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消滅北漢,周世宗柴榮曾禦駕親征,卻是無功而返。趙匡胤登基後,一直想找機會消滅這個蕞爾小國。


    大宋這次揮師河東,是第三次。早在五年前(乾德元年),趙匡胤就曾打過北漢。


    乾德元年(963)七月,荊南和湖南剛剛平定,趙匡胤就派安國節度使王全斌(後來的伐蜀總司令),領兵闖入北漢邊境。北漢向大遼求援,睡王耶律璟發來六萬鐵騎,王全斌看看不能取勝,攻克樂平(今山西省昔陽縣)後,俘獲敵人數千人而歸。


    乾德二年(964),趙匡胤命李繼勳與康延澤等率步騎萬餘人進攻北漢的遼州(今山西左權),太原(亦稱晉陽)將領郝貴超領兵來援,兩軍激戰於遼州城下,宋軍大獲全勝。遼州刺史杜延韜見大勢已去,便率領部下將領與三千士卒,獻城投降。


    北漢再次向契丹求援,耶律璟又發步騎六萬來取遼州。趙匡胤複命李繼勳與曹彬、羅彥環、郭進等率領六萬大軍迎戰,大破契丹與北漢軍於城下。


    有了征滅荊南、湖南、後蜀的戰鬥經驗,這次重整旗鼓,再戰北漢,趙匡胤對其勢在必得。在選將上,他首先想到的是征伐後蜀的大將曹彬,還有自己的“義社十兄弟”之一的李繼勳。


    李繼勳,大名府元城(今河北大名東)人。郭威鎮守鄴都(大名府)時,李繼勳投入郭威門下,後周初任殿前司散員都指揮使。高平之戰,因功升任殿前都虞候,領永州防禦使。柴榮攻遼,李繼勳任戰棹左廂都部署,後升為安國軍(邢州)節度使。趙匡胤陳橋兵變,李繼勳在邢州,沒能參與。李筠叛亂,李繼勳為昭義軍節度使,鎮守潞州,負責進攻北漢。乾德五年(967)加同平章事,為使相。


    李繼勳與北漢有過多年的戰事交鋒,對北漢的山川地理、用兵戰法可以稱得上了如指掌。此次征討北漢,他也是最合適的主帥。


    開寶元年(968年)八月,趙匡胤命昭義節度使李繼勳統率一路大軍從潞州進軍,宣徽南院使曹彬統率一路大軍從汾州進軍,兵鋒直指太原。


    九月,北漢內部發生兵變,供奉官侯霸榮殺死北漢新主劉繼恩,宰相郭無為又殺死侯霸榮,迎立太原府尹劉繼元為國主。


    北漢內部政權動蕩,外部又有大宋步步緊逼,北漢陷入內憂外患、生死存亡的一線之間。劉繼元見宋軍來勢兇猛,急急地向大遼請援,同時命侍衛都虞侯劉繼業、馮進珂等領兵扼守團柏穀(今山西祁縣東南),抵禦宋軍。


    十月,宋太祖遣使到太原送去詔諭:若劉繼元歸附,可授平盧節度使;另外,趙匡胤也送給郭無為一份詔書,若北漢歸宋,郭無為可授安國節度使。郭無為得詔後十分高興,勸劉繼元向大宋稱臣。劉繼元不肯,郭無為隻能獨自跟大宋進行信息往來。


    十一月,遼軍兵馬總管塔爾率大軍馳援北漢,逼近太原。李繼勳見久攻太原不下,現在又有遼軍增援,為了保存實力,請示撤兵迴師。


    大宋又一次無功而返。


    ◆ 親自出馬


    大遼就像北漢花錢請的保鏢,時刻擋在大宋和北漢之間,一有點戰事就出手,讓趙匡胤很是鬱悶。


    開寶二年(969)二月,正當趙匡胤為北漢問題耗費心機的時候,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傳到了他的耳中,大遼皇帝“睡王”耶律璟被弑身亡。此時正是大遼政權危急時刻,定然無暇西顧。


    這真是千載難逢的絕佳時機。


    二月初八,趙匡胤再次任命李繼勳為河東行營前軍都部署,侍衛步軍指揮使黨進擔任副手,曹彬為都監,第四次出兵北漢。


    為了截斷契丹對北漢的支援,趙匡胤任命棣州防禦使何繼箔為石嶺關部署,建雄軍節度使趙讚為汾州路部署,彰德軍節度使韓重贇為北麵都部署,彰義軍節度使郭延義擔任副職,密切監視契丹的一舉一動,堅決不能讓大遼的鐵騎向太原多前進一步。能阻斷大遼外援,大宋就有了九成的勝算。


    趙匡胤在長春殿設宴款待眾位將領,同時宣布了一項驚人的決定:“朕要禦駕親征!”一石激起千層浪,這真是額外的福利。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那夜的壯行酒,大宋君臣喝得豪情萬丈,喝得地暗天昏。


    十一日,趙匡胤任命開封尹趙光義為上都留守,樞密副使沈義倫為大內部署、判留司三司事。為了一雪前恥,趙匡胤正式下詔禦駕親征,就為徹底拿下北漢這塊硬骨頭。


    趙匡胤兵分三路:命曹彬、黨進為前鋒,先行奔赴太原;李繼勳、趙讚為中軍,從側翼攻擊;自己親率主力大軍隨後跟進。


    十七日,宋太祖率領大軍從京城出發,出兵河東。


    黨進,朔州馬邑(今山西朔州)人,早年曾為杜重威家奴,後參軍,目不識丁,但孔武有力,為人質樸。


    在禁軍任高級將領時,他見禁軍其他將領都把手下兵馬器甲的相關數據寫在木棍上,以備皇帝查問,他便加以效仿。


    一次,正好遇到趙匡胤來視察,由於不識字,木棍上雖有數據,黨進也無法迴答,隻得將自己的木棍呈給趙匡胤,道:“皇上問的都在上麵。”趙匡胤看後哈哈大笑。


    這次北伐,黨進能被趙匡胤選中,任命他為河東行營前軍副都部署,給他建功立業的機會,也是看中黨進的勇武、直率,不會結黨營私。


    人算不如天算,此次出兵,讓趙匡胤沒有想到是,當曹彬、李繼勳統率大軍進入太行山後,在北方酷寒之季的山西,竟然天降大雨。


    這是一場千年難遇的大雨,足足下了半個月,從二月二十八開始,大宋軍隊被大雨死死的擋在了潞州,整整停滯了半個月。


    沒有大遼撐腰,北漢軍一路狂敗。


    三月十八日,李繼勳在太原城下大敗北漢軍隊。


    二十一日,趙匡胤的主力大軍來到太原城下。


    ◆ 擊退楊無敵


    劉繼元繼位後,任命侍衛都虞候劉繼業、馮進珂領兵鎮守團柏穀,防禦宋軍隨時來犯。


    劉繼業,本名楊繼業,北漢第一勇將,人稱“楊無敵”。並州太原人,後漢麟州刺史楊弘信之子。由於很能打,被北漢世祖劉崇賜名劉繼業。


    劉繼業後來歸順大宋,改迴原名楊繼業。他就是《楊家將》中,七郎八虎的爹,八姐九妹的父親,佘老太君的丈夫,赫赫有名的老令公楊繼業。大宋朝的擎天博玉柱,架海紫金梁。不過此時,他還叫劉繼業,是北漢最厲害的將。


    趙匡胤親征北漢,劉繼業、馮進珂自知寡不敵眾,撤迴太原。劉繼元震怒,褫奪二人兵權。


    趙匡胤一到太原,就在城外布下四座大寨,黨進的兵馬駐紮在城東。


    是夜,劉繼業趁宋軍尚未安營,率數百騎兵突襲東門大寨。黨進倉促應戰,率隨從數人追著劉繼業打,劉繼業大敗,黨進一直追擊到城邊。


    劉繼業連滾帶爬跳到護城河裏,一陣狗刨,遊到城牆根下,大喊救命。


    守城的北漢將士,一看是自家的將軍,趕緊從上麵放下一個籮筐,把劉繼業拉上城頭。灰頭土臉,一身落湯雞的劉繼業這才得以幸免被俘。


    楊家將在大宋威名赫赫,聲名遠揚,這一次是老令公楊繼業軍事生涯中為數不多的一場敗績。


    開寶二年(969)六月,劉繼業隨郭無為率兵突圍,又一次墜馬傷足,再次退迴城中。


    ◆ 水淹太原


    太原城防堅固,高垣厚壘,趙匡胤是清楚的。當年在清油觀,救下京娘,送其迴家,至今,仍曆曆在目。


    斷了大遼鐵騎的增援,考慮到短時強攻不可取,趙匡胤決定打持久戰,慢慢玩,他命人在汾河上架起一座新橋。


    隔三差五組織士兵攻城,始終攻城不下。太原城四周護城河又寬又深,完全打消了趙匡胤通過挖地道進城的想法。


    這天,巡邏的兵丁在護城河裏撈到一隻蓮花燈,燈上有一行小字“水流無限”。趙匡胤不解其意。


    曹彬道:“臣讀詩豪劉夢得《竹枝詞》,記得裏麵的四句:‘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陛下現在愁的是如何攻下太原城,似乎‘水流無限’可以解除我們的煩憂,莫非有人提醒我們用‘水攻’?”


    趙匡胤撫掌大喜,“水攻好啊!朕怎麽就沒想起來呢!”


    開寶二年(969)三月,趙匡胤決定采用水攻,引汾河水淹灌太原城。


    征集河工的告示沒發出幾天,太原附近各縣就有上萬男丁前來應征。很快,太原城下就築起一圈長堤。


    趙匡胤命令大軍後撤,在太原城四周安營紮寨。城南駐紮的是李繼勳的軍隊;城西駐紮的是趙讚的軍隊;城北駐紮的是曹彬的軍隊;城東駐紮的是黨進的軍隊。一切準備完畢,趙匡胤命令大軍掘開汾水、晉水,太原城瞬間變成水中的一個孤島。


    大水從城牆下的溝渠暗道和城門處,紛紛湧進城內。劉繼元派人用石頭磚瓦和泥土封堵各處河道涵溝,還有東西南北各處城門。城內到處是河水帶來的漂浮物和死老鼠、牲畜,北漢軍民紛紛叫苦不迭。


    大水淹城,牆倒屋塌,滿城哀嚎。劉繼元幾次派人突圍,均未能成功,他期待的契丹援軍遲遲未到,郭無為勸其降宋,劉繼元不肯。


    四月,接到北漢求救消息的大遼,第一時間組建援漢軍團。契丹兵分兩路,一路走太原附近的石嶺關,一路直撲大宋重鎮定州。趙匡胤早已做好了準備,張開大網等著大遼援兵的到來。


    鎮守石嶺關的何繼箔按照趙匡胤的部署,在山西陽曲設下伏兵,讓開先頭部隊,擊其中間。等著契丹騎兵過半,宋軍伏兵四起,喊殺衝天,遼兵大亂,此役斬首契丹幾千人,並生擒契丹將領武州刺史王彥符。


    得到捷報,趙匡胤異常地高興,他命人將幾千個契丹人的頭顱和鎧甲依次高懸在太原城前。他想用血淋淋的事實,警告北漢劉繼元,投降吧,別再做無謂的抵抗,你們指望的契丹援兵已經在半路上被我軍截殺了。


    看著這些血淋淋的人頭,北漢君民一下子成了泄氣的皮球,士氣低落到了冰點。可是,劉繼元還不想放棄,他想憑借太原城的堅固,做最後的死守。


    四月十五日,趙匡胤親臨汾河邊視察造船。


    五月初七,契丹的第二支援軍打定州經過,想由此西進,援救太原。鎮守定州大將韓重贇守住關隘,契丹兵無法前進一步,被迫退走,韓重贇乘勢追擊,大敗契丹,斬首三千多人,擒獲其將領二十多人。捷報再次傳來,宋兵士氣大振。


    五月十二日,趙匡胤命令水軍駕船載著強弩從四麵圍攻太原城,橫州團練使王廷義脫去盔甲,率軍猛攻,不幸頭部中箭陣亡。


    二十八日,都虞候趙廷翰等一些渴望建功立業的武將叩頭請戰,願以死效力,奏請太祖,要求冒死拿下太原城。


    趙匡胤動容道:“你們都跟隨我多年,沒有一個不是以一當百,成為我所倚重仰仗的重臣,休戚與共的近衛,我寧願得不到太原,也不願意讓你們冒著敵軍的刀鋒箭雨去衝鋒陷陣出生入死。”下令沒有命令不允許再去攻城,眾將官感激涕零,哭倒在地。


    為讓北漢群臣徹底投降大宋,和平解放北漢,拯救黎民蒼生,郭無為使出渾身解數,徹底表現出他的“行為藝術”。


    一天,劉繼元宴集群臣,郭無為在庭中痛哭道:“為何要以空城抗百萬之師?”說著說著,抽出佩刀就要自刎,想以此煽動人心,歸降大宋。


    劉繼元急忙走過來,拉著郭無為一起坐下,絕口不提投降一事。次日,劉繼元又遣使去遼國催促援兵。


    北漢堅守危城,至閏五月,太原南城一處城牆被水衝壞,大水湧進城內。


    宋軍整軍正準備乘舟衝進城去,北漢軍民也齊聚於此,頓時萬箭齊發,投石車配合弓弩車,拚死抵抗。


    也許是天不亡北漢,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不知從哪裏漂來一堆柴草,不偏不倚,柴草漂浮到了城池缺口,將缺口堵塞住了。


    這真是救命的稻草啊!北漢軍民趁機用滾木礌石設障堵住水口。


    大宋官兵好不容易等來了一個破城的機會,就這樣眼睜睜的溜走了。


    ◆ 無為真的無為


    疾風知勁草,國亂顯忠臣。北漢的宰相郭無為,的的確確是個二臣賊子。


    幾番勸降無果,郭無為覺得要讓北漢投降,已經是不可能的事了,為了贏得更大的籌碼,保住富貴,他決定在太原城沒被攻破之前,直接領兵去投靠趙匡胤。


    開寶二年(969)閏五月,郭無為終於想到了一個天衣無縫的計劃,他向劉繼元建議,自己要帶兵夜間突襲宋軍。哪裏是真偷襲,明擺著這是要投降,把北漢兵帶進大宋的包圍圈。


    劉繼元明顯是個缺愛的孩子,一聽郭無為這麽說,感動得不要不要的,當下就撥了一千精銳給他,還派楊繼業和郭守斌兩人做他的副手。這可是北漢最厲害的兵,最厲害的將,劉繼元這是把壓箱底的家當都掏出來了。


    當晚,鬆油火把照徹之下,漢軍列隊待發,劉繼元率百官到延夏門,將帥印親手捧給郭無為。


    大風起兮雲飛揚,宰相一去兮國遭殃。劉繼元看不出郭無為心裏的小九九,楊業和郭守斌都是身經百戰的將軍,郭無為的心思,他們心裏明鏡似的。


    夜出奇的黑,郭無為心裏正做著春秋大夢,他馬上就要脫離劉繼元的束縛,奔向大宋美好新生活。


    大軍走著走著,楊繼業一不小心“跌落馬下”,崴著了腳,先帶自己所部精銳迴城歇息了;郭守斌所部的一部分士兵在自家的城池裏走著走著,不知走到哪裏去了,竟然給整迷路了。


    兩個副將,一個也沒跟上,郭無為身邊隻剩下百十人。這樣狼狽投靠宋軍,籌碼太小,自己一定撈不到什麽好果子,氣得郭無為大罵兩位副將無能。


    此時的郭無為,真的無所作為了。無可奈何花落去,隻能長夜歎鷓鴣。這遊戲沒法玩了,隻得帶著剩下的兵將無功而返。


    宦官衛德貴早就對郭無為起了疑心,他派人暗中打探,得知了郭無為裏通外軍,企圖投降宋朝的確鑿消息,立即向主子劉繼元揭發郭無為想要投敵叛國的陰謀。


    當得知郭無為企圖投降時,劉繼元竟氣得“昏厥三次”。雖然郭無為扶持自己登上皇位,他一直心存感激,但是投敵叛國,這是殺無赦的死罪,罪不可恕。


    牆倒眾人推!眾多平時就被郭無為欺壓的朝中大臣,乘勢群起而攻之。劉繼元震怒之下,判處郭無為死刑,拉到菜市口,當眾絞死。


    本是青燈不歸客,卻因無明戀風塵。貪一場鏡花水月,終得個曲終人散。


    道士下山,本想飛黃騰達,換日改天,不知是否算到自己會是一個縊殺喪命的結局。這真是:


    十年深山苦修真,換得宰相無上尊。


    褪去麻衣披紫蟒,摘下玄冠著烏巾。


    定國安邦渾似夢,叛國投誠誤終身。


    三尺白綾戚慘慘,昭勳有閣郭無分。


    放著好好的道士不做,非要下山搞事情。不過是大夢一場空,不過是夢裏多添幾分愁。曆史沒有如果,要不然大宋的功臣簿裏麵又會多一個叫郭無為的名字。


    自古豪傑多情種,僧道難免戀紅塵。北宋末年,又有一個自稱會“六甲法”的道士跳出來拯救大宋,他也姓郭,名字叫郭京,結果導致了“靖康之恥”,金兵的鐵蹄,踏翻了北宋朝廷。


    長達三個多月的時間,宋軍眼睜睜地看著被水圍困的太原城,自己攻不進去,對方也跑不出來。


    一汪水困住一座城,一座城護著一個國。


    初夏時節,天氣炎熱,宋軍駐紮在草地裏,很多士兵感染腹瀉病和瘟疫,趙匡胤看在眼裏疼在心裏。太常博士李光讚提議,為了保存實力,大軍應該班師迴朝。


    開寶二年(969)閏五月,遼國再次增兵來援,為減少無謂的傷亡,趙匡胤毅然下令罷兵還朝。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道路兩旁,是我丟棄的樂色,一同帶走的,是我心頭,永遠的惆悵。


    ◆ 帶不走你的國,就帶走你的人


    趙匡胤兵伐北漢,對沿途百姓那是恩威並施,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抽空還幫忙打水掃地修房子。宋兵也是逢人就宣傳大宋天子趙匡胤多麽仁慈,東京現在就是天堂,吃穿不愁還有錢花,天下人人向往。


    於是,很多北漢百姓紛紛要求跟著趙匡胤迴大宋,有幾個膽大的還跑到趙匡胤的前敵指揮辦公室,唿啦啦跪倒一大片,懇求大宋天子救苦救難,收留他們這些北漢難民,給他們一碗飯吃。


    為了救民於水火,趙匡胤在退兵的時候,順便將北漢百姓一萬多人移民到山東、河南,官府給每個人發放口糧,讓他們能夠安居樂業。


    北漢當時兵力隻剩三萬,人口還有三萬五千多戶。移民遷走一萬多人,趙匡胤這招釜底抽薪,讓北漢徹底名存實亡了。


    此次北伐,大宋又一次铩羽而歸,無果而終。就這樣,柴榮、趙匡胤這哥倆,到死都沒能降服北漢。


    直到太平興國四年(979),宋太宗趙光義親率二十萬大軍,分四路會攻太原,經過一個月的圍城,劉繼元被迫出降,立國二十九年的北漢滅亡。


    宋軍撤兵後,汾水退去,被水淹過的土牆,太陽一曬。太原城多處城牆都發生了坍塌。


    遼國使者韓知範歎息道:“宋師之引水浸城也,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若知先浸而後涸,則並人無類矣。”


    如果趙匡胤再堅持半個月,太原城恐怕就不攻自破了。


    六月,趙匡胤率大軍迴到京師。


    潭州防禦使潘美給太祖趙匡胤發來戰報,南漢又派兵襲擾郴州。


    發兵北漢之前,趙匡胤曾命令南唐後主李煜致函南漢國主劉鋹,要求南漢歸還侵占湖南的桂州(今廣西桂林)、賀州(今廣西賀州),向大宋稱臣。


    劉鋹不但拒絕了大宋的要求,還在給李煜的迴函中,出言不遜,並囚南唐使臣。


    李煜把劉鋹傳來的書信直接派使者送到東京,呈給趙匡胤。征伐北漢失意,老趙正在生悶氣。這迴又看到南漢這邊如此的傲慢無禮,不買自己的賬。


    趙匡胤有點坐不住了,按照“先南後北”的統一策略,他遲早都會平了南漢的,既然南漢這麽蠻橫,把我老趙的麵子按在地上摩擦,是時候讓南漢嚐一嚐大宋的小刀切肉了。


    “我這柿子你不好捏!”趙匡胤拍案而起,“爾等小國,你就準備著迎接天朝的怒火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那些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墨尚花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墨尚花開並收藏大宋那些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