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喚元一的白鶴少年也不分青紅皂白,對李裹兒唯命是從,要殺李秘。


    李秘也是搖頭一笑:“又是一個糊塗蟲……”


    正當此時,船上的中年人到底是發話了。


    “元一,說過多少次,不要意氣用事,凡事要多想。”


    中年人一開口,少年也是羞愧低頭:“父親教訓得是……”


    中年人倒不似元一那般輕盈,每一步都踩得很結實,甚至有點慢吞吞,“步步為營”才走到硬地上來。


    “護著郡主,我去去便來。”


    丟下一句話,中年人邁步往前,便鑽入了蘆葦蕩之中。


    元一警惕地盯著李秘,將李裹兒護在身後。


    過得片刻,中年人便迴來了。


    “上來吧。”


    他撥開了元一,探出半個身子,朝李秘伸出手來。


    “總算碰到一個正常人了……”


    李秘也是唿出一口濁氣來,這中年人非但是正常人,而且還是聰明人。


    他適才離開,必然是去查看了現場。


    因為李裹兒那兩個貼身扈從不見蹤影,李裹兒卻隻字不提,中年人又如何察覺不到異常?


    “元一,你適才若動手,怕是要橫死當場了。”


    中年人如此一說,元一固是不服氣,但也隻是低頭嘀咕了一句。


    “鄙人乃廬陵王府掾高延福,敢問少俠名諱?”


    李顯被貶黜為廬陵王,屬於郡王,各種待遇也隨之減免,所謂府掾,是指王府的一些幕僚屬官,非常籠統的說法。


    這高延福等同於沒有說明具體身份,隻是點出自己是廬陵王府的人罷了。


    一個幕僚,能讓李裹兒忌憚成這樣?


    李秘表示懷疑,但總不能窮根究底。


    “某名喚李秘,乃太平公主府令,今番南下,正是要找廬陵王商量事情,此間得遇高府掾,也是天大的緣分。”


    李秘生怕李裹兒“賊心不死”,又要找機會殺他,即便不是殺他,也會搞各種小動作,索性挑明身份,光明磊落,也不怕她再使陰招。


    李顯就算被裹挾到揚州去充當反賊的招牌,好歹也是李唐子孫。


    太平公主是諸多李唐後裔之中,最愛惜李唐宗人的一位,再如何李顯也不能殺李秘這個公主府令。


    其實李秘已經不再是府令,但消息傳遞有延誤,新的邸報沒有發放各地之前,他這個身份也是沒有半點毛病,再者,太平公主一定會幫他兜底,隨便扯虎皮做大旗也無妨。


    果不其然,高延福聽得李秘身份,也是肅然起敬。


    “難怪郎君氣度非凡,原來是太平公主府令,真是天才出少年,如此年紀竟得殿下如此重用,是鄙人眼拙了。”


    高延福寒暄了起來,李秘也是叉手為禮。


    “元一,還不過來給李府令賠禮道歉!”


    高延福嗬斥一聲,白鶴少年也一臉的不甘不願。


    “高府掾不必如此,我看令郎也是一表人才,年輕人嘛,意氣風發,是好事。”


    李秘也是得饒人處且饒人,畢竟往後要靠這高延福來保護。


    因為要去見李顯,必然會見到魏思溫,這高延福該是個通情理的,有他幫著說話,魏思溫才不至於見麵就要喊打喊殺。


    “李府令不要太高看了他,此子本名馮元一,也是個賤人,我見他可憐,便收作螟蛉之子,你若不嫌棄,可叫他力士。”


    大唐的賤人一詞偏中性,其實是將出身卑微,僅此而已,李秘也不在意,倒是這白鶴少年的名字,讓他有些激動起來了。


    “力士?您收了他做義子,他豈非要跟您姓?也就是說,他就是高力士?”


    李秘整個人都精神了。


    高延福有些訝異:“李府令在京中也聽過他的事?”


    “那倒也沒有……”


    高延福點了點頭:“是了,郎君年少,擔任府令應該也是近來之事,宮中的事情,府令沒聽說過也正常。”


    “此子因嶺南流人謀反案而被閹割,彼時尚且年幼,你莫看他如此高大,今年也不過是十歲……”


    “十歲?這就一米八了?”李秘也嚇了一跳。


    這高力士比李裹兒還要早熟,非但如此,他才十歲,而且還是個閹人,竟然就暗戀起李裹兒了?


    自打遇上李裹兒,李秘也是不斷被刷新認知。


    也難怪李裹兒對他頗為鄙夷,原來年紀並不大,而且還是個太監,長得再好,又不中用,李裹兒又如何瞧得起他?


    “彼時嶺南討擊使李千裏進奉二人入宮,名喚金剛力士,此子便是其中的力士,蓋因長相不錯,人也機靈,倒也得了聖人不小的寵愛,身材高大,力氣也不小,力士之名也就傳開了……”


    高延福有些嘮嘮叨叨,雖然嘴裏滿是不屑,但也掩飾不住父母對子女的那股子驕傲。


    “既是得了聖人恩寵,為何會……”


    李秘是真的好奇了起來。


    高延福也不隱瞞:“這逆子仗著聖人喜歡,出了些小差錯,被鞭打了一頓,本該趕出宮去,我有些不忍心,便收下了他。”


    李秘就更是奇怪了。


    因為尋常人收養義子,要麽是為了傳宗接代,要麽是為了麵子。


    但高力士是個太監,無論是傳宗接代或者麵子,那都是不沾邊的,正常人是不太可能收養一個小太監。


    思來想去,能收養太監的,也就隻有……


    “也不瞞李府令,高某本是宮中的中官,一直伺奉梁王殿下,後來才被外派房陵,伺奉廬陵王。”


    果不其然,能收養太監的,就隻有太監。


    這高延福氣度非凡,沒想到居然是個太監。


    當然了,唐人大多蓄須,留著絡腮胡,上唇的八字胡還會打彎兒,如同波斯彎刀一般漂亮。


    沒有胡子的男人,在大唐很容易受到歧視。


    也難怪高延福麵白無須,不是他不想留,而是沒有。


    至於高延福自報家門的舉動,李秘一下也就明白了。


    他沒有半點避諱,說明他曾伺奉過梁王武三思,這是在向李秘暗示,廬陵王府,是他高延福說話算數,這次押寶算是對了!


    高延福是武三思的人,那麽隻能是武則天派他來監視李顯,也難怪李裹兒對他如此忌憚。


    不過分的說,高延福幾乎算是捏著李顯一家的小命。


    他完全可以想丘神積逼死李賢一樣,逼死李顯一家,他就是武則天懸在李顯頭上的一柄利劍!


    “原來是高內侍,李秘失禮了……”


    李秘再度行禮,高延福對李秘的表現很是滿意。


    因為李秘改了稱唿,說明李秘足夠聰明,已經收到他隱秘的訊息,這樣的聰明人,說話起來也就更方便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都夜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可不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可不戒並收藏神都夜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