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5章 陷入險境
東勝城內的秦瀧卻是相當的愜意,經過數月苦戰,他終於是在東勝城站穩了腳跟。
為了在這裏站穩腳跟,那可是相當不容易,耗費的物資無數,為了維持補給線,死傷的將士都超過萬人了。
但是,雖然付出了重大的代價,這東勝城總算是給修起來了,而對剛修起來的東勝城,他可是有著相當大的信心。
這個東勝城,可是和明軍時代修築的普通城市截然不同,如今的東勝城,那就是一個超級大號的棱堡,而且核心建築都是使用從國內千裏迢迢運輸過來的水泥,防護力相當驚人。
這麽大號的棱堡,擠一擠至少可以容納三萬人將士作戰。
當然了,現在的東勝城依舊非常簡陋,隻是具備了最基礎的軍事防禦能力,說白了,其實也就是土壘棱堡的翻版,隻不過更大一些而已,物資補給都還是需要通過補給線運輸過來。
如果是想要長期駐防的話,那麽就需要在此地進行屯墾了,畢竟幾萬人吃飯所需不是個小數目,補給線維持起來太過困難了。
然而即便是有眾多的困難,但是秦瀧卻是覺得,這已經夠了。
有了這個東勝城作為依托,那麽他就能夠進行下一步的計劃了,到時候他倒是要看看這些蒙古人能夠拿自己怎麽辦。
不用多久,他就是召集眾將,開始發布相關的命令了。
他命令部隊做好準備,準備繼續修土壘棱堡,往哪修?往北邊修,北邊是什麽地方?陰山!
如果修成了第一座,那麽就繼續修,一直修到陰山,到時候會出現什麽狀況?直接看地圖就知道,到時候會把整個土默川一分為二,同時會徹底切斷土默川和河套地區的聯係。
但凡是有點智商的人都會知道,一旦被大乾陸軍搞成的話,將會對蒙古人造成什麽影響。
如果東勝城是一顆巨大的釘子,那麽這一條秦瀧準備修起來的土壘棱堡防線,結合原有的棱堡防線以及東勝城,將會形成一條巨大的鎖鏈!
徹底勒死蒙古人!
當林丹汗得知東勝城的南乾蠻子又是跑出來,而且還是帶著諸多工具和材料,直接跑到了七八公裏外的地開始施工築城的時候,林丹汗一開始還沒搞清楚這些南乾蠻子到底想要幹嘛。
但是林丹汗也是個雄主,隻是疑惑了片刻後,瞬間就是在腦海裏勾勒出來了一副恐怖無比的場麵!
一條從大同府延伸到東勝城,又從東勝城延伸到陰山的棱堡防線,這第一條漫長而巨大的防線,表麵看似乎沒有和長城那麽恐怖,但是沿途的堡壘卻是多達數十個,而且每個堡壘都是易守難攻,距離也不遠,能夠彼此支援。
等後續穩固了這些棱堡後,估計那些南乾蠻子就會修築一條新的長城,把各個土壘棱堡連接起來。
到時候,這將會是一條能夠把整個土默川、河套地區切割開來的防線。
這樣的一條防線對於蒙古人能夠造成什麽樣的威脅不言而喻,那是相當恐怖的。
腦海裏浮現了這樣的場景後,林丹汗就是知道,自己隻剩下了兩個選擇,要麽選擇徹底退出河套和土默川地區,要麽是選擇攻克東勝城,打斷大乾伸向草原的這隻手。
退出河套、土默川是不可能退的,退了他的右翼三萬戶就是等於失去了根基,一旦失去了根基,恐怕整個右翼三萬戶都將會無法在草原上立足。
如果不退,那麽就隻能拚一把了。
但是直接強攻東勝城,那絕對不是明智選擇。
沉思半天後,林丹汗著急了眾將,然後下達了命令,撤兵!
他們要從東勝城外圍撤退!
撤退後,直接灰溜溜的北逃嗎?
絕對不!
相反,他們南下了!
要強攻擁有兩萬人駐防的東勝城,哪怕是林丹汗把全部兵力投入進去,也不見得能夠攻克,但是南邊的那些簡陋得到土壘棱堡,卻是沒有這麽強悍的防禦能力。
雖然攻打起來很困難,但是隻要舍得付出數千人的傷亡,拿下來是肯定能夠拿下來的,然後在這裏堵死南乾蠻子的補給線,迫使南乾蠻子調動兵力。
在南乾蠻子調動兵力的過程裏,在草原上把他們逐一擊潰。
這樣,才能夠最大的發揮出現己方的騎兵優勢!
林丹汗這麽幹,秦瀧卻是沒有覺得意外,他之所以派兵外出向北繼續築城,可不是真的再修一條上百公裏的防線,而是擺出這個姿態,迫使林丹汗做出改變。
最好是迫使林丹汗強攻東勝城,當然了,林丹汗不傻,他沒有選擇攻城,而是選擇了襲擊後方,這同樣也是在秦瀧的預料之內。
當即他就是傳令部隊道:“傳令騎兵兵團,嚴密監控蒙古人的主力部隊動向,同時向後方傳令,讓各堡嚴防死守,再第一兵團集中兵力待命!”
“傳令本部各部,準備好出擊戰鬥!”
林丹汗南下了,極大的可能性就是去襲擊並徹底截斷補給線,而且林丹汗肯定也是知道,派去的人少了不頂用,萬騎兵力都沒用,想要徹底封鎖第九兵團的補給線,少說也得匯集兩三萬的重兵。
不然的話,打下來了他們也守不住!
籌劃了幾個月,終於是一步一步把蒙古人逼上了打決戰的程度,這可是讓秦瀧相當的興奮。
本來他的計劃就是利用前期的築城,修防線,迫使蒙古人在東勝城和他進行決戰的,雖然如今的決戰地點不可能是在東勝城,但是在其他地方也是一樣。
隻要是打一場大規模的決戰,那麽對於他的第九兵團來說好事。
隨著秦瀧的命令傳遞下去後,第九兵團本部、騎兵兵團以及第一兵團的各部隊都是嚴陣以待,同時也是進行一定的機動,避免各部主力太過分散,給蒙古人各個擊破的機會,但是他們的機動依舊是圍繞著防線進行的。
南乾蠻子的應對,林丹汗沒有管,本來他還是留了個後手,想要趁機調動南蠻子在東勝城的主力部隊,然後派偏師偷襲東勝城的,但是發現,南乾蠻子的主力部隊雖然南下了,但是城內依舊有五千兵力駐防。
五千兵力駐防的東勝城,沒有個兩三萬的兵力,根本就別指望能夠攻城,他留下的偏師不過萬騎左右,根本就沒指望,所以很幹脆的又是把這支偏師給抽調了迴來。
此時從地圖上來看,就可以看見,大約五萬騎兵整個唿嘯南下,而在後方,則是大約一萬五千人的第九兵團主力部隊,第十三步兵師。
在第十三步兵師的側翼,則是騎兵兵團大約一萬四千名騎兵!
而在南方的各城堡,大多也是擁有近千人不等的部隊駐防,在更南方的長城附近,則是國內派來增援作戰的一個主力步兵師和兩個預備師所組成的第一兵團。
這個第一兵團,並不是軍方的固有編製,而是屬於臨時編製,專門為了這一次戰役而設立的臨時編製,而且還是屬於第九兵團內部的臨時編製,並不是什麽正式的番號。
就和騎兵兵團一樣,直接嫡屬於第九兵團指揮,其部隊也是第九兵團所轄各部抽調而來,其第一兵團司令,也是由該部主力第八步兵師的師長兼任。
兵團模式,這也是最近這幾年大乾陸軍所搞出來的一種嚐試,類似於早些年的暫編旅、暫編師,都是屬於專門為了某場戰役而專門設立,嫡屬於軍直轄的臨時編製。
這是因為大乾陸軍的軍級指揮部,已經是逐漸演變為戰區司令部,不再是早年的那種野戰兵團司令部了,雖然所轄的部隊數量可能不大,但是不管所轄的部隊多少,其任務都是負責某一個方向、地區的作戰任務,但凡是進入該地區作戰的部隊,都是歸屬該軍管轄。
這樣一來,也就可能導致在戰爭時期,某個軍的規模會變得非常龐大,比如第九兵團,如今所轄的部隊就擁有了三個主力師、七個預備師、兩個炮兵旅、兩個騎兵師、七個騎兵團,同時軍部還有工兵團、舟橋團、軍醫團等專業輔助部隊。
上述各部的總兵力,都是超過了九萬人,這可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字,按照早年的野戰兵團模式的話,這些部隊足骨編成三個軍。
而且除了現役部隊外,就連嫡屬於後勤部十幾個運輸團,如今也是歸屬第九兵團調遣指揮,這些運輸團裏的民夫,總人數已經是達到了三萬人。
如此第九兵團麾下的現役軍人和民夫加在一起,總人數已經是達到了十二萬人。
如此龐大規模的兵力,第九兵團的軍指揮部雖然功能完善,光光是參謀團隊就有數十人,但是也是難以直接指揮各部隊。
因此,這就有了兵團模式!
騎兵兵團、第一兵團這兩個就是獨立兵團了。
秦瀧帶著第九兵團本部主力南下,第一兵團在長城邊上待命,騎兵兵團則是遊走在第九兵團本部主力附近。
至於蒙古人,林丹汗帶著他們一路南下,然後來到了南林堡,並且停了下來!
當南林堡的第四任指揮官羅勤嶽少校看到外麵黑壓壓的好幾萬騎兵時,嘴巴半張,半天都是沒迴過神來,此時他身旁的一個上尉罵了一聲:“靠,這些蒙古人看我們好欺負啊,每次都來打我們南林堡,這都第四次了!”
羅勤嶽此時也是迴過神來了,露出一絲苦笑:“雖讓我們南林堡地處要衝,剛好是在這片峽穀裏,這往南就是長城,往西往北都是一馬平川,如果我是蒙古人,想要切斷我們的補給線,我也會選擇打這裏!”
說這話的時候,羅勤嶽都不知道該說自己倒黴,還是說幸運了。
來南林堡擔任指揮官之前,他是嫡屬於第十三步兵團的一個隊長,上尉軍銜,因為幾次護送物資有功,而且還殺傷了不少的蒙古人,所以被晉升為少校,跨過了眾多尉官一生都難以跨越的門檻。
但是晉升為少校後,上頭就是調他來南林堡擔任指揮官!
南林堡那是什麽地方,那可是前後被蒙古人攻打了三次的地方!更關鍵的是很不幸,每一次都被攻破了。
城池被攻破之後,守城的將士大多是在劫難逃,第一次被攻打的時候,首任南林堡的指揮官孫海濤命好,狼狽的帶著殘兵逃了出去,然後又帶著援軍反攻了迴來,但是反攻的時候,他受了傷,而且傷勢還不輕,所以是被送會長城內治療。
後麵的第二任,第三任指揮官,都是特別的倒黴,兩個都是當場戰死,連個受傷的機會都沒有。
這幾個月過去了,駐防南林堡的將士是換了一茬又一茬,不管是士兵還是軍官,如今駐防南林堡的將士,已經是找出來一開始就在南林堡駐防的將士了!
一個都沒有!
當然了,蒙古人也沒好到哪裏去,那一次不是死傷數倍才能夠攻克南林堡啊!
小小一個南林堡,不知道埋葬了蒙古人和大乾陸軍將士的屍骸,有時候,在城下都是能夠聞見血腥味!
作為河套戰略最為重要的一環,河套防線的建設也是第九兵團上下,乃至陸軍最為關注的重點。
河套防線,乃是從大同府治下的右衛縣出發,途徑前明玉林衛舊址、鎮虜衛舊址、赤兒山、雲內、君子津,最後抵達東勝城。
整體走向並不是筆直的一條直線,整體雖然向西,不過是先向西北,然後略微偏向西南,然後再略微偏向西北,前半段大體沿著渾河,中部則是直插黃河,抵達黃河後再沿著黃河前往東勝城。
沿著這麽一條線,大乾陸軍在過去的幾個月裏,先後修築了十四座大小不一的城池,其中最為重要的城池自然是最西端的東勝城。
其次則是玉林城、鎮虜城這兩座比較重要的城池了。
這三座城池,基本都是重兵駐防,東勝城不用說了,規模比較龐大,而玉林城和鎮虜城也是比較重要,雖然說時間有限,重建的城池規模不大,但是駐軍卻是不少,基本都是保持了三千人以上的駐軍。
這幾個城池地處險要,乃是河套防線的重要據點,大乾陸軍自然也是嚴防死守,蒙古人如果有把握打下來,他們之前就打了,但是人家也有自知之明,知道強行攻打這種重兵駐防的城池非常困難,所以他們截斷補給線的時候,往往都是選擇向那些地理位置也比較重要,但是卻沒有重兵把守的城池。
很不巧,南林堡就是屬於這樣的城池。
南林堡剛好位於玉林城的西邊,鎮虜城的東邊,兩城之間,而且地形雖然不說多麽險要,但修城的時候也是特地選擇了一片峽穀地帶。
隻要能夠攻克這裏,就足以切斷玉林和鎮虜城之間的聯係,切斷兩城的聯係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徹底的切斷這一整條補給線。
要切斷補給線,並不是非得要攻克玉林城、鎮虜城這樣的重要城池才可以的,這一百多公裏長的河套防線,隨便切斷某一個點,就能夠把這條防線給攔腰而斷。
大乾陸軍也是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也是開辟其他的補給線,尤其是最為重要的黃河補給線,用來給深入草原的部隊進行補給。
不過黃河冬天會冰凍,注定就無法太過依賴河運,所以他們又是打算從其他地方開辟補給線,但是有些地方山路南行,很難通過陸運進行大規模的補給,尤其是目前大乾陸軍大規模使用的四輪馬車,對道路條件的要求比較大。
因此,從右衛縣再到玉林城,然後到鎮虜城再到東勝城的這一條道路平坦的陸運補給線,依舊是不可獲取的補給線。
要不然,雙方也不會圍繞著這一條補給線進行好幾個月的反複爭奪了。
大城打不了,蒙古人就選擇打小城,按照道理來說,十四座城池裏,除了東勝城、玉林城、鎮虜城是屬於大城之外,其他的十一座城池都差不多,大多都是選擇在具備一定防禦能力的要衝之地建築,規模也都差不多。
但是偏偏南林堡就非常的倒黴,每一次蒙古人想要大規模截斷補給線的時候,都是會打這座城池,他們自然是不知道,第一次打這裏,那純粹是因為巧合,至於第二次乃至連續四次都選擇這裏,那是因為來攻打的次數多了,對附近地形非常熟悉,甚至對南林成的內部結構和設施都是相當的了解,打起來風險、把握大。
如果是換了其他地方,這人生地不熟的,誰知道會不會打著打著就中埋伏了。
軍事行動嘛,在利益都差不多的情況下,自然是優先考慮把握大的,風險小的。
南林堡作為大多時候都是蒙古的優先進攻目標,每一次來攻打的蒙古人都很上心,來的兵力少則五六千,多則上萬,至於少於五六千兵力的話,蒙古人也知道打不下,所以從來就沒有派這麽少兵力來過。
麵對每一次都是蒙古人的重兵進攻,南林堡能夠守住才見鬼了。
這被攻克了後反攻,然後又被攻克,又反攻,這都來來迴迴三次了,這樣的反複爭奪戰鬥,導致雙方死傷慘重無比是很正常的事。
上頭對此地也是越來越重視,持續向此地增兵,到目前為止,南林堡的駐軍倒是有了一千五百人,在曬外十四城裏,算得上是常駐兵力僅次於東勝城、玉林城、鎮虜城三城的城池了。
而且他們還有九門火炮助陣,手榴彈什麽的更是一大堆,防守力量比以往的三次防守作戰的時候都要強悍。
按照羅勤嶽自己的估計,憑借著手底下的這一千五百人的兵力,再加上九門火炮和大量的手榴彈,防守作戰的時候,至少可以抵抗萬人蒙古人的進攻半十天半個月的,打的好一些,甚至能夠擋住一萬五千人的進攻呢。
十天半個月足有友軍來救援了!
東勝城內的秦瀧卻是相當的愜意,經過數月苦戰,他終於是在東勝城站穩了腳跟。
為了在這裏站穩腳跟,那可是相當不容易,耗費的物資無數,為了維持補給線,死傷的將士都超過萬人了。
但是,雖然付出了重大的代價,這東勝城總算是給修起來了,而對剛修起來的東勝城,他可是有著相當大的信心。
這個東勝城,可是和明軍時代修築的普通城市截然不同,如今的東勝城,那就是一個超級大號的棱堡,而且核心建築都是使用從國內千裏迢迢運輸過來的水泥,防護力相當驚人。
這麽大號的棱堡,擠一擠至少可以容納三萬人將士作戰。
當然了,現在的東勝城依舊非常簡陋,隻是具備了最基礎的軍事防禦能力,說白了,其實也就是土壘棱堡的翻版,隻不過更大一些而已,物資補給都還是需要通過補給線運輸過來。
如果是想要長期駐防的話,那麽就需要在此地進行屯墾了,畢竟幾萬人吃飯所需不是個小數目,補給線維持起來太過困難了。
然而即便是有眾多的困難,但是秦瀧卻是覺得,這已經夠了。
有了這個東勝城作為依托,那麽他就能夠進行下一步的計劃了,到時候他倒是要看看這些蒙古人能夠拿自己怎麽辦。
不用多久,他就是召集眾將,開始發布相關的命令了。
他命令部隊做好準備,準備繼續修土壘棱堡,往哪修?往北邊修,北邊是什麽地方?陰山!
如果修成了第一座,那麽就繼續修,一直修到陰山,到時候會出現什麽狀況?直接看地圖就知道,到時候會把整個土默川一分為二,同時會徹底切斷土默川和河套地區的聯係。
但凡是有點智商的人都會知道,一旦被大乾陸軍搞成的話,將會對蒙古人造成什麽影響。
如果東勝城是一顆巨大的釘子,那麽這一條秦瀧準備修起來的土壘棱堡防線,結合原有的棱堡防線以及東勝城,將會形成一條巨大的鎖鏈!
徹底勒死蒙古人!
當林丹汗得知東勝城的南乾蠻子又是跑出來,而且還是帶著諸多工具和材料,直接跑到了七八公裏外的地開始施工築城的時候,林丹汗一開始還沒搞清楚這些南乾蠻子到底想要幹嘛。
但是林丹汗也是個雄主,隻是疑惑了片刻後,瞬間就是在腦海裏勾勒出來了一副恐怖無比的場麵!
一條從大同府延伸到東勝城,又從東勝城延伸到陰山的棱堡防線,這第一條漫長而巨大的防線,表麵看似乎沒有和長城那麽恐怖,但是沿途的堡壘卻是多達數十個,而且每個堡壘都是易守難攻,距離也不遠,能夠彼此支援。
等後續穩固了這些棱堡後,估計那些南乾蠻子就會修築一條新的長城,把各個土壘棱堡連接起來。
到時候,這將會是一條能夠把整個土默川、河套地區切割開來的防線。
這樣的一條防線對於蒙古人能夠造成什麽樣的威脅不言而喻,那是相當恐怖的。
腦海裏浮現了這樣的場景後,林丹汗就是知道,自己隻剩下了兩個選擇,要麽選擇徹底退出河套和土默川地區,要麽是選擇攻克東勝城,打斷大乾伸向草原的這隻手。
退出河套、土默川是不可能退的,退了他的右翼三萬戶就是等於失去了根基,一旦失去了根基,恐怕整個右翼三萬戶都將會無法在草原上立足。
如果不退,那麽就隻能拚一把了。
但是直接強攻東勝城,那絕對不是明智選擇。
沉思半天後,林丹汗著急了眾將,然後下達了命令,撤兵!
他們要從東勝城外圍撤退!
撤退後,直接灰溜溜的北逃嗎?
絕對不!
相反,他們南下了!
要強攻擁有兩萬人駐防的東勝城,哪怕是林丹汗把全部兵力投入進去,也不見得能夠攻克,但是南邊的那些簡陋得到土壘棱堡,卻是沒有這麽強悍的防禦能力。
雖然攻打起來很困難,但是隻要舍得付出數千人的傷亡,拿下來是肯定能夠拿下來的,然後在這裏堵死南乾蠻子的補給線,迫使南乾蠻子調動兵力。
在南乾蠻子調動兵力的過程裏,在草原上把他們逐一擊潰。
這樣,才能夠最大的發揮出現己方的騎兵優勢!
林丹汗這麽幹,秦瀧卻是沒有覺得意外,他之所以派兵外出向北繼續築城,可不是真的再修一條上百公裏的防線,而是擺出這個姿態,迫使林丹汗做出改變。
最好是迫使林丹汗強攻東勝城,當然了,林丹汗不傻,他沒有選擇攻城,而是選擇了襲擊後方,這同樣也是在秦瀧的預料之內。
當即他就是傳令部隊道:“傳令騎兵兵團,嚴密監控蒙古人的主力部隊動向,同時向後方傳令,讓各堡嚴防死守,再第一兵團集中兵力待命!”
“傳令本部各部,準備好出擊戰鬥!”
林丹汗南下了,極大的可能性就是去襲擊並徹底截斷補給線,而且林丹汗肯定也是知道,派去的人少了不頂用,萬騎兵力都沒用,想要徹底封鎖第九兵團的補給線,少說也得匯集兩三萬的重兵。
不然的話,打下來了他們也守不住!
籌劃了幾個月,終於是一步一步把蒙古人逼上了打決戰的程度,這可是讓秦瀧相當的興奮。
本來他的計劃就是利用前期的築城,修防線,迫使蒙古人在東勝城和他進行決戰的,雖然如今的決戰地點不可能是在東勝城,但是在其他地方也是一樣。
隻要是打一場大規模的決戰,那麽對於他的第九兵團來說好事。
隨著秦瀧的命令傳遞下去後,第九兵團本部、騎兵兵團以及第一兵團的各部隊都是嚴陣以待,同時也是進行一定的機動,避免各部主力太過分散,給蒙古人各個擊破的機會,但是他們的機動依舊是圍繞著防線進行的。
南乾蠻子的應對,林丹汗沒有管,本來他還是留了個後手,想要趁機調動南蠻子在東勝城的主力部隊,然後派偏師偷襲東勝城的,但是發現,南乾蠻子的主力部隊雖然南下了,但是城內依舊有五千兵力駐防。
五千兵力駐防的東勝城,沒有個兩三萬的兵力,根本就別指望能夠攻城,他留下的偏師不過萬騎左右,根本就沒指望,所以很幹脆的又是把這支偏師給抽調了迴來。
此時從地圖上來看,就可以看見,大約五萬騎兵整個唿嘯南下,而在後方,則是大約一萬五千人的第九兵團主力部隊,第十三步兵師。
在第十三步兵師的側翼,則是騎兵兵團大約一萬四千名騎兵!
而在南方的各城堡,大多也是擁有近千人不等的部隊駐防,在更南方的長城附近,則是國內派來增援作戰的一個主力步兵師和兩個預備師所組成的第一兵團。
這個第一兵團,並不是軍方的固有編製,而是屬於臨時編製,專門為了這一次戰役而設立的臨時編製,而且還是屬於第九兵團內部的臨時編製,並不是什麽正式的番號。
就和騎兵兵團一樣,直接嫡屬於第九兵團指揮,其部隊也是第九兵團所轄各部抽調而來,其第一兵團司令,也是由該部主力第八步兵師的師長兼任。
兵團模式,這也是最近這幾年大乾陸軍所搞出來的一種嚐試,類似於早些年的暫編旅、暫編師,都是屬於專門為了某場戰役而專門設立,嫡屬於軍直轄的臨時編製。
這是因為大乾陸軍的軍級指揮部,已經是逐漸演變為戰區司令部,不再是早年的那種野戰兵團司令部了,雖然所轄的部隊數量可能不大,但是不管所轄的部隊多少,其任務都是負責某一個方向、地區的作戰任務,但凡是進入該地區作戰的部隊,都是歸屬該軍管轄。
這樣一來,也就可能導致在戰爭時期,某個軍的規模會變得非常龐大,比如第九兵團,如今所轄的部隊就擁有了三個主力師、七個預備師、兩個炮兵旅、兩個騎兵師、七個騎兵團,同時軍部還有工兵團、舟橋團、軍醫團等專業輔助部隊。
上述各部的總兵力,都是超過了九萬人,這可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字,按照早年的野戰兵團模式的話,這些部隊足骨編成三個軍。
而且除了現役部隊外,就連嫡屬於後勤部十幾個運輸團,如今也是歸屬第九兵團調遣指揮,這些運輸團裏的民夫,總人數已經是達到了三萬人。
如此第九兵團麾下的現役軍人和民夫加在一起,總人數已經是達到了十二萬人。
如此龐大規模的兵力,第九兵團的軍指揮部雖然功能完善,光光是參謀團隊就有數十人,但是也是難以直接指揮各部隊。
因此,這就有了兵團模式!
騎兵兵團、第一兵團這兩個就是獨立兵團了。
秦瀧帶著第九兵團本部主力南下,第一兵團在長城邊上待命,騎兵兵團則是遊走在第九兵團本部主力附近。
至於蒙古人,林丹汗帶著他們一路南下,然後來到了南林堡,並且停了下來!
當南林堡的第四任指揮官羅勤嶽少校看到外麵黑壓壓的好幾萬騎兵時,嘴巴半張,半天都是沒迴過神來,此時他身旁的一個上尉罵了一聲:“靠,這些蒙古人看我們好欺負啊,每次都來打我們南林堡,這都第四次了!”
羅勤嶽此時也是迴過神來了,露出一絲苦笑:“雖讓我們南林堡地處要衝,剛好是在這片峽穀裏,這往南就是長城,往西往北都是一馬平川,如果我是蒙古人,想要切斷我們的補給線,我也會選擇打這裏!”
說這話的時候,羅勤嶽都不知道該說自己倒黴,還是說幸運了。
來南林堡擔任指揮官之前,他是嫡屬於第十三步兵團的一個隊長,上尉軍銜,因為幾次護送物資有功,而且還殺傷了不少的蒙古人,所以被晉升為少校,跨過了眾多尉官一生都難以跨越的門檻。
但是晉升為少校後,上頭就是調他來南林堡擔任指揮官!
南林堡那是什麽地方,那可是前後被蒙古人攻打了三次的地方!更關鍵的是很不幸,每一次都被攻破了。
城池被攻破之後,守城的將士大多是在劫難逃,第一次被攻打的時候,首任南林堡的指揮官孫海濤命好,狼狽的帶著殘兵逃了出去,然後又帶著援軍反攻了迴來,但是反攻的時候,他受了傷,而且傷勢還不輕,所以是被送會長城內治療。
後麵的第二任,第三任指揮官,都是特別的倒黴,兩個都是當場戰死,連個受傷的機會都沒有。
這幾個月過去了,駐防南林堡的將士是換了一茬又一茬,不管是士兵還是軍官,如今駐防南林堡的將士,已經是找出來一開始就在南林堡駐防的將士了!
一個都沒有!
當然了,蒙古人也沒好到哪裏去,那一次不是死傷數倍才能夠攻克南林堡啊!
小小一個南林堡,不知道埋葬了蒙古人和大乾陸軍將士的屍骸,有時候,在城下都是能夠聞見血腥味!
作為河套戰略最為重要的一環,河套防線的建設也是第九兵團上下,乃至陸軍最為關注的重點。
河套防線,乃是從大同府治下的右衛縣出發,途徑前明玉林衛舊址、鎮虜衛舊址、赤兒山、雲內、君子津,最後抵達東勝城。
整體走向並不是筆直的一條直線,整體雖然向西,不過是先向西北,然後略微偏向西南,然後再略微偏向西北,前半段大體沿著渾河,中部則是直插黃河,抵達黃河後再沿著黃河前往東勝城。
沿著這麽一條線,大乾陸軍在過去的幾個月裏,先後修築了十四座大小不一的城池,其中最為重要的城池自然是最西端的東勝城。
其次則是玉林城、鎮虜城這兩座比較重要的城池了。
這三座城池,基本都是重兵駐防,東勝城不用說了,規模比較龐大,而玉林城和鎮虜城也是比較重要,雖然說時間有限,重建的城池規模不大,但是駐軍卻是不少,基本都是保持了三千人以上的駐軍。
這幾個城池地處險要,乃是河套防線的重要據點,大乾陸軍自然也是嚴防死守,蒙古人如果有把握打下來,他們之前就打了,但是人家也有自知之明,知道強行攻打這種重兵駐防的城池非常困難,所以他們截斷補給線的時候,往往都是選擇向那些地理位置也比較重要,但是卻沒有重兵把守的城池。
很不巧,南林堡就是屬於這樣的城池。
南林堡剛好位於玉林城的西邊,鎮虜城的東邊,兩城之間,而且地形雖然不說多麽險要,但修城的時候也是特地選擇了一片峽穀地帶。
隻要能夠攻克這裏,就足以切斷玉林和鎮虜城之間的聯係,切斷兩城的聯係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徹底的切斷這一整條補給線。
要切斷補給線,並不是非得要攻克玉林城、鎮虜城這樣的重要城池才可以的,這一百多公裏長的河套防線,隨便切斷某一個點,就能夠把這條防線給攔腰而斷。
大乾陸軍也是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也是開辟其他的補給線,尤其是最為重要的黃河補給線,用來給深入草原的部隊進行補給。
不過黃河冬天會冰凍,注定就無法太過依賴河運,所以他們又是打算從其他地方開辟補給線,但是有些地方山路南行,很難通過陸運進行大規模的補給,尤其是目前大乾陸軍大規模使用的四輪馬車,對道路條件的要求比較大。
因此,從右衛縣再到玉林城,然後到鎮虜城再到東勝城的這一條道路平坦的陸運補給線,依舊是不可獲取的補給線。
要不然,雙方也不會圍繞著這一條補給線進行好幾個月的反複爭奪了。
大城打不了,蒙古人就選擇打小城,按照道理來說,十四座城池裏,除了東勝城、玉林城、鎮虜城是屬於大城之外,其他的十一座城池都差不多,大多都是選擇在具備一定防禦能力的要衝之地建築,規模也都差不多。
但是偏偏南林堡就非常的倒黴,每一次蒙古人想要大規模截斷補給線的時候,都是會打這座城池,他們自然是不知道,第一次打這裏,那純粹是因為巧合,至於第二次乃至連續四次都選擇這裏,那是因為來攻打的次數多了,對附近地形非常熟悉,甚至對南林成的內部結構和設施都是相當的了解,打起來風險、把握大。
如果是換了其他地方,這人生地不熟的,誰知道會不會打著打著就中埋伏了。
軍事行動嘛,在利益都差不多的情況下,自然是優先考慮把握大的,風險小的。
南林堡作為大多時候都是蒙古的優先進攻目標,每一次來攻打的蒙古人都很上心,來的兵力少則五六千,多則上萬,至於少於五六千兵力的話,蒙古人也知道打不下,所以從來就沒有派這麽少兵力來過。
麵對每一次都是蒙古人的重兵進攻,南林堡能夠守住才見鬼了。
這被攻克了後反攻,然後又被攻克,又反攻,這都來來迴迴三次了,這樣的反複爭奪戰鬥,導致雙方死傷慘重無比是很正常的事。
上頭對此地也是越來越重視,持續向此地增兵,到目前為止,南林堡的駐軍倒是有了一千五百人,在曬外十四城裏,算得上是常駐兵力僅次於東勝城、玉林城、鎮虜城三城的城池了。
而且他們還有九門火炮助陣,手榴彈什麽的更是一大堆,防守力量比以往的三次防守作戰的時候都要強悍。
按照羅勤嶽自己的估計,憑借著手底下的這一千五百人的兵力,再加上九門火炮和大量的手榴彈,防守作戰的時候,至少可以抵抗萬人蒙古人的進攻半十天半個月的,打的好一些,甚至能夠擋住一萬五千人的進攻呢。
十天半個月足有友軍來救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