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擴充


    大乾目前的處境,其實相當尷尬,雖然與偽明的戰事多以勝利而告終,且占據著為偽明的財稅重地,甚至楚行所能掌控的直接財富,比燕京的崇禎皇帝都要多。


    但是從地理位置上來講,大乾幾乎所有的地盤都沿海,幾乎隨時處於大明的打擊範圍之內,這是鄭家忙著向某島移民,擴充實力,同時還要與西方人爭雄,暫時沒時間打理自己的事情,不然自己的日子絕對不好過。


    而且大乾的領土過於狹長,如同前文所言,如此狹長的領土,隻要大明派出幾支精兵強將,便能使得大乾首尾不得兼顧,甚至於如同朱大典一般,掐住大乾的七寸,就能將大乾活活掐死。


    此外,便是人心的認可上,說到底現如今的整體社會形態,是地主階級掌握著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掌控者人心。


    楚行的那一套理論,其實非常單薄,雖然他在努力的改變人心,改變普通人民群眾的生活,爭取民心。


    但是楚行很清楚,絕大多數的老百姓是善良卻容易被人誤導的。


    這一點,在河南民勇激烈的與大乾對抗就能看得出來,老百姓並不一定認可大乾的治國綱領。


    在一定程度上來講,楚行是靠軍隊,是靠一次次勝利,強行帶動大乾發展。


    所以對於湖廣這一塊地方,楚行是必須拿下,卻有不得不承認,是困難重重的。


    雖然楚行擊敗了朱大典,擊退了孫承宗,但是馬世英和劉宇烈的力量並未受到重損,而在這個過程中,海上鄭家的力量正在蒸蒸日上,那邊兒的何騰蛟和孫傳庭正在積蓄力量。


    這也是楚行為何在形勢大好的情況下,非要壓著主力部隊修整。


    因為當下的楚行,不敢讓自己有一場大敗。


    在擊敗了朱大典、孫承宗的主力部隊,瓦解了偽明的圍剿之勢時,如果乘著士氣高昂,發起進攻,固然可以攻城略地,但是除了基礎比較好的山東方麵軍可以稍有餘力之外,其他部隊早就成了強弩之末,而且很多部隊處於一眾不滿編的狀態,火器非常缺乏,這樣即便是進攻,也隻能是一時的勝利,很容易在進攻力量被靠近之時,出現意外情況。


    萬一主力部隊打的筋疲力竭,何騰蛟率領幾萬精銳殺過來怎麽辦?


    別以為這種事情不可能,這種事情的可能性非常高。


    實際上,人家明軍也不是傻子,吃了那麽多敗仗,人家早就漲了心眼了。


    現在已經很少有膽大妄為的明軍軍官跟偽乾硬碰硬了。


    如今不論是南直、湖廣、河南方向的明軍都已經開始玩套路了,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跟大乾的將士打野戰。


    就算是要打,也是集中兵力打埋伏。


    就和前一段時間,何騰蛟率領本部兵馬,與孫傳庭打配合,埋伏大乾軍隊一樣。


    可以說是最近大明方麵打的最暢快的一戰。


    哪怕是明軍的損失也非常慘重,但是不管是從戰術和戰略角度而言,當時明軍都算是取得了不小的勝利。


    除了集中優勢兵力打埋伏外,現在明軍將領最喜歡的就是死守城池,等偽乾賊軍主動來攻,利用堅城來抵消偽乾賊軍的火器優勢,同時還能夠為後方爭取時間。


    因為即便以救民軍的戰鬥力,要想攻克一座明軍嚴防死守的城池,也不是一件輕易的事。


    要麽是付出重大的傷亡,要麽是耗費大量的時間。


    而這些,都是明軍所樂於看見的。


    基於上述所麵臨的困難,楚行才是暫停了湖廣前線的持續進攻,而是讓部隊開始休整,並給部隊配屬更多的火器,尤其是攻城所用的火炮。


    通過這段時間的努力,楚行可謂是舉國之力為支撐,為軍隊提升戰鬥力而努力。


    同時,楚行不斷派出商人、情報人員滲透到湖廣區域,搜集馬世英手下軍隊的具體數據,了解當地百姓的情況。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大乾不能打沒有把握的仗。從目前來看,馬世英具體指揮能力如何,暫且不知。


    但是其運籌帷幄,籌措糧餉物資的本事確實不俗。


    所以楚行急需知道,馬世英手下的人員情況,並且想盡一切辦法腐蝕當地的官員和將領。


    甚至,連當地的山川地形圖,都必須精確到不能再精確。


    此外,便是暗中發展救民會勢力。


    雖然說,湖廣熟,天下足。


    但是因為馬世英源源不斷的搜集物資,致使百姓和小地主破產的不計其數。


    而大乾的民會則悄無聲息的出現在湖廣,雖然未必是打著民會的名頭,但是幫主窮苦大眾,伸張正義,暗中繼續力量還是可以的。


    外功做好的同時,則苦練內功。


    在大乾內部改革逐漸順暢的同時,源源不斷的物資湧入軍中,目前大乾王朝已經是初步完成了對六個步兵師以及五個暫編團、兩個混成團的整編任務,從步兵到炮兵再到輜重兵都是一律滿員。


    甚至是因為新兵還在源源不斷的訓練並補充部隊,楚行甚至是特別設立了三個補充旅。


    補充旅這個名號,還是楚行看抗戰劇時候了解到的。


    所謂補充旅的最大任務就是繼續訓練剛從新兵營出來的新兵們,隨時為前線的主力部隊提供兵員補充,其編製並不歸屬各主力師,而是直接嫡屬於大都督府訓練和指揮。


    這種補充旅的士兵,清一色都是那些剛剛完成了新兵訓練的新兵,而且裏頭除了充當教官任務的軍官以及士官外,並沒有其他骨幹老兵了,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就是一個進階版本的新兵訓練營。


    這種補充旅平日裏並不承擔主要的作戰任務,頂多就是在後方駐防,掩護補給線,剿剿匪之類的,除非是前線大軍慘敗了,要不然的話他們是不會上戰場的。


    他們的裝備大多也都是二線裝備,雖然按說刀劍長矛弓箭,乃至火槍火炮都有,不過都是一些二線裝備,火炮大多是繳獲自明軍的虎蹲炮、將軍炮,火槍都是一線部隊裏用過的舊火槍,盔甲更是樣子貨,刀劍長矛大多也質量不咋滴。


    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這種補充旅雖然號稱旅,但實際上人數比一個步兵旅還要多,但是卻是兵種齊全,簡直就是一個縮小版本的步兵師,或者說是混成旅的編製。


    具體下來是轄有兩個補充團、一個輜重團、一個炮兵營、一個騎兵營以及各類輔助部隊,如果是滿編製的話,人數怕是要達到近萬人了。


    但是不僅僅是士兵都是清一色的新兵,就連那些基層軍官們,大多也都是剛從講武堂畢業的菜鳥軍官,一個個理論水平嘎嘎響,實際能力卻不一而足。


    這種補充旅,其實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楚行為了如今新兵訓練時間過少,但是兵力又緊張,時間更緊張所做出的一種變通選擇。


    當然了,英雄不問出去,當年王武耀還出身於補充1旅呢。雖然是補充旅,但是與治安軍那種舊式軍隊有著天壤之別,在關鍵時刻,未必就不能爆發出不一樣的戰鬥力。


    目前新兵營裏的新兵,隻有一個月的基礎訓練時間,而這個時間其實並不夠讓一個士兵完成所有的訓練,所以在現有的各師各團完成整編後,楚行就是開始著手提高士兵的訓練時間了。


    直接增加新兵營裏的訓練時間是不可取的,因為大乾王朝沒有足夠的時間讓新兵訓練三個月後再上戰場,尤其是在大規模進攻湖廣戰役在即的時候。


    所以就是弄出來了補充旅這種一半是新兵營,一半是正規軍編製的產物。


    今年下半年開始,大乾王朝招募、訓練兵員的流程就會發生變化了。


    以救民軍陸軍為例。


    他們首先會從大乾治下的區域招募合格的兵員,並對兵員有著幾乎苛刻的要求。


    比如身高必須在一米五五以上,舉重超過六十斤,一個小時可以可以負重十五裏,身體強壯,沒有傳染病,沒有刺青,年齡滿十六周歲,最高不超過四十周歲。


    有一技之長,或者有一定文化知識,可以降低要求。


    而所謂的一技之長,也不是那麽容易滿足的。比如神射手、會使用火炮、會騎馬都是相當難的事情。


    此外,還有一個原則性條件,那就是身份必須清白。


    想要加入救民軍,要經過救民會的審核,當地政府的審核,軍情司的調查,有過偷稅漏稅的不要,有過作奸犯科的不要。


    此外,還必須有村長、救民會基層組織推薦、稅務官、當地的巡捕這幾類人之一的推薦。


    相比之下,農村人口參軍比城市人口要簡單許多。


    倒不是楚行鄙視城市人口,因為此時,城市人口要麽就是商人和小市民,身上多一股油滑之氣。


    當然了,奴仆、工人、佃戶也不是沒有參軍的機會,但是這些被人欺壓的人群,往往是大乾救助的對象,他們在加入軍隊之前,身份已經有了一定的變化。大乾從始至終,都保留著給窮人分配土地的傳統,並且有專門的扶貧司照顧。


    這些人想要加入軍隊,也是有扶貧司和街道救民會給提供證明。


    這麽嚴厲的新兵招募條件,實際上經過最近一年多的招募,大乾老區合格兵員基本已經臨近枯竭了。


    不過大乾王朝還在持續對外擴張中,這新兵總是會有的。


    這些新兵們成功入選後,就會被陸軍部的文職軍官接走,然後以鎮、縣的行政編製亦或是區、街道(坊)為基礎,編成排、隊、營等,然後移交給大都督府訓練司。


    訓練司將會把這些通過選拔的新兵送入在各地的新兵營,目前山東地區有三個新兵營、南直隸有四個、徐州一個、河南一個、北直隸一個。


    雖然河南和北直隸那是大明的地盤,但是大乾自然有辦法,吸納他們的年輕人加入大乾。當然,北直隸、河南的新兵營的具體位置是機密,隻有兵部和大都督府知曉。


    楚行還有意開辟遼東新兵營,為未來的戰事做準備。


    在新兵營裏,他們會先進行營養補充、體能訓練、隊列訓練,基本作戰技巧的訓練、同時接受基本文化課程,主要是學習大乾官話,同時也學習一些簡單常用字和算學。


    完成一個月的基礎訓練後,根據個人意願以及天賦、學習能力,分為詳細兵種,比如火槍兵、長矛兵、刀盾兵、弓箭手、輜重兵、工兵、炮兵、騎兵等。


    之後,他們就會被派往本地的補充旅繼續訓練,在補充旅裏可以進行實彈訓練,並且可以模仿正規軍的作戰,甚至偶爾還會有實戰任務:剿匪,鎮壓叛亂,護送運輸隊等。


    在補充旅裏的訓練時間不一,步兵和輜重兵、工兵的時間最短,他們在完成兩個月的補充旅訓練後,就能夠等待分配到各主力部隊了。


    而普通炮兵屬於技術性兵種,所以學習時間會延長到三個月。


    至於騎兵和弓箭手,這個可就沒準了,因為這兩個兵種對於個人能力的要求太高了,區區幾個月可培養不出來一個騎兵或者弓箭手,所以這兩個兵種的訓練時間雖然也隻是三個月,但實際身上如果不是前線部隊的騎兵和弓箭手出現大規模傷亡,急需補充的話,這個訓練時間應該會延長兩個月。


    畢竟前線的騎兵將領們,也不希望自己的手底下隻來了一個剛學會騎馬,連跟隨大部隊衝鋒都做不到的新手騎兵。


    如果把補充旅也算上的話,那麽如今大乾陸軍的新兵訓練才算是比較正規的,非技術性兵種的訓練時間為三個月,普通技術性兵種為四個月,高技術兵種為六個月。


    這麽漫長的訓練時間,也就隻有如今局勢比較穩定,外部沒有大規模威脅的情況下才能實現了。


    如果不是完成了六個師以及若幹暫編團,混成團的整編任務,楚行可是不會這麽幹的。


    唯一楚行想著,如果後續前線部隊的損失不大的話,補充旅的訓練時間還能繼續延長呢,到時候訓練個一年半載的,再從老部隊裏抽調一部分軍官和士官充當骨幹,誰又敢說這些補充旅不能直接上戰場了?


    即便是訓練還沒有完成,但是也能夠在後方充當一些簡單的任務啊,情況緊急的時候,也能直接拉上去打仗啊,這可比他們在新兵營裏訓練幾個月好多了。


    這也算是楚行借鑒後世,開辟出來的增加軍隊的方式了。


    而且,如今有三個不滿編的補充旅坐鎮後方,可以很大程度上讓主力部隊騰出手來專注於前線作戰。


    隻不過,楚行雖然對補充旅寄望甚高,不過救民軍陸軍的高層們其實對補充旅不怎麽看好。


    以他們看來,要擴軍,最好還是效仿兩個混成團的模式,直接從主力部隊成建製的抽調一部分部隊,然後補充一部分的新兵,通過以老帶新的方式,直接就能拉上戰場,打過幾仗後,這新兵自然就變成老兵了。


    而抽調了老兵的老部隊,也能夠直接補充新兵,雖然暫時會影響老部隊的戰鬥力,但是實際影響並不大。


    如今這種補充旅,純粹就是多此一舉!


    對於楚行無語,這補充旅的主要目的可不是為了擴軍,主要還為了訓練新兵,擴軍隻是一個附帶的效果而已,如果單純為了讓主力部隊騰出手來的話,他還不如直接建立二線部隊,比如以前的治安軍、民兵之類的。


    而且主力部隊的花費和補充旅的花費也是差別巨大,不管是人員薪資還是裝備費用都是如此,補充旅用的裝備都是主力部隊裏淘汰所不用的裝備,基本不用花錢再額外購置,僅僅是這一點也能夠節省一大批的開銷。


    其次是人員薪資,補充旅的士兵都是新兵,武勳大多數很低,人數也不多,而且都是從主力部隊抽調過來擔任教官的,至於尉級軍官,大多是剛從講武堂畢業的菜鳥軍官,肩負教導任務為主。


    所以補充旅裏的高等級士兵數量是遠遠低於正規軍的,這樣就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員薪水開支,這一等兵和二等兵以及各級士官,雖然都是士兵這一個等級,但是彼此間的薪餉可是相差巨大的。


    大乾陸軍整編改革後,一個二等兵,其每個月的薪資為一兩八錢,這個錢是他們可以全部拿到手的,至於他在軍隊裏的其他生活花銷,包括夥食、被服、作戰用的工具等等,但是部隊全包了,如果這些都算上的話,其實大乾陸軍為每個士兵所提供的支出基本上能夠得到四兩銀子左右。


    嗯,其中夥食費是大頭!


    而一等兵的薪資,每個月就能夠提升到二兩銀子,至於士官的薪餉更高一些,下士就需要四兩銀子。


    而正規軍裏,一等兵的比例是非常高的,基本上完成了新兵訓練,在部隊裏參加了一次戰鬥後,基本就能夠從二等兵升為一等兵了。


    即便是士官的比例也是非常高的,比如說一個步兵排裏,同樣會有一個以上的士官,部分則是兩個士官。


    至於技術兵種裏,比如炮兵,士官的比例更高,至於騎兵,更是清一色的士官,目前大乾王朝裏一個合格的正規騎兵,其最低武勳都是士官,而二等兵和一等兵的軍銜,往往是騎兵在新兵訓練階段的軍銜,正式進入正規騎兵營後,基本都是下士起步。


    補充旅的模式,毫無疑問是要比正規軍會節省大量的軍費,這也是楚行為什麽要搞補充旅的原因了。


    有了補充旅作為補充,前線的幾個主力步兵師也是相繼擺脫了原來的各種亂七八糟的任務,開始大規模集結,並為今年冬天的大規模攻勢做準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大寨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渤海郡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渤海郡公並收藏明末大寨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