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筠是後周的北方長城。
《宋史》雲:“在鎮逾八年,恃勇專恣,招集亡命,周世宗每優容之。”
李筠,並州太原人,原名李榮,因避周世宗柴榮的名諱,改名李筠。李筠善於騎射、膂力過人,不僅能拉百十斤的硬弓,且能連發連中。
李筠曆仕後唐、後晉、後漢三朝,後漢年間,力助郭威奪取帝位,被任命為昭義軍節度使。昭義軍是河北極為重要的藩鎮,承擔著防備北漢、遼國的重任。
李筠連年與北漢作戰,先後攻克遼州(今山西左權縣)與長清寨等,俘獲北漢刺史和大將數百名,立下赫赫戰功。被朝廷視作“北疆長城”,屢獲朝廷嘉獎、升遷。
高平之戰後,周世宗柴榮派李筠駐守潞州(今山西長治),負責抵禦北漢,李筠率兵數次擊敗契丹支援北漢的援兵,最終位至檢校太傅,同平章事,檢校太尉。
為了安撫李筠,趙匡胤專門派出使臣到到潞州,封他為中書令,同時帶去很多財物。
聽說趙匡胤的使臣到了,李筠對左右的將領們道:“我深受周太祖和世宗厚恩,怎麽能夠忘恩負義?”死活不肯跪拜受封。
身邊的這些人苦苦婆心,極力規勸,李筠才答應接見使臣。
當晚,李筠設宴,給使臣接風。
喝著喝著,李筠突然命人取出後周太祖皇帝郭威的畫像掛在大廳牆壁上,對著畫像,李筠跪在那裏嚎啕大哭。
李筠的部下看到這個場麵,一時間,不知所措,心中甚是恐懼。
使臣也愣在了那裏,不知如何是好。
新朝建立,如果再繼續思念舊朝的一切,就是對新朝的極大不恭。李筠這樣做,實際上就是告訴使臣,他反對新朝,反對大宋,不服趙匡胤。
這是鐵了心的要造反哪!
左右眾將趕緊出來打圓場,頻頻向使臣敬酒,“大人莫怪,李令公這是喝醉了耍酒瘋,您千萬不要介意。”
使臣也嚇壞了,這種場合下,他哪敢造次,還是保命要緊。
歡迎宴會不歡而散。
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
北漢和後周世仇,北漢皇帝劉鈞聽說了李筠哭郭威這件事後,就秘密派人給李筠送信。雙方約定:同時出軍,攻打大宋。
李筠的大兒子李守節哭著勸說李筠,為了全家的安危,千萬不能這樣做,李筠堅決不聽。
使臣迴去之後,添油加醋地把李筠狂妄無理的表現描述了一番。
趙匡胤非常冷靜,不但沒生氣,還親自給李筠寫了一封信安慰他,並封他的兒子李守節為皇城使。
趙匡胤不是不著急,他也沒這麽淡定,這隻是他的緩兵之計。
他是在等,等時間。他現在還抽不出手來整治李筠這些不臣之人,他要做的就是穩定這些人的情緒,讓他們把造反的日子推遲一點,再推遲一點。
等到他把該通知的人都通知到了,該封的官都加封完畢,該辦的事辦完了,自己的寶座坐穩了,就是他出手的時候了。
“虎毒不食子”,李筠這次使出的是人肉炸彈。
李筠是個素驕無謀之人,他明明知道皇城使是一個吃空餉的虛職,根本不用到任,可是他卻派他的兒子入朝了。
他這是把自己的兒子給趙匡胤當人質的節奏,或許他就是要拿自己的兒子的命,為自己造反留出充足的準備時間。
趙匡胤很清楚李筠是怎麽想的,大家都是在為最後的博弈,爭取時間。
如果李筠造反,消息傳到趙匡胤那裏,趙匡胤肯定會殺了李守節,自己的兒子一死,李筠更有了光明正大起兵的理由。
趙匡胤肯定不會隨便動手殺人,他在金鑾殿接見李守節。
當著文武百官的麵,趙匡胤道:“太子,汝何故來?”趙匡胤的意思很明顯,你爹要造反,也想當皇帝,你是他大兒子,你不就是太子嗎?
李守節一聽此言,立馬慌了手腳,磕頭如搗蒜,頭碰在地上‘砰砰’直響,“陛下怎麽能說我是太子?這一定是有人故意陷臣和家父於不仁不義,望聖上明察!”
趙匡胤道:“我聽說你數次規勸你的父親服從朝廷,可是,你的父親不聽,派你來京,是想我殺掉你。你迴去告訴你父親:我不會給他找這個借口。
你告訴他,‘我沒做皇帝的時候,你願意做什麽就做什麽;現在我已經做了皇帝,你怎麽就不能稍微讓我一點呢?’”
李守節連夜飛馬趕迴潞州,把趙匡胤的這些話告訴李筠。
李筠心想,既然趙匡胤已經知道自己的造反計劃,那還等什麽,當即命令部下撰寫布告,指控趙匡胤謀奪帝位的十大罪狀。
建隆元年(960)四月,李筠派軍偷襲了澤州(今山西晉城),殺刺史張福。
澤州位於太行山南端,出太行山往西可攻打洛陽,往東則可襲擊開封,軍事地位非常重要。攻占澤州後,李筠成功占了先手,正式舉旗造反。
李筠的軍師閭丘仲卿,向李筠提議:“你以一支軍隊起兵反抗大宋,形勢嚴峻,雖然北漢答應支援,但是也不會幫咱們多大的忙。不如西下太行山,奪取虎牢關(今河南滎陽西北),占領洛陽,再謀天下。”
李筠不以為然,“我是周朝的老將,皇宮禁衛軍那些將領和士兵,都是我的熟人,一旦聽說我大軍到了,肯定會支持響應我的,用不著擔心。”
開弓沒有迴頭箭,李筠也未免太有些狂妄自大,把閭丘仲卿的忠言逆耳全拋之腦後,一意孤行。
你想替老柴家出頭,為大周討個說法,本來無可厚非,還顯得這人比較仗義。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雖千萬人吾獨往矣!殊不知: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禍;天外還有天,人外還有人;物大值千金,人大不值錢。
北漢皇帝劉均派使臣攜帶詔書、金銀綢緞、良馬賞賜給李筠。
李筠隨即派遣牙將劉繼衝、判官孫孚前去太原,奉表稱臣,催促劉均早點出兵南下。兩個打了十幾年仗的兩個冤家對頭,現在聯手了。
劉均又同樣通知遼朝一起對大宋用兵。
劉繼衝卻告訴劉均,李筠不想讓契丹出兵,當年契丹耶律德光南下“打草穀”,在中原到處燒殺搶掠,李筠不想當第二個漢奸杜重威。
劉均調兵遣將,舉全國之兵力,準備從團柏穀南下攻擊大宋。群臣在汾水河邊為漢睿宗劉鈞設宴餞行。
左仆射趙華勸告劉均道:“李筠做事輕率,陛下不圖成敗,發動全國的力量,空國興師,臣實憂之。”
劉均親率北漢軍到達太平驛,李筠搞了一個相當隆重的迎接儀式,李筠稱劉均為君,劉均封李筠為西平王。
當李筠看見劉均帶的兵不多(劉均已經把全國的兵基本上都帶來了),而且懦弱,心裏麵很後悔和劉均結盟。
酒席宴上,李筠說自己深受後周的恩惠,不忍心辜負後周王朝,後周與北漢有著血海深仇,李筠這是擺明了說自己不想和北漢聯手了。
劉均聽李筠這麽說,心裏也很不高興,他派宣徽使盧讚到李筠軍中來做監軍,李筠心裏更窩火了。盧讚想找李筠商量事情,李筠對他不理不睬,盧讚很生氣,一甩袖子就離開。
李筠讓兒子李守節守衛上黨(今山西長治市),自己帶領三萬大軍南下,把北漢皇帝劉均給撂到一邊去了。
◆ 禦駕親征
派兵打李筠,這可是大宋開國的第一仗。
趙匡胤非常明白:自己隻能勝不能敗,隻能快不能慢,否則其他人也會站起來,效仿李筠造反,自己的麻煩可就大了。
趙匡胤立即進行了軍事部署,他派出五路大軍。
第一路軍:派遣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石守信及殿前副都點檢高懷德為先鋒,搶先占領戰略要地天井關,以扼住李筠入太行山的關隘。
第二路軍:派遣在河北巡視的殿前都點檢慕容延釗率所部禁軍,攜同相州留後王全斌所率兵馬,自東向西攻擊李筠大軍,與石守信形成左右夾擊之勢。
第三路軍:派遣在河北的洺州防禦使郭進及安國軍(邢州)節度使李繼勳阻擊北漢軍。
第四路軍:派遣永安節度使(治所在今陝西府穀)折德扆出兵北漢,進行牽製。
第五路軍:派遣自己的好哥們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韓令坤屯兵於河陽,如果自己出兵失敗,還可以保護東京安全,給自己留足後路。
趙匡胤這還覺得不夠,心想要打就打狠一點,他要“殺雞給猴看”,敲山震虎,斷了所有有異誌的節度使的念想。
於是,在朝會上,趙匡胤宣布自己要禦駕親征。讓自己的弟弟趙光義監國,坐鎮後方,隨時調度。
臨出京前,趙匡胤囑咐弟弟趙光義道:“是行也,朕勝則不言,萬一不利,則使趙普分兵守河陽。”
趙匡胤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打贏了最好,萬一敗了,讓趙普帶兵守住河陽,就能保住京城,守住大宋基業,等待援軍。
宋太祖趙匡胤安頓好京中一切事宜,建隆元年(960)五月二十一日,趙匡胤率大軍從開封出發,親征李筠。
不久,前方傳來捷報,慕容延釗率領大軍北出長平(今山西高平縣),和李筠前鋒在長平交鋒,首戰告捷,斬獲敵兵三千人。
趙匡胤夜以繼日,直趨太行山下。
七年前,周世宗征劉崇,趙匡胤就是沿著這條太行通道策馬而上,參加了震撼天下的高平之戰。
如今,再來這裏,自己已經從藉藉無名的小兵變成了萬人之上九五之尊的皇帝。此情此情,趙匡胤禁不住吟詩一首:
未離海底千山墨
才到中天萬國明
這兩句詩也不是什麽新作,還是當年在武關道上,落魄江湖載酒行,崩出來的那兩句,趙匡胤覺得,再多寫一句都是多餘的。誰說詩必須寫四句,朕是皇帝,朕要改改規矩,朕就喜歡寫兩句的詩。
前麵來報,“山道被亂石堵塞,大軍無法通過。”趙匡胤被堵在了太行小道上。原來這是太行山下的地方官,擔心李筠叛軍南下,發動兵民遍采亂石,主動把道路堵塞起來的。
急於行軍的大宋皇帝趙匡胤,不得已當起了農民工,帶領大家一起搬石頭。史載:“先於馬上負數石,將士因爭負之,即日平為大道。”
宋軍翻越太行,趙匡胤同石守信、高懷德會師天井關。
得知趙匡胤禦駕親征,李筠趕緊收縮兵力,帶軍向北退守澤州。
五月二十九日,趙匡胤親自督戰,三軍用命,在澤州南與李筠展開一場大決戰。
此戰,一舉擊潰了李筠的三萬主力部隊。
李筠兵敗,逃迴澤州。
同日,郭進、曹彬與李繼勳的北路大軍,突進北漢境內,殲北漢援兵數千人,斬監軍使盧讚,擒河陽節度使範守圖。
六月一日,宋軍進至澤州城下。
澤州城池堅固,久攻不下,宋太祖趙匡胤很是鬱悶。
這天,趙匡胤把指揮使馬全義叫到行營,命人擺上酒食,二人邊喝邊聊。
馬全義,幽州薊縣(今北京市大興區)人,早年是李守貞的部下,後來歸順郭威,參加過高平之戰,跟著柴榮,征過南唐,官至殿前指揮使、播州刺史,大宋立國,封為果州團練使,跟趙匡胤是多年的戰友。
趙匡胤問馬全義,“可有破敵良策?”
馬全義道:“唯有拚力急攻,緩之恐生變故。”接著又道:“明日,臣請率一支敢死隊,為陛下拿下澤州城。”
六月十三日,馬全義冒著箭雨,率敢死隊爬梯登城,飛箭射穿了他的胳膊,血染征袍,馬全義拔箭再戰,一鼓作氣,強行突破城牆一角,登上城頭。
趙匡胤指揮大軍迅速跟進,拿下澤州城。
李筠見大勢已去,用一把大火宣示了自己的氣節,投火自焚。
北漢宰相衛融被宋軍抓獲。
李筠的兒子李守節還在潞州大本營,六月十七日,宋軍轉攻潞州,李守節本無造反之意,父親一死,李守節也不守節了,直接獻城投降。
趙匡胤不但“釋其罪”,還“賜襲衣、金帶、銀鞍勒馬”,並任命他為單州團練使。
一直到死,趙匡胤都沒殺他,兒子是兒子,老子是老子,在這一點上,趙匡胤還是值得點讚的。
李筠叛亂,至此,全部結束。
北漢皇帝劉均狼狽逃迴太原,對左仆射趙華道:“你說得太對了,幸好我全身而退,隻是可惜了宰相衛融和監軍盧讚。”
從李筠反叛至平叛結束,前後不過六十多天。宋太祖趙匡胤,鞭敲金蹬響,高奏凱歌還。
◆ 威震八方
以破竹之勢平定李筠叛亂,趙匡胤得以震懾諸藩,那些想造反的地方節度使,都束手而聽命,乖乖地進京朝拜新君。
那個時常為周室痛哭流涕的成德節度使郭崇,聽說趙匡胤平了李筠,沒等趙匡胤征召,第一時間主動請求入朝。
保義節度使袁彥,當初聽說趙匡胤當了皇帝,心裏不服,日夜繕甲治兵,磨刀霍霍。李筠兵敗,袁彥乖乖地進京朝拜。
建雄節度使楊庭璋,是後周的皇親國戚,其姐是周太祖郭威的妃子。趙匡胤對他最不放心,平定李筠後,趙匡胤令其入朝,楊庭璋也乖乖地俯首稱臣。
不是所有的人都這麽服趙匡胤的,李筠是第一個,絕不是最後一個,總有一些不怕死的主兒,心念故主、效忠故國,敢於以身試險,做拚死一搏。
這其中就包括“大周第一帥哥”李重進。
《宋史》雲:“在鎮逾八年,恃勇專恣,招集亡命,周世宗每優容之。”
李筠,並州太原人,原名李榮,因避周世宗柴榮的名諱,改名李筠。李筠善於騎射、膂力過人,不僅能拉百十斤的硬弓,且能連發連中。
李筠曆仕後唐、後晉、後漢三朝,後漢年間,力助郭威奪取帝位,被任命為昭義軍節度使。昭義軍是河北極為重要的藩鎮,承擔著防備北漢、遼國的重任。
李筠連年與北漢作戰,先後攻克遼州(今山西左權縣)與長清寨等,俘獲北漢刺史和大將數百名,立下赫赫戰功。被朝廷視作“北疆長城”,屢獲朝廷嘉獎、升遷。
高平之戰後,周世宗柴榮派李筠駐守潞州(今山西長治),負責抵禦北漢,李筠率兵數次擊敗契丹支援北漢的援兵,最終位至檢校太傅,同平章事,檢校太尉。
為了安撫李筠,趙匡胤專門派出使臣到到潞州,封他為中書令,同時帶去很多財物。
聽說趙匡胤的使臣到了,李筠對左右的將領們道:“我深受周太祖和世宗厚恩,怎麽能夠忘恩負義?”死活不肯跪拜受封。
身邊的這些人苦苦婆心,極力規勸,李筠才答應接見使臣。
當晚,李筠設宴,給使臣接風。
喝著喝著,李筠突然命人取出後周太祖皇帝郭威的畫像掛在大廳牆壁上,對著畫像,李筠跪在那裏嚎啕大哭。
李筠的部下看到這個場麵,一時間,不知所措,心中甚是恐懼。
使臣也愣在了那裏,不知如何是好。
新朝建立,如果再繼續思念舊朝的一切,就是對新朝的極大不恭。李筠這樣做,實際上就是告訴使臣,他反對新朝,反對大宋,不服趙匡胤。
這是鐵了心的要造反哪!
左右眾將趕緊出來打圓場,頻頻向使臣敬酒,“大人莫怪,李令公這是喝醉了耍酒瘋,您千萬不要介意。”
使臣也嚇壞了,這種場合下,他哪敢造次,還是保命要緊。
歡迎宴會不歡而散。
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
北漢和後周世仇,北漢皇帝劉鈞聽說了李筠哭郭威這件事後,就秘密派人給李筠送信。雙方約定:同時出軍,攻打大宋。
李筠的大兒子李守節哭著勸說李筠,為了全家的安危,千萬不能這樣做,李筠堅決不聽。
使臣迴去之後,添油加醋地把李筠狂妄無理的表現描述了一番。
趙匡胤非常冷靜,不但沒生氣,還親自給李筠寫了一封信安慰他,並封他的兒子李守節為皇城使。
趙匡胤不是不著急,他也沒這麽淡定,這隻是他的緩兵之計。
他是在等,等時間。他現在還抽不出手來整治李筠這些不臣之人,他要做的就是穩定這些人的情緒,讓他們把造反的日子推遲一點,再推遲一點。
等到他把該通知的人都通知到了,該封的官都加封完畢,該辦的事辦完了,自己的寶座坐穩了,就是他出手的時候了。
“虎毒不食子”,李筠這次使出的是人肉炸彈。
李筠是個素驕無謀之人,他明明知道皇城使是一個吃空餉的虛職,根本不用到任,可是他卻派他的兒子入朝了。
他這是把自己的兒子給趙匡胤當人質的節奏,或許他就是要拿自己的兒子的命,為自己造反留出充足的準備時間。
趙匡胤很清楚李筠是怎麽想的,大家都是在為最後的博弈,爭取時間。
如果李筠造反,消息傳到趙匡胤那裏,趙匡胤肯定會殺了李守節,自己的兒子一死,李筠更有了光明正大起兵的理由。
趙匡胤肯定不會隨便動手殺人,他在金鑾殿接見李守節。
當著文武百官的麵,趙匡胤道:“太子,汝何故來?”趙匡胤的意思很明顯,你爹要造反,也想當皇帝,你是他大兒子,你不就是太子嗎?
李守節一聽此言,立馬慌了手腳,磕頭如搗蒜,頭碰在地上‘砰砰’直響,“陛下怎麽能說我是太子?這一定是有人故意陷臣和家父於不仁不義,望聖上明察!”
趙匡胤道:“我聽說你數次規勸你的父親服從朝廷,可是,你的父親不聽,派你來京,是想我殺掉你。你迴去告訴你父親:我不會給他找這個借口。
你告訴他,‘我沒做皇帝的時候,你願意做什麽就做什麽;現在我已經做了皇帝,你怎麽就不能稍微讓我一點呢?’”
李守節連夜飛馬趕迴潞州,把趙匡胤的這些話告訴李筠。
李筠心想,既然趙匡胤已經知道自己的造反計劃,那還等什麽,當即命令部下撰寫布告,指控趙匡胤謀奪帝位的十大罪狀。
建隆元年(960)四月,李筠派軍偷襲了澤州(今山西晉城),殺刺史張福。
澤州位於太行山南端,出太行山往西可攻打洛陽,往東則可襲擊開封,軍事地位非常重要。攻占澤州後,李筠成功占了先手,正式舉旗造反。
李筠的軍師閭丘仲卿,向李筠提議:“你以一支軍隊起兵反抗大宋,形勢嚴峻,雖然北漢答應支援,但是也不會幫咱們多大的忙。不如西下太行山,奪取虎牢關(今河南滎陽西北),占領洛陽,再謀天下。”
李筠不以為然,“我是周朝的老將,皇宮禁衛軍那些將領和士兵,都是我的熟人,一旦聽說我大軍到了,肯定會支持響應我的,用不著擔心。”
開弓沒有迴頭箭,李筠也未免太有些狂妄自大,把閭丘仲卿的忠言逆耳全拋之腦後,一意孤行。
你想替老柴家出頭,為大周討個說法,本來無可厚非,還顯得這人比較仗義。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雖千萬人吾獨往矣!殊不知: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禍;天外還有天,人外還有人;物大值千金,人大不值錢。
北漢皇帝劉均派使臣攜帶詔書、金銀綢緞、良馬賞賜給李筠。
李筠隨即派遣牙將劉繼衝、判官孫孚前去太原,奉表稱臣,催促劉均早點出兵南下。兩個打了十幾年仗的兩個冤家對頭,現在聯手了。
劉均又同樣通知遼朝一起對大宋用兵。
劉繼衝卻告訴劉均,李筠不想讓契丹出兵,當年契丹耶律德光南下“打草穀”,在中原到處燒殺搶掠,李筠不想當第二個漢奸杜重威。
劉均調兵遣將,舉全國之兵力,準備從團柏穀南下攻擊大宋。群臣在汾水河邊為漢睿宗劉鈞設宴餞行。
左仆射趙華勸告劉均道:“李筠做事輕率,陛下不圖成敗,發動全國的力量,空國興師,臣實憂之。”
劉均親率北漢軍到達太平驛,李筠搞了一個相當隆重的迎接儀式,李筠稱劉均為君,劉均封李筠為西平王。
當李筠看見劉均帶的兵不多(劉均已經把全國的兵基本上都帶來了),而且懦弱,心裏麵很後悔和劉均結盟。
酒席宴上,李筠說自己深受後周的恩惠,不忍心辜負後周王朝,後周與北漢有著血海深仇,李筠這是擺明了說自己不想和北漢聯手了。
劉均聽李筠這麽說,心裏也很不高興,他派宣徽使盧讚到李筠軍中來做監軍,李筠心裏更窩火了。盧讚想找李筠商量事情,李筠對他不理不睬,盧讚很生氣,一甩袖子就離開。
李筠讓兒子李守節守衛上黨(今山西長治市),自己帶領三萬大軍南下,把北漢皇帝劉均給撂到一邊去了。
◆ 禦駕親征
派兵打李筠,這可是大宋開國的第一仗。
趙匡胤非常明白:自己隻能勝不能敗,隻能快不能慢,否則其他人也會站起來,效仿李筠造反,自己的麻煩可就大了。
趙匡胤立即進行了軍事部署,他派出五路大軍。
第一路軍:派遣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石守信及殿前副都點檢高懷德為先鋒,搶先占領戰略要地天井關,以扼住李筠入太行山的關隘。
第二路軍:派遣在河北巡視的殿前都點檢慕容延釗率所部禁軍,攜同相州留後王全斌所率兵馬,自東向西攻擊李筠大軍,與石守信形成左右夾擊之勢。
第三路軍:派遣在河北的洺州防禦使郭進及安國軍(邢州)節度使李繼勳阻擊北漢軍。
第四路軍:派遣永安節度使(治所在今陝西府穀)折德扆出兵北漢,進行牽製。
第五路軍:派遣自己的好哥們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韓令坤屯兵於河陽,如果自己出兵失敗,還可以保護東京安全,給自己留足後路。
趙匡胤這還覺得不夠,心想要打就打狠一點,他要“殺雞給猴看”,敲山震虎,斷了所有有異誌的節度使的念想。
於是,在朝會上,趙匡胤宣布自己要禦駕親征。讓自己的弟弟趙光義監國,坐鎮後方,隨時調度。
臨出京前,趙匡胤囑咐弟弟趙光義道:“是行也,朕勝則不言,萬一不利,則使趙普分兵守河陽。”
趙匡胤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打贏了最好,萬一敗了,讓趙普帶兵守住河陽,就能保住京城,守住大宋基業,等待援軍。
宋太祖趙匡胤安頓好京中一切事宜,建隆元年(960)五月二十一日,趙匡胤率大軍從開封出發,親征李筠。
不久,前方傳來捷報,慕容延釗率領大軍北出長平(今山西高平縣),和李筠前鋒在長平交鋒,首戰告捷,斬獲敵兵三千人。
趙匡胤夜以繼日,直趨太行山下。
七年前,周世宗征劉崇,趙匡胤就是沿著這條太行通道策馬而上,參加了震撼天下的高平之戰。
如今,再來這裏,自己已經從藉藉無名的小兵變成了萬人之上九五之尊的皇帝。此情此情,趙匡胤禁不住吟詩一首:
未離海底千山墨
才到中天萬國明
這兩句詩也不是什麽新作,還是當年在武關道上,落魄江湖載酒行,崩出來的那兩句,趙匡胤覺得,再多寫一句都是多餘的。誰說詩必須寫四句,朕是皇帝,朕要改改規矩,朕就喜歡寫兩句的詩。
前麵來報,“山道被亂石堵塞,大軍無法通過。”趙匡胤被堵在了太行小道上。原來這是太行山下的地方官,擔心李筠叛軍南下,發動兵民遍采亂石,主動把道路堵塞起來的。
急於行軍的大宋皇帝趙匡胤,不得已當起了農民工,帶領大家一起搬石頭。史載:“先於馬上負數石,將士因爭負之,即日平為大道。”
宋軍翻越太行,趙匡胤同石守信、高懷德會師天井關。
得知趙匡胤禦駕親征,李筠趕緊收縮兵力,帶軍向北退守澤州。
五月二十九日,趙匡胤親自督戰,三軍用命,在澤州南與李筠展開一場大決戰。
此戰,一舉擊潰了李筠的三萬主力部隊。
李筠兵敗,逃迴澤州。
同日,郭進、曹彬與李繼勳的北路大軍,突進北漢境內,殲北漢援兵數千人,斬監軍使盧讚,擒河陽節度使範守圖。
六月一日,宋軍進至澤州城下。
澤州城池堅固,久攻不下,宋太祖趙匡胤很是鬱悶。
這天,趙匡胤把指揮使馬全義叫到行營,命人擺上酒食,二人邊喝邊聊。
馬全義,幽州薊縣(今北京市大興區)人,早年是李守貞的部下,後來歸順郭威,參加過高平之戰,跟著柴榮,征過南唐,官至殿前指揮使、播州刺史,大宋立國,封為果州團練使,跟趙匡胤是多年的戰友。
趙匡胤問馬全義,“可有破敵良策?”
馬全義道:“唯有拚力急攻,緩之恐生變故。”接著又道:“明日,臣請率一支敢死隊,為陛下拿下澤州城。”
六月十三日,馬全義冒著箭雨,率敢死隊爬梯登城,飛箭射穿了他的胳膊,血染征袍,馬全義拔箭再戰,一鼓作氣,強行突破城牆一角,登上城頭。
趙匡胤指揮大軍迅速跟進,拿下澤州城。
李筠見大勢已去,用一把大火宣示了自己的氣節,投火自焚。
北漢宰相衛融被宋軍抓獲。
李筠的兒子李守節還在潞州大本營,六月十七日,宋軍轉攻潞州,李守節本無造反之意,父親一死,李守節也不守節了,直接獻城投降。
趙匡胤不但“釋其罪”,還“賜襲衣、金帶、銀鞍勒馬”,並任命他為單州團練使。
一直到死,趙匡胤都沒殺他,兒子是兒子,老子是老子,在這一點上,趙匡胤還是值得點讚的。
李筠叛亂,至此,全部結束。
北漢皇帝劉均狼狽逃迴太原,對左仆射趙華道:“你說得太對了,幸好我全身而退,隻是可惜了宰相衛融和監軍盧讚。”
從李筠反叛至平叛結束,前後不過六十多天。宋太祖趙匡胤,鞭敲金蹬響,高奏凱歌還。
◆ 威震八方
以破竹之勢平定李筠叛亂,趙匡胤得以震懾諸藩,那些想造反的地方節度使,都束手而聽命,乖乖地進京朝拜新君。
那個時常為周室痛哭流涕的成德節度使郭崇,聽說趙匡胤平了李筠,沒等趙匡胤征召,第一時間主動請求入朝。
保義節度使袁彥,當初聽說趙匡胤當了皇帝,心裏不服,日夜繕甲治兵,磨刀霍霍。李筠兵敗,袁彥乖乖地進京朝拜。
建雄節度使楊庭璋,是後周的皇親國戚,其姐是周太祖郭威的妃子。趙匡胤對他最不放心,平定李筠後,趙匡胤令其入朝,楊庭璋也乖乖地俯首稱臣。
不是所有的人都這麽服趙匡胤的,李筠是第一個,絕不是最後一個,總有一些不怕死的主兒,心念故主、效忠故國,敢於以身試險,做拚死一搏。
這其中就包括“大周第一帥哥”李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