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秘所了解的曆史知識當中,狄仁傑從來就不是以神探而名垂千古。
他在曆史上的定位是大唐的名臣,是武則天最信賴的股肱之臣,幾經起落,二度拜相,死後被追封國公,被武則天尊為“國老”。
他曾任大理寺丞,辦理過無數的案子,對於複仇案之類的,他應該心知肚明,但此時卻拿諸多前例來說事。
李秘此時隻有一個想法,那就是狄仁傑考慮的關鍵不是案子本身,而是政治。
在政治麵前,所有的案子都必須為之服務,為之讓路。
說得好聽一些,權且可以說成是“大局為重”吧。
那眼下這個“大局”,又是什麽事情?
李秘的曆史知識有限,畢竟不是研究曆史的學者,他隻能記住諸如遷都之類的大事節點。
尋思下來,李秘試探地朝狄仁傑問道:“閣老,聖人……聖人是不是要駕幸長安了?”
尹若蘭,薛懷義,如今又是狄仁傑。
一個個權傾朝野的人,都往長安城跑,可能性就隻有一個,那就是為武則天來長安提前做準備!
武則天雖然遷都洛陽,但嚴格來說,洛陽隻能算東都,而長安才是真正的都城。
武則天的家就在長安城附近,雖然長安城太過臃腫,人口龐大,物資又無法及時補給,種種考量之下,武則天到洛陽去住了,但長安是如何都代替不了的政治經濟中心。
高宗皇帝還在世的時候,武則天就勸說李治迴到過長安,還在這裏祭天,封禪等等。
甚至有人因此而認為,李治就是在奔波中累死的,是武則天讓李治迴來長安,頻繁舉行這些活動,才導致了李治駕崩。
無論如何,落葉歸根,人越來,越是思鄉,亦或者還有別的政治考量,武則天迴到長安城,在曆史上是有記載的。
然而狄仁傑卻被李秘的發問徹底嚇了一跳。
因為這件事,除了他們這些親近寵臣,外人是無從得知的,李秘這麽個小小的坊正,他又如何知道的?
“二郎為何認為聖人要來長安?”
“因為國儲……”
眼下這個節點,武則天雖然稱帝,但太子的人選還沒有定下來。
武則天糾結的是,到底是立李唐的子孫為太子,還是選擇她老武家的孩子來做這個太子。
因為這個事情,朝堂也分成了兩派勢力,一個是保李唐,另一邊則是擁護武家。
鬥爭愈演愈烈,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再不解決這個問題,隻怕會引發更大的矛盾和分裂,整個朝堂都要分崩離析,指不定會引發造反暴亂的事件。
李秘隻是依稀記得這些大事,狄仁傑等人來長安的時間點太微妙,他隻能往這方麵考慮了。
萬萬沒想到,國儲二字一說出口,狄仁傑就臉色蒼白,目光嚴厲地喝道:“二郎噤聲!”
他的態度,說明了一切。
李秘的推測,是正確的!
武則天想要迴來長安舉行活動,以此安撫李唐一派的怒火。
因為此時的天下格局,長安就是李唐舊勢力的標誌,而洛陽則代表武家。
武則天如果迴來長安,算是給李唐一派表個態,又能拖延很長一段時間,為她爭取解決問題的時機。
狄仁傑將仆人全都屏退,這還不放心,又將李秘和徐有功帶到了書房裏,把門關上,這才鬆了一口氣。
“二郎,這些事情你都是聽誰說的?尹若蘭?還是薛懷義?”
李秘起初還以為狄仁傑對秦藏器的案子一無所知,所以開始就一五一十說了個仔細。
可此時狄仁傑這麽問,分明很清楚李秘與尹若蘭薛懷義之間的交集和往來。
如此推敲,他不可能不認識李秘,先前表現出來的平易近人,隻怕是逢場作戲罷了。
李秘總不能說自己記得曆史記載,含糊說道:“閣老身為宰相,不在洛陽主持政務,而是來到長安,又隱匿行蹤,再加上薛師和尹尚儀等人都來了,這分明是來打前站的……”
“能讓諸位都來打前陣,那就隻有聖人,這並不難推想吧?”
狄仁傑慎重地想了想,點頭道:“也是這麽個道理,既然你知道聖人要駕幸長安,就該知道,這段時間不能再生任何亂子了。”
如果狄仁傑要將這個事情壓下去,宋家隻能吃個悶虧而無處伸張。
但秦藏器不可能讓這個事情就此消停。
“秦藏器要殺宋玄問,就在今晚,若他成功了,再如何也壓不住。”
狄仁傑瞳孔收縮:“他還要殺人?你是如何知道的?”
李秘本不想將自己與秦藏器的往來告訴狄仁傑,但事到如今,隻有狄仁傑能讓他進入宋家,他也隻有坦白了經過。
“宋家如今有羽林軍把守,又有人雍州府和長安縣等處的公人,諸多武侯也在戒備,這裏外三層全是人,蒼蠅蚊子都飛不起來,秦藏器如何能殺人?”
李秘也知道這有些令人難以置信,甚至有些超乎常理,但連他自己都相信,秦藏器說要殺掉宋玄問,就一定能辦到。
因為他跟李邕一樣,深入了解了秦藏器之後,對這個人的本事沒有任何質疑,隻要是正常人,都不會想去招惹秦藏器。
“秦藏器的觸手太長太廣,閣老敢保證羽林衛和那些公人之中,沒有秦藏器的幫手?”
“當初他能混入縣獄,神不知鬼不覺地殺掉宋舞陽,正是得益於這些人的幫助。”
狄仁傑身為宰相,又曾經是大理寺丞,無論是細節,還是大局,他都拿捏把握得極好。
他知道李秘的顧慮在哪裏。
如果這些守衛當中潛伏著秦藏器的幫手,就有了內應,外部看來再堅不可摧的堡壘,都避免不了從內部被攻破,這些防守就形同虛設了。
“你想怎麽做?”
李秘在前往宋家之前就想好了對策,而且在腦海中進行了無數次的推演。
“這些守衛可以繼續駐守,但隻能守在外圍,所有人不能靠近內宅,內宅用咱們信得過的人,將宋玄問保護起來。”
“這個保護圈必須極度壓縮,壓縮到最小,就像個鐵豌豆一樣,唯有如此,才能做到無懈可擊,讓秦藏器無處入手。”
狄仁傑沉默了片刻:“誰是信得過的人?”
這個問題,李秘也考慮了很久,誰才是信得過的人呢?
他在曆史上的定位是大唐的名臣,是武則天最信賴的股肱之臣,幾經起落,二度拜相,死後被追封國公,被武則天尊為“國老”。
他曾任大理寺丞,辦理過無數的案子,對於複仇案之類的,他應該心知肚明,但此時卻拿諸多前例來說事。
李秘此時隻有一個想法,那就是狄仁傑考慮的關鍵不是案子本身,而是政治。
在政治麵前,所有的案子都必須為之服務,為之讓路。
說得好聽一些,權且可以說成是“大局為重”吧。
那眼下這個“大局”,又是什麽事情?
李秘的曆史知識有限,畢竟不是研究曆史的學者,他隻能記住諸如遷都之類的大事節點。
尋思下來,李秘試探地朝狄仁傑問道:“閣老,聖人……聖人是不是要駕幸長安了?”
尹若蘭,薛懷義,如今又是狄仁傑。
一個個權傾朝野的人,都往長安城跑,可能性就隻有一個,那就是為武則天來長安提前做準備!
武則天雖然遷都洛陽,但嚴格來說,洛陽隻能算東都,而長安才是真正的都城。
武則天的家就在長安城附近,雖然長安城太過臃腫,人口龐大,物資又無法及時補給,種種考量之下,武則天到洛陽去住了,但長安是如何都代替不了的政治經濟中心。
高宗皇帝還在世的時候,武則天就勸說李治迴到過長安,還在這裏祭天,封禪等等。
甚至有人因此而認為,李治就是在奔波中累死的,是武則天讓李治迴來長安,頻繁舉行這些活動,才導致了李治駕崩。
無論如何,落葉歸根,人越來,越是思鄉,亦或者還有別的政治考量,武則天迴到長安城,在曆史上是有記載的。
然而狄仁傑卻被李秘的發問徹底嚇了一跳。
因為這件事,除了他們這些親近寵臣,外人是無從得知的,李秘這麽個小小的坊正,他又如何知道的?
“二郎為何認為聖人要來長安?”
“因為國儲……”
眼下這個節點,武則天雖然稱帝,但太子的人選還沒有定下來。
武則天糾結的是,到底是立李唐的子孫為太子,還是選擇她老武家的孩子來做這個太子。
因為這個事情,朝堂也分成了兩派勢力,一個是保李唐,另一邊則是擁護武家。
鬥爭愈演愈烈,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再不解決這個問題,隻怕會引發更大的矛盾和分裂,整個朝堂都要分崩離析,指不定會引發造反暴亂的事件。
李秘隻是依稀記得這些大事,狄仁傑等人來長安的時間點太微妙,他隻能往這方麵考慮了。
萬萬沒想到,國儲二字一說出口,狄仁傑就臉色蒼白,目光嚴厲地喝道:“二郎噤聲!”
他的態度,說明了一切。
李秘的推測,是正確的!
武則天想要迴來長安舉行活動,以此安撫李唐一派的怒火。
因為此時的天下格局,長安就是李唐舊勢力的標誌,而洛陽則代表武家。
武則天如果迴來長安,算是給李唐一派表個態,又能拖延很長一段時間,為她爭取解決問題的時機。
狄仁傑將仆人全都屏退,這還不放心,又將李秘和徐有功帶到了書房裏,把門關上,這才鬆了一口氣。
“二郎,這些事情你都是聽誰說的?尹若蘭?還是薛懷義?”
李秘起初還以為狄仁傑對秦藏器的案子一無所知,所以開始就一五一十說了個仔細。
可此時狄仁傑這麽問,分明很清楚李秘與尹若蘭薛懷義之間的交集和往來。
如此推敲,他不可能不認識李秘,先前表現出來的平易近人,隻怕是逢場作戲罷了。
李秘總不能說自己記得曆史記載,含糊說道:“閣老身為宰相,不在洛陽主持政務,而是來到長安,又隱匿行蹤,再加上薛師和尹尚儀等人都來了,這分明是來打前站的……”
“能讓諸位都來打前陣,那就隻有聖人,這並不難推想吧?”
狄仁傑慎重地想了想,點頭道:“也是這麽個道理,既然你知道聖人要駕幸長安,就該知道,這段時間不能再生任何亂子了。”
如果狄仁傑要將這個事情壓下去,宋家隻能吃個悶虧而無處伸張。
但秦藏器不可能讓這個事情就此消停。
“秦藏器要殺宋玄問,就在今晚,若他成功了,再如何也壓不住。”
狄仁傑瞳孔收縮:“他還要殺人?你是如何知道的?”
李秘本不想將自己與秦藏器的往來告訴狄仁傑,但事到如今,隻有狄仁傑能讓他進入宋家,他也隻有坦白了經過。
“宋家如今有羽林軍把守,又有人雍州府和長安縣等處的公人,諸多武侯也在戒備,這裏外三層全是人,蒼蠅蚊子都飛不起來,秦藏器如何能殺人?”
李秘也知道這有些令人難以置信,甚至有些超乎常理,但連他自己都相信,秦藏器說要殺掉宋玄問,就一定能辦到。
因為他跟李邕一樣,深入了解了秦藏器之後,對這個人的本事沒有任何質疑,隻要是正常人,都不會想去招惹秦藏器。
“秦藏器的觸手太長太廣,閣老敢保證羽林衛和那些公人之中,沒有秦藏器的幫手?”
“當初他能混入縣獄,神不知鬼不覺地殺掉宋舞陽,正是得益於這些人的幫助。”
狄仁傑身為宰相,又曾經是大理寺丞,無論是細節,還是大局,他都拿捏把握得極好。
他知道李秘的顧慮在哪裏。
如果這些守衛當中潛伏著秦藏器的幫手,就有了內應,外部看來再堅不可摧的堡壘,都避免不了從內部被攻破,這些防守就形同虛設了。
“你想怎麽做?”
李秘在前往宋家之前就想好了對策,而且在腦海中進行了無數次的推演。
“這些守衛可以繼續駐守,但隻能守在外圍,所有人不能靠近內宅,內宅用咱們信得過的人,將宋玄問保護起來。”
“這個保護圈必須極度壓縮,壓縮到最小,就像個鐵豌豆一樣,唯有如此,才能做到無懈可擊,讓秦藏器無處入手。”
狄仁傑沉默了片刻:“誰是信得過的人?”
這個問題,李秘也考慮了很久,誰才是信得過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