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吳三桂降
這部分明軍,明顯有高級將坐鎮。
也知道,向北逃逸是他們唯一的生路,在加上老天爺終究是服氣了大乾,天降暴雨,導致逃亡之路格外艱難,所以戰鬥一開始就格外的激烈。
但是很快,因為處於大乾的腹心之地,大量援軍源源不斷抵達,雖然大量非是正式作戰部隊,但是痛打落水狗的事情,還是能做的。
最終的結果,也無非是這支勉力組織起來的明軍,根本無法形成有效的抵抗,便被輕易撲滅。
來源諸軍之中,除了李青山部,奉了劉青山的軍令,願意接納降軍之外,其他部隊因為是山東部隊的緣故,恨透了明軍,無一不是違背軍令,瘋狂的殺戮,一場大戰下來,明軍僅有一小部分,見時機不妙,投靠的李青山,做了大明的降兵降將,其餘大部,則直接被抹殺,鮮血染紅了山野道路,無數漢家兒郎魂斷疆場。
最終隻有極少部分人,拚命汲水越過尚未長起來的舊黃,繼續向北,試圖逃竄。
大乾將士在屠殺之中,官職不高,在兗州府、東昌府明顯打出了赫赫威名的李青山卻從俘虜口中得知了左良玉和吳三桂並未身亡,且繼續逃竄之後,卻是指揮部隊繼續追擊,務必配合各路兵馬,將這二人捉拿,獻給王上。
且不提,李青山心裏有多憋屈,明明想要殺盡狗官,為昔日的梁山兄弟報仇雪恨,卻有得了劉青山的命令,不得不接納大量降兵,也不提綠姑因為紅娘子生死不知,殺紅了眼,見人就殺,想要找到紅娘子,隻說偽明高級將領左良玉和遼東大將吳三桂勉力越過舊黃,在暴雨之中一路倉皇,卻還是處處不見生路,居然不敢往北走,反而向東,以避免大乾將士的搜索。
又過了一日,這才下午,他們在雨中見到一條黃帶子,繼而見到了會通河,這是大運河的一段路,繼而醒悟過來,原來他們一路東逃,竟然跑到了臨清——須城(東平)一代。
而彼時,左良玉環視左右,發現身側居然隻剩下二十餘人,且哥哥帶傷,吳三桂身邊兒的大將祖寬、自家的愛將溫澤俱戰死。
再想起,當初自己在京師,得到了皇帝陛下的欣賞,予以重任,自己於中州大地,騎馬馳騁,掃滅流寇,轉眼間便得了數萬大軍,是何等的威風。
可誰曾想,轉眼間,得了朱大典的命令,調其河南軍悉數入山東,一路行軍辛苦暫且不說,而這些時日連綿不絕的大戰,以及隨後被人沿途追擊的慘烈,還有眼下的絕路,卻不禁悲從中來,對著濤濤的運河水淚如雨下。
左良玉一哭,當初追隨左良玉,立下了汗馬功勞,見識過左家軍在河南戰場上何等場麵的親衛殘兵也跟著抑製不住哭了起來。
而且越哭越傷心,哭到聲嘶力竭,甚至有人昏厥過去。
但也就是這麽一哭,卻將一個昏死的高級武將給哭醒過來。
“爾等這是給吳三桂哭喪呢?”吳三桂狼狽不堪,腦袋似乎都腫大了一圈,之前大戰,祖寬深陷重圍,吳三桂率領最後的關寧精銳,連續衝鋒,想要救出祖寬,奈何大乾將士,鐵了心的要殺祖寬,根本沒有吳三桂的機會,最後人沒救成,還挨了一鐵錘,差點身死當場,最後還是左良玉舍命救援,才讓他逃出升天。
這一路上,左良玉也真的是照顧吳三桂,雖然吳三桂奄奄一息,高燒不止,但是他從未動過一分拋棄吳三桂的心思。
此時,被一眾哭聲吵醒的吳三桂,悠悠醒來,卻是忍者劇痛,勉力起身,在擔架上出言打趣詢問。
“好叫吳將軍知曉。”有士兵抹著眼淚,主動解釋,“咱們真的是將一切能想的辦法都用盡了,舊黃來來迴迴汲水數次,天殺的偽乾賊軍,就跟秋後野草一般,到處都是,兄弟們都死絕了,眼下就剩下那麽點人了,眼前又有會通河阻擋前路,咱們徹底沒有希望了。”
吳三桂看著眼前濤濤的會通河,因為下雨的原因,水勢極大,卻又忍不住看向哭的最為傷心的左良玉,“士兵走到了絕路,哭也就罷了,你乃是皇帝陛下親自任命的總兵,總覽河南剿匪大業,你在這裏哭甚?”
饒是左良玉正在哭的悲傷不已,也被問的懵住,卻是一抹眼淚,茫然相對,“我又如何不哭呢?我身負皇命,兢兢業業,一刻不敢懈怠,好不容易有了幾分成績,說不準將來可以榮華富貴,名垂青史,結果被你們喚來打了這一仗,結果什麽都沒有了,你說我為什麽不哭!”
“難怪朝堂上的大人們看不起你,這才到了那裏,先不說你還沒死,即便是你死了,你的心氣也不能這模樣。”吳三桂試圖搖頭,卻發現腦袋裏似乎裝了不知道多少爆炸物,頭疼欲裂,便隻能勉力繼續說道:“他們都是些尋常士卒,想的是他們若是死了,家中妻兒當如何,可是你呢?你是大明的總兵,肩負著一省之地的希望,又是這些將士的主將,你豈能這般頹廢!莫非你覺得,你的性命是你一個人的,所以你可以想如何便如何嗎?”
這話不說還好,聽到吳三桂這麽一說,左良玉更加忍不住,直接嚎啕起來,“吳將軍!你莫要說了,是我無能,被人家大乾殺成了這般樣子,葬送了河南兒郎們的性命,此番莫說到了絕地,便是有舟有橋,又如何又臉麵過河,我又有如何麵目去見河南百姓,去見陛下!”
吳三桂聞得此言,居然忍不住嗤笑了一聲,繼而牽動了傷口,疼痛難忍,最終隻能咬著衣衫忍住片刻,這才緩緩開口。
“左將軍說的極是,其實我何嚐不是這個樣子呢?說實話,我他娘的也不忠於崇禎,也不忠於國家,我就想著我們吳家能夠顯赫,可是這一仗打完,就全都沒有了。”
“家族顯赫什麽的,也都沒有了希望。”
“但是我問你,大家都為了拱衛你而死了,你想那麽多,對得起他們嗎?你想那麽多,又有什麽用呢?”
“你隻去想那些死去的兄弟,那活著的人,你便不去想他們了嗎?”
“此番戰後,大乾未必能一口氣鯨吞天下的。你便不想想你河南的那些舊部,那些親友?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大明就算是剩下一口氣,也不是那麽好滅亡的,你身為河南武事統帥之人,身份超然,難道看不清楚這一點?”
“你隻要活著走出去,總能有幾分希望,重新拉出來一支部隊吧?身為堂堂大丈夫,莫非真的要因為一時失敗,便徹底喪了誌向,做一隻喪家之犬?”
“我若是你,便是低下頭,被人唾罵,也要隱忍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再圖大事。”
左良玉勉強收聲,迴頭去看吳三桂,卻見此時他坐在擔架上,耳朵沒了一隻,腦袋也腫脹難看,但是卻莫名的有幾分英雄豪氣。
左良玉如何不知道吳三桂所言的道理,但是事到如今,還是難以控製自己,“吳將軍,你說的道理,我是明白的,我心中也不想這般放棄,但是事到如今,咱們還能往哪裏走,而且你為了兄弟們傷成了這般模樣,俺又如何能放棄你!”
“為什麽要說此等話!”吳三桂用手撐著,繼續在擔架上輕聲說道:“老天爺如何會輕易讓一個人死去的,這會通河水算不上有多麽湍急,你脫掉甲胄,遊過去,十有八九會死,但不是還有一成的希望嗎?”
“你脫掉鎧甲,偽裝跳河,然後領著兄弟們,偷上些百姓的衣服,混跡到山陵裏,這不也是一條道路嗎?”
“至於我的性命,你看不出來嗎?除非有華佗在世,不然我又有如何能活?”
左良玉一時失語。
而吳三桂卻有氣無力,催促不停,“趕緊逃吧,大丈夫,生於世間,便是死也該如朱大典那般,轟轟烈烈,力竭而亡,你這般模樣,甚至還不如那些死到臨頭,上吊的士大夫。真的可笑,有力氣在這裏哭,就沒有力氣逃命嗎?”
話至於此,吳三桂疲憊至極,隻是喘著粗氣而已。
左良玉站起身來,剛要說些什麽,卻聽得將士們一陣驚唿。
他本以為追兵殺到了,但循聲望去,卻見上遊河水湍急,衝過來一根木樁。
左良玉瞬間想到了曆史上,王保保抱木逃生的典故。
先是許久不言,似乎在思考自己於王保保之間之間的差距,旋即一跺腳,卻是忽然間脫了展架,片刻之後便赤身裸體。
然後轉過身來,對著躺在地上的吳三桂大禮一拜,“吳將軍言語,我左良玉一輩子受益無窮。”
說完,也不管已經昏死過去的吳三桂能否聽到,左良玉便發了瘋的衝過去,拚力抱住那根浮木,奮力向前推去。
隨行的將士們,既無人向前相助,也無人效仿這種十死無聲的行為,倒是吳三桂再次悠悠醒來,然後對著將士們說道:“爾等斬了我的腦袋,在此等待,待大乾殺過來,或許有一場富貴。”
一眾士兵頓時紅了眼,提著刀便要動手。
吳三桂也閉上眼,死在自己人手裏,總比死在大乾手裏要好。
隻是刀斧尚未加身,便有上千追兵殺到,殘餘的士兵本來想要動手,卻已經來不及了,隻能跪在地上投降。
帶隊追擊的李青山卻並未多言,隻是俘虜了這些士兵,然後便將吳三桂和左良玉的戰甲連夜帶迴。
翌日中午,雨水終於停歇了。
吳三桂被眾人,連夜帶迴,又經過了吳又可夫子的緊急治療,竟然留住了一條性命,一眾大乾的將領圍繞著吳三桂跟看吉祥物一樣,感慨什麽叫做生命的奇跡。
“吳三桂,你也算是遼東名將,年少時便敢與女真人鏖戰,救出乃父。至於年長,也為漢家鎮守山海關,聲明越發聞名於天下。如今你的傷勢,經過吳夫子的救治,已經沒有大礙。何不放下束縛,投身於大乾,救國救民,為天下蒼生做一番事業?”見到吳三桂被押到中軍大帳前,一名文官即刻上前,開始勸降。
且說,吳三桂的生命力真的頑強,換做別人這般傷勢,又是一夜顛簸,怕是早就死了,可他不僅沒事,經過吳夫子的救治,又喝了些參湯,竟然多了幾分精氣神,“你是何人?也配在我吳三桂麵前大放厥詞!”
“你不識我也正常,畢竟我在大乾聲明並不顯昭,”來著聞言並未急躁,反而笑著說道:“但須知此時,有人願意為你說幾句好話,留你性命,便是你的恩人,你又何必此時口出狂言呢?”
“吳三桂雖然被俘虜,但也知道,被不同人說降,待遇總歸有所不同。我吳三桂雖然隻是個遊擊,但是本事到底如何,戰場上爾等看的清楚,我總該值個宰相親自說話吧。”
吳三桂眯著眼睛,卻是朝著大乾國主的方向勉力看了兩眼。
齊岐山一臉尷尬之色,不住的搖頭,心道,現在的年輕人真的狂傲,扭頭去看昨日剛到的胡爺和李宗為。
這二位都是宰相級,按理來說,過來勸降是沒問題的。
怎料,胡爺一臉嫌棄,恨不得他當場去死。
倒是李宗為,猶豫了一番之後,起身想想要勸降。
就在這時,楚行卻在虎皮大衣上盎然出身,“吳三桂,你乃是遼東名將,不在遼東為國堅守,卻跑到山東來,欺壓老百姓,單憑這一條罪過,孤便可殺了你。但不止一人進言,李尚書說你是遼東大族,若是能降,便能分化遼東大族,使得關寧一脈,從此不是一條心。陳先贇說你是騎兵名將,作戰悍勇,殺之可惜,便是劉青山,也說你臨危不亂,有大將之風。”
“孤想了想,你才這般年紀,又有才華,犯了些許錯誤,也是各為其主,孤不該過於苛責與你,這才應允齊大人招降與你。”
“若是你肯投降,孤許你一個團長的位置,位置等同於明軍的參將,也保你家人無憂,你是遼東將領,當知道我大乾對於遼東早就有所滲透。”
“大王所言,外將是信的,也感念大王的恩德。”吳三桂深吸了數次,終於是正色起來,“但是這世道如今已經成了這個樣子,大王卻在明廷虛弱之時,趁勢起兵,以至於遼東大地烽火狼煙,敢問大王,有朝一日,您收拾河山,能保證遼東寸土不失,漢家兒郎不至於長久陷於危難之中嗎?”
楚行昂首大笑到:“漢家帝王,又有幾個人如同趙家兄弟,置大好河山於不顧,使得百姓蒙難呢?”
吳三桂聞言,終是忍不住笑了起來。
“也是,大乾上下這般威勢,怎麽會讓女真人放肆呢?”
吳三桂深吸了數次,終於正色起來,“大好男兒,背主求榮,為千夫所指,著實讓人羞恥,但正如大王所言,吳三桂年少,不舍得這條性命,這般付諸流水。今日非是大王招降,而是吳三桂請降,懇請大王給吳三桂一個機會,苟活於世,見一見大乾如何收拾山河。”
此言一出,眾將多一臉不屑,覺得吳三桂果然不是什麽好貨色。
從始至終都在待價而沽,就是為了在大王麵前,抬高身位罷了。
其實,對於吳三桂的生死,楚行內心有過猶豫。
畢竟此人在曆史上的名聲臭不可聞,但在楚行看來,彼時的吳三桂還是一個二十歲出頭的毛頭小子,盡管他已經展現出驚人的軍事天賦,但是其未來具體如何,還要看實勢的發展,以及大乾對其的培養。
當然,今日他如果昂著頭來一句,“寧死不屈。”
那楚行大抵也不會心疼,會直接下令殺了他。
待招降了吳三桂,派人安置他下去養傷,楚行也沒有多看吳三桂一眼,便轉身迴了中軍大帳,並召兵部尚書兼內閣大學士胡爺、山東布政使齊岐山,左都禦史寇烈、軍機劉必顯、申濟芳一起入帳。
帳外諸將,本來見吳三桂這個與大乾打的腦漿子都要崩出來的武將,最後不僅沒有被殺頭,還被大王許了團長之位,本來就心中稍有不快,複又見大王召喚一幹文臣入了大帳,卻又不免各自忐忑起來。
畢竟,不論吳三桂的死活,這一仗算是了解了。
有些事情,也該有個結果了。
果然,僅僅是片刻之後,劉必顯便親自走出營帳,然後雙手持王命,當眾唿喊,“陳先贇。”
陳先贇即刻忐忑上前,俯首下拜,不敢有絲毫猶豫。
“大王令,陳先贇身負王命,以山東總兵、前敵總指揮之職,總覽戰局,盡職盡責,作戰勤勉,軍陣之中雖有挫敗,但不負大將之才,廢山東總兵節製諸路兵馬之職,依舊為第二兵兵團長,總領兵馬在此,指揮分定,以對北方之敵。”
劉必顯念完,陳先贇如逢大赦,他自然知曉此戰經過,尤其是朱大典最後的絕殺,險些滅了大乾,逼得大王親自下山而來,領著大營的最後一幹文臣武將作戰,自己的罪過便是被殺了,也是應該的,卻不料最終大王居然認可了他的指揮,保全了第二兵團的位置,一時間甚是釋然。
他知道,即便是沒有封賞,但是經此一戰,自己的資曆,已經與其他人不一樣。而且大王素來不是吝嗇之人,後麵少不了自己的好處。
而隨即,劉必顯上前,將一張王令遞給了陳先贇,便匆匆而去。
陳先贇攤開王令,上麵自然是軍機處寫得華麗的文章,而最後大王做了批注,上書功過相抵,大將之才。
再後麵便是大王的印璽。
陳先贇心中感慨萬分,將王命仔細收好。
這部分明軍,明顯有高級將坐鎮。
也知道,向北逃逸是他們唯一的生路,在加上老天爺終究是服氣了大乾,天降暴雨,導致逃亡之路格外艱難,所以戰鬥一開始就格外的激烈。
但是很快,因為處於大乾的腹心之地,大量援軍源源不斷抵達,雖然大量非是正式作戰部隊,但是痛打落水狗的事情,還是能做的。
最終的結果,也無非是這支勉力組織起來的明軍,根本無法形成有效的抵抗,便被輕易撲滅。
來源諸軍之中,除了李青山部,奉了劉青山的軍令,願意接納降軍之外,其他部隊因為是山東部隊的緣故,恨透了明軍,無一不是違背軍令,瘋狂的殺戮,一場大戰下來,明軍僅有一小部分,見時機不妙,投靠的李青山,做了大明的降兵降將,其餘大部,則直接被抹殺,鮮血染紅了山野道路,無數漢家兒郎魂斷疆場。
最終隻有極少部分人,拚命汲水越過尚未長起來的舊黃,繼續向北,試圖逃竄。
大乾將士在屠殺之中,官職不高,在兗州府、東昌府明顯打出了赫赫威名的李青山卻從俘虜口中得知了左良玉和吳三桂並未身亡,且繼續逃竄之後,卻是指揮部隊繼續追擊,務必配合各路兵馬,將這二人捉拿,獻給王上。
且不提,李青山心裏有多憋屈,明明想要殺盡狗官,為昔日的梁山兄弟報仇雪恨,卻有得了劉青山的命令,不得不接納大量降兵,也不提綠姑因為紅娘子生死不知,殺紅了眼,見人就殺,想要找到紅娘子,隻說偽明高級將領左良玉和遼東大將吳三桂勉力越過舊黃,在暴雨之中一路倉皇,卻還是處處不見生路,居然不敢往北走,反而向東,以避免大乾將士的搜索。
又過了一日,這才下午,他們在雨中見到一條黃帶子,繼而見到了會通河,這是大運河的一段路,繼而醒悟過來,原來他們一路東逃,竟然跑到了臨清——須城(東平)一代。
而彼時,左良玉環視左右,發現身側居然隻剩下二十餘人,且哥哥帶傷,吳三桂身邊兒的大將祖寬、自家的愛將溫澤俱戰死。
再想起,當初自己在京師,得到了皇帝陛下的欣賞,予以重任,自己於中州大地,騎馬馳騁,掃滅流寇,轉眼間便得了數萬大軍,是何等的威風。
可誰曾想,轉眼間,得了朱大典的命令,調其河南軍悉數入山東,一路行軍辛苦暫且不說,而這些時日連綿不絕的大戰,以及隨後被人沿途追擊的慘烈,還有眼下的絕路,卻不禁悲從中來,對著濤濤的運河水淚如雨下。
左良玉一哭,當初追隨左良玉,立下了汗馬功勞,見識過左家軍在河南戰場上何等場麵的親衛殘兵也跟著抑製不住哭了起來。
而且越哭越傷心,哭到聲嘶力竭,甚至有人昏厥過去。
但也就是這麽一哭,卻將一個昏死的高級武將給哭醒過來。
“爾等這是給吳三桂哭喪呢?”吳三桂狼狽不堪,腦袋似乎都腫大了一圈,之前大戰,祖寬深陷重圍,吳三桂率領最後的關寧精銳,連續衝鋒,想要救出祖寬,奈何大乾將士,鐵了心的要殺祖寬,根本沒有吳三桂的機會,最後人沒救成,還挨了一鐵錘,差點身死當場,最後還是左良玉舍命救援,才讓他逃出升天。
這一路上,左良玉也真的是照顧吳三桂,雖然吳三桂奄奄一息,高燒不止,但是他從未動過一分拋棄吳三桂的心思。
此時,被一眾哭聲吵醒的吳三桂,悠悠醒來,卻是忍者劇痛,勉力起身,在擔架上出言打趣詢問。
“好叫吳將軍知曉。”有士兵抹著眼淚,主動解釋,“咱們真的是將一切能想的辦法都用盡了,舊黃來來迴迴汲水數次,天殺的偽乾賊軍,就跟秋後野草一般,到處都是,兄弟們都死絕了,眼下就剩下那麽點人了,眼前又有會通河阻擋前路,咱們徹底沒有希望了。”
吳三桂看著眼前濤濤的會通河,因為下雨的原因,水勢極大,卻又忍不住看向哭的最為傷心的左良玉,“士兵走到了絕路,哭也就罷了,你乃是皇帝陛下親自任命的總兵,總覽河南剿匪大業,你在這裏哭甚?”
饒是左良玉正在哭的悲傷不已,也被問的懵住,卻是一抹眼淚,茫然相對,“我又如何不哭呢?我身負皇命,兢兢業業,一刻不敢懈怠,好不容易有了幾分成績,說不準將來可以榮華富貴,名垂青史,結果被你們喚來打了這一仗,結果什麽都沒有了,你說我為什麽不哭!”
“難怪朝堂上的大人們看不起你,這才到了那裏,先不說你還沒死,即便是你死了,你的心氣也不能這模樣。”吳三桂試圖搖頭,卻發現腦袋裏似乎裝了不知道多少爆炸物,頭疼欲裂,便隻能勉力繼續說道:“他們都是些尋常士卒,想的是他們若是死了,家中妻兒當如何,可是你呢?你是大明的總兵,肩負著一省之地的希望,又是這些將士的主將,你豈能這般頹廢!莫非你覺得,你的性命是你一個人的,所以你可以想如何便如何嗎?”
這話不說還好,聽到吳三桂這麽一說,左良玉更加忍不住,直接嚎啕起來,“吳將軍!你莫要說了,是我無能,被人家大乾殺成了這般樣子,葬送了河南兒郎們的性命,此番莫說到了絕地,便是有舟有橋,又如何又臉麵過河,我又有如何麵目去見河南百姓,去見陛下!”
吳三桂聞得此言,居然忍不住嗤笑了一聲,繼而牽動了傷口,疼痛難忍,最終隻能咬著衣衫忍住片刻,這才緩緩開口。
“左將軍說的極是,其實我何嚐不是這個樣子呢?說實話,我他娘的也不忠於崇禎,也不忠於國家,我就想著我們吳家能夠顯赫,可是這一仗打完,就全都沒有了。”
“家族顯赫什麽的,也都沒有了希望。”
“但是我問你,大家都為了拱衛你而死了,你想那麽多,對得起他們嗎?你想那麽多,又有什麽用呢?”
“你隻去想那些死去的兄弟,那活著的人,你便不去想他們了嗎?”
“此番戰後,大乾未必能一口氣鯨吞天下的。你便不想想你河南的那些舊部,那些親友?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大明就算是剩下一口氣,也不是那麽好滅亡的,你身為河南武事統帥之人,身份超然,難道看不清楚這一點?”
“你隻要活著走出去,總能有幾分希望,重新拉出來一支部隊吧?身為堂堂大丈夫,莫非真的要因為一時失敗,便徹底喪了誌向,做一隻喪家之犬?”
“我若是你,便是低下頭,被人唾罵,也要隱忍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再圖大事。”
左良玉勉強收聲,迴頭去看吳三桂,卻見此時他坐在擔架上,耳朵沒了一隻,腦袋也腫脹難看,但是卻莫名的有幾分英雄豪氣。
左良玉如何不知道吳三桂所言的道理,但是事到如今,還是難以控製自己,“吳將軍,你說的道理,我是明白的,我心中也不想這般放棄,但是事到如今,咱們還能往哪裏走,而且你為了兄弟們傷成了這般模樣,俺又如何能放棄你!”
“為什麽要說此等話!”吳三桂用手撐著,繼續在擔架上輕聲說道:“老天爺如何會輕易讓一個人死去的,這會通河水算不上有多麽湍急,你脫掉甲胄,遊過去,十有八九會死,但不是還有一成的希望嗎?”
“你脫掉鎧甲,偽裝跳河,然後領著兄弟們,偷上些百姓的衣服,混跡到山陵裏,這不也是一條道路嗎?”
“至於我的性命,你看不出來嗎?除非有華佗在世,不然我又有如何能活?”
左良玉一時失語。
而吳三桂卻有氣無力,催促不停,“趕緊逃吧,大丈夫,生於世間,便是死也該如朱大典那般,轟轟烈烈,力竭而亡,你這般模樣,甚至還不如那些死到臨頭,上吊的士大夫。真的可笑,有力氣在這裏哭,就沒有力氣逃命嗎?”
話至於此,吳三桂疲憊至極,隻是喘著粗氣而已。
左良玉站起身來,剛要說些什麽,卻聽得將士們一陣驚唿。
他本以為追兵殺到了,但循聲望去,卻見上遊河水湍急,衝過來一根木樁。
左良玉瞬間想到了曆史上,王保保抱木逃生的典故。
先是許久不言,似乎在思考自己於王保保之間之間的差距,旋即一跺腳,卻是忽然間脫了展架,片刻之後便赤身裸體。
然後轉過身來,對著躺在地上的吳三桂大禮一拜,“吳將軍言語,我左良玉一輩子受益無窮。”
說完,也不管已經昏死過去的吳三桂能否聽到,左良玉便發了瘋的衝過去,拚力抱住那根浮木,奮力向前推去。
隨行的將士們,既無人向前相助,也無人效仿這種十死無聲的行為,倒是吳三桂再次悠悠醒來,然後對著將士們說道:“爾等斬了我的腦袋,在此等待,待大乾殺過來,或許有一場富貴。”
一眾士兵頓時紅了眼,提著刀便要動手。
吳三桂也閉上眼,死在自己人手裏,總比死在大乾手裏要好。
隻是刀斧尚未加身,便有上千追兵殺到,殘餘的士兵本來想要動手,卻已經來不及了,隻能跪在地上投降。
帶隊追擊的李青山卻並未多言,隻是俘虜了這些士兵,然後便將吳三桂和左良玉的戰甲連夜帶迴。
翌日中午,雨水終於停歇了。
吳三桂被眾人,連夜帶迴,又經過了吳又可夫子的緊急治療,竟然留住了一條性命,一眾大乾的將領圍繞著吳三桂跟看吉祥物一樣,感慨什麽叫做生命的奇跡。
“吳三桂,你也算是遼東名將,年少時便敢與女真人鏖戰,救出乃父。至於年長,也為漢家鎮守山海關,聲明越發聞名於天下。如今你的傷勢,經過吳夫子的救治,已經沒有大礙。何不放下束縛,投身於大乾,救國救民,為天下蒼生做一番事業?”見到吳三桂被押到中軍大帳前,一名文官即刻上前,開始勸降。
且說,吳三桂的生命力真的頑強,換做別人這般傷勢,又是一夜顛簸,怕是早就死了,可他不僅沒事,經過吳夫子的救治,又喝了些參湯,竟然多了幾分精氣神,“你是何人?也配在我吳三桂麵前大放厥詞!”
“你不識我也正常,畢竟我在大乾聲明並不顯昭,”來著聞言並未急躁,反而笑著說道:“但須知此時,有人願意為你說幾句好話,留你性命,便是你的恩人,你又何必此時口出狂言呢?”
“吳三桂雖然被俘虜,但也知道,被不同人說降,待遇總歸有所不同。我吳三桂雖然隻是個遊擊,但是本事到底如何,戰場上爾等看的清楚,我總該值個宰相親自說話吧。”
吳三桂眯著眼睛,卻是朝著大乾國主的方向勉力看了兩眼。
齊岐山一臉尷尬之色,不住的搖頭,心道,現在的年輕人真的狂傲,扭頭去看昨日剛到的胡爺和李宗為。
這二位都是宰相級,按理來說,過來勸降是沒問題的。
怎料,胡爺一臉嫌棄,恨不得他當場去死。
倒是李宗為,猶豫了一番之後,起身想想要勸降。
就在這時,楚行卻在虎皮大衣上盎然出身,“吳三桂,你乃是遼東名將,不在遼東為國堅守,卻跑到山東來,欺壓老百姓,單憑這一條罪過,孤便可殺了你。但不止一人進言,李尚書說你是遼東大族,若是能降,便能分化遼東大族,使得關寧一脈,從此不是一條心。陳先贇說你是騎兵名將,作戰悍勇,殺之可惜,便是劉青山,也說你臨危不亂,有大將之風。”
“孤想了想,你才這般年紀,又有才華,犯了些許錯誤,也是各為其主,孤不該過於苛責與你,這才應允齊大人招降與你。”
“若是你肯投降,孤許你一個團長的位置,位置等同於明軍的參將,也保你家人無憂,你是遼東將領,當知道我大乾對於遼東早就有所滲透。”
“大王所言,外將是信的,也感念大王的恩德。”吳三桂深吸了數次,終於是正色起來,“但是這世道如今已經成了這個樣子,大王卻在明廷虛弱之時,趁勢起兵,以至於遼東大地烽火狼煙,敢問大王,有朝一日,您收拾河山,能保證遼東寸土不失,漢家兒郎不至於長久陷於危難之中嗎?”
楚行昂首大笑到:“漢家帝王,又有幾個人如同趙家兄弟,置大好河山於不顧,使得百姓蒙難呢?”
吳三桂聞言,終是忍不住笑了起來。
“也是,大乾上下這般威勢,怎麽會讓女真人放肆呢?”
吳三桂深吸了數次,終於正色起來,“大好男兒,背主求榮,為千夫所指,著實讓人羞恥,但正如大王所言,吳三桂年少,不舍得這條性命,這般付諸流水。今日非是大王招降,而是吳三桂請降,懇請大王給吳三桂一個機會,苟活於世,見一見大乾如何收拾山河。”
此言一出,眾將多一臉不屑,覺得吳三桂果然不是什麽好貨色。
從始至終都在待價而沽,就是為了在大王麵前,抬高身位罷了。
其實,對於吳三桂的生死,楚行內心有過猶豫。
畢竟此人在曆史上的名聲臭不可聞,但在楚行看來,彼時的吳三桂還是一個二十歲出頭的毛頭小子,盡管他已經展現出驚人的軍事天賦,但是其未來具體如何,還要看實勢的發展,以及大乾對其的培養。
當然,今日他如果昂著頭來一句,“寧死不屈。”
那楚行大抵也不會心疼,會直接下令殺了他。
待招降了吳三桂,派人安置他下去養傷,楚行也沒有多看吳三桂一眼,便轉身迴了中軍大帳,並召兵部尚書兼內閣大學士胡爺、山東布政使齊岐山,左都禦史寇烈、軍機劉必顯、申濟芳一起入帳。
帳外諸將,本來見吳三桂這個與大乾打的腦漿子都要崩出來的武將,最後不僅沒有被殺頭,還被大王許了團長之位,本來就心中稍有不快,複又見大王召喚一幹文臣入了大帳,卻又不免各自忐忑起來。
畢竟,不論吳三桂的死活,這一仗算是了解了。
有些事情,也該有個結果了。
果然,僅僅是片刻之後,劉必顯便親自走出營帳,然後雙手持王命,當眾唿喊,“陳先贇。”
陳先贇即刻忐忑上前,俯首下拜,不敢有絲毫猶豫。
“大王令,陳先贇身負王命,以山東總兵、前敵總指揮之職,總覽戰局,盡職盡責,作戰勤勉,軍陣之中雖有挫敗,但不負大將之才,廢山東總兵節製諸路兵馬之職,依舊為第二兵兵團長,總領兵馬在此,指揮分定,以對北方之敵。”
劉必顯念完,陳先贇如逢大赦,他自然知曉此戰經過,尤其是朱大典最後的絕殺,險些滅了大乾,逼得大王親自下山而來,領著大營的最後一幹文臣武將作戰,自己的罪過便是被殺了,也是應該的,卻不料最終大王居然認可了他的指揮,保全了第二兵團的位置,一時間甚是釋然。
他知道,即便是沒有封賞,但是經此一戰,自己的資曆,已經與其他人不一樣。而且大王素來不是吝嗇之人,後麵少不了自己的好處。
而隨即,劉必顯上前,將一張王令遞給了陳先贇,便匆匆而去。
陳先贇攤開王令,上麵自然是軍機處寫得華麗的文章,而最後大王做了批注,上書功過相抵,大將之才。
再後麵便是大王的印璽。
陳先贇心中感慨萬分,將王命仔細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