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遠比演繹精彩,也比演繹驚心動魄。


    公元986年,雍熙北伐失敗後,宋太宗趙光義詔命退迴代州的西路軍重新出兵,將已經收複的雲、應、朔、寰四州百姓內遷。此時,遼軍已經攻克寰州,直逼朔州,切斷雲、應二州的退路。


    陳家穀一戰,楊業“楊無敵”被俘,為國捐軀,長子楊延玉戰死。時年二十九歲的六郎楊延昭為先鋒,在朔州城下,被亂箭射穿手臂,卻越戰越勇,僥幸撿了一條命。


    評書演義中所說的“七子去,六子迴”,實則是“兩子去,一子迴”,迴來的是六子楊延昭。


    太宗聞知大怒,將監軍王侁、軍器庫使劉文裕和統帥潘美,貶的貶罰的罰。楊業有七子,同時得到封賞。


    六郎楊延昭因功封為崇儀副使,外任景州知州。楊業次子楊延浦、三子楊延訓並為供奉官,其他三子楊延環、楊延貴、楊延彬並為殿直。


    戲曲和評書演義中所說的“七郎八虎”,又給楊業加了一個義子,八郎楊延順。當年,楊繼業、王懷、杜天之、王子明四人,並稱北漢“四大令公”。王子明臨終前,將唯一的兒子王英托付給了楊繼業,改名楊延順,這就是後來的楊八郎。不過,這純屬藝人們的杜撰。


    明清時期,戲曲和說書的藝人們為了博人眼球,混口飯吃。七拚八湊,到處劃拉,層層加碼,不厭其精,人捧人抬,極盡所能,將一部《楊家將》演繹得悲壯激烈,驚天地泣鬼神,神乎其神。


    善惡分明識美醜,粉墨傳神辨忠奸。市井百姓縱然吃不飽穿不暖,也一樣可以與故事裏的人物同唿吸、共命運。縱不能殺敵報國,也可以在那烏雲密布的蒼穹下,吼上一嗓子,“俺六郎楊延昭在此!”


    ◆重迴戰場


    或許是太宗覺得楊業死得冤,他不想虧欠老楊家太多,此後數年,六郎楊延昭一直是以地方治安聯防大隊長的身份,效命朝廷。


    當時長江、淮河一帶受災歉收,朝廷任命他為江、淮南都巡檢使,官居七品,負責巡檢州邑、捕詰盜賊及查禁私販茶鹽之事。


    後又改任崇儀使,知定遠軍。也就是說,有十多年的時間,六郎楊延昭一直遠離戰事,遊走於戰場之外。


    楊延昭,原名楊延朗,並州(今山西太原)人,生於公元958年,在家中兄弟當中排行老六,人稱楊六郎(噴他是老大的,自己看看黃曆,查查曆史)。他出生兩年後,趙匡胤建立了大宋。


    楊延昭小時候是那種性格偏內向、沉默寡言的孩子,喜歡做軍陣之類的遊戲,是個孩子王。楊業曾說過:“這個孩子像我。”因此,每次出征時,一定讓六郎跟隨軍中。


    太平興國四年(979),宋太宗趙光義出兵滅掉北漢。楊延昭跟隨楊業歸順大宋,為了避諱,更名楊延昭,加封供奉官。


    真宗趙恆繼位後,加封為保州緣邊都巡檢使,負責遂城(今河北徐水縣遂城鎮)一帶的軍事防務。


    ◆兄弟都是浮雲


    遂城是個邊城小鎮,常住人口三千,駐兵三千。


    鹹平二年(999)七月,真宗根據朱台符打探的情報,傳下詔令,邊關守軍要抓緊布防,以備遼軍來襲。


    遂城有兩位楊將軍,一位是都巡檢使,六郎楊延昭;另一位是洛苑使,老將楊嗣。《宋史》載:“嗣與延昭久居北邊,俱以善戰聞,時謂之‘二楊’”。


    如果說守遂城的就這兩位“楊將軍”,聽過評書看過戲曲的人有話要說了。誰不知道楊六郎有兩個跟班的小弟,孟良和焦讚,我們家過年的門神貼的就是他倆。


    俗話說,“焦不離孟,孟不離焦”。孟良和焦讚是楊家將中以勇猛著稱的兩員大將,常常一起出場,與楊六郎是拜把子的兄弟,同生死共命運。


    在說書唱戲的口中,恨不得讓曆史上所有的名將全部重生一遍才好。比如三國時的關羽、張飛,比如隋唐時的程咬金、尉遲敬德等等。


    楊六郎鎮守三關,率領著名震天下的二十四員戰將共同抗遼。說得比唱得好,把這二十四員大將編排得神乎其神。


    這頭一個應該說的就是“花刀太歲”嶽勝,此人可是個超級模仿秀。但見他麵如重棗,唇若塗朱,臥蠶眉,丹鳳眼,一副美髯飄灑胸前,身穿綠袍金鎧,掌中一口青龍偃月刀,乍一看好似關二爺重生,如假包換。


    嶽勝和孟良、焦讚、楊興一同在八角山,落草為寇,被楊六郎收服,五人結拜為兄弟,一同守邊抗遼。說句不好意思的話,在真實的楊家將名單裏,並沒有嶽勝這個人,他隻是空氣般的存在。


    焦讚是真有這個人,他是宋仁宗(1010-1063)時宰相富弼的部下,堅州砂河(今山西繁峙縣砂河鎮)人,抗遼勇將,久鎮瓦橋關(今河北雄縣),名望頗高。他的墓在今天河北雄縣,應該說,他是在楊六郎死後才出生的,跟楊家將扯不上啥關係。


    孟良這個人,在說書的嘴中簡直是隋唐時的程咬金重生,也是隻會幾板斧,“劈腦門兒,紮眼仁兒,剔排骨,砍肉槌兒”。此人是員難得的福將,粗中有細,善於深入敵後,身上總背著一個秘密武器,裝滿硫磺球的“火葫蘆”。


    從孟良崮,孟良營,孟良梯這些地名可以推測,孟良早年應該是位綠林好漢。《宋史》載:孟良曾授散郎守殿中丞,致仕騎都尉。是個警衛營長,五品官。


    根據“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的說法,孟良應該也是富弼的部下,抗遼名將,他的墓在河北永清。可見,孟良這個人跟抗遼有關係,跟楊家將沒啥關係。


    至於二十四將中黃龍、黃虎、郎千、郎萬等人,單從名字上就知道是說書人編造的,有點常識的人,誰給孩子起這種名字。


    真正跟楊家將有關係的,隻有老將楊嗣。鹹平二年(999)這一年,六郎楊延昭四十一歲,楊嗣比六郎楊延昭要年長二十多歲,是一位勇冠三軍的抗遼老將。


    ◆楊家兄弟


    楊嗣,瀛州(今河北河間市)人,與出自麟州的老令公楊業並無親緣關係。


    楊嗣的哥哥名叫楊信,楊信有名並不是因為他的戰功,也不是因為他官做得大,而是他超乎常人的隱忍。


    後周時,楊信就在趙匡胤手下效力,是趙匡胤的嫡係。大宋建國,楊信曆任權內外馬步軍副都軍頭、鐵騎、控鶴都指揮使等職,深得太祖寵信。


    楊信與殿前都虞侯張瓊同為太祖趙匡胤手下愛將,張瓊當年還救過趙匡胤的命。乾德元年(965),張瓊被石漢卿等人誣陷,趙匡胤不辨真偽,下令將其處死。


    乾德三年(965),楊信被任命為殿前都虞候,成為禁軍的高級將領,地位僅次於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


    論關係、功勞,楊信遠不及張瓊。如今坐在張瓊當年的位子上,高處不勝寒,楊信不想讓張瓊的悲劇在自己身上發生。


    乾德四年(966),楊信害了一場病,得了“失語症”,從此再不能說話了。太祖聞訊,親自前來探視,並“賜錢二百萬”,以示安慰。


    雖然失語不能言,楊信並沒有因此丟掉官職,反而得到了升遷。一年後,楊信被授予靜江軍節度使,又過了一年,“遷殿前都指揮使,改領建武軍節度”,成為大宋禁軍殿前司的最高統帥。楊信位高權重,太祖趙匡胤給他的評價是“真忠臣也。”


    楊信雖然口不能言,也能通過在紙上寫字指揮將士,他還通過一個名叫田玉的孩子,作為自己的翻譯,“書掌為字,玉因直達其意無失”。


    開寶九年,太祖駕崩,太宗繼位,依然任用楊信掌管禁軍,領殿前都指揮使。兩年後,楊信病重,在臨死的前一天,突然開口說話。


    開寶九年,太祖駕崩,太宗繼位,依然任用楊信掌管禁軍,領殿前都指揮使。兩年後,楊信病重,在臨死的前一天,突然開口說話。


    太宗趙光義“聞而駭之”,趕來楊府,看望這位社稷老臣。


    君臣不相負,來世複君臣。楊信哭著向皇帝謝恩,感謝兩代帝王所施與的聖恩,然後含淚離世。


    人們這才明白,原來這位大宋禁軍統帥為了保命,竟然通過裝聾作啞這種手段來躲避皇上的猜忌,裝啞巴裝了十二年,到死才真相大白。


    這才是真的戲精,奧斯卡至今還欠他一座小金人。


    楊嗣的仕途得益於大哥楊信,經楊信推薦,他先是擔任殿直,不久即被連續晉升三次,任崇儀副使、大山軍(今山西忻州河曲縣)監軍。


    又受命知軍事,任高陽關戰棹都監,知保州。轉運使上表奏報他的政績,擢升威虜軍,改崇儀使,與曹思進同為靜戎軍、保州、長城、蒲城緣邊都巡檢使。後改如京使,再知保州。


    楊嗣還有一個弟弟楊讚,史載:“讚稍知書,無異能,以兄故得掌禁旅,累資朝著至牧守焉。”


    可以說,因為有大哥楊信的提攜,楊嗣和弟弟楊讚混得都不錯,都成了國家公務員,端上了鐵飯碗,做上了高官。


    楊嗣與契丹交戰多年,屢立戰功,積累了非常豐富的作戰經驗。


    真宗趙恆即位,加楊嗣為洛苑使,又領獎州刺史,與六郎楊延昭同守遂城。


    因為楊嗣與楊延昭並肩作戰,加上又是同姓,被說書人藝術加工,成為六郎的弟弟,七郎楊延嗣,從而名揚天下。


    ◆巧擺牤牛陣


    遂城城小牆矮,兵少將寡,物資匱乏,又與遼界毗鄰。聽說遼軍要來,一時間,城內百姓和守城兵丁人人自危,個個膽寒。


    六郎楊延昭覺得,隻靠手中的這點兵,要想抵抗遼兵的進犯,有點懸,於是他就冥思苦想禦敵良策。


    學了一肚子的兵書戰策,六郎覺得,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一天在街上走,看到百姓牽著的牤牛,六郎頓時計上心來。古人有用“火牛陣”破敵的,我們也可以用牛來殺敵。


    於是,楊六郎傳令士卒,都給我到鄉下農村買牛去,越多越好。幾天工夫,兵丁們就購得五六百頭牤牛。


    六郎命人將牤牛拴在小樹林裏,隻給水,不給草料,讓它們餓著。接著,命人用幹草紮了無數個草人,給草人穿上遼兵的服裝和衣帽,隻在肚子部位露出幹草。


    一切準備停當,就把那些餓了幾天的牤牛放出來。牤牛們到處找吃的,一聞到草料的香味,就衝向草人,開始還有點害怕,見這些草人不動,就跑上前搶著吃起來,吃不到了,就用犄角將草人的肚子挑開。很快,牤牛將幹草都吃得差不多了,草人也麵目全非了。


    照這個法子,士兵們天天訓練這些牤牛,時不時地就將它們拴在小樹林裏餓上兩天,然後再放出來挑草人找吃的。


    這些牤牛也習慣了,見到穿遼兵服飾的草人,二話不說,直接將肚子挑開,然後狼吞虎咽吃起幹草。


    六郎覺得,這些牤牛算是訓練成了,就等著找真正的遼兵試試火候了。


    鹹平二年(999)九月,蕭太後和遼聖宗耶律隆緒傳令,以皇弟梁王耶律隆慶為先鋒,北府宰相韓德讓為主帥,率領二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向宋地殺來。


    遂城首當其衝,成為遼軍進犯的目標。十月二十四日,遼軍兵臨城下,將遂城圍了個水泄不通。


    遼兵突然來犯,合圍遂城。


    六郎楊延昭和老將楊嗣臨危不懼,召集城中所有青壯,人人發放兵甲器械,登上城牆,守護城池。


    遼軍調來大小數十架投石車,照著遂城城牆,輪番轟炸,攻勢異常迅猛。宋軍弓箭手躲在掩體後麵,發起英勇還擊。


    六郎覺得,是時候使出秘密武器了。他命人將牛耳尖刀綁在牤牛角上,就在遼軍攻擊的空檔,六郎傳令解繩放牛,宋軍將餓了兩天的牤牛從小樹林裏放了出來。


    四麵城門一開,牤牛們爭先恐後衝了出來,見到這麽多遼兵遼將,牤牛們馬上來了精神,“哈哈,送吃的來了!”


    牤牛們把這些來犯之敵,全當成了供自己飽餐的草人,一個個尥著蹶子,朝敵營衝去。牤牛們見到遼兵就挑,挑倒後一聞,沒有草料味,不對,就再挑下一個。


    這些遼人從生下來,也沒見過這種場麵,血肉之軀,如何對抗這幾百斤的龐然大物。一個個扭頭就跑,就恨爹媽給自己少生了兩條腿。


    世間還有甚於洪水猛獸的嗎?沒辦法,誰見了都得躲。主帥韓德讓一見,也顧不上說那麽多了,趕緊跑吧。


    六郎見遼軍大敗,立即和老將楊嗣率軍殺出。


    牤牛在前,宋軍在後,狂追數十裏。遼軍丟下刀槍器械輜重,一路潰退,死傷無以計數。


    此戰,宋軍大獲全勝,撿得的戰利品,都堆成了小山。六郎覺得,就是再守上半年,糧食也吃不完。


    遂城一戰,遼軍吃了大虧,韓德讓派人打探,這才得知遂城的守城主將名叫楊延昭,是“楊無敵”楊業的六兒子,人稱楊六郎。


    在遼人看來,北鬥七星中的第六顆星主鎮幽燕北方,是他們的克星。楊延昭正好行六,難道他是上天派來毀滅我們大遼國的嗎?韓德讓不敢多想,碰上這麽能打的主兒,隻能自認倒黴。


    牤牛陣太可怕了,在請示過蕭太後和遼聖宗耶律隆緒之後,韓德讓命大軍放棄遂城,繼續向南深入宋境,進攻大宋北邊諸州。


    遼軍避開遂城,蕭太後的弟弟,大遼國駙馬都尉蕭繼遠率軍進攻狼山砦(今河北易縣西南),守城宋軍不敵,城池失守。


    楊六郎巧擺牤牛陣,大破遼軍,打這以後,遂城一帶就流傳開了這樣一句歇後語:楊六郎的牤牛——馴出來的。


    ◆凝冰築城


    宋軍主帥,鎮州、定州、高陽關三路行營都部署傅潛,手下八萬步騎,裝備精良。沒想到此人畏敵如虎,閉門自守,對請戰的將領斥之罵之,對邊境各城堡關隘的告急文書也一概置之不理,致使遼軍十分猖獗。


    老將範廷召極力請戰,再加上都鈐轄張昭允的勸說,傅潛這才答應分出騎兵八千人、步兵兩千人交與範廷召,命他在高陽關迎擊遼軍。


    得不到主帥的支持和援助,宋軍在瀛、定一帶的防禦戰打得相當慘烈,康保裔全軍戰死,老將範廷召拚死力戰,算是暫時遏製住了遼軍南下的進程。


    遼軍在遂城被楊六郎擺出的牤牛陣打得落花流水,事後不久,禦前侍衛蕭柳向大元帥韓德讓獻策,我們隻要這麽這麽這麽辦,就能破了宋軍的牤牛陣。韓德讓覺得此計甚妙,便時刻想著再戰遂城,以報上次的戰敗之仇。


    在瀛、定戰場上,遼軍始終沒占到多大的便宜。這年臘月,在攻克了樂壽(今河北獻縣樂壽鎮)之後,韓德讓向蕭太後請示,再次率軍向遂城殺來。


    這一迴,遼軍長記性變聰明了,不再四麵圍城,而是在南麵和東麵列陣對敵。


    自打上次這些牤牛立了大功,楊六郎又對這些牤牛進行了新一輪的加強訓練。趁著遼軍初臨城下,立足未穩之際,楊六郎和楊嗣迅速組織士卒,再次打開城門放出牤牛。


    牤牛們又被餓了幾天了,見到城外黑壓壓的遼軍遼將,迅速衝了過去。


    韓德讓令旗一擺,遼兵遼將迅速向後撤出一箭之地,露出身後穿著同樣服飾的草人,牤牛們見到草人,用犄角麻溜滴挑開草人的肚囊,吃起草料。


    沒吃上一口,就見這些牤牛口吐白沫,倒在地上痛苦地抽搐起來,不一會兒,全部氣絕身亡。


    你道那蕭柳給韓德讓出的是什麽主意,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讓遼軍紮了數千個草人,在肚子裏放上炒熟的大豆,再拌上毒藥,臨陣之時,大軍後撤,留下草人。蠻牛們不辨真假,見到草人就挑,吃了有毒的大豆草料,立刻就玩完了。


    牤牛們一放出來,楊嗣就帶軍隨後殺出。頃刻間,牤牛們紛紛倒地,沒了戰鬥力。韓德讓再次揮舞令旗,遼軍遼將卷土重來,迅速向出城求戰的宋軍圍攏過來。


    宋軍兵微將寡,而且衣著單薄,跟遼軍的鐵騎硬碰硬肯定吃虧。


    楊六郎在城頭看得真真的,他立刻傳令鳴金收兵。楊嗣聽到號令,立刻指揮宋軍向城內撤退,自己斷後。但還是慢了一步,宋軍被迅速趕來的遼軍騎兵殺了個措手不及,損失了不少兵馬。


    遼軍破了牤牛陣,蕭太後很開心,她親自來到兩軍陣前,觀敵了陣。


    韓德讓揮動令旗,頓時戰鼓隆隆,激烈的攻城之戰打響了,遼軍開動大大小小的投石車,石塊和燃燒的鐵籠,雨點般的飛來。頓時,城內火光衝天,城牆也被飛來的石頭砸得百孔千瘡。


    楊六郎和老將楊嗣在城頭上指揮士兵們向下放箭,城內百姓自發的組織起來,端著盆拎著罐,取水救火。


    遂城城小牆矮,一輪飛彈火球過後,遼軍架起雲梯,開始搶關奪城,宋軍用冷箭和滾木礌石招架還擊,打退遼軍一輪又一輪的進攻。


    天黑時分,遼軍漸漸止住了攻勢。韓德讓傳令,鳴金收兵,遼軍撤迴大營,開始埋鍋造飯。


    六郎不敢休息,趁著遼軍休息的空擋,指揮士兵抓緊時間往城頭運送滾木礌石和弓箭。同時派楊嗣帶人修補被遼軍摧毀的城牆。


    此時正值寒冬臘月,西北風無情地嘶吼著,吹打在臉上身上,刺骨難耐。工程兵取水和泥,水倒在土上,很快就結成冰塊,根本無法砌牆。


    楊嗣將這一情況報告給楊六郎。六郎建議,讓士兵們撒一層土澆一遍水,再放上一層土磚,一層一層地往上堆砌。很快,受損的土城牆被逐漸修複起來。


    六郎查驗時發現,由於是邊澆水邊放土,修補的城牆外麵全部結成厚厚的一層冰,刀砍斧劈,紋絲不動,比石頭還硬。六郎撫掌大悅,頓時心生一計。


    用過晚飯,六郎立即在中軍大帳,召開緊急會議。曉諭眾將,各引所部兵馬,發動百姓,一齊往城頭上運水潑牆,他要連夜將遂城城牆打造成一座冰封之城。


    第二天,韓德讓再次領兵前來攻城。離著老遠,就覺得哪裏不對勁兒,怎麽遂城的城牆白花花的,泛著刺眼的亮光。經過一夜的運水潑牆,遂城城牆的外麵,已經凍了厚厚的一層冰,簡直成了一座水晶宮。


    遼兵遼將頓時傻了眼了,“這是什麽情況?”


    “看你楊六郎能使出什麽新花樣?”韓德讓心裏麵打著鼓,雖說有些遲疑,還是指揮大軍,繼續發動投石車,展開新一輪的摧枯拉朽攻城戰。


    奇跡出現了,飛過去的石塊砸在冰凍的城牆上,隻是留下一個白點,遂城城牆紋絲不動。遼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依然無法撼動遂城城牆半點皮毛。


    真無敵,冰築千仞渾如鐵;沒奈何,千捶萬擊堅莫摧。縱使神仙下凡難爭功,任爾千軍萬馬到此休。


    摧不破城牆,那就翻過去。


    韓德讓揮舞令旗,遼軍催動雲梯開始攻城。契丹的優勢是騎射,用步兵攻城,並不是他們的強項。


    城牆堅硬光滑,遼兵遼將剛把雲梯架在城牆垛口上,宋兵這邊就將雲梯砍斷,或將雲梯挑翻。遼兵連人帶梯,摔落在城下,天寒地凍,城下全是冰,掉落下來,基本上是九死一生。


    遂城牢不可破,遼軍損兵折將,竟然動不了遂城半根毫毛。韓德讓隻得下令鳴金收兵,再想對策。


    當夜,宋軍又繼續潑水加固城牆。


    如此相持了數日,遼軍攻城不下,兵將折將嚴重。在這座水晶城麵前,韓德讓依然一籌莫展,束手無策。


    好漢惜好漢,英雄惜英雄。再說,鎮州鈐轄、威虜軍知州李繼宣得知遼軍在遂城城下,屢屢受挫。為一舉將遼人趕出宋境,帶領手下三千人馬,星夜兼程,趕來支援。


    韓德讓得知宋軍來援,而且是大宋的戰神李繼宣,心裏一驚。楊六郎本來就挺難對付的了,現在又來了一個李繼宣,宋軍如果來個裏應外合,內外夾擊,遼軍就危險了。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韓德讓不敢怠慢,立即去請示蕭太後和聖宗耶律隆緒,請示定奪。


    冰城鑄,天險就,遼人怯,鬥誌絕。


    蕭太後沉吟了半晌,無計可施,同意了韓德讓的建議,由蕭柳帶兵斷後,大軍連夜撤離遂城。不久,蕭太後又傳令,大軍陸續撤離宋境,班師迴朝。


    趙家皇帝得知遼軍撤走,頓時長舒了一口氣,心情大好。真宗傳令,當日在行宮宴飲從臣,君臣喝了個盡興而歸。第二天,真宗又親自召見大名府父老,賞賜他們錦袍、茶帛。


    六郎楊延昭帶兵有法,用兵如神,巧擺牤牛陣,凝冰築城,大破遼兵二十萬。楊六郎的威名,從此傳遍北國,遼人把他看做是天上的六郎星宿下凡。


    ◆若水獻策


    文能安邦平天下,武可鞍馬定乾坤。右諫議大夫錢若水是文官裏麵少有懂軍事的大臣,他也是此次隨皇帝出征的軍事參謀。遼軍撤走,真宗向錢若水問計禦敵安邊之策。


    錢若水道:“說起禦敵,孫武著書,以伐謀為主;漢高將將,以用法為先。伐謀者,以將帥能料敵製勝也;用法者,以朝廷能賞罰不私也。今傅潛領雄師數萬,閉門不戰,坐視邊寇俘掠生民,上負國家委用之恩,下挫銳師之氣,是因為傅潛等人不能料敵製勝,朝廷不能用法製裁導致的。”


    真宗點頭道:“卿請直言,勿有所隱。”


    錢若水拱手道:“請恕臣造次,軍法,臨陣不聽命令者斬。今若斬傅潛示眾,然後提升如楊延昭、楊嗣這樣的人五至七個,增其爵祿,授以兵權,讓他們每人統率萬人,間雜強弩射手,分路進討,試問哪個將領還敢不聽從命令?敵人聞我將帥若不用命,後退則死,豈止隻是逃走躲避,甚至將來也不敢再犯我邊疆。如此則可以掃清邊塞,然後鑾輅還京,天威懾於四海矣。”


    接著,錢若水又向真宗舉例說明後周世宗柴榮打高平之戰時,手下猛將如雲,膽小怕事的懦將也不在少數。當時懦將樊愛能、何徽等臨敵不戰,柴榮大擺宴會,誅斬樊愛能等人,提拔偏將十幾人,分兵進攻太原。後漢皇帝劉崇聽說後,畏懼不敢戰,即日遁去,後周從此兵威大振,攻城略地,如卷席爾。


    若水感慨道:“以陛下之神武,豈讓世宗乎?此今日禦敵之奇策也。”


    真宗又論及安邊之術,錢若水道:“安邊之術,太祖朝處理得最適宜。守邊諸將但授緣邊巡檢之名,不加行營部署之號,率皆十餘年不易其任。立邊功者厚加賞賜,其官位皆不超過觀察使。蓋位不高則朝廷容易控製,任職不變則官員邊事盡知。太祖再授與他們謀略,敵人來則掩殺,去則勿追,所以十七年中,北部大遼、西部蕃族不敢犯我大宋邊塞,以致多次遣使求和。苟能遵太祖舊例,慎擇名臣,分理邊郡;罷去部署的稱號,使他們互不統轄;設立巡檢,使他們互相救應。如此,則出必擊寇,入則守城,不數年間,可致邊烽罷警矣。”


    錢若水的一番話,說得真宗龍顏大悅,當即擢升錢若水為開封府知府。


    錢若水,字澹成,一字長卿,河南新安人,出身官宦之家。其父錢文敏,後漢時期,曾任酆都尉、扶風令、相州錄事參軍。太祖趙匡胤喜歡錢文敏有節操,任命他為右讚善大夫、知瀘州,到任後,有政績,後知洺州、建昌軍。


    若水幼時聰穎,先習武後習文,十歲能寫文章。華山陳摶老祖見了他,對他道:“我看你精神清朗,可以學道;也可以得富貴,但忌諱太快,否則,對自身不好。”錢若水不願出家學道,還是選擇走仕途。


    太宗雍熙二年(985)登進士第,任同州觀察推官。淳化初(990),寇準掌管選舉,推薦若水及王扶、程肅、陳充、錢熙五人為文學高第,召試翰林,錢若水為第一名,提升為秘書丞、直史館。淳化三年(992),改任職方員外郎、翰林學士。


    錢若水風度翩翩,精神雄美,能文能武,膽識過人,熟讀兵書,善於決斷。曾經草擬賜給李繼遷的詔書,書雲:“不斬繼遷,開狡兔之三穴;潛疑光嗣,持首鼠之兩端。”得到太宗的肯定和認可。


    至道元年(995),以右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


    若水奉事繼母以孝順聞名,真宗即位,加任工部侍郎。數月後,若水因母親年事已高,上表請求解去機務之職,真宗不同意。再次上表堅決請求,遂以本官充集賢院學士、判院事。


    奉詔修撰《太宗實錄》,若水推薦柴成務、宗度、吳淑、楊億,一同修撰。稿成八十卷,真宗覽書流涕,感傷不已,詔令對錢若水等編撰官員分別加以賞賜。


    真宗在大名,不久又出手劄,再次向錢若水詢問邊疆備戰策略。


    若水作備邊五要:一是選擇知州,二是招募鄉兵,三是積聚糧草,四是調整將帥,五是賞罰分明。一條一條,掰碎了揉爛了,奏與聖上。


    若水道:“陛下能鑒前日之事,即今日之元龜也。苟思兵者兇器,戰者危事,而不倒持太阿,授人以柄,則守在四夷,而常獲靜勝,此備禦之上策也。”


    真宗深以為是,謂左右道:“若水,儒臣中知兵者也。”


    錢若水所獻之策,真宗全部采納,令樞密院即刻實施。


    ◆鎮守三關


    鹹平三年(1000)春正月,真宗開始對此次遼軍進犯期間,眾官員的貢獻,敕賞封罰。


    鎮、定、高陽關三路行營都部署,忠武軍節度使傅潛,故意拖延,自己畏敵不戰,又不讓其他諸將外出作戰,有作戰得勝者,傅潛又壓製他們不予上奏。致使遼兵進犯德、棣,渡過黃河直奔淄、齊,劫掠百姓,焚燒房屋,罪莫大焉。


    真宗早就憋了一肚子的火了,即刻派人馳往邊關,令彰信軍節度使,並、代都部署高瓊,率所部出土門,與石保吉在鎮、定二州會合,分屯冀州、邢州,代傅潛為帥。詔令傅潛即刻前來大名府向皇帝報到。


    詔令一到,傅潛隻得接旨,帶著自己的兒子傅從範,前往大名。傅氏父子一到,立刻被押赴禦史府,下了大牢。


    真宗命錢若水統一審查核實罪狀,傅潛歪曲事實,捏造誣陷,把戰敗的原因全推到鎮、定、高陽關路押先鋒田紹斌頭上。錢若水明察秋毫,一個晚上就將傅潛判罪定案,依律當斬。從駕群臣也都呈上封好的奏章,請求誅殺傅潛。


    真宗斟酌再三,決定赦免其死罪,下詔削奪傅潛所有官爵,將其全家流放房州,並籍沒資產。其子內殿崇班傅從範,也被削去官籍,隨父流放。


    受到傅潛的牽連,都鈐轄張昭允被削去官爵,流放通州。


    鎮、定、高陽關路押先鋒田紹斌,原本因功擢升邢州觀察使,此刻受到傅潛的誣陷,也被削去官爵,降為左率府副率,禁其出入。


    楊六郎大敗遼兵,打消了遼軍的囂張氣焰,大長了宋軍的士氣,彰顯了大國的氣概。真宗甚是欣慰,詔令升楊延昭為莫州(今河北任丘北)刺史。


    真宗派內侍前往遂城,召楊延昭到大名見駕。六郎不敢怠慢,安排好軍中事務,即刻隨內侍出發,非止一日來到皇帝行在大名府。


    真宗詢問了邊防要務,楊六郎一一做了迴答,皇上龍顏大悅,指著六郎對諸王道:“延昭的父親楊業是前朝的名將,延昭治兵護塞有父風,深可嘉也。”


    真宗賞賜豐厚,賜宴款待。逗留幾日,令六郎還任邊上,屯兵莫州,把守瓦橋、益津、淤口三關。


    楊延昭鎮守三關,治軍有方,將帥作戰勇猛,威震遼邦,“三關大帥”楊六郎的威名,從此傳遍天下,響譽海內。


    遼軍撤走,真宗在大名殺伐決斷,雷厲風行,賞罰已畢,便傳旨即日班師迴京。


    鞭敲金蹬響,高奏凱歌還。正月十六,鑾駕剛一動身,真宗這邊又收到八百裏加急戰報,益州告急。軍隊嘩變,國舅爺、益州兵馬鈐轄符昭壽被殺,知州牛冕和轉運使張適,棄城逃走。


    乾坤動殺機,慘淡鬥蛇龍。若論太平世,興盛看川蜀。


    真宗稍微舒緩的心又懸了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那些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墨尚花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墨尚花開並收藏大宋那些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