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秘可沒功夫注意武攸暨這樣的小透明。
太平公主讓他禁言三天,他就老實閉嘴。
現在他這把刀,反而成了坐山觀虎鬥的人,接下來就看太平和武則天兩母女的爭鋒了。
隻是他並沒有料到,那根金剛杵,在將來會成為“亢龍鐧”之類,文武百官聞之色變的“兇器”。
不過李秘到底是嫩了點。
本以為能殺雞儆猴,讓這些個阿貓阿狗望而卻步。
但這偌大個大唐盛世,到底還是有些不怕死的,更有著刀刃上跳舞,為了上位而渾然不惜的愣頭小青年。
來俊臣從一個街頭無賴,因為告密而好幾次差點被人揍死的家夥,搖身一變,成了侍禦史。
他所擁有的一切,憑的是他這張告密的嘴。
憑的是他狠辣陰險的心,憑的是他厚如牛皮的臉。
更憑著他無所畏懼的野心!
身為侍禦史,他有著監察之權,宴會上負責風紀的就是他這幫人。
此時來俊臣大步向前來,指著太平公主,便嗬斥道。
“公主殿下雖是千金之軀,但內外有別,何敢縱容鷹犬打殺朝廷武將,擾了盛宴!”
來俊臣一開口,矛頭直指太平公主,那蠻橫的姿態,與李秘竟如出一轍!
眾人不得不將二人進行對比。
他們一樣出身市井,一樣卑賤如泥,但也都同樣地憑借自己的本事,進入到了朝堂來。
李秘雖然已經憤然辭官,但他曾經可是主掌大案,魚保家謀反一案,正是李秘挖出來的,那個經營了多年的兵工廠,同樣是李秘的功勞。
每個人都清楚李秘的功績,但每個人都對他的遭遇視而不見。
來俊臣與李秘,同一個起點,卻走出了兩條不同的道路。
唯一的區別在於,李秘敢在武則天麵前憤然辭官,而來俊臣做著走狗卻甘之如飴。
李秘也不發話,仍舊保持著淡淡的微笑。
打從他決定動手開始,他就已經將事情高高掛起了。
因為接下來是太平公主的舞台。
也果不其然,太平公主從李秘的腰間取下了金剛杵。
這金剛杵對於她而言,有些重,她不得不雙手才能拿住。
“雖然我不知道你是誰,我也不在乎,但既然你開口了,我便給你一個機會。”
“你過來,照著李秘的頭也敲一棍子,這事兒就算扯平了。”
太平公主此言一出,人人都看向了李秘。
他們的眼中充滿了同情。
沒想到啊,太平公主最終還是要讓李秘來承擔這個結果。
李秘在他們的眼中,已經是個死人了。
無論此時多麽的風光,今夜過後,李秘必死無疑,甚至於能不能活過今夜,都要看李秘的造化。
也正因此,他們的目光轉移到了來俊臣的身上。
他們對來俊臣沒有半點好感。
因為這家夥實在太殘忍,但凡進入到推院製獄的人,就沒有一個能活著出來。
非但如此,這些人所承受的苦難,已經無法用人間煉獄來形容。
這麽一個酷吏,誰會喜歡?
但現在,身為吃瓜群眾,他們也是看熱鬧不嫌事大,反倒希望來俊臣有點膽子,也敲李秘一棍子。
這一來一迴的,才足夠好看,足夠精彩,不是麽?
來俊臣也是個狠人,迴頭看了武則天一眼,見得聖人眉目低垂,麵無表情,便徑直走上前來。
“好!來某身為侍禦史,今日便好好懲治李秘這狂賊,以彰法度,以正典刑!”
言畢,來俊臣一臉的大義凜然,伸手就要去抓那金剛杵。
然而就在此時,太平公主雙眸微眯,殺氣畢露,雙手用力,舉起金剛杵來,便照著來俊臣打了過去!
來俊臣哪裏會想到,太平公主如此尊貴的金枝玉葉,竟與李秘一樣,真敢出手打人!
這簡直是天造地設的一對“狗男女”啊!
虧得他早年間一直在市井街坊裏做閑漢,挨打得多了,反應也足夠機靈,迴身一躲,腦袋是保住了。
但他的手卻被敲了一記,虧得太平公主力道不算太大,否則他這手也得當場斷裂。
“公主殿下,你……你敢傷人!”
“太平雖是女流,但也容不得你這賤人汙蔑誹毀,丘神積與王那相不分青紅皂白,衝撞太平在先,諸位是眼瞎了,都看不到麽?”
太平公主扭頭,李秘上前去,將金剛杵接下。
太平公主卻朝他伸出手來。
李秘也是會心一笑,將藏在懷裏的手帕還到了太平公主的手裏。
太平公主有樣學樣地擦了擦手,卻沒有再將手帕收迴去,而是大方方塞到了李秘的懷裏。
這對“狗男女”,無法無天,真他娘的是絕配了!
見識了此二人的所作所為,相信這應該是所有人的共識了。
然而太平公主還沒結束,她昂起頭來,朗聲道:“阿娘來長安,太平沒能恭迎聖駕,已是不孝,今日大朝,如此盛宴,太平來共襄盛舉,來與阿娘道喜,來與阿娘重溫天倫,誰敢再阻三阻四,別怪太平不客氣!”
言畢,太平公主朝李秘道:“李秘,誰再敢上來說三道四,直接打死丟出去!”
這話一說,連那些看熱鬧的吃瓜群眾都默默低頭,或者別過臉去,生怕看多一眼,會得罪了太平公主。
李秘依稀記得,曆史上的來俊臣一直陷害李唐皇室的成員,甚至連太平公主都不放過。
而來俊臣最後也是太平公主用計除掉的,難不成二人的梁子,就是因為今天才結下的?
這個心思也隻是一閃而過,李秘此時拎著金剛杵,便如同太平公主的護身神將一般。
所有人都在等一個結果。
而這個結果,最終會落到武則天的身上。
可這位女皇卻仍舊隻是撐著下巴,饒有興趣地看著所發生的一切。
她的嘴角甚至掛著一絲微笑,仿佛太平公主才剛剛激起了她的鬥誌一般。
或許宴會上的某些人,會認為這實在太兒戲。
皇家之間的矛盾,居然用從三品的武將來開刀,將文武百官當成發泄的出氣筒。
但無論民間傳說,還是正史野史,比這更過分更惡劣的事情都發生過。
對於皇家而言,朝臣,百姓,乃至於朝政國事等等,都是他們說了算,這些又算得了什麽?
看著一言不發,似乎並不想表態的武則天,李秘終於有些明白莒國夫人的警告了。
他也想起了白玉嬋對自己的提醒,下意識去摸了摸白玉嬋贈給自己的那顆毒丸。
在絕對的權勢麵前,他的計劃如同泡影一般脆弱無力,他感覺自己正在一步步劃入黑暗的深淵。
這等層次的爭鬥,真不是他能摻和的。
事到如今,李秘不得不開始做最壞的打算了。
太平公主讓他禁言三天,他就老實閉嘴。
現在他這把刀,反而成了坐山觀虎鬥的人,接下來就看太平和武則天兩母女的爭鋒了。
隻是他並沒有料到,那根金剛杵,在將來會成為“亢龍鐧”之類,文武百官聞之色變的“兇器”。
不過李秘到底是嫩了點。
本以為能殺雞儆猴,讓這些個阿貓阿狗望而卻步。
但這偌大個大唐盛世,到底還是有些不怕死的,更有著刀刃上跳舞,為了上位而渾然不惜的愣頭小青年。
來俊臣從一個街頭無賴,因為告密而好幾次差點被人揍死的家夥,搖身一變,成了侍禦史。
他所擁有的一切,憑的是他這張告密的嘴。
憑的是他狠辣陰險的心,憑的是他厚如牛皮的臉。
更憑著他無所畏懼的野心!
身為侍禦史,他有著監察之權,宴會上負責風紀的就是他這幫人。
此時來俊臣大步向前來,指著太平公主,便嗬斥道。
“公主殿下雖是千金之軀,但內外有別,何敢縱容鷹犬打殺朝廷武將,擾了盛宴!”
來俊臣一開口,矛頭直指太平公主,那蠻橫的姿態,與李秘竟如出一轍!
眾人不得不將二人進行對比。
他們一樣出身市井,一樣卑賤如泥,但也都同樣地憑借自己的本事,進入到了朝堂來。
李秘雖然已經憤然辭官,但他曾經可是主掌大案,魚保家謀反一案,正是李秘挖出來的,那個經營了多年的兵工廠,同樣是李秘的功勞。
每個人都清楚李秘的功績,但每個人都對他的遭遇視而不見。
來俊臣與李秘,同一個起點,卻走出了兩條不同的道路。
唯一的區別在於,李秘敢在武則天麵前憤然辭官,而來俊臣做著走狗卻甘之如飴。
李秘也不發話,仍舊保持著淡淡的微笑。
打從他決定動手開始,他就已經將事情高高掛起了。
因為接下來是太平公主的舞台。
也果不其然,太平公主從李秘的腰間取下了金剛杵。
這金剛杵對於她而言,有些重,她不得不雙手才能拿住。
“雖然我不知道你是誰,我也不在乎,但既然你開口了,我便給你一個機會。”
“你過來,照著李秘的頭也敲一棍子,這事兒就算扯平了。”
太平公主此言一出,人人都看向了李秘。
他們的眼中充滿了同情。
沒想到啊,太平公主最終還是要讓李秘來承擔這個結果。
李秘在他們的眼中,已經是個死人了。
無論此時多麽的風光,今夜過後,李秘必死無疑,甚至於能不能活過今夜,都要看李秘的造化。
也正因此,他們的目光轉移到了來俊臣的身上。
他們對來俊臣沒有半點好感。
因為這家夥實在太殘忍,但凡進入到推院製獄的人,就沒有一個能活著出來。
非但如此,這些人所承受的苦難,已經無法用人間煉獄來形容。
這麽一個酷吏,誰會喜歡?
但現在,身為吃瓜群眾,他們也是看熱鬧不嫌事大,反倒希望來俊臣有點膽子,也敲李秘一棍子。
這一來一迴的,才足夠好看,足夠精彩,不是麽?
來俊臣也是個狠人,迴頭看了武則天一眼,見得聖人眉目低垂,麵無表情,便徑直走上前來。
“好!來某身為侍禦史,今日便好好懲治李秘這狂賊,以彰法度,以正典刑!”
言畢,來俊臣一臉的大義凜然,伸手就要去抓那金剛杵。
然而就在此時,太平公主雙眸微眯,殺氣畢露,雙手用力,舉起金剛杵來,便照著來俊臣打了過去!
來俊臣哪裏會想到,太平公主如此尊貴的金枝玉葉,竟與李秘一樣,真敢出手打人!
這簡直是天造地設的一對“狗男女”啊!
虧得他早年間一直在市井街坊裏做閑漢,挨打得多了,反應也足夠機靈,迴身一躲,腦袋是保住了。
但他的手卻被敲了一記,虧得太平公主力道不算太大,否則他這手也得當場斷裂。
“公主殿下,你……你敢傷人!”
“太平雖是女流,但也容不得你這賤人汙蔑誹毀,丘神積與王那相不分青紅皂白,衝撞太平在先,諸位是眼瞎了,都看不到麽?”
太平公主扭頭,李秘上前去,將金剛杵接下。
太平公主卻朝他伸出手來。
李秘也是會心一笑,將藏在懷裏的手帕還到了太平公主的手裏。
太平公主有樣學樣地擦了擦手,卻沒有再將手帕收迴去,而是大方方塞到了李秘的懷裏。
這對“狗男女”,無法無天,真他娘的是絕配了!
見識了此二人的所作所為,相信這應該是所有人的共識了。
然而太平公主還沒結束,她昂起頭來,朗聲道:“阿娘來長安,太平沒能恭迎聖駕,已是不孝,今日大朝,如此盛宴,太平來共襄盛舉,來與阿娘道喜,來與阿娘重溫天倫,誰敢再阻三阻四,別怪太平不客氣!”
言畢,太平公主朝李秘道:“李秘,誰再敢上來說三道四,直接打死丟出去!”
這話一說,連那些看熱鬧的吃瓜群眾都默默低頭,或者別過臉去,生怕看多一眼,會得罪了太平公主。
李秘依稀記得,曆史上的來俊臣一直陷害李唐皇室的成員,甚至連太平公主都不放過。
而來俊臣最後也是太平公主用計除掉的,難不成二人的梁子,就是因為今天才結下的?
這個心思也隻是一閃而過,李秘此時拎著金剛杵,便如同太平公主的護身神將一般。
所有人都在等一個結果。
而這個結果,最終會落到武則天的身上。
可這位女皇卻仍舊隻是撐著下巴,饒有興趣地看著所發生的一切。
她的嘴角甚至掛著一絲微笑,仿佛太平公主才剛剛激起了她的鬥誌一般。
或許宴會上的某些人,會認為這實在太兒戲。
皇家之間的矛盾,居然用從三品的武將來開刀,將文武百官當成發泄的出氣筒。
但無論民間傳說,還是正史野史,比這更過分更惡劣的事情都發生過。
對於皇家而言,朝臣,百姓,乃至於朝政國事等等,都是他們說了算,這些又算得了什麽?
看著一言不發,似乎並不想表態的武則天,李秘終於有些明白莒國夫人的警告了。
他也想起了白玉嬋對自己的提醒,下意識去摸了摸白玉嬋贈給自己的那顆毒丸。
在絕對的權勢麵前,他的計劃如同泡影一般脆弱無力,他感覺自己正在一步步劃入黑暗的深淵。
這等層次的爭鬥,真不是他能摻和的。
事到如今,李秘不得不開始做最壞的打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