,我教什麽就學什麽,”梁長寧眯眼瞄準著紅心,輕聲道:“那我教你用這張弓殺人,你敢不敢學?”
閔疏眼睫輕顫,聲音穩穩當當:“那要看箭頭對著誰了。若是對著天下百姓,我可沒這個膽子。”
“誰要你殺百姓了?”梁長寧親昵地偏頭親了一下閔疏冰涼的側臉,問:“我不是文沉,也不想做文沉。今朝雪災半數都是人禍,戶部撥了一百萬白銀,二十萬石糧食。我若是想對著百姓動手,調兩百騎兵當做山賊,搶了物資就是。”
閔疏沉默了一會,問:“王爺想殺誰?”
他握了這片刻的弓弦,手已經有些無力,箭矢不穩,可梁長寧手指扣在他指縫裏,替他把弓弦握得又牢又穩。
梁長寧手臂輕抬,弓箭就直直往上,對準了天,他眯眼盯著灰白的天,貼著閔疏道:“抬頭看看,可別晃了眼,忘了靶子在哪兒。”
閔疏聽懂了他的話,正要開口,梁長寧卻猝不及防地鬆開手指。
箭矢破風而出,蒼鷹尾羽在風裏絲毫不晃,整支長箭如同流星一般衝向天空。
“撲通!”
一隻雪白的鴿子重重地砸了下來,砸到了草靶上又摔進雪地裏,那鴿子撲騰兩下,終於不再動彈。
濺開的一地血點子很快就浸進了雪裏,侍衛兩步上前,捧著插穿了箭的鴿子,躬身恭維道:“王爺好箭法!閔大人好箭法!”
閔疏拎起鴿子來,微微皺眉:“王爺,是隻信鴿!”
梁長寧把弓扔給一旁的侍衛,輕哼一聲道:“有人沉不住氣了。”
閔疏不解,“為著官員調任還是賑災?”
梁長寧用帕子擦手,方才那鴿子從他們頭頂上落下來,免不了滴了幾滴血在他手背上。他見閔疏又搖頭否定了方才的猜測,突然道:“不如咱們倆來猜一猜,這鴿子是從哪家飛出來的。”
閔疏抬頭望向方才箭矢的方向,那是王府西南方,半裏之外隻有兩座府邸,一座是丞相府,一座是戶部尚書李開源的府邸。更遠之外,隱約露出翹起的宮牆簷角。
他覺得丞相府的可能更大。
梁長寧把帕子扔迴去,揮退了丫鬟,輕笑道:“你若是猜對了,今兒晚上本王就放過你,讓你睡個好覺。”
閔疏眼睫微顫,聽他繼續道:“猜錯了,那就免不得就要吃點苦頭了。”
閔疏知道自己是粘板上的魚肉,刀落不落都是梁長寧說了算,如今拿這檔子事來勾著他,不過是貓玩兒老鼠一樣輕鬆。
梁長寧看了一眼閔疏手裏的死鴿子,道:“不欺負你,讓你先猜罷。”
閔疏咬唇,心思已經百轉。
鴿子隻能從這兩個地方出來,文沉剛脫案,好不容易重掌大權迴朝議事,卻又在賑災銀上被梁長寧和嚴瑞駁迴。
他失了麵子,又被梁長寧割走了大理寺和賑災大臣這兩個重要位置。
必然是要做些手腳,好讓梁長寧折損些羽翼的。
至於戶部尚書李開源……閔疏摸索了兩下指關節,細細思慮。
他不了解這個人,隻是在文沉口中聽說過,知道他是個極其喜歡見風倒的人。那邊兒厲害他就偏向哪邊,從前還說過“無過就是功”這樣的話,不太像出手之人。
梁長寧看他若有所思的樣子,咂摸出兩分憐愛問:“想好沒有?”
閔疏做好選擇,道:“或許是文沉。”
梁長寧喝了口冷茶,含笑道:“那就拆開看看吧,要是猜錯了,晚上可不許哭。”
閔疏心跳加快,慢慢地抽出了鴿子腳上的竹筒。
立刻有小廝上前來,雙手接過鴿子又安靜地退下了。
那蠟封的竹筒已經被鴿子血染紅了,閔疏也被沾得滿手是血,可他來不及嫌髒,一雙眼睛都在竹筒上。
紙條被他抽出一小節來,上頭的墨跡還未幹,大抵是剛剛才寫完立刻就送出來了。
閔疏一雙手跟雪一樣白,指頭微微用力,那字跡就露出半邊是個暨字。
字寫得端正,不是文沉一貫風格。
閔疏身體一僵,把紙條又插了迴去。
梁長寧垂眸喝茶,不抬眼也知道結果:“願賭服輸啊閔大人,要是今天晚上看到你一滴眼淚……我可是要加倍討迴來的。”
閔疏閉了閉眼睛,心有不甘道:“王爺怎麽猜出來的?”
“不必猜。”梁長寧道:“這鴿子尾後一點紅,是用朱砂染的皇家信鴿,每隻都長得差不多,上林苑監養了幾千隻,一看就知道是往宮裏報信去的。”
閔疏磨牙,卻也拿耍賴的梁長寧沒辦法。
“宮裏?”閔疏道:“這時候還能往宮裏傳什麽消息?要傳也是往外頭傳吧。”
他說著抽出紙條,低低念出聲來:“暨南橋斷,激民變困獸。”
他驟然抬頭望向梁長寧:“暨南隻有一座橋,此橋乃是鐵鎖加固,修建至今不過五六年,整整耗費三百萬兩銀子,怎麽可能因雪而斷?!”
梁長寧把他拉到自己麵前,拿起自己方才扔到托盤裏的帕子,細細地幫他擦手上的鴿子血。
閔疏沒把手抽迴來,任由梁長寧把皮膚擦得泛紅。
“那咱們怕是猜錯了,信不是往宮裏去的,是從宮裏出來的。”梁長寧眯了眯眼,道:“雪太輕壓不斷橋,人命倒是夠重。事在人為,他是故意要激起民變。”
都說瑞雪兆豐年,可窮苦人家最怕雪天。大雪烏泱泱地下,地裏空著倒還好,若是種了些經不住凍的莊稼,連著來年春天都生計都沒了。
隻是餓著便算了,可暨南那種地方,山高崖深的,農人大多都是就近用些山裏的薄木料就把房子搭了。雪一重,山體容易塌陷滑坡,這才是最要命的。
但這幾年暨南的收成好,又得了陳聰那樣的好官,百姓也該蓋上磚石房了吧。
有什麽東西在閔疏腦子裏一閃而過,他想起什麽來:“王爺曾說雪災半數是人禍,若房屋垮塌隻是隔斷百姓後路的刀,那斷掉向外界求生之橋就是在……”
“是在積攢百姓怨憤,逼他們死。”梁長寧頷首,接上了他的話,“然而暨南布政使陳聰是個難得的父母官,他上京前必然安撫過百姓,或許曾許諾過會帶著朝廷的賑災銀和糧食迴去這樣的話,更何況他已經派了左右參政使去鄰省借糧,百姓都餓著等他帶糧食迴來救命,這是絕望中的一點希望,他們沒等到陳聰的音訊之前不會妄動。”
然而事情卻沒這麽順利。
冰河封凍,護送隊伍隻能走山路,如今唯一一座連接著外頭的橋斷了,糧車送不進去,就是要把人活活熬死。
閔疏不語,心裏一片寒意,“這麽做沒道理,逼死了人,也賴不到王爺頭上,更不關戶部、文沉的事,就連朝廷也能耍賴,畢竟錢糧已經給了,還是全須全尾地送出京的。”
梁長寧冷笑一聲:“這才叫手段麽,周鴻音做欽差護送糧車,到了暨南卻發覺民變,周鴻音是鎮壓還是跟著一起反了?消息傳迴京,給他壓個罪名那還不是隨隨便便,到時候兵權自然易主。心思再陰毒一點,趁著民反的亂子殺了周銳,劫走錢糧,一百萬兩白銀說多不多,說少麽,也夠養一批兵馬了。”
周鴻音是梁長寧的下屬,他若壓製災民,梁長寧必失民心。他若安撫災民,糧草又不足。最壞的結果是攛掇或誹謗他和災民一起反了,那麽朝廷就能名正言順派梁長寧領兵鎮壓反軍,這是挑撥離間。
生門難尋。
“宮裏的信鴿……”閔疏猶豫片刻,問:“王爺覺得是誰?”
梁長寧靜默片刻,道:“藏得深,但總不會是太後,她一個後宮的女人,做事太多束縛。”
下頭小廝端著死鴿子,閔疏的目光落在那上頭,看不出心思。
梁長寧盯了一眼,聲音平穩,對著暮秋道:“拿下去燒了,再從叫人換隻差不多的,信封好了送迴去。”
暮秋應了,飛快地下去辦事。
第18章 設宴
閔疏看著暮秋遠去的背影,一動不動地立在雪地裏。
他靜靜地站在那裏,身姿單薄瘦弱,像一棵清冷的曇花,好似不消片刻就要謝去了。
梁長寧幹脆擱下冷茶,兩步上前把閔疏橫打抱起,大步流星往寢殿走。
下人裝聾作啞,閔疏顧不得還有外人在,奮力掙紮:“王爺,天還沒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