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援軍


    大明實在是太大了,能人輩出,即便是他無比墮落且腐朽,但是願意以忠誠守護這份腐朽的豪傑人物也大有人在。


    中都之戰,劉雲龍擒唐王,繳獲金銀財寶數以百萬計,原計劃便是一鼓作氣,取廬州,破安慶,長驅直入直取湖廣。


    但是他前腳剛剛攻克鳳陽,馬士英就立刻采取了手段,派遣兩萬精銳,分大兵兩路,直取鳳陽西部的潁川、武平二衛。


    如果明軍隻是派遣兩萬精銳,跟第四兵團掰掰手腕,其實也沒什麽。


    作為軍中新秀之將,劉雲龍擅長的便是打硬仗,但是奈何這一次明軍的指揮官,是無比雞賊的假話,他們借助大乾對鳳陽西部控製力不足的情況,跟大乾的第四兵團打起了遊擊戰。


    然後尋找機會,襲擾第四兵團的後勤兩道。


    隻要第四兵團聚攏兵力,他們便派遣精銳攻打隻有少量治安軍駐守的霍丘、蒙城、宿州等地,將鳳陽搞得烏煙瘴氣。


    而劉雲龍也因為後勤補給線受到了莫大的威脅,不敢全力西進或者南下,隻能停留在鳳陽,開始清剿這些分散的明軍。


    因為相比山東戰區,鳳陽府和淮安府更相當於大乾的腰部,如果丟失,就會讓大乾首尾無法兼顧,徹底陷入不利的局麵。


    但是與其同時,劉雲龍不能快速出擊,入侵湖廣,亦或是河南行省,意味著以斷掉大明糧道的方式,減輕山東戰區的計劃徹底失敗了。


    如今劉雲龍看著大王言辭震怒的要求第四兵團火速西進或者南下的時候,濃眉緊皺。


    第四兵團上下,看著一襲征袍,身子挺拔的將軍憂慮之色,也都是一臉為難,大王的訴求可不是那麽好滿足的啊。


    劉雲龍兵團長在鳳陽這邊兒為被明軍拖住了腳步而感覺到苦惱的時候,第二兵團兵團長陳先贇在敗退萊州府之後,也在憂心被圍困在青州府城士兵們的命運。


    青州府會戰,表現出了老將敢打敢拚的能力,表現出了青州府軍民血戰到底的勇氣,表現出了大乾在民間無與倫比的統治力,卻偏偏沒有表現出他們這些新式將領的能力!


    亦或是,以往他們這種擅長大兵團作戰的將領,在遇到了更擅長打大兵團作戰的朝廷統帥級別的人物的時候,是那麽的無力。


    雖然大王早就明令指示過,如果山東情勢不妙,第二兵團全體官兵,可以攜帶百姓南下,以兗州、泰安州、蒙陰、沂山、諸城一線構建防線,抵擋朝廷官兵南下。


    楚行會為第二兵團背負戰敗的結果。


    可是打到了現在,陳先贇比誰都清楚,現在是想走都未必走的了了。


    如果說,馬士英一下子派遣十萬兵將入侵山東的話,那麽第二兵團上下,會毫不猶豫的南下的。


    畢竟大乾從來都是講究失地可以,人員必須保存的。


    真要是說傳統,大乾也是講究“勝利轉進”的。


    但是奈何馬士英這條狡猾的老狗,采取了添油戰術,將兵馬一波波調入山東,跟溫水煮青蛙一樣,便是三萬兵馬,也是分三次抵達戰場。


    這讓山東的守軍看到了守住山東的希望,所以采取了層層阻擊的戰術,並希望通過戰鬥,給予明軍沉重的殺傷,迫使他們退兵。


    但這便是馬士英戰術的高明之處,一開始隻有一萬多,但是他們掌握著海運,掌控者濟南,援兵可以源源不斷的抵達。


    從北直隸戰場上退下來的士兵,可以直接乘船進入戰場。


    慢慢的就開始變成了兩萬,三萬,五萬,十萬。


    任誰都無法想象,朝廷會在這種情況下,會雲集十萬的正規軍的。


    要知道,以眼下的生產力來計算,一下子雲集十萬正規軍,消耗的物資,是個根本無法承受的數據。


    即便是大乾戰爭以戰養戰的國家,都不敢將十萬大軍集合在一起使用。


    可大明硬是在擊退了女真人之後,旋即在山東一帶集合了十萬大軍。


    隻能說是,大乾的存在,卡住了朝廷的命脈,朝廷是準備跟大乾玩命了。


    到了現在,青州府下以及周邊兒區域,僅僅戰兵就超過六萬。


    等到發現了局勢不妙的時候,青州府城內的大乾守軍再想突圍,已經遲了。


    這就導致了一個極其被動的情況,那就是大乾縱然可以放棄青州府,甚至大半個山東,甚至放棄兵團下屬所有的乙等作戰旅,但是絕對舍不得放棄第二兵團的半數主力。


    要知道每個兵團,都是配備了甲等野戰旅。大乾的甲等野戰旅,可都是楚行一點點湊起來的命根子。


    況且相比於其他後成軍的兵團,第二兵團的野戰旅,都是老兵,且火器充足,若是丟失了,相當於斬斷了大乾一隻手臂。


    所以青州府城內的第二兵團將士,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放棄的。


    更何況,如果讓第二兵團的精銳兵馬,折損在青州府的話,哪怕是陳先贇帶著第二兵團的其他部隊退守山東其他地方,甚至是退守海州,但是實力大損的第二兵團還怎麽抵擋明軍聯軍呢?


    那可是朝廷的十萬大軍啊!


    而且這十萬大軍不是那種充斥著大量臨時招募的青壯的部隊,是一水兒的大明精華。


    因為在和大乾王師的數次交戰中,明軍臨時征召而來的青壯除了浪費糧食外,根本就沒有發揮出來哪怕一丁點的作用,在參考了以往和偽乾賊軍的交戰戰例,同時也是聽取了武之文的建議後,督師馬士英采取了不同以往的作戰策略。


    那就是把臨時征召而來的青壯們全都剔除出一線作戰部隊,一線作戰的部隊隻需要正規軍,至於這些青壯們則是挑選出來一部分繼續訓練,並發給餉銀,而這種模式實際上就是募兵的模式了,那些沒被挑選中的則是全部充入民夫部隊,在後方運輸輜重。


    這樣一來,前線作戰的明軍戰鬥部隊雖然數量減少了,但是戰鬥力卻是相應的提高了,而且後勤保障的也更加充分。


    這種情況陳先贇是知道的,並且已經上報了大都督府。


    十萬打底的明軍正規,那可是一股毀天滅地的力量。


    哪怕是大明鼎盛時期,也沒說有幾次征召十萬正規軍的操作。


    要知道,之前大乾王師在王徐寨前所,萊州府戰役之中,擊潰的明軍,雖然動不動也號稱數萬大軍,但是那往往是總人數的數量。


    其中參雜的青壯甚至比正規軍還要多。


    南下南直隸之後,他們雖然遇到的明軍也是數量眾多,但是正規軍也就那麽三五萬。


    相比之下,大乾的正規軍數量甚至很多時候,是比朝廷的官兵要多的是,是占據人數優勢的。


    如今第二兵團這邊呢,如果青州府那邊的部隊損失完畢的話,第二兵團就隻剩下一個第三步兵團以及一個暫編團了,兵力不足五千。


    想要擋得住十萬明軍的進攻是極為困難的。


    麵對如此困局,一方麵是前線將領們絞盡腦汁想辦法,而揚州的楚行也是想辦法,最簡單,最有效,同時也是最直接的辦法自然是增派援兵了。


    為了解決青州府之圍,楚行起用劉青山為第三兵團副兵團長,並命劉青山攜帶王命,快馬加鞭抵達第三兵團,命陳二黑抽調部分主力背上兗州府,以備不測。


    因為第三兵團的實力本身就很拉胯,再怎麽抽調,也抽調不出多少部隊來的。


    再者,第三兵團自身的任務也十分沉重,隨著第一兵團南下揚州府,第四兵團西進鳳陽之後,第三兵團的任務成了肅清淮安府、鳳陽府東部、徐州多地的明軍餘孽,而且還要時刻防範朝廷在海上發起攻擊。


    陳二黑與劉青山商議再三之後,決定將第三兵團的防務中心,轉移到海州城。


    同時派遣劉青山率領一個主力團火速北上,與之一同前往的還有兵部的同仁,加快招募新兵的速度。


    而這樣的部署,也是削減了第三兵團彈壓淮安府大部分區域的力量,如此一來就勢必要收縮在徐州方向、鳳陽府方向的力量,能夠維持淮安府的防務就不錯了。


    別以為大乾王朝打下了這些地方後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曆朝曆代裏從來都是不缺乏各種各樣的叛亂的,對於明王朝如此,對於大乾王朝同樣如此。


    這些叛亂有些是野心家自以為看到了機會,用各種名目起兵,有些則是明軍潰兵所組成,有些幹脆就是那些士紳地主們的私人武裝,因為大乾王朝施行的統一農業稅政策,尤其是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稅等政策,可以說是極大的損害了這些地主們的利益。


    為何?


    因為他們以前占地成千上萬畝,但是卻是從來都不用交稅的,現在你讓他們每年都要繳納一大批的稅收,這得多難受啊。


    因此大乾王朝的治下,地主們,尤其是大地主們的武裝反抗曆來都是層出不窮的,要不然的話,大乾王朝也不會在各縣都維持一支治安軍了。


    甚至有時候這些治安軍都不管用,隻能是讓駐軍來鎮壓。


    因為鄉下的那些大地主們,他們擁有的武裝力量其實並不弱,隨時都可以組織起少則數十,多則數百莊丁的軍隊呢,幾個大地主們一串聯,就能夠拉出一支好幾百甚至成千上萬人的大軍來,沒有軍隊駐防彈壓,可是壓不住這些大地主們,更加別說推行農業稅了。


    所以抽調第三兵團的援兵,短時間就隻能是用來預防萬一了,別指望他們能夠迅速北上山東發揮多大的作用。


    除非劉青山這員老將可以給自己製造意外之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大寨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渤海郡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渤海郡公並收藏明末大寨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