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遷都的可能性


    歡快的時光總是那麽短暫,新年一晃而過,北方的戰事尚未停歇,崇禎皇帝依舊跟黃台吉打的頭破血流,整個京畿一帶血流成河,百姓屍橫遍野。


    這一次,女真人進入中原,雖然給大明帶來莫大的災難,但是從整體力量對比來看,女真人依然不具備覆滅大明的能力。


    甚至不出意外的話,女真人永遠不具備這個能力。


    而且根據楚行的情報係統觀察,雖然大明的整體行動能力緩慢,但是各方援兵已經抵達戰場,而戰爭資源也逐漸鋪開,京師方向正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可是崇禎的日子逐漸變好,並不意味著楚行的日子會好過。


    其次,則是白蓮教、金蟬教呈現出活躍的態勢,現如今已經不僅僅是山東一帶,北直隸、河南、山東都開始蔓延,聲勢逐漸浩大。


    起義軍方麵,起義軍也從神木度過黃河,進入陝西,攻襄陵、吉州、太平、曲沃。從此起義烽火燃遍山、陝等地。


    而相比之下,山東則呈現出一種詭異的和平姿態,楚行自己也埋首於各種事務之中。


    錢進在年關前明明犯下大錯,但是楚行卻似乎並未過分責怪他,而是在年關之後,依然頻頻召見,徹底抹掉了關於錢進失寵的謠言。


    今日商議的事情,是關於南下軍團的。


    李大虎並吳子霖等人送迴奏疏,想要大肆征召海州一帶的貧瘠百姓以及山民從軍。


    這事兒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有些複雜。


    說簡單,是因為大乾本身就是走到哪兒,士兵就招募到哪兒,從來就沒有停止過。這海州的士兵招募工作,本身也在廣泛的進行著。


    隻不過這個招募工作,是按照大乾的標準來的。


    可這個招募工作,並不順利,以山東人的標準,這良家子的要求似乎有些過於高了。


    而李大虎和吳子霖想要招募那種貧瘠之地,且民風彪悍的百姓為軍。


    這整體風格上,和大乾似乎有些不太搭。


    對此,不僅僅是楚行本人,便是其他的大臣們,也有些擔心,是否這種模式下,會影響到大乾整體的戰鬥力。


    大乾之所以強,並不是因為士兵到底有多勇敢,而是因為士兵本來是老實巴交,踢一腳都放不出一個屁來的農民,因為隻有這樣的士兵,才更容易訓練成為一群隻知道聽從命令的木頭人。


    民風過於彪悍,士兵本身過於勇敢,實際上對於大乾王師而言並不是什麽好事。


    所以在很多人看來,那些民風彪悍區域的士兵,對於大乾的軍隊來說,並不一定受歡迎。


    等到人到齊之後,今日未曾喝酒,自然講究君君臣臣,楚行先讓劉必顯讀了一下李大虎的奏折,並介紹了淮安府當地的一些情況,然後楚行開口道:“關於李大虎倡議一事,二位有什麽看法,請暢所欲言。”


    朝臣們都有些羨慕的看著胡爺和錢進,除了地地道道的武人之外,也隻有這兩位,可以讓大王誠心發問軍務了。


    話音剛落,兵部尚書胡爺就是開口道:“啟稟大王,臣以為應當招募,如今我王師缺員甚多,急需補充大量合格新兵,雖然在青州府、萊州府兩地已經盡可能的招募,然如今兩府兵源已經臨近枯竭,想要繼續招募大量新兵的話,已經是難以為繼!”


    “如果能夠在淮安府招募這種貧瘠驍勇之兵,肯定能快速緩解我軍的缺口,並迅速形成戰鬥力的。”


    不過胡爺的話說完後,一旁的錢進就是提出了不同的意見:“軍國大事豈可兒戲,良家子不好尋,便慢慢尋,找一群民風彪悍之民,我大乾的軍紀不要了麽?”


    錢進和胡爺相繼開口,其他人自然也是不會停下,開始表現自己的意見,不過總體無非就是支持或者反對,還有站在中間和稀泥的。


    楚行自從穿越以來,也沒去過淮安府,那邊兒具體什麽情況,楚行其實也不是很清楚。


    他雖然知道因地製宜,但是這種軍國大事,他也不敢馬虎,輕易改變大乾的製度,所以一時間,楚行本人也有些猶豫。


    不過,大乾需要大量的新兵,這是現實。


    但,大乾所需要的士兵,跟淮安府當地的兵員不太一樣,這也是現實。


    能夠降低要求,選拔民風彪悍的當地貧苦百姓,成為大乾的虎狼之師呢?


    這一點,其實楚行本人也沒有什麽把握。


    再者,在場的人所闡述的各種問題,其實都有些片麵。


    起碼楚行心裏清楚,有一個問題,所有人都沒有提到。


    那就是生活習慣和語言的問題。


    山東和南直隸是兩個地方,一個南方,一個北方,兩者的語言和生活習慣是完全不一樣的。


    尤其大乾是新興的政權,所說的官話,其實是青州府的方言。


    之前的時候,大乾的活動範圍稍微小一些,招募的士兵大多數是山東本地的兵馬,雖然會出現一些語言上,生活上的差異,但是畢竟是一省之地,隻要仔細聽,還是能聽懂的。


    所以大乾內部一直沒有出現過分的語言上的差異。


    但是,山東和南直隸是兩個省份,這一南一北,語言上的差異就很大了。


    如果現在部隊裏,夾雜上大量的淮安府的士兵,不管是良家子,還是李大虎所言的彪悍之兵,其實都會出現各種問題。


    而這一點,下麵的幾個人在討論的時候都沒注意到呢。


    但是,問題雖然多,可大乾也不能永遠隻指著山東的兵打仗。


    山東雖然地廣人多,但是楚行占據的卻是相對貧瘠的東三府。


    人口的潛力相對是比較小的。


    而且楚行所在的東三府,是徹徹底底的打出來的,這兩年損失的兵員實在是太多了,楚行除非真的窮兵黷武,不然是真的舍不得招募山東本地的兵員了。


    南直隸那邊兒,相比之下,可是比大乾富裕,而且未曾經曆過戰亂了。


    總人口也比楚行占據的山東東三府要強很多。


    如此一來,也就是說,隻要楚行願意,其實大乾是可以在淮安府招募到不少新兵的。


    但是有一點問題,就是吳子霖提到的,民風彪悍,難以馴服的問題。


    如果不降低大乾的要求的話,是很難爭取到新兵兵員的。


    眼見著眾人討論來討論去也是沒有得出一個彼此都認可方案來,楚行也是懶得聽他們繼續吵下去了,直接柔和了兩家的方案,然後提出一個折中的方案來。


    既然新兵不夠用了,那麽就直接降低要求招募,不論是良家子,還是彪悍之民,全都往軍隊裏選。


    楚行堅信,軍隊的大熔爐,以大乾的風格,是可以改造一個人的。


    但是,因為短時間內,難以融合進入大乾的整體風格,就單獨編組成為軍隊。


    如此一來,皆大歡喜!


    接著,楚行對錢進說道:“錢愛卿,這些日子,你多辛苦一些,拿出來個組建新的衛所的方案。”


    “這個新衛所以淮安府當地百姓為主,命名為東海衛,後續招募的兵員上來了,可以直接組建兩個衛。”


    楚行打定了主意,既然決定吸納兵員,就不要小氣,雖然問題很多,但是總要學著去適應,去嚐試。


    大乾未來要顛覆大明,不能隻指著大明吧?


    那麽吸納全國各地的兵員,就是必須嚐試的道路。


    所以楚行一口氣給出了兩個衛的番號,以後如果人員真的充足的話,還可以直接晉升為上直衛。


    不過新部隊的組建過程中,兵員其實都是比較好解決的了,更難解決的是糧餉,而比糧餉更難解決的則是裝備!


    這些問題都是屬於一直存在的老大難問題了,雖然困難,但是也不得不硬著頭皮去做。


    當工部那邊的官員聽聞軍方又是準備籌備組建東海衛,未來數月將會需要大量槍炮裝備這支新部隊的時候,一個個都是想要罵娘!


    王八蛋,他們工部的人上到工部尚書,下到作坊裏的苦力,一天到晚就一休息過,天天忙著給他們造槍造炮,然而他們好不容易把第一上直衛給武裝滿編了,正想著這個月就能夠把第二上直衛的槍炮缺口給填上,然後下個月就能夠再補充補充其他衛所。


    然而現在他們連第二上直衛所需要的槍炮都沒有造完呢,軍方的人就已經是提出了東海衛的計劃了。


    靠,真是是要把我們給活生生累死啊!


    這幫人也是真的賤,明明是楚行的意願,但是他們卻將怨氣發在軍方頭上。


    然而罵娘歸罵娘,但是事還是要做的,據傳工部那邊的人開了一個簡短的內部會議,會上除了一如既往的罵軍方的人不知節製,胡亂浪費槍炮彈藥以及罵稅部的人供應錢糧以及原料不及時外,也是討論起來了在海州建立第二個軍工生產基地的計劃來。


    楚行剛迴到青州府的時候,就已經是找過工部的人,提出了建立第二個軍工生產基地的構想!


    工部這邊兒,自然要將楚行的想法付諸於行動,尤其是南直隸方向,已經傳來消息,說李大虎的部隊已經有所進展,正朝著海州城進軍呢。


    而大乾王朝內部,對於大乾南下軍團的戰鬥力,還是相當信任的。


    工部那邊的人猜測著,估計不用多久前線部隊就能夠拿下海州了,到時候,工部就需要第一時間在海州建立起大量作坊,然後生產彈藥以及槍炮就近供應大軍作戰。


    而就當工部那邊的人籌備著在海州那邊建立作坊的時候,實際上內閣的其他部門都已經是開始做起了搬家的事了。


    因為山東離著朝廷的京師實在是太近了,一旦朝廷解決了黃台吉問題,到時候大軍壓境,大乾很有可能連戰略轉圜的餘地都沒有。


    所以有些話楚行雖然沒說,但是不代表臣子們不會準備。


    在很多人看來,大乾將京師搬遷到南直隸一帶,是個非常好的選擇。


    至於怎麽搬遷,何時搬遷,這取決於南下軍團何時能夠攻克淮安府了。


    這裏還有一點,大家琢磨著,甚至壓根不用李大虎徹底攻克淮安府,大王就有可能命令遷都了,因為大王心裏怎麽想的,大家心裏也逐漸能摸出一些門道來了。


    那就是大王並不是很喜歡,自己的精銳部隊,距離自己太遠。


    尤其是,這支部隊,還是大乾所有軍隊的精華,第一上直衛親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大寨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渤海郡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渤海郡公並收藏明末大寨主最新章節