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章 大乾商法典
大乾自從東鎮廟開始,楚行與楚馮氏窮盡典籍,不知道廢了多少心力,可不是為了去讀簡單的帝王將相的故事那麽簡單。
楚行真正的意圖,是去學習一個帝國是如何從無到有,是如何一步步建成的。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楚行發覺,史書之中有一點極其重要,且無論如何都不能忽視的,便是各項製度的建設。
古人言,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製度的救民軍,永遠是一群賊寇。
漢王約法三章進入鹹陽,大軍所到之處與百姓秋毫無犯,不僅得到了百姓的擁戴,同樣蕭何入關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將先前的律法典籍收入囊中,使其成為後來大漢建立的基礎和典範,並延續千年。
這裏的約法三章也好,大漢建立律法製度也罷,都是一種製度建設。
而彼時,大乾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這片陳腐的土地上,開放出極其燦爛的花朵,肯定不是一味摒棄明朝的製度,而是在明朝的基礎上,吸取養分,推陳出新。
楚行從未小瞧我華夏的智慧,至於科舉製度的建設便是極其突出的例子。
經過研究,楚行越發覺得科舉製度的偉大,每當新的王朝建立,通過科舉製度,可以拉取一大片寒門士子,使其走入廟堂為自己所用。
從政治上,可以進一步打擊腐朽的士族,擴大新王朝的統治基礎。
此外,為官的理念深入人心,而借助科舉製度,可以推進教育事業的推進,推廣自己的施政理念,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工具。
一個封建王朝開辦科舉,這幾乎就是一個王朝走向穩固的標誌,同時這些新科士子加入大乾王朝,背後就是數百個乃至數千上萬個這個時代裏的社會骨幹家庭上了大乾王朝的這架馬車。
這年頭,一個學子從來都不是他單獨一個人的,他們背後會有著師友、宗族鄉親。
一個新科士子在揚州這種地方,自然是不算什麽,因為這個地方和北邊的京師一樣,現在是官員滿大街都是,但是這一個新科士子在當地卻是通常都擁有極大的影響力,別說是已經有了中進士的士子了,即便是一個舉人,在當地也擁有極大的影響力,乃是地方上的士紳骨幹力量!
隻要大乾王朝多辦幾次科舉,那麽就會有越來越多的讀書人加入進來,到時候,江南的精英階層,不敢說全部,但是大部分都會直接或者間接加入大乾王朝這個體係,成為明王朝的敵人!
這也是楚行支持開辦科舉,甚至捏著鼻子錄用那些隻會八股文章的讀書人的緣故。
這表麵上是為了人才,但實際上還是為了拉攏各地的精英階層!
大乾王朝自從建立以來,一直都是走在精英階層的對立麵,尤其是在稅收方麵,所采取的‘士紳一體納稅、商稅、農業稅’這三大稅種,幾乎是嚴重打壓了當地的精英階層,並不斷的激起他們或明或暗的反抗。
崇禎三年裏,被大乾王朝抄家滅族的不知凡幾,鎮壓的武裝抗稅也是多如牛毛,殺的那叫一個人頭滾滾,而且殺的大多都是地主、大商人為代表的精英士紳階層。
但是治理天下,也不能一味的靠殺,都把人殺光了他楚行治理誰去啊?
甚至很多時候,在楚行攻城略地的時候,自己身邊兒人也在迅速腐化,墮落為士紳階層,他莫非也一股腦將一起造反的兄弟夥全都殺了不成?
所以科舉,是楚行,也是大乾王朝用來和士紳階層緩和關係的一個重要手段!
這些士紳階層最在乎的是什麽,其實不是土地也不是賺錢,而是當官!
數千年來,華夏大地裏的精英階層,最在乎的還是當官!
沒辦法,數千年來所形成的官本位思想不是那麽容易被扭轉過來的。
楚行現在玩的手段,就是一方麵強行推行各種新政策,並為此大殺特殺,而另外一方麵,也是給予了那些服從大乾王朝統治的士紳階層一個進身之階,通俗一點來形容就是一手大棒一手糖果。
崇禎四年的科舉落下帷幕後,楚行指示今年也要開始準備明年的科舉了!
是的沒錯,楚行是最近幾年裏,每一年都辦一次的科舉,這一方麵是為了拉攏精英階層,另外一方麵也是為了緩解人才的匱乏。
哪怕是楚行心中的人才,乃是童子軍裏的學生,或者是國子監裏的學生,但是偌大一個帝國,需要的官員可不是幾百幾千人,而是成千成萬呢,現在大乾王朝的統治區越拉越大,對官員的需求數量也是越來越大。
尤其是大乾王朝的政權可是直接下鄉的,沒有和明王朝一樣,隻建立到縣一級,一個縣才那麽一丁點的官員而已,大乾王朝裏的官員比例是比較大的。
而且大乾王朝裏是沒有吏這種說法的,但凡是吃皇糧的,都有著官身,哪怕是最低級的科員或者是巡警,也都是有著從九品的官身!
這也是讓不少人都誤會大乾王朝官員眾多,但實際上,並不存在這種事實,因為大乾王朝實際上是和明王朝的官、吏合二為一了。
雖然和明王朝時期對比會增加人員薪資的開支,但是增加的並不多,因為明王朝的這些人雖然不從朝廷裏拿錢,但依舊是需要拿工資的啊,工資那裏來呢,還不是從民脂民膏裏來。
而現在大乾王朝實施嚴厲的稅收製度,並實施國稅以及地稅分離的製度,地方上的官員們的薪資,實際上大部分都是地方財政自行承擔的,中央財政隻是承擔了極小的一部分。
因此並沒有加深財政的壓力,更加沒有加重民眾的稅收負擔!
不過也隻有大乾王朝這種全新的王朝才能建立這樣的製度了,如果是讓明王朝也進行這樣的改革,分分鍾把朱家王朝給改革掉!
但是楚行呢,對現有的大乾各種製度依舊是有所不滿,現在的大乾王朝的各項製度,依舊沒有達到他所設想的理想裝填。
比如最為重要的稅收製度,現在的稅收種類還是太少了,隻有商稅、農業稅、關稅、鹽稅等幾個大稅種,而其中比較重要的商稅,並沒有分的太過詳細。
唯一比較完善的也就隻有關稅了,因為大乾的關稅乃是直接從零開始建設的,沒有任何的前朝參照,從一開始就是根據不同的貨物征收不同比例的進口稅以及出口稅!
而且關稅不歸屬地方,直接收入中央財政!
但是商稅的話,當時是采用了簡單的一刀切,主要是由商鋪、作坊的營業稅以及各關卡的稅收所組成,而營業稅基本是固定的,內地關稅也是征收的比較簡單粗暴,過一個稅卡商人就要繳納一次的稅收。
所以楚行近期是準備對商稅進行詳細劃分!
但是對商稅進行詳細劃分之前,大乾王朝還是有另外一項工作要做,那就是在大乾律的基礎上,延伸製作出大乾商法典。
法律是實現社會目的的手段,其功能在於引導人們的行為。
大乾王朝在草創初期,受限於眾多局限大乾王朝的各項製度是極其不完善的,很多製度都帶著濃鬱的戰時體製和鄉村色彩。
後來楚行雖然逐步對大乾王朝的各種體製進行了改革,比如建立內閣,完善律法,
但是那隻是適合當時的情況,與大乾現在的情況,又逐漸不相符了。
所以大乾推出適合的商法典,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不過前期的工作,商法典的詳細製定楚行是沒有時間來處理的,乃是內閣的法務部和商部經過商議後,並請示了楚行能的意見後,由刑部、禦史台、大理寺聯合起草的。
楚行看到這部厚厚一大本的商法典後,雖然有些頭疼,但是他還是仔細看了起來,他需要知道三司製定的這一部大乾商法典,到底合不合格,有沒有聽從自己當初的提議。
大乾王朝的律法,前期基本都是照搬大明律的,不過後來則是進行大範圍的改動,一些不符合大乾王朝實際情況的就是被刪改了,而如今的大乾商法典,也是有著大明律部分關於商業的痕跡,不過已經是很少了。
整個大乾商法典,分為兩大部分,一個是對商人的規範,稱之為商人律,而另外一部分,則是對經營主體,也就是公司這一類機構進行的規範,稱之為公司律。
前者商人律一共擁有十八條,很多都是通常意義上的規範,但是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商人律裏並沒有和明王朝裏那樣,強行規定要入商籍,並且禁製商人參加科舉的權力。
因為作為大乾各項律法的總綱,大乾律早已經是在第八條明確規定:大乾子民按其所願,皆可從事種地、讀書、從軍、經商、為官等行業,任何人不得阻攔之,也就是說,這一條實際上是廢除了明太祖搞出來的什麽籍貫區別對待的製度。
但是這個時代,對於賤籍的歧視還是存在的,隻不過沒有明文規定而已,而是社會上的整體風氣,如戲子等下九流的人群,他們的社會地位從古至今都高不到那裏去,在大乾王朝治下也不例外。
相對於商人律隻有十八條,公司律則是要多的多,林林總總竟然是達到了三百多條。
而這個大乾商法典,也就是為當代的商人們該如何經商做出了一定程度的主導,並且引導當代的這些一些手工作坊逐漸過渡到近代公司的行列來。
楚行簡單的翻閱了後,覺得可行,也就是正式批準,並詔令向全天下頒發!
而大乾商法典的頒發,幾乎是在瞬間裏就是引爆了治下之地的輿論,尤其是在士紳階層裏的議論。
別驚訝,為啥大乾商法典會引起士紳階層的議論,很簡單,因為這年頭的商人,其實是和地主不分家的,而地主又是讀書人的一大群體,而讀書人又是學子,當官的主力,也就是士紳。
也就是說,實際上地主、商人、讀書人不分家的。
蘇州城裏,蘇州城裏的中等海商之一藺家的府邸裏,藺家的家主以及幾個高層族人,正在和一群掌櫃們商討著大乾商法典可能給他們帶來的影響!
“東家,這個商法典我們已經是詳細看過了,這個商法典和我們之前預料的不一樣,並沒有對經商進行限製,如果是從事海貿和實業反而還會受到鼓勵。”
“也不能說沒有限製,現在如果要從商的話,就得需要去官府的衙門進行登記,成立公司後才能夠從事一些相關的行業了,不過小的已經打聽過了,現在這這登記的費用非常的低廉,也不用額外繳納什麽稅費!反而相比之下,比起大乾商改更加簡便,可以理解為大乾商改的進一步推進。”
“其他行業先不管,對海貿是怎麽一個規定章程?”
下頭的一個掌櫃道:“如今官府規定,要從事海貿,就需要先去登記注冊,然後官府發放經營許可證,這個許可證並不需要額外繳納什麽費用,隻要能夠提交足夠實力的證明,就能夠拿到這個海貿許可證,有了這個海貿許可證後,我們的船隊就能夠沒有障礙的出入蘇州和揚州這兩個通商港口!”
“這樣的話,和以往倒是變動不大!”
底下人說著這些的時候,藺家家主藺華蓋也是正在沉思著,他們藺家乃是標準的士紳家庭,家中以書香門第自詡,家中也是有著眾多的讀書人,他藺華蓋自己就是一個明王朝的舉人,他的幼子也是明朝的秀才,擁有田地數千畝之多。
同時藺家還擁有大量的商鋪以及一支遠海船隊。
也就是說,藺家其實還是一家海商,麾下擁有五條大海船,來往於南洋各地。
偽乾崛起後攻占了蘇州,藺家自然也是進行了風險的攤薄,他的長子已經是被他打發走了,同時帶走的還有一部分族人以及大量的錢財,在大明的地盤置地。
不過他自己卻是留在了蘇州繼續坐鎮,畢竟他藺家的根基是在蘇州,離開了蘇州,他藺家的資產瞬間就能夠縮水十之八九。
萬幸的是,偽乾賊軍攻克了蘇州後,並沒有為難城內的士紳,隻要老老實實做生意過日子,繳納稅收,那麽基本不會受到太大的威脅,隻是一開始覺得這大乾的稅收多了些,不僅僅田畝要全部繳納稅收,商稅也是極重。
但是繳納了稅收後,藺家卻是發現,他們在大乾治下從商,盈利非但沒有比以往少,而且還增加了不少。
因為稅收雖然交的多了,但是卻不用為了拉攏關係到處打點,也沒有繳納亂七八糟的苛捐雜稅,而且大乾王朝大開海貿,對海貿非但不禁製,反而是大力支持。
這樣一來,過去半年裏,藺家的商行是日進鬥金啊!
現在,藺家也是準備大幹一場,連新船都已經是訂購了兩艘,甚至為了籌集購置貨物的資金,連家中原有的田地都是出售了一批。
反正現在這些田地也要交稅了,而且出產也沒有多少,區區田產的收入和海貿比起來,那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準備大幹一場的藺家,自然是無比關心現在蘇州府的新主人,大乾王朝對待商業事務的政策動向了。
大乾商法典剛頒發呢,他們就是直接抄錄了一份,然後進行鑽研。
而看過之後,雖然覺得以後從商限製甚多,但是隻要辦理了各項的許可文書,照章納稅,比以往甚至還要更加的方便。
至於納稅,別說是這商法典已經出來了,就算是沒有出來的時候,藺家也沒有那個膽子偷稅漏稅啊!
過去一年裏,他藺華蓋可是看到了太多想要偷稅漏稅的人家最後落得被抄家滅族的下場!
在大乾王朝治下,有兩件事是不能幹的,第一個是造反,第二個就是偷稅漏稅!
而對於普通人來說,造反這種事和他們其實沒啥關係,所以相對來說,偷稅漏稅和他們的關係更大,他們的感觸也更深。
因此某種程度上來說,在大乾治下,不能幹的事隻有一件:偷稅漏稅!
大乾王朝的稅務稽查隊,那可不是好惹的,讓他們抓住了偷稅漏稅的把柄,那可不僅僅是罰款了事,而是會家破人亡的。
以前大家都說抄家的縣令,滅族的知府,但是現在?
抄家滅族的都是稅務大隊!
當然了,即便是如此嚴苛的稅務製度,也是有人會鋌而走險想要偷稅漏稅的,對此稅務大隊也是毫不手軟,發現一起就是抄家一起。
藺家,他們走正途賺的錢就不少了,而且他藺華蓋為人謹慎,自然是不會幹這些事。
如今這蘇州的天已經不一樣了,直接上下打點就能夠撈上眾多好處的事已經是沒有了,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你送出去打點的錢,那些當官的收了,但是一轉身就和你翻臉,然後抄家滅族。
用眾多士紳的話來說就是:這些偽乾官員,太不要臉了!
前腳收賄賂,後腳就抄家,這是稅務大隊所帶起來的風潮,後來楚行幹脆很體貼的下了一道非正式的口諭:但凡是受賄的官員,如果主動上報,受賄所得隻需要上繳國庫一半,剩下的一半即可作為官員合法所得,同時記功,升遷優先考慮。
所以對於大乾王朝的官員們來說,如果他藺華蓋給他們送去了一萬兩銀子,他們會很高興的收下,然後主動上報,並把藺華蓋抄家滅族,這一萬兩銀子裏的五千兩瞬間就會變成朝廷承認的合法收入,同時還能立下一個大功勞,這種好事到那找去!
這也就是說,在大乾王朝,官員的受賄所得,隻要主動上報,那是合法收入!
因此現在的大乾官員們,是巴不得有官員來向他們行賄,這樣升官發財一舉兩得!
可惜的是,傻乎乎的冤大頭以前還有不少,現在卻已經是沒有幾個了,藺華蓋自然是不傻,他寧願交重稅也不向那些該死的偽乾官員行賄。
現在的藺華蓋就希望老老實實的做生意,趁著現在的大乾王朝開放海禁,支持商貿的情況下,購入多幾艘的海船,然後跑多幾趟南洋,賺取更多的銀子。
畢竟現在誰也不知道以後大乾王朝的政策會不會,而且大乾王朝還能夠維持多久,啥時候會被明王朝滅掉也不知道,所以藺華蓋是希望趁著這個時間狠賺一波,至於以後,哪怕是政策變了,大乾已經滅亡了,但是賺進口袋的銀子卻還是他藺家的。
當即他就是對下頭的幾個掌櫃道:“你們再詳細的議論,然後去官府那邊注冊,務必要把海貿許可證給辦下來!”
下頭的幾個掌櫃們自然是應聲稱是!
大乾自從東鎮廟開始,楚行與楚馮氏窮盡典籍,不知道廢了多少心力,可不是為了去讀簡單的帝王將相的故事那麽簡單。
楚行真正的意圖,是去學習一個帝國是如何從無到有,是如何一步步建成的。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楚行發覺,史書之中有一點極其重要,且無論如何都不能忽視的,便是各項製度的建設。
古人言,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製度的救民軍,永遠是一群賊寇。
漢王約法三章進入鹹陽,大軍所到之處與百姓秋毫無犯,不僅得到了百姓的擁戴,同樣蕭何入關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將先前的律法典籍收入囊中,使其成為後來大漢建立的基礎和典範,並延續千年。
這裏的約法三章也好,大漢建立律法製度也罷,都是一種製度建設。
而彼時,大乾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這片陳腐的土地上,開放出極其燦爛的花朵,肯定不是一味摒棄明朝的製度,而是在明朝的基礎上,吸取養分,推陳出新。
楚行從未小瞧我華夏的智慧,至於科舉製度的建設便是極其突出的例子。
經過研究,楚行越發覺得科舉製度的偉大,每當新的王朝建立,通過科舉製度,可以拉取一大片寒門士子,使其走入廟堂為自己所用。
從政治上,可以進一步打擊腐朽的士族,擴大新王朝的統治基礎。
此外,為官的理念深入人心,而借助科舉製度,可以推進教育事業的推進,推廣自己的施政理念,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工具。
一個封建王朝開辦科舉,這幾乎就是一個王朝走向穩固的標誌,同時這些新科士子加入大乾王朝,背後就是數百個乃至數千上萬個這個時代裏的社會骨幹家庭上了大乾王朝的這架馬車。
這年頭,一個學子從來都不是他單獨一個人的,他們背後會有著師友、宗族鄉親。
一個新科士子在揚州這種地方,自然是不算什麽,因為這個地方和北邊的京師一樣,現在是官員滿大街都是,但是這一個新科士子在當地卻是通常都擁有極大的影響力,別說是已經有了中進士的士子了,即便是一個舉人,在當地也擁有極大的影響力,乃是地方上的士紳骨幹力量!
隻要大乾王朝多辦幾次科舉,那麽就會有越來越多的讀書人加入進來,到時候,江南的精英階層,不敢說全部,但是大部分都會直接或者間接加入大乾王朝這個體係,成為明王朝的敵人!
這也是楚行支持開辦科舉,甚至捏著鼻子錄用那些隻會八股文章的讀書人的緣故。
這表麵上是為了人才,但實際上還是為了拉攏各地的精英階層!
大乾王朝自從建立以來,一直都是走在精英階層的對立麵,尤其是在稅收方麵,所采取的‘士紳一體納稅、商稅、農業稅’這三大稅種,幾乎是嚴重打壓了當地的精英階層,並不斷的激起他們或明或暗的反抗。
崇禎三年裏,被大乾王朝抄家滅族的不知凡幾,鎮壓的武裝抗稅也是多如牛毛,殺的那叫一個人頭滾滾,而且殺的大多都是地主、大商人為代表的精英士紳階層。
但是治理天下,也不能一味的靠殺,都把人殺光了他楚行治理誰去啊?
甚至很多時候,在楚行攻城略地的時候,自己身邊兒人也在迅速腐化,墮落為士紳階層,他莫非也一股腦將一起造反的兄弟夥全都殺了不成?
所以科舉,是楚行,也是大乾王朝用來和士紳階層緩和關係的一個重要手段!
這些士紳階層最在乎的是什麽,其實不是土地也不是賺錢,而是當官!
數千年來,華夏大地裏的精英階層,最在乎的還是當官!
沒辦法,數千年來所形成的官本位思想不是那麽容易被扭轉過來的。
楚行現在玩的手段,就是一方麵強行推行各種新政策,並為此大殺特殺,而另外一方麵,也是給予了那些服從大乾王朝統治的士紳階層一個進身之階,通俗一點來形容就是一手大棒一手糖果。
崇禎四年的科舉落下帷幕後,楚行指示今年也要開始準備明年的科舉了!
是的沒錯,楚行是最近幾年裏,每一年都辦一次的科舉,這一方麵是為了拉攏精英階層,另外一方麵也是為了緩解人才的匱乏。
哪怕是楚行心中的人才,乃是童子軍裏的學生,或者是國子監裏的學生,但是偌大一個帝國,需要的官員可不是幾百幾千人,而是成千成萬呢,現在大乾王朝的統治區越拉越大,對官員的需求數量也是越來越大。
尤其是大乾王朝的政權可是直接下鄉的,沒有和明王朝一樣,隻建立到縣一級,一個縣才那麽一丁點的官員而已,大乾王朝裏的官員比例是比較大的。
而且大乾王朝裏是沒有吏這種說法的,但凡是吃皇糧的,都有著官身,哪怕是最低級的科員或者是巡警,也都是有著從九品的官身!
這也是讓不少人都誤會大乾王朝官員眾多,但實際上,並不存在這種事實,因為大乾王朝實際上是和明王朝的官、吏合二為一了。
雖然和明王朝時期對比會增加人員薪資的開支,但是增加的並不多,因為明王朝的這些人雖然不從朝廷裏拿錢,但依舊是需要拿工資的啊,工資那裏來呢,還不是從民脂民膏裏來。
而現在大乾王朝實施嚴厲的稅收製度,並實施國稅以及地稅分離的製度,地方上的官員們的薪資,實際上大部分都是地方財政自行承擔的,中央財政隻是承擔了極小的一部分。
因此並沒有加深財政的壓力,更加沒有加重民眾的稅收負擔!
不過也隻有大乾王朝這種全新的王朝才能建立這樣的製度了,如果是讓明王朝也進行這樣的改革,分分鍾把朱家王朝給改革掉!
但是楚行呢,對現有的大乾各種製度依舊是有所不滿,現在的大乾王朝的各項製度,依舊沒有達到他所設想的理想裝填。
比如最為重要的稅收製度,現在的稅收種類還是太少了,隻有商稅、農業稅、關稅、鹽稅等幾個大稅種,而其中比較重要的商稅,並沒有分的太過詳細。
唯一比較完善的也就隻有關稅了,因為大乾的關稅乃是直接從零開始建設的,沒有任何的前朝參照,從一開始就是根據不同的貨物征收不同比例的進口稅以及出口稅!
而且關稅不歸屬地方,直接收入中央財政!
但是商稅的話,當時是采用了簡單的一刀切,主要是由商鋪、作坊的營業稅以及各關卡的稅收所組成,而營業稅基本是固定的,內地關稅也是征收的比較簡單粗暴,過一個稅卡商人就要繳納一次的稅收。
所以楚行近期是準備對商稅進行詳細劃分!
但是對商稅進行詳細劃分之前,大乾王朝還是有另外一項工作要做,那就是在大乾律的基礎上,延伸製作出大乾商法典。
法律是實現社會目的的手段,其功能在於引導人們的行為。
大乾王朝在草創初期,受限於眾多局限大乾王朝的各項製度是極其不完善的,很多製度都帶著濃鬱的戰時體製和鄉村色彩。
後來楚行雖然逐步對大乾王朝的各種體製進行了改革,比如建立內閣,完善律法,
但是那隻是適合當時的情況,與大乾現在的情況,又逐漸不相符了。
所以大乾推出適合的商法典,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不過前期的工作,商法典的詳細製定楚行是沒有時間來處理的,乃是內閣的法務部和商部經過商議後,並請示了楚行能的意見後,由刑部、禦史台、大理寺聯合起草的。
楚行看到這部厚厚一大本的商法典後,雖然有些頭疼,但是他還是仔細看了起來,他需要知道三司製定的這一部大乾商法典,到底合不合格,有沒有聽從自己當初的提議。
大乾王朝的律法,前期基本都是照搬大明律的,不過後來則是進行大範圍的改動,一些不符合大乾王朝實際情況的就是被刪改了,而如今的大乾商法典,也是有著大明律部分關於商業的痕跡,不過已經是很少了。
整個大乾商法典,分為兩大部分,一個是對商人的規範,稱之為商人律,而另外一部分,則是對經營主體,也就是公司這一類機構進行的規範,稱之為公司律。
前者商人律一共擁有十八條,很多都是通常意義上的規範,但是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商人律裏並沒有和明王朝裏那樣,強行規定要入商籍,並且禁製商人參加科舉的權力。
因為作為大乾各項律法的總綱,大乾律早已經是在第八條明確規定:大乾子民按其所願,皆可從事種地、讀書、從軍、經商、為官等行業,任何人不得阻攔之,也就是說,這一條實際上是廢除了明太祖搞出來的什麽籍貫區別對待的製度。
但是這個時代,對於賤籍的歧視還是存在的,隻不過沒有明文規定而已,而是社會上的整體風氣,如戲子等下九流的人群,他們的社會地位從古至今都高不到那裏去,在大乾王朝治下也不例外。
相對於商人律隻有十八條,公司律則是要多的多,林林總總竟然是達到了三百多條。
而這個大乾商法典,也就是為當代的商人們該如何經商做出了一定程度的主導,並且引導當代的這些一些手工作坊逐漸過渡到近代公司的行列來。
楚行簡單的翻閱了後,覺得可行,也就是正式批準,並詔令向全天下頒發!
而大乾商法典的頒發,幾乎是在瞬間裏就是引爆了治下之地的輿論,尤其是在士紳階層裏的議論。
別驚訝,為啥大乾商法典會引起士紳階層的議論,很簡單,因為這年頭的商人,其實是和地主不分家的,而地主又是讀書人的一大群體,而讀書人又是學子,當官的主力,也就是士紳。
也就是說,實際上地主、商人、讀書人不分家的。
蘇州城裏,蘇州城裏的中等海商之一藺家的府邸裏,藺家的家主以及幾個高層族人,正在和一群掌櫃們商討著大乾商法典可能給他們帶來的影響!
“東家,這個商法典我們已經是詳細看過了,這個商法典和我們之前預料的不一樣,並沒有對經商進行限製,如果是從事海貿和實業反而還會受到鼓勵。”
“也不能說沒有限製,現在如果要從商的話,就得需要去官府的衙門進行登記,成立公司後才能夠從事一些相關的行業了,不過小的已經打聽過了,現在這這登記的費用非常的低廉,也不用額外繳納什麽稅費!反而相比之下,比起大乾商改更加簡便,可以理解為大乾商改的進一步推進。”
“其他行業先不管,對海貿是怎麽一個規定章程?”
下頭的一個掌櫃道:“如今官府規定,要從事海貿,就需要先去登記注冊,然後官府發放經營許可證,這個許可證並不需要額外繳納什麽費用,隻要能夠提交足夠實力的證明,就能夠拿到這個海貿許可證,有了這個海貿許可證後,我們的船隊就能夠沒有障礙的出入蘇州和揚州這兩個通商港口!”
“這樣的話,和以往倒是變動不大!”
底下人說著這些的時候,藺家家主藺華蓋也是正在沉思著,他們藺家乃是標準的士紳家庭,家中以書香門第自詡,家中也是有著眾多的讀書人,他藺華蓋自己就是一個明王朝的舉人,他的幼子也是明朝的秀才,擁有田地數千畝之多。
同時藺家還擁有大量的商鋪以及一支遠海船隊。
也就是說,藺家其實還是一家海商,麾下擁有五條大海船,來往於南洋各地。
偽乾崛起後攻占了蘇州,藺家自然也是進行了風險的攤薄,他的長子已經是被他打發走了,同時帶走的還有一部分族人以及大量的錢財,在大明的地盤置地。
不過他自己卻是留在了蘇州繼續坐鎮,畢竟他藺家的根基是在蘇州,離開了蘇州,他藺家的資產瞬間就能夠縮水十之八九。
萬幸的是,偽乾賊軍攻克了蘇州後,並沒有為難城內的士紳,隻要老老實實做生意過日子,繳納稅收,那麽基本不會受到太大的威脅,隻是一開始覺得這大乾的稅收多了些,不僅僅田畝要全部繳納稅收,商稅也是極重。
但是繳納了稅收後,藺家卻是發現,他們在大乾治下從商,盈利非但沒有比以往少,而且還增加了不少。
因為稅收雖然交的多了,但是卻不用為了拉攏關係到處打點,也沒有繳納亂七八糟的苛捐雜稅,而且大乾王朝大開海貿,對海貿非但不禁製,反而是大力支持。
這樣一來,過去半年裏,藺家的商行是日進鬥金啊!
現在,藺家也是準備大幹一場,連新船都已經是訂購了兩艘,甚至為了籌集購置貨物的資金,連家中原有的田地都是出售了一批。
反正現在這些田地也要交稅了,而且出產也沒有多少,區區田產的收入和海貿比起來,那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準備大幹一場的藺家,自然是無比關心現在蘇州府的新主人,大乾王朝對待商業事務的政策動向了。
大乾商法典剛頒發呢,他們就是直接抄錄了一份,然後進行鑽研。
而看過之後,雖然覺得以後從商限製甚多,但是隻要辦理了各項的許可文書,照章納稅,比以往甚至還要更加的方便。
至於納稅,別說是這商法典已經出來了,就算是沒有出來的時候,藺家也沒有那個膽子偷稅漏稅啊!
過去一年裏,他藺華蓋可是看到了太多想要偷稅漏稅的人家最後落得被抄家滅族的下場!
在大乾王朝治下,有兩件事是不能幹的,第一個是造反,第二個就是偷稅漏稅!
而對於普通人來說,造反這種事和他們其實沒啥關係,所以相對來說,偷稅漏稅和他們的關係更大,他們的感觸也更深。
因此某種程度上來說,在大乾治下,不能幹的事隻有一件:偷稅漏稅!
大乾王朝的稅務稽查隊,那可不是好惹的,讓他們抓住了偷稅漏稅的把柄,那可不僅僅是罰款了事,而是會家破人亡的。
以前大家都說抄家的縣令,滅族的知府,但是現在?
抄家滅族的都是稅務大隊!
當然了,即便是如此嚴苛的稅務製度,也是有人會鋌而走險想要偷稅漏稅的,對此稅務大隊也是毫不手軟,發現一起就是抄家一起。
藺家,他們走正途賺的錢就不少了,而且他藺華蓋為人謹慎,自然是不會幹這些事。
如今這蘇州的天已經不一樣了,直接上下打點就能夠撈上眾多好處的事已經是沒有了,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你送出去打點的錢,那些當官的收了,但是一轉身就和你翻臉,然後抄家滅族。
用眾多士紳的話來說就是:這些偽乾官員,太不要臉了!
前腳收賄賂,後腳就抄家,這是稅務大隊所帶起來的風潮,後來楚行幹脆很體貼的下了一道非正式的口諭:但凡是受賄的官員,如果主動上報,受賄所得隻需要上繳國庫一半,剩下的一半即可作為官員合法所得,同時記功,升遷優先考慮。
所以對於大乾王朝的官員們來說,如果他藺華蓋給他們送去了一萬兩銀子,他們會很高興的收下,然後主動上報,並把藺華蓋抄家滅族,這一萬兩銀子裏的五千兩瞬間就會變成朝廷承認的合法收入,同時還能立下一個大功勞,這種好事到那找去!
這也就是說,在大乾王朝,官員的受賄所得,隻要主動上報,那是合法收入!
因此現在的大乾官員們,是巴不得有官員來向他們行賄,這樣升官發財一舉兩得!
可惜的是,傻乎乎的冤大頭以前還有不少,現在卻已經是沒有幾個了,藺華蓋自然是不傻,他寧願交重稅也不向那些該死的偽乾官員行賄。
現在的藺華蓋就希望老老實實的做生意,趁著現在的大乾王朝開放海禁,支持商貿的情況下,購入多幾艘的海船,然後跑多幾趟南洋,賺取更多的銀子。
畢竟現在誰也不知道以後大乾王朝的政策會不會,而且大乾王朝還能夠維持多久,啥時候會被明王朝滅掉也不知道,所以藺華蓋是希望趁著這個時間狠賺一波,至於以後,哪怕是政策變了,大乾已經滅亡了,但是賺進口袋的銀子卻還是他藺家的。
當即他就是對下頭的幾個掌櫃道:“你們再詳細的議論,然後去官府那邊注冊,務必要把海貿許可證給辦下來!”
下頭的幾個掌櫃們自然是應聲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