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冷笑著對我說:可我已多年沒有碰過她,她是從何而來的身孕?
顧和章出生在夏末,因生他時傷了身,鄭太後待他如珠似寶。
卻對我的兄長棄如敝履。
父親千防萬防,防得住鄭貞宜的毒藥,防不住鄭顯鐸的刀槍。
兄長死於亂刀,對外隻稱病逝。
父皇的身體一落千丈。
正在鄭顯鐸脅迫他立顧和章的當口,北狄來犯了。
鄭太後提防父皇,甚至寧願讓顧和章跟著鄭顯鐸一同出征,也不肯給他一絲動手的可能。
父皇說,是他用計,引狼入室。
父皇說,多虧你的師父,長度他為我續命,為我奔走,讓鄭顯鐸如我所願死在了前線,顧和章也不知所蹤。
他底牌全無,二十年來忍辱負重,以性命謀算,終至病體支離。
他為我除了心腹大患,隻願我不要重蹈覆轍。
他說北狄狼子野心,要我千萬慎重防備,他說雲中盤根錯節,要我尋個時機遷都,他說吾兒,你不要輕信任何人,也不要吝惜任何人。
我含淚一一應下。
父皇即位時,手上沒有一兵一卒,是如何嘔心瀝血,逆天更命,才為我攢下這些家底,我不敢想。
卻不能不想。
我鴆殺了鄭太後。
顧和章迴來後的第三個月,我膳食中的慢性毒藥又新添了一種。
我麵不改色地吃了一旬,在一個無風無月的夜晚指使曹宴微請鄭貞宜來永安殿。
我不怕她不來,她喜歡我的臉。
在我即位的第三年,她的手曾拂過我的臉,似笑非笑著說:“你愈發像你父皇,卻比你父皇更俊。”
殿中燈影朦朧,泛著昏黃的柔光,鄭貞宜歪歪斜斜坐在我對麵,紅豔豔的外裳裏未著寸縷。
我眼中盛著傾慕的光,癡癡道:“母親果真知兒所想。”
她亦嫵媚地笑著,指尖輕佻地刮了下我的側臉:“哀家隻怕你不敢。”
是了,在她麵前,我的偽裝,當算天衣無縫。
我執玉壺斟滿了兩杯酒,“所以兒臣向酒借一些膽色,母親可願,與兒滿飲此杯?”
我將手中酒杯遞至她跟前。
鄭貞宜沒有接,隻是笑意不減地看著我,她給我下毒,自然也怕我給她下毒。
我一笑,收迴手將杯中酒一飲而盡,把空杯示意給她看,“母親這下可信兒了?”
鄭貞宜眉目鬆動,笑得更加嫵媚,顯然放下了戒心,她親手熄了最近了兩座燈盞,然後柔若無骨地依偎在我懷中,“平日裏,這酒從來是旁人喂我。”
我腹中疼痛不已,仍垂目溫柔看她,動情道:“兒臣來喂您。”
她再無疑慮,就著我的手將杯中酒飲盡。
我終於拿不住酒杯,猛地弓下腰嘔出血來,濺了鄭貞宜滿臉。
白玉的酒杯骨碌骨碌滾出老遠,鄭貞宜猛地推開我,質問的聲音那樣刻薄尖利:“你做了什麽?”
“朕做了什麽?”我額上冷汗涔涔,看著黑暗中那張惡鬼一樣的臉暢快笑道:“朕為父皇報了仇!”
她還要再說話,忽地噴出一口汙血,整個人委頓在地,四肢不斷抽搐。
徐丹陽所製的轉心壺自有其高明之處,她的那杯酒,份量比我那杯足得多。
曹宴微守著門,孫長度急匆匆從屏風後轉出來,給我喂藥催吐,直到連膽汁也快吐出來,又逼我吞下五顏六色的藥丸。
太醫來時,鄭貞宜的眼睛瞪得滾圓,屍體已經僵硬了。
她的那些寵臣男侍,平日裏隻顧著爭風吃醋,人既已經死了,也不可能聚沙成塔,嘴上叫嚷得厲害,我一瞪眼,便似一群鵪鶉。
父皇在日,鄭貞宜便豢養過男侍,父皇去後,她更變本加厲。
從前朝中人畏懼她手中的權勢,暗地裏卻頗有微詞,而當我再次登上禦座,就連鄭顯鐸昔日的舊部也倒了戈,我知道這是他們的緩兵之計。
但無論韓中書還是薛侍中,又或是陸尚書,固然也曾迫於鄭氏的軍權在握曲意順從,終究不是真心依附。他們盼望著背後的家族長盛不衰,竭力想維持世家的地位和榮耀,並不想取而代之,所以我無需害怕。
至於顧和章,他慟哭過一場,並沒有向我討要說法。
親政以後,我改了年號。建寧,建寧……建萬世之基業,得四海之鹹寧。
這是一招險棋,用我自己作餌。
為了取得鄭貞宜的信任,我體內的毒日積月累,隻為在她宮中診脈時毫無破綻。
而今再加一劑,可謂雪上加霜。
我翻遍她的長楊宮,想要尋得一方解藥,奈何除了斷骨紅與一夜秋這兩個雞肋的名字,竟一無所獲。我想起鄭貞宜臨死前詭異的微笑,想起那道足以保顧和章餘生無虞的懿旨,我的喜悅蕩然無存。
師父說我變了。
我問他變在哪兒。
他沉吟著,半晌才輕聲說:陛下變沉穩了。
其實他不必如此,我時常在銅鏡前端坐,親眼看到自己的眼神逐漸藏匿了陰鷙,再不如往日分明。
這有什麽?為了活命,為了複仇而已。
忽冷忽熱間,我將錦衾裹得更緊,我問師父,他的頭發為什麽而白。
他說生來如此。
我笑道:師父願入廟堂否?
他避無可避,終於坦言:為師的頭發已為你父皇操勞白了,實在力不從心。
於是我問他,師父將相之才,父皇那樣艱難,您當初為何不願入朝為官助他。
師父說,父皇的處境,就算師父的師父來了,也不會比父皇做得更好,誰都無力迴天。
我不甘心,父皇他原本,可以做個名垂青史的治世明君,而不是這樣鬱鬱而終 。
可我不得不認命。
我想起謝瑾。
我問師父,他還好嗎?
師父愣了一下,問我他是誰。
我說,是謝瑾。
師父說,庭蘭他很好,一直想來輔佐陛下,我讓他多學些東西,切忌好高騖遠。
我心頭一暖,朦朧間叫住請辭的師父。
叫他遲一些來罷,眼下尚不急。
師父低低應了一聲。
我忪了心神,再次沉沉睡去。
夢裏仍在山中,十二歲的謝庭蘭從迎春花的掩映間轉過臉對我說:陛下他身不由己,定是有苦衷的,我並不恨他。
我正欲開口,畫麵倏爾倒轉,我已置身永安殿,徒勞握著父皇愈發冰冷的手。
父皇殷切地叮囑我:不要輕信任何人,也不要吝惜任何人。
我猛然驚醒。
--------------------
架空,個別情節涉及到北魏和北周。
第2章 情何以堪
月色溶溶,燈影搖搖,須發漸白的曹宴微趨步入殿,捏著細細的嗓音恭敬道:“陛下,殿中尚書來了。”
顧鄴章一時不語。直到燈燭“啪”地爆出一個響,才說:“孤去更衣,且讓謝卿稍候片刻。”
他無法分清,究竟是從何時起,他和謝瑾之間築起了一道看不見摸不著的高牆。
從謝瑾第幾次得勝歸來?又或是從他第幾次對流水般的賞賜來者不拒?還是從他拒絕把令薑送入深宮?
他們從前,分明不是這樣的。
……
建寧四年春,太華殿。
中侍中捧著明黃緞的聖旨,尖細的聲音悠悠長長,頗具穿透力:“應天順時,受茲明命。陳郡陽夏謝瑾,封中書省主書令史,即日上任,欽此。”
不過是一介掌文書的從七品小官,竟勞動天子親下令旨、中侍中曹宴微宣旨,可謂破格的殊榮。
謝司徒的案子重審至今,也有快兩個年頭了,最多再過三個月就能塵埃落定。其子謝瑾弱冠之齡,又無過人功勳,天子這麽一擺譜,人皆道文士盛選的中書舍人,正對謝主書虛位以待。
但不管怎麽說,謝司徒畢竟還沒昭雪,初來乍到的謝瑾也還未任起草詔令之職。短暫的議論紛錯後,為數不多的幾位臣官便接連散去。
繞過禦座幾步行到謝瑾跟前,顧鄴章含笑拉住他的手:“庭蘭,你總算來了!我等你等得好苦!”
七載春秋瞬過,初初親政三個年頭的顧鄴章依然風采明秀,臉上卻泛著不健康的蒼白,甚至有幾分與年齡不相符的嶙峋憔悴。
他們的身份已與舊時相異,但謝瑾心中仍泛起一陣疼惜,任由對方牽著自己,低低地問道:“陛下近日安否?”
這是正經的問安規矩,他說出口時,卻流露出少許旁人沒有的親近之意。
抬首示意曹宴微去掩門,顧鄴章帶著遠道而來的師弟落座,發出一聲長長的歎息,“何可謂安?庭蘭這是明知故問。朝臣傾軋、外敵環伺,未得過一日安枕。”
山中歲月何等安然瀟灑,但到底是迴不去了,坐上這高處不勝寒的位置,太多人想要他去死。但他會活著,沒人殺得了他。鄭貞宜不能,顧和章也不能。
謝瑾歉然道:“臣來遲了。”
顧鄴章卻搖頭:“沒什麽遲不遲的,來了就好。可巧呢,謝司徒的案子就快結了。”
見他主動提起父親,謝瑾心中不由酸軟動容,卻又實在喚不出那聲已好些年沒叫過的“師哥”,隻遲疑著問:“敢問陛下,家父…可能翻案嗎?”
顧和章出生在夏末,因生他時傷了身,鄭太後待他如珠似寶。
卻對我的兄長棄如敝履。
父親千防萬防,防得住鄭貞宜的毒藥,防不住鄭顯鐸的刀槍。
兄長死於亂刀,對外隻稱病逝。
父皇的身體一落千丈。
正在鄭顯鐸脅迫他立顧和章的當口,北狄來犯了。
鄭太後提防父皇,甚至寧願讓顧和章跟著鄭顯鐸一同出征,也不肯給他一絲動手的可能。
父皇說,是他用計,引狼入室。
父皇說,多虧你的師父,長度他為我續命,為我奔走,讓鄭顯鐸如我所願死在了前線,顧和章也不知所蹤。
他底牌全無,二十年來忍辱負重,以性命謀算,終至病體支離。
他為我除了心腹大患,隻願我不要重蹈覆轍。
他說北狄狼子野心,要我千萬慎重防備,他說雲中盤根錯節,要我尋個時機遷都,他說吾兒,你不要輕信任何人,也不要吝惜任何人。
我含淚一一應下。
父皇即位時,手上沒有一兵一卒,是如何嘔心瀝血,逆天更命,才為我攢下這些家底,我不敢想。
卻不能不想。
我鴆殺了鄭太後。
顧和章迴來後的第三個月,我膳食中的慢性毒藥又新添了一種。
我麵不改色地吃了一旬,在一個無風無月的夜晚指使曹宴微請鄭貞宜來永安殿。
我不怕她不來,她喜歡我的臉。
在我即位的第三年,她的手曾拂過我的臉,似笑非笑著說:“你愈發像你父皇,卻比你父皇更俊。”
殿中燈影朦朧,泛著昏黃的柔光,鄭貞宜歪歪斜斜坐在我對麵,紅豔豔的外裳裏未著寸縷。
我眼中盛著傾慕的光,癡癡道:“母親果真知兒所想。”
她亦嫵媚地笑著,指尖輕佻地刮了下我的側臉:“哀家隻怕你不敢。”
是了,在她麵前,我的偽裝,當算天衣無縫。
我執玉壺斟滿了兩杯酒,“所以兒臣向酒借一些膽色,母親可願,與兒滿飲此杯?”
我將手中酒杯遞至她跟前。
鄭貞宜沒有接,隻是笑意不減地看著我,她給我下毒,自然也怕我給她下毒。
我一笑,收迴手將杯中酒一飲而盡,把空杯示意給她看,“母親這下可信兒了?”
鄭貞宜眉目鬆動,笑得更加嫵媚,顯然放下了戒心,她親手熄了最近了兩座燈盞,然後柔若無骨地依偎在我懷中,“平日裏,這酒從來是旁人喂我。”
我腹中疼痛不已,仍垂目溫柔看她,動情道:“兒臣來喂您。”
她再無疑慮,就著我的手將杯中酒飲盡。
我終於拿不住酒杯,猛地弓下腰嘔出血來,濺了鄭貞宜滿臉。
白玉的酒杯骨碌骨碌滾出老遠,鄭貞宜猛地推開我,質問的聲音那樣刻薄尖利:“你做了什麽?”
“朕做了什麽?”我額上冷汗涔涔,看著黑暗中那張惡鬼一樣的臉暢快笑道:“朕為父皇報了仇!”
她還要再說話,忽地噴出一口汙血,整個人委頓在地,四肢不斷抽搐。
徐丹陽所製的轉心壺自有其高明之處,她的那杯酒,份量比我那杯足得多。
曹宴微守著門,孫長度急匆匆從屏風後轉出來,給我喂藥催吐,直到連膽汁也快吐出來,又逼我吞下五顏六色的藥丸。
太醫來時,鄭貞宜的眼睛瞪得滾圓,屍體已經僵硬了。
她的那些寵臣男侍,平日裏隻顧著爭風吃醋,人既已經死了,也不可能聚沙成塔,嘴上叫嚷得厲害,我一瞪眼,便似一群鵪鶉。
父皇在日,鄭貞宜便豢養過男侍,父皇去後,她更變本加厲。
從前朝中人畏懼她手中的權勢,暗地裏卻頗有微詞,而當我再次登上禦座,就連鄭顯鐸昔日的舊部也倒了戈,我知道這是他們的緩兵之計。
但無論韓中書還是薛侍中,又或是陸尚書,固然也曾迫於鄭氏的軍權在握曲意順從,終究不是真心依附。他們盼望著背後的家族長盛不衰,竭力想維持世家的地位和榮耀,並不想取而代之,所以我無需害怕。
至於顧和章,他慟哭過一場,並沒有向我討要說法。
親政以後,我改了年號。建寧,建寧……建萬世之基業,得四海之鹹寧。
這是一招險棋,用我自己作餌。
為了取得鄭貞宜的信任,我體內的毒日積月累,隻為在她宮中診脈時毫無破綻。
而今再加一劑,可謂雪上加霜。
我翻遍她的長楊宮,想要尋得一方解藥,奈何除了斷骨紅與一夜秋這兩個雞肋的名字,竟一無所獲。我想起鄭貞宜臨死前詭異的微笑,想起那道足以保顧和章餘生無虞的懿旨,我的喜悅蕩然無存。
師父說我變了。
我問他變在哪兒。
他沉吟著,半晌才輕聲說:陛下變沉穩了。
其實他不必如此,我時常在銅鏡前端坐,親眼看到自己的眼神逐漸藏匿了陰鷙,再不如往日分明。
這有什麽?為了活命,為了複仇而已。
忽冷忽熱間,我將錦衾裹得更緊,我問師父,他的頭發為什麽而白。
他說生來如此。
我笑道:師父願入廟堂否?
他避無可避,終於坦言:為師的頭發已為你父皇操勞白了,實在力不從心。
於是我問他,師父將相之才,父皇那樣艱難,您當初為何不願入朝為官助他。
師父說,父皇的處境,就算師父的師父來了,也不會比父皇做得更好,誰都無力迴天。
我不甘心,父皇他原本,可以做個名垂青史的治世明君,而不是這樣鬱鬱而終 。
可我不得不認命。
我想起謝瑾。
我問師父,他還好嗎?
師父愣了一下,問我他是誰。
我說,是謝瑾。
師父說,庭蘭他很好,一直想來輔佐陛下,我讓他多學些東西,切忌好高騖遠。
我心頭一暖,朦朧間叫住請辭的師父。
叫他遲一些來罷,眼下尚不急。
師父低低應了一聲。
我忪了心神,再次沉沉睡去。
夢裏仍在山中,十二歲的謝庭蘭從迎春花的掩映間轉過臉對我說:陛下他身不由己,定是有苦衷的,我並不恨他。
我正欲開口,畫麵倏爾倒轉,我已置身永安殿,徒勞握著父皇愈發冰冷的手。
父皇殷切地叮囑我:不要輕信任何人,也不要吝惜任何人。
我猛然驚醒。
--------------------
架空,個別情節涉及到北魏和北周。
第2章 情何以堪
月色溶溶,燈影搖搖,須發漸白的曹宴微趨步入殿,捏著細細的嗓音恭敬道:“陛下,殿中尚書來了。”
顧鄴章一時不語。直到燈燭“啪”地爆出一個響,才說:“孤去更衣,且讓謝卿稍候片刻。”
他無法分清,究竟是從何時起,他和謝瑾之間築起了一道看不見摸不著的高牆。
從謝瑾第幾次得勝歸來?又或是從他第幾次對流水般的賞賜來者不拒?還是從他拒絕把令薑送入深宮?
他們從前,分明不是這樣的。
……
建寧四年春,太華殿。
中侍中捧著明黃緞的聖旨,尖細的聲音悠悠長長,頗具穿透力:“應天順時,受茲明命。陳郡陽夏謝瑾,封中書省主書令史,即日上任,欽此。”
不過是一介掌文書的從七品小官,竟勞動天子親下令旨、中侍中曹宴微宣旨,可謂破格的殊榮。
謝司徒的案子重審至今,也有快兩個年頭了,最多再過三個月就能塵埃落定。其子謝瑾弱冠之齡,又無過人功勳,天子這麽一擺譜,人皆道文士盛選的中書舍人,正對謝主書虛位以待。
但不管怎麽說,謝司徒畢竟還沒昭雪,初來乍到的謝瑾也還未任起草詔令之職。短暫的議論紛錯後,為數不多的幾位臣官便接連散去。
繞過禦座幾步行到謝瑾跟前,顧鄴章含笑拉住他的手:“庭蘭,你總算來了!我等你等得好苦!”
七載春秋瞬過,初初親政三個年頭的顧鄴章依然風采明秀,臉上卻泛著不健康的蒼白,甚至有幾分與年齡不相符的嶙峋憔悴。
他們的身份已與舊時相異,但謝瑾心中仍泛起一陣疼惜,任由對方牽著自己,低低地問道:“陛下近日安否?”
這是正經的問安規矩,他說出口時,卻流露出少許旁人沒有的親近之意。
抬首示意曹宴微去掩門,顧鄴章帶著遠道而來的師弟落座,發出一聲長長的歎息,“何可謂安?庭蘭這是明知故問。朝臣傾軋、外敵環伺,未得過一日安枕。”
山中歲月何等安然瀟灑,但到底是迴不去了,坐上這高處不勝寒的位置,太多人想要他去死。但他會活著,沒人殺得了他。鄭貞宜不能,顧和章也不能。
謝瑾歉然道:“臣來遲了。”
顧鄴章卻搖頭:“沒什麽遲不遲的,來了就好。可巧呢,謝司徒的案子就快結了。”
見他主動提起父親,謝瑾心中不由酸軟動容,卻又實在喚不出那聲已好些年沒叫過的“師哥”,隻遲疑著問:“敢問陛下,家父…可能翻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