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崇禎點將
群臣都在躲閃著崇禎的目光,他也不以為意。
他雖然執政的時間不長,但是被這群蠢貨愚弄了幾次之後,也算是長教訓了。
他也知道,朝廷有傾覆之威,這幫子養了幾百年的士大夫,願意為大明續命的沒有幾個,像是楊鶴這種被自己三言兩語便騙去西北吃沙子,成就自己的人,畢竟是少數。
自己的夾帶之中,也不是沒有人才,像是盧象升、楊嗣昌、吳甡這種都是地地道道的人才,可終究還是年輕了一些,威望不足,想要震懾地方,還需要一段時間磨練。
至於前麵這些老東西,更是不用想了。
他們想的都是如何躲在京師裏,享受著榮華富貴。
崇禎對這些蛀蟲太了解了。
拿這一次女真人扣關來說,外麵炮聲不絕,戰火衝天,自己在城內布置了大量兵馬巡邏,又有宵禁之令。
可這群士大夫們,一個個不光思考著如何退敵,卻想著怎麽延續他們花天酒地的生活。
暗中投敵者數不勝數,依然每天醉生夢死的人也不在少數。
根據錦衣衛來報,為了擔心自己聽見,甚至有些達官顯貴在歌舞時,不用鑼鼓,也不用絲竹,讓那些歌妓拿著紫檀和象牙排版,輕輕的點著板眼,婉轉低唱。
他們的臣子們停杯拍手,腳尖點地,頻頻點頭讚賞。
自己在宮內愁白了頭發,他們又是勸酒,又是猜拳,好不快活!
這樣的江山,指望著他們,是完全沒有希望了。
為何這天下驟然變亂,就一發不可收拾,崇禎比臣子更清楚。
因為大明這二百多年的江山,財富都集中在世家、顯貴、皇室手裏了,老百姓手頭毛都沒有。
這一次,京畿遭難,無數百姓從通州和東郊湧入京師,朝廷竟然拿不出銀子來賑濟。
數不清的災民,就睡在街道兩邊兒的屋簷下,害怕凍死,便擠作一團。
這些百姓在刺骨的寒風之中顫抖著,呻吟著,抱怨著,女人們小聲地唿著老大爺,哀哀哭泣。孩子們在母親的懷抱裏縮做一團,哭著喊冷叫餓,一聲聲撕裂著大人的心。但當五城兵馬司派出的巡邏兵丁走近時,他們就暫時忍耐著不敢吭聲。
崇禎心裏很清楚,這是氣數將近,大夏將傾的征召。
這大明江山,雖然說綿延萬裏之上,可是京師都落魄成了這個樣子,那四海的百姓又如何呢?
為何匪寇屢殺不盡,不就是大明已經站在了百姓的對立麵,不給他們活路,殺光一批,又有另外一批嗎?
這種種種原因,崇禎都很清楚,隻是他乃是新君,雖然意圖振作,可他發現,自己也陷入了一種奇怪的循環,那就是不做不錯,小做小錯,大做大錯。
到了如今,崇禎已經不敢有大的動作了。
他隻想憑借著祖宗規矩,先小修小補,讓大明恢複些元氣,再靠天下之英才,拯救這動蕩的河山。
所以他哪怕是知道,派遣督師之法,是個舊法子,沒多少新意,他也要用。
隻是臣子的表現,一如既往的讓他失望。
不過這不重要,既然沒有人站出來說願意去督師,那就別怪自己親自點將了。
崇禎在眾人巡視了一圈,他要找一位在東林之中有威望,且比較有能力之人,最終他選中了山西陽和道副使馬士英。
然後開口說道:“馬愛卿,你乃是名門之後,又有地方主政主軍的經驗,對南邊兒的情況比較了解,可願意走這一趟?”
聽到崇禎皇帝開口,而且叫的還不是自己後,很多人都是暗自鬆了口氣,不過被崇禎皇帝點名的馬士英卻是暗自叫苦!
自己在下麵熬了那麽多年的資曆,還不容易才上來,正準備摟銀子升職加薪,搞搞關係呢,拓展下自己的朋友圈,為自己的未來做鋪墊呢,結果這又要下去跟一群反賊打交道?
偽乾賊軍勢大已經成為了定局,這去南邊督師可不是什麽好差事!
而且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你不信任劉宇烈無所謂,可是人家是侍郎,我算什麽東西?
你讓我去做督撫,人家劉宇烈能鳥我嗎?
皇爺啊,皇爺,我知道出了這事兒您很煩躁,但是您別病急亂投醫啊!
我沒這個本事啊!
雖然說心中是一萬個不願意,但是崇禎皇帝都親自開口點將了,他怎麽敢拒絕?
不能拒絕啊,不敢拒絕啊!
當時就是帶著一臉沉重無比的臉色出列道:“臣……臣願,願為陛下南下滅賊!”
這說的那叫一個糾結!
不過眾人卻是齊齊的鬆了一口氣,有馬士英去的話,他們也就不用去了,至於說馬士英去了會打勝仗還是打敗仗,這並不重要。
如果打了勝仗,他們這些朝中大佬們的功勞也不會少,沒有他們在朝中運籌帷幄,他馬士英能夠打勝仗,開什麽玩笑!
如果他打了敗仗,那麽就全都是因為這個馬士英無能,但是和朝堂上的諸公有什麽關係?
我們在京師裏待著,馬士英他打了敗仗關我們屁事啊!
所以不管是勝還是敗,他們都是人生贏家。
至於說馬士英打了敗仗後,會不會造成不可挽迴的局勢,這也用擔心?
開什麽玩笑,我們大明王朝疆域萬裏,擁兵百萬,就算是再來三五場的慘敗也是動搖不了我們大萌王朝的根基,大不了征召更多的兵力去圍剿就是了。
這偽乾賊軍,能夠蹦躂幾個月乃至一兩年,但是最終還是會被朝廷大軍殲滅的。
對這一點,朝廷上的諸多大臣們對此深信不疑!
定下了南下的人選後,崇禎皇帝以一聲朕乏了就是把一群臣子們趕了出去,不過對群臣們說是乏了,但是等眾人走了後,他卻是又招了招手,當即就有一個老年太監邁著小碎步快步走到了床邊。
隻聽崇禎皇帝道:“太子那邊如何了?”
聽到皇爺突然問起太子,這老年太監一下子還沒有反應過來,臉上露出一絲驚訝,不過他還是很快反應了過來道:“啟稟皇爺,老奴聽下頭的小子們說,最近太子爺和以往一樣,每日在東宮閉門苦讀”
聽到這個迴答後,崇禎皇帝卻是輕哼了一聲:“說重點,這段時間他都見了誰,說了些什麽?”
聽到這話,那老太監的額頭上瞬間就是冒出了冷汗,然後直接就是跪倒在地上:“迴萬歲爺,最近兩個月,東林黨的大人們進宮過幾次,不過每次都是被太子召見,過去討論治國之道,
到底說了什麽,老奴下頭的小子們實在是沒打聽到!”
然後他又繼續說了三個人名!
崇禎皇帝聽罷後,略微皺眉,然後道:“另外幾個皇子那邊呢,有什麽動向?”
“永王和定王天真爛漫,每日便是陪著長公主遊玩,並未有其他事。”
崇禎皇帝聽罷後微微點頭,然後繼續道:“繼續讓你的東廠看著點,不管是太子還是皇子,有什麽動靜務必要第一時間報上來!”
“老奴遵旨!”
再一次揮了揮手,崇禎皇帝就是讓這老太監出去了,然後自己掀開被子,披上了外套後下了床,走了窗邊,看著外頭尚未融化的冰雪,他的眉宇就是沒有鬆弛下來過。
半天後,他才是歎了口氣離開窗口!
南方的叛亂,他並沒有放在心上。
縱觀大明王朝的曆史,什麽大風大浪沒有過,像是楚行這種叛亂,每年都得有幾次。
規模大的也不少,但是大明努力一下,肯定是能剿滅的。
現在他頭疼的問題有兩個。
一個是起義軍太多了,剿滅不盡。
像是楚行這種出頭鳥,早晚是要完蛋的,這一點崇禎內心的想法是非常明確的。
但是楚行滅亡了之後,還會蹦躂出來,王行,劉行,這種殺之不絕的情況,才是真的麻煩。
另外一個則是大明的繼承人問題。
當然了,他對於太子朱慈烺,是非常滿意的。
畢竟是自己的嫡子,崇禎也不想搞什麽繼承人之爭,動搖國本。
崇禎擔心的是這幫子文人將他的太子爺給毀了。
自己剛登基那兩年,之所以屢屢有昏聵之舉,就是因為受東林蠱惑,又未曾接受過帝王心術的教育,憑借著一腔熱血肆意妄為。
結果是國家朝政越發敗壞。
導致心在,崇禎想要扭轉乾坤,都成了一件異常艱難的事情。
崇禎琢磨,自己這一代,即便是不亡國,這天下也難以好下去了,自己頂多又是中人之姿,想要恢複祖上的榮光,簡直是登天之難。
尚不如培養下一次,所以崇禎對於太子的培養格外用心。
挑選了一名不錯的小將,喚作周遇吉,專門侍奉太子武藝,又延請名士,講解治國之道,就是希望太子能夠成為真正乾綱獨斷的一國之君。
隻是事情往往事與願違,看如今的太子,便和看當初的自己一樣。
如今的太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滿腦子都是詩書禮儀,認為隻要懂得忠孝和禮儀便能將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
在崇禎看來,真的是比當年的自己都好糊弄。
崇禎數次想給太子掰過來這個錯誤的想法,都失敗了。
一想起此時,崇禎就後悔無比,當初自己讓這群文官給毀了,怎麽就沒想起來,防範他們連自己的兒子也毀了這件事情呢?
因為過於擔憂繼承人的問題,相比之下,楚行他們的叛亂一事,在崇禎眼裏反而不重要了。
如果能夠將兒子培養好,十個楚行,二十個楚行也不在話下啊!
崇禎為了繼承人問題而唉聲歎氣,迴到家中的馬士英也是臉色不太好看,這一次南下,先不說受不受苦什麽的,怕就怕這一去迴不來啊!
偽乾賊軍鬧的這麽大,馬士英出宮後就是把朝廷之中涉及偽乾的奏疏全都梳理了一遍。
雖然這些奏折裏的內容很多都是相互矛盾的,但是這並不妨礙他慢慢梳理出來,並大概判斷出偽乾賊軍的真實情況。
從諸多奏折裏整理出來的情況來看,偽乾賊軍火器犀利無比,擁有眾多千斤以上的重炮,數百斤的重炮也是頗多,而且他們那些單兵使用的火銃也是極為的犀利。
群臣都在躲閃著崇禎的目光,他也不以為意。
他雖然執政的時間不長,但是被這群蠢貨愚弄了幾次之後,也算是長教訓了。
他也知道,朝廷有傾覆之威,這幫子養了幾百年的士大夫,願意為大明續命的沒有幾個,像是楊鶴這種被自己三言兩語便騙去西北吃沙子,成就自己的人,畢竟是少數。
自己的夾帶之中,也不是沒有人才,像是盧象升、楊嗣昌、吳甡這種都是地地道道的人才,可終究還是年輕了一些,威望不足,想要震懾地方,還需要一段時間磨練。
至於前麵這些老東西,更是不用想了。
他們想的都是如何躲在京師裏,享受著榮華富貴。
崇禎對這些蛀蟲太了解了。
拿這一次女真人扣關來說,外麵炮聲不絕,戰火衝天,自己在城內布置了大量兵馬巡邏,又有宵禁之令。
可這群士大夫們,一個個不光思考著如何退敵,卻想著怎麽延續他們花天酒地的生活。
暗中投敵者數不勝數,依然每天醉生夢死的人也不在少數。
根據錦衣衛來報,為了擔心自己聽見,甚至有些達官顯貴在歌舞時,不用鑼鼓,也不用絲竹,讓那些歌妓拿著紫檀和象牙排版,輕輕的點著板眼,婉轉低唱。
他們的臣子們停杯拍手,腳尖點地,頻頻點頭讚賞。
自己在宮內愁白了頭發,他們又是勸酒,又是猜拳,好不快活!
這樣的江山,指望著他們,是完全沒有希望了。
為何這天下驟然變亂,就一發不可收拾,崇禎比臣子更清楚。
因為大明這二百多年的江山,財富都集中在世家、顯貴、皇室手裏了,老百姓手頭毛都沒有。
這一次,京畿遭難,無數百姓從通州和東郊湧入京師,朝廷竟然拿不出銀子來賑濟。
數不清的災民,就睡在街道兩邊兒的屋簷下,害怕凍死,便擠作一團。
這些百姓在刺骨的寒風之中顫抖著,呻吟著,抱怨著,女人們小聲地唿著老大爺,哀哀哭泣。孩子們在母親的懷抱裏縮做一團,哭著喊冷叫餓,一聲聲撕裂著大人的心。但當五城兵馬司派出的巡邏兵丁走近時,他們就暫時忍耐著不敢吭聲。
崇禎心裏很清楚,這是氣數將近,大夏將傾的征召。
這大明江山,雖然說綿延萬裏之上,可是京師都落魄成了這個樣子,那四海的百姓又如何呢?
為何匪寇屢殺不盡,不就是大明已經站在了百姓的對立麵,不給他們活路,殺光一批,又有另外一批嗎?
這種種種原因,崇禎都很清楚,隻是他乃是新君,雖然意圖振作,可他發現,自己也陷入了一種奇怪的循環,那就是不做不錯,小做小錯,大做大錯。
到了如今,崇禎已經不敢有大的動作了。
他隻想憑借著祖宗規矩,先小修小補,讓大明恢複些元氣,再靠天下之英才,拯救這動蕩的河山。
所以他哪怕是知道,派遣督師之法,是個舊法子,沒多少新意,他也要用。
隻是臣子的表現,一如既往的讓他失望。
不過這不重要,既然沒有人站出來說願意去督師,那就別怪自己親自點將了。
崇禎在眾人巡視了一圈,他要找一位在東林之中有威望,且比較有能力之人,最終他選中了山西陽和道副使馬士英。
然後開口說道:“馬愛卿,你乃是名門之後,又有地方主政主軍的經驗,對南邊兒的情況比較了解,可願意走這一趟?”
聽到崇禎皇帝開口,而且叫的還不是自己後,很多人都是暗自鬆了口氣,不過被崇禎皇帝點名的馬士英卻是暗自叫苦!
自己在下麵熬了那麽多年的資曆,還不容易才上來,正準備摟銀子升職加薪,搞搞關係呢,拓展下自己的朋友圈,為自己的未來做鋪墊呢,結果這又要下去跟一群反賊打交道?
偽乾賊軍勢大已經成為了定局,這去南邊督師可不是什麽好差事!
而且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你不信任劉宇烈無所謂,可是人家是侍郎,我算什麽東西?
你讓我去做督撫,人家劉宇烈能鳥我嗎?
皇爺啊,皇爺,我知道出了這事兒您很煩躁,但是您別病急亂投醫啊!
我沒這個本事啊!
雖然說心中是一萬個不願意,但是崇禎皇帝都親自開口點將了,他怎麽敢拒絕?
不能拒絕啊,不敢拒絕啊!
當時就是帶著一臉沉重無比的臉色出列道:“臣……臣願,願為陛下南下滅賊!”
這說的那叫一個糾結!
不過眾人卻是齊齊的鬆了一口氣,有馬士英去的話,他們也就不用去了,至於說馬士英去了會打勝仗還是打敗仗,這並不重要。
如果打了勝仗,他們這些朝中大佬們的功勞也不會少,沒有他們在朝中運籌帷幄,他馬士英能夠打勝仗,開什麽玩笑!
如果他打了敗仗,那麽就全都是因為這個馬士英無能,但是和朝堂上的諸公有什麽關係?
我們在京師裏待著,馬士英他打了敗仗關我們屁事啊!
所以不管是勝還是敗,他們都是人生贏家。
至於說馬士英打了敗仗後,會不會造成不可挽迴的局勢,這也用擔心?
開什麽玩笑,我們大明王朝疆域萬裏,擁兵百萬,就算是再來三五場的慘敗也是動搖不了我們大萌王朝的根基,大不了征召更多的兵力去圍剿就是了。
這偽乾賊軍,能夠蹦躂幾個月乃至一兩年,但是最終還是會被朝廷大軍殲滅的。
對這一點,朝廷上的諸多大臣們對此深信不疑!
定下了南下的人選後,崇禎皇帝以一聲朕乏了就是把一群臣子們趕了出去,不過對群臣們說是乏了,但是等眾人走了後,他卻是又招了招手,當即就有一個老年太監邁著小碎步快步走到了床邊。
隻聽崇禎皇帝道:“太子那邊如何了?”
聽到皇爺突然問起太子,這老年太監一下子還沒有反應過來,臉上露出一絲驚訝,不過他還是很快反應了過來道:“啟稟皇爺,老奴聽下頭的小子們說,最近太子爺和以往一樣,每日在東宮閉門苦讀”
聽到這個迴答後,崇禎皇帝卻是輕哼了一聲:“說重點,這段時間他都見了誰,說了些什麽?”
聽到這話,那老太監的額頭上瞬間就是冒出了冷汗,然後直接就是跪倒在地上:“迴萬歲爺,最近兩個月,東林黨的大人們進宮過幾次,不過每次都是被太子召見,過去討論治國之道,
到底說了什麽,老奴下頭的小子們實在是沒打聽到!”
然後他又繼續說了三個人名!
崇禎皇帝聽罷後,略微皺眉,然後道:“另外幾個皇子那邊呢,有什麽動向?”
“永王和定王天真爛漫,每日便是陪著長公主遊玩,並未有其他事。”
崇禎皇帝聽罷後微微點頭,然後繼續道:“繼續讓你的東廠看著點,不管是太子還是皇子,有什麽動靜務必要第一時間報上來!”
“老奴遵旨!”
再一次揮了揮手,崇禎皇帝就是讓這老太監出去了,然後自己掀開被子,披上了外套後下了床,走了窗邊,看著外頭尚未融化的冰雪,他的眉宇就是沒有鬆弛下來過。
半天後,他才是歎了口氣離開窗口!
南方的叛亂,他並沒有放在心上。
縱觀大明王朝的曆史,什麽大風大浪沒有過,像是楚行這種叛亂,每年都得有幾次。
規模大的也不少,但是大明努力一下,肯定是能剿滅的。
現在他頭疼的問題有兩個。
一個是起義軍太多了,剿滅不盡。
像是楚行這種出頭鳥,早晚是要完蛋的,這一點崇禎內心的想法是非常明確的。
但是楚行滅亡了之後,還會蹦躂出來,王行,劉行,這種殺之不絕的情況,才是真的麻煩。
另外一個則是大明的繼承人問題。
當然了,他對於太子朱慈烺,是非常滿意的。
畢竟是自己的嫡子,崇禎也不想搞什麽繼承人之爭,動搖國本。
崇禎擔心的是這幫子文人將他的太子爺給毀了。
自己剛登基那兩年,之所以屢屢有昏聵之舉,就是因為受東林蠱惑,又未曾接受過帝王心術的教育,憑借著一腔熱血肆意妄為。
結果是國家朝政越發敗壞。
導致心在,崇禎想要扭轉乾坤,都成了一件異常艱難的事情。
崇禎琢磨,自己這一代,即便是不亡國,這天下也難以好下去了,自己頂多又是中人之姿,想要恢複祖上的榮光,簡直是登天之難。
尚不如培養下一次,所以崇禎對於太子的培養格外用心。
挑選了一名不錯的小將,喚作周遇吉,專門侍奉太子武藝,又延請名士,講解治國之道,就是希望太子能夠成為真正乾綱獨斷的一國之君。
隻是事情往往事與願違,看如今的太子,便和看當初的自己一樣。
如今的太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滿腦子都是詩書禮儀,認為隻要懂得忠孝和禮儀便能將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
在崇禎看來,真的是比當年的自己都好糊弄。
崇禎數次想給太子掰過來這個錯誤的想法,都失敗了。
一想起此時,崇禎就後悔無比,當初自己讓這群文官給毀了,怎麽就沒想起來,防範他們連自己的兒子也毀了這件事情呢?
因為過於擔憂繼承人的問題,相比之下,楚行他們的叛亂一事,在崇禎眼裏反而不重要了。
如果能夠將兒子培養好,十個楚行,二十個楚行也不在話下啊!
崇禎為了繼承人問題而唉聲歎氣,迴到家中的馬士英也是臉色不太好看,這一次南下,先不說受不受苦什麽的,怕就怕這一去迴不來啊!
偽乾賊軍鬧的這麽大,馬士英出宮後就是把朝廷之中涉及偽乾的奏疏全都梳理了一遍。
雖然這些奏折裏的內容很多都是相互矛盾的,但是這並不妨礙他慢慢梳理出來,並大概判斷出偽乾賊軍的真實情況。
從諸多奏折裏整理出來的情況來看,偽乾賊軍火器犀利無比,擁有眾多千斤以上的重炮,數百斤的重炮也是頗多,而且他們那些單兵使用的火銃也是極為的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