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頁
朕的江山又亡了[重生] 作者:琴扶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孫秉德:「……」
皇帝敢提王諶,定然就是有備而來,孫秉德猜到王諶應該是同意的,至於原因就不得而知了,一個已一門心思要安度晚年的宦官為什麽又突然要來趟渾水著實有些令人費解,而皇帝的第二句話就可稱耍無賴。
謝如琢忍住沒笑,但看孫秉德吃癟的樣子實在過於有趣,他的嘴角還是禁不住上揚,落在孫秉德眼中就是耍了無賴還洋洋自得,不要臉到家了。
「王掌印雖在舊年深受宮裏宮外尊敬,但陛下莫要忘了他終是宦官,還是先皇的伴伴,陛下若要用王諶,可要有所準備。」孫秉德與韓臻幾人對視了幾眼,冷聲道,「來日再想輕易換人,可就不是這麽容易的事了。」
謝如琢知道這是在要他小心別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一朝天子一朝臣,不僅是為臣者要注意及時抽身,為君者往往也不宜隨意啟用老臣,王諶從前聲望很盛,他剛登基沒多久,其實不適合用先帝的人。
「這就無需元翁擔心了,朕自然有分寸。」謝如琢拿起孫秉德請推新政的奏本,已是批了紅蓋了印,兩指在奏本上輕叩了下,「元翁隻管推行新政,朕信任元翁,必然全然放手,一心難已二用,今年年底新政就要推上正軌,三大營之事還是不勞元翁多費心了。」
此話是挑明了要交易,一換一,很公平很劃算。
見孫秉德一時沉默,謝如琢問韓臻等人:「其他幾位閣老覺得如何?」
韓臻避嫌沒說,其餘幾位閣臣麵麵相覷了一番,看孫秉德也沒有要迴絕的意思,都站出來說王諶提督三大營可行,隻是陛下要謹慎戒備雲雲。
之前文官們嚴防宦官碰軍權,如今看來也是要看是誰,何小滿那樣勢力正如日中天的自然是不行,但王諶這種已勢單力薄,半隻腳都入了土的,去掛個名也無傷大雅,最終的結果依然還是與當初選唐和春一樣,不好也不壞,大家各退一步,各生歡喜。
軍權真是個危險又迷人的東西,誰都眼巴巴地盯著,誰都不甘心對手握得太多,因而謝如琢這次願意提王諶也是總結出了經驗,這種事就得求一個中庸的結局,誰也別撈著好。
幾位閣臣表了態度,殿中其他朝臣也不會說不同意的話,附和了一番,此事就算是定下了。
謝如琢看了眼始終不願意說話的孫秉德,心道:你心情不好,我也好不到哪去,彼此彼此罷了。
不過仔細想想,孫秉德當然是心情好不起來的,他試圖多次插手三大營,都沒能如願,最後7全是這種不好不壞的結局,約摸氣悶得很。
謝如琢偷偷吐了下舌頭,吩咐內臣拿出擬好的聖旨,宣讀同意由內閣首輔孫秉德主持推行新政和由司禮監掌印太監王諶提督三大營的旨意,速度極快地完成了這樁「生意」,散朝離去。
近日棘手的兩件事算是解決了,孫秉德依然沒能如願碰到三大營的軍權,大概是要化悲憤為動力,聖旨一下,就開始召集六部尚書和侍郎詳說新政之事了。
平日裏這些人對孫秉德言聽計從,畢恭畢敬,但一旦孫秉德觸及了他們的根本利益,也都不是任人拿捏的軟柿子,跟孫秉德急眼也是敢做的,因而謝如琢覺得這事拋下不管也挺好的,他可不想每天被這群文官追著嘮叨,這種事丟給孫秉德他樂得清閑。
而對孫秉德來說,雖然這群人確實討厭,銀子對六部來說都是寶,誰也不想吃虧,更不想讓從前的好處都飛了,但孫秉德約摸也是甘之如飴,隻要能擺平這幫人,平穩推行新政,六部便是真正牢牢握在手裏,再無後7顧之憂。
謝如琢每天跟看熱鬧似的,聽錦衣衛和東廠迴報,元翁今天又被戶部侍郎堵在內閣不讓走,昨天剛被工部尚書拉住在家裏聊到子時,每天一樂嗬,不過孫秉德對此事勢在必得,打太極要打,該強硬時也十分強硬,不到半月便基本安撫好了這幫人,開始大刀闊斧籌備改革。
五月下旬,大軍出征事宜也基本敲定,朝廷已下旨升任沈辭為府軍衛指揮同知,拜為主將征討衡川,嶽亭川率另一路大軍征討寧崖。
攻打寧崖的軍隊主要還是由吳顯榮派來,三大營所有的主力都要去衡川,朝廷在等吳顯榮分批把兵馬送來,就差這最後7一點就能大功告成,朝中卻突然又出了件大事。
久不見人影的太後7忽然提出要在樂州給自己建造陵寢,作為今冬生辰的賀禮,需要支銀子上百萬兩。
眾臣大驚,想不通怎麽有人把建陵寢當作生辰賀禮的,而且大虞國庫缺錢又不是不知道,皇帝入住樂州行宮後7還一次都沒修繕過呢,那些荒廢的宮室至今還是荒廢,太後7卻要大筆的銀子拿去修陵寢,簡直奢靡。
言官紛紛上奏駁斥,希望太後7打消念頭,勸皇帝莫要答應,朝堂上一個個連著臉紅脖子粗地高聲罵了好幾天了。
謝如琢卻對此事反應平靜,負手站在禦花園裏透氣,無奈天氣越來越熱,已經吹不到涼爽的風,見何小滿走來,他問道:「母後7不願見我?」
何小滿搖頭:「介祉宮大門緊閉,誰也不見。」
「罷了,不見就不見吧,也確實沒什麽好見的,左右不過是答應和不答應兩個選擇。」謝如琢扯了扯嘴角,又問,「吳顯榮最後7一批兵馬還沒送來?」
何小滿又搖頭,低聲道:「太後7娘娘應該和吳總兵通過氣,這事有吳總兵在背後7幫她撐腰。這兩日朝中不是也有不少朝臣上書借孝道之名委婉贊同此事的,都是吳總兵和娘娘的人。」
皇帝敢提王諶,定然就是有備而來,孫秉德猜到王諶應該是同意的,至於原因就不得而知了,一個已一門心思要安度晚年的宦官為什麽又突然要來趟渾水著實有些令人費解,而皇帝的第二句話就可稱耍無賴。
謝如琢忍住沒笑,但看孫秉德吃癟的樣子實在過於有趣,他的嘴角還是禁不住上揚,落在孫秉德眼中就是耍了無賴還洋洋自得,不要臉到家了。
「王掌印雖在舊年深受宮裏宮外尊敬,但陛下莫要忘了他終是宦官,還是先皇的伴伴,陛下若要用王諶,可要有所準備。」孫秉德與韓臻幾人對視了幾眼,冷聲道,「來日再想輕易換人,可就不是這麽容易的事了。」
謝如琢知道這是在要他小心別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一朝天子一朝臣,不僅是為臣者要注意及時抽身,為君者往往也不宜隨意啟用老臣,王諶從前聲望很盛,他剛登基沒多久,其實不適合用先帝的人。
「這就無需元翁擔心了,朕自然有分寸。」謝如琢拿起孫秉德請推新政的奏本,已是批了紅蓋了印,兩指在奏本上輕叩了下,「元翁隻管推行新政,朕信任元翁,必然全然放手,一心難已二用,今年年底新政就要推上正軌,三大營之事還是不勞元翁多費心了。」
此話是挑明了要交易,一換一,很公平很劃算。
見孫秉德一時沉默,謝如琢問韓臻等人:「其他幾位閣老覺得如何?」
韓臻避嫌沒說,其餘幾位閣臣麵麵相覷了一番,看孫秉德也沒有要迴絕的意思,都站出來說王諶提督三大營可行,隻是陛下要謹慎戒備雲雲。
之前文官們嚴防宦官碰軍權,如今看來也是要看是誰,何小滿那樣勢力正如日中天的自然是不行,但王諶這種已勢單力薄,半隻腳都入了土的,去掛個名也無傷大雅,最終的結果依然還是與當初選唐和春一樣,不好也不壞,大家各退一步,各生歡喜。
軍權真是個危險又迷人的東西,誰都眼巴巴地盯著,誰都不甘心對手握得太多,因而謝如琢這次願意提王諶也是總結出了經驗,這種事就得求一個中庸的結局,誰也別撈著好。
幾位閣臣表了態度,殿中其他朝臣也不會說不同意的話,附和了一番,此事就算是定下了。
謝如琢看了眼始終不願意說話的孫秉德,心道:你心情不好,我也好不到哪去,彼此彼此罷了。
不過仔細想想,孫秉德當然是心情好不起來的,他試圖多次插手三大營,都沒能如願,最後7全是這種不好不壞的結局,約摸氣悶得很。
謝如琢偷偷吐了下舌頭,吩咐內臣拿出擬好的聖旨,宣讀同意由內閣首輔孫秉德主持推行新政和由司禮監掌印太監王諶提督三大營的旨意,速度極快地完成了這樁「生意」,散朝離去。
近日棘手的兩件事算是解決了,孫秉德依然沒能如願碰到三大營的軍權,大概是要化悲憤為動力,聖旨一下,就開始召集六部尚書和侍郎詳說新政之事了。
平日裏這些人對孫秉德言聽計從,畢恭畢敬,但一旦孫秉德觸及了他們的根本利益,也都不是任人拿捏的軟柿子,跟孫秉德急眼也是敢做的,因而謝如琢覺得這事拋下不管也挺好的,他可不想每天被這群文官追著嘮叨,這種事丟給孫秉德他樂得清閑。
而對孫秉德來說,雖然這群人確實討厭,銀子對六部來說都是寶,誰也不想吃虧,更不想讓從前的好處都飛了,但孫秉德約摸也是甘之如飴,隻要能擺平這幫人,平穩推行新政,六部便是真正牢牢握在手裏,再無後7顧之憂。
謝如琢每天跟看熱鬧似的,聽錦衣衛和東廠迴報,元翁今天又被戶部侍郎堵在內閣不讓走,昨天剛被工部尚書拉住在家裏聊到子時,每天一樂嗬,不過孫秉德對此事勢在必得,打太極要打,該強硬時也十分強硬,不到半月便基本安撫好了這幫人,開始大刀闊斧籌備改革。
五月下旬,大軍出征事宜也基本敲定,朝廷已下旨升任沈辭為府軍衛指揮同知,拜為主將征討衡川,嶽亭川率另一路大軍征討寧崖。
攻打寧崖的軍隊主要還是由吳顯榮派來,三大營所有的主力都要去衡川,朝廷在等吳顯榮分批把兵馬送來,就差這最後7一點就能大功告成,朝中卻突然又出了件大事。
久不見人影的太後7忽然提出要在樂州給自己建造陵寢,作為今冬生辰的賀禮,需要支銀子上百萬兩。
眾臣大驚,想不通怎麽有人把建陵寢當作生辰賀禮的,而且大虞國庫缺錢又不是不知道,皇帝入住樂州行宮後7還一次都沒修繕過呢,那些荒廢的宮室至今還是荒廢,太後7卻要大筆的銀子拿去修陵寢,簡直奢靡。
言官紛紛上奏駁斥,希望太後7打消念頭,勸皇帝莫要答應,朝堂上一個個連著臉紅脖子粗地高聲罵了好幾天了。
謝如琢卻對此事反應平靜,負手站在禦花園裏透氣,無奈天氣越來越熱,已經吹不到涼爽的風,見何小滿走來,他問道:「母後7不願見我?」
何小滿搖頭:「介祉宮大門緊閉,誰也不見。」
「罷了,不見就不見吧,也確實沒什麽好見的,左右不過是答應和不答應兩個選擇。」謝如琢扯了扯嘴角,又問,「吳顯榮最後7一批兵馬還沒送來?」
何小滿又搖頭,低聲道:「太後7娘娘應該和吳總兵通過氣,這事有吳總兵在背後7幫她撐腰。這兩日朝中不是也有不少朝臣上書借孝道之名委婉贊同此事的,都是吳總兵和娘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